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黔南州孕产妇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为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黔南州2006-2011年死亡的孕产妇176例,回顾性分析孕产妇死亡的原因、构成及影响因素。结果全州孕产妇死亡率由2006年117.66/10万下降至2011年的40.92/10万;其中死亡孕产妇176人,直接产科因素导致孕产妇死亡134人,间接产科因素死亡42人。孕产妇前4位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症。结论2006—2011年间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说明干预措施有效。今后仍应进一步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强化县乡两级产科能力建设管理及人员培训,实行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转诊,建立有效的高危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对高危孕产妇准确诊断、及时转诊,提高产科危急重症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和素质。方法 加强卫生行政管理,增强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高危妊娠筛出率,科学管理高危妊娠,提高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加强产科人员培训.完善危急孕产妇抢救工作。结果 7年来高危妊娠筛出率、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1996年的9.74%、79.12%上升至2003年的17.37%、93.82%;孕产妇死亡率由1996年的91.05/10万下降至2003年的51.75/10万。结论 通过提高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科学管理高危妊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高危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可以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湘潭市1998-2007年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分析,找出死亡的主要原因,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干预措施。方法将1998-2007年湘潭市79例孕产妇死亡资料按前后5年分两个阶段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率由1998-2002年的31.17/10万,下降到2003-2007年的25.17/10万,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死亡原因以产科出血为主,其