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白内障手术的进展突飞猛进,手术效果近乎完美,但有些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患者术后易出现虹膜后粘连,若不早期处理,危害较大。笔者遇到白内障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出现虹膜后粘连者9例。现将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Fuchs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虹膜睫状体炎,其并发的白内障过去一直采用单纯摘除法治疗,近年有采用植入人工晶体的报道。我院曾为12例12只眼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红卫 《现代医学》2011,39(1):25-27
目的:探讨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5例(均为单眼)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眼行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矫正视力0.1~1.0。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为原发疾病所致眼底病变。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术中虹膜表面、后面出血,术后前房、瞳孔区渗出,角膜水肿,前房、玻璃体少量积血,一过性眼压升高。经3 d~2周治疗均恢复。结论:充分利用黏弹剂轻柔、细致地处理虹膜前后粘连,准确植入高质量的人工晶体,熟练的显微操作及人工晶体缝合技术,使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虹膜脱出原因及处理张小隆1张平乐2随着现代显微技术在眼科的普及及应用,白内障手术,尤其是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并发症也进一步减少,术后虹膜脱出是并发症之一,现报告14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虹膜脱出的处理方法,并简要讨论其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5.
汪迎  李辉  陈霞琳  朱文华 《华夏医学》2002,15(2):182-183
目的:了解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调查27眼AC-IOL植入术后并发症,随访期为2月至2年,手术对象为老年性,外伤性白内障及无晶体眼,手术方式为白内障摘除结合前段玻璃体切除与虹膜根部切除联合AC-IOL植入,结果:术后人工晶体前纤膜形成发生率为11.11%,前房积血发生率为14.81%,继发青光眼发生率为7.41%,结论:新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难以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安全有效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 虹膜睫状体炎后引起虹膜与晶体前囊膜的粘连,同时伴有白内障。对于此类白内障,一方面由于晶体代谢障碍,另一方面是由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形成粘连引起的并发性白内障,由于此类病眼同时伴有虹膜后粘连、瞳孔缩小,甚至有膜形成,增加了手术难度。我院从1994年2月至1997年12月对25例(27眼)虹膜后粘连并发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其中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17眼,随访10~30个月,平均16个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虹膜型人工晶体植入于无晶体眼、无虹膜眼或虹膜缺损眼、以及大瞳孔眼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Morcher虹膜型人工晶体对2例眼球穿通伤后无晶体和无虹膜眼、2例瞳孔扩约肌麻痹致瞳孔散大眼、1例新生血管青光眼行硅胶管植入术后虹膜缺失眼,分别施行虹膜型人工晶体悬吊术、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和人工晶体置换术。l例玻璃体切割术后虹膜缺损和无晶体眼采用虹膜隔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19月,其中两例患者视力无提高,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所有患者术后眼均出现程度不同的晶体表面色素沉着,无眼压升高及角膜并发症(1例术前有角膜带状变性)。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适应征,虹膜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改善和提高视力的目的,有效的解除患眼畏光,并能满足特殊病例的美容要求。  相似文献   

8.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Spalter教授于1980年10月30日在我院附属医院作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专题报告。Spalter教授介绍了白内障摘出术后以恢复视力的手术方法。置入人工晶体的方式有:1.后房型人工晶体。2.前房型人工晶体。3.虹膜支持的人工晶体(瞳孔型人工晶体)。4.虹膜晶体囊膜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和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无后囊膜无晶状体眼105例(110眼),55眼行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术,55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TOP)、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虹膜固定组BCVA为(0.50±0.26),32眼VA高于术前BCVA,23眼BCVA≥0.5,裸眼视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后房型人工晶体固定术组。结论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可安全、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显示2例无并发症的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PCIOL)患者存留于虹膜后的核碎片。设计:干预性病例报道。方法:2例患者在无并发症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出现虹膜升高。结果:第1例患者视力20/20,第2例患者视力20/30。2例患者均无前房炎症。UBM显示在虹膜色素上皮和晶体前囊之间有小的晶体核碎片存留,导致2例患者均出现局限性虹膜前移。PCIOL在囊袋内,2例患者的虹膜根部和睫状体均正常。结论:UBM能够显示后房存留的晶体碎片。  相似文献   

11.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后房角及虹膜会发生改变[1],可引起瞳孔移位[2]。为探讨虹膜改变与瞳孔移位及切口关系。我们对本院1994年10月一1997年10月45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后进行房角。虹膜及瞳孔随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l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我们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41例(45只眼)随访3-18个月,男25例(28只眼),女16例(17只眼)。年龄16-86岁,平均55.17岁。老年性白内障29例(32只眼),外伤性白内障10例(10只眼),并发性白内障2例(3只眼)。术前瞳孔大小及位置正常,无虹膜萎缩及粘连。本组患者所…  相似文献   

12.
无后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患者通过多种方法矫正可以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前房型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一直是无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的首选术式,但由于其并发症多,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经巩膜缝线固定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因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手术对玻璃体和视网膜、脉络膜的干扰易产生术后并发症。前房虹膜固定型IOL是近年来一种新的选择方法。笔者对48例无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施行二期虹膜固定型IOL植入术,随访观察24个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更有效方法。方法:对外伤性白内障伴虹膜缺损、移位、不可逆散瞳及后囊破裂的患者施行非缝线固定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同时对伴球内异物及青光眼分期或同期手术。结果:62眼均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随访6-62个月,术后视力0.1-1.2,>0.5者33例(53.22%),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利用残余组织支撑人工晶体,无需缝线固定,可避免因缝合固定所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廖志强  刘冬蓉  陈惠  梁明 《四川医学》2002,23(3):328-329
我们采用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治疗3例外伤后无虹膜或虹膜部分缺损并发性白内障,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房角和眼压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随访观察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房角和眼压改变。 方法 :4 6例 5 0只老年性白内障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 ,比较术前与术后 6个月的眼压与房角改变。 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 13.76mmHg ,术后 6个月平均眼压 12 .81mmHg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术后普遍的房角改变为虹膜隔后移引起的房角增宽 ,未发现虹膜前粘连。 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远期眼压未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术后的房角较术前增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无虹膜眼虹膜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10眼外伤性无虹膜眼行虹膜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3-36个月。结果术后一周矫正视力0.1-0.3者3眼,0.3-0.5者6眼,0.6者1眼,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为0.3-0.6。全部患者畏光症状消失。结论虹膜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为治疗无虹膜眼提供了新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17.
通过Scheimpflug照相评价房角支撑、虹膜固定及睫状沟植入的近视性有晶状体眼中人工晶体的位置旨在评价近视性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IOLs)位置的术后稳定性。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本研究纳入46只眼,分别接受前房型房角支撑的人工晶体(IOL)植入术(Bausch&LombNuVita型,10只眼),前房型虹膜固定的人工晶体植入术(OphtecArtisan型,20只眼)和睫状沟植入的人工晶体植入术(StaarICL型,16只眼)。分别在术后1、3、6和12个月通过Scheimpflug照相评价人工晶体至晶状体和角膜的距离以及人工晶体发生的光轴倾斜。结果显示,前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  相似文献   

18.
邓勇 《重庆医学》2007,36(14):1418-1419
目的 探讨虹膜睫状体炎后瞳孔膜闭及其并发白内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对23例(26眼)瞳孔膜闭的患者采用瞳孔粘连膜钝性分离和(或)锐性剪除,对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或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个别粘连不重的病例,可以将菲薄的机化膜与虹膜及晶体前囊钝性分离,若晶体无明显混浊,不必行晶体摘除.结果 23例(26眼)患者晶状体核均顺利摘出,2例后囊膜破裂,其中1例后囊裂口小,仍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另1例裂口较大,玻璃体脱出,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虹膜周切.术后除常规予以抗感染、消炎、止血、对症处理外,加用中药以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并预防手术诱发虹膜睫状体炎,术后瞳孔基本成圆形,直径3~5mm不等,7例瞳孔区出现轻度渗出,经处理后完全吸收.结论 术中对瞳孔粘连膜钝性分离和(或)锐性剪除、沿瞳孔周围多处剪开的方法扩张瞳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采用近角膜缘切口和扩张瞳孔有利于晶状体的娩出,减少了后囊膜破裂及玻璃体脱出的可能.加用中药可以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并预防手术诱发虹膜睫状体炎.  相似文献   

19.
对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67例,术中同期(Ⅰ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22例,后房型人工晶体18例;术后Ⅱ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27例。术后随访1~3年。结果,术后最佳视力达0.5以上38例,其中Ⅰ期前房型人工晶体5例(占22.7%),后房型人工晶体15例(占83.3%);术后Ⅱ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18例(占66.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Ⅰ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95.5%(21/22),后房型人工晶体33.3%(6/18),术后Ⅱ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18.5%(5/27)。认为对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尽量采用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安全有效。若无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尽量采用Ⅱ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手术方法简洁,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虹膜缝合术在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虹膜损伤修复在外伤性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4例虹膜根部离断 ,4例虹膜缺损 ,6例瞳孔缘撕裂的眼外伤患者在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的同时用 10 -0聚丙烯缝线行虹膜缝合复位术。结果  12例术后虹膜位置接近正常 ,占 80 %。术后视力 0 .0 8~ 0 .2 4例 ,0 .2~ 0 .5 8例 ,0 .5以上 2例。结论 在复合性眼外伤中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植入人工晶体的同时修复损伤的虹膜可起到改善瞳孔外观和提高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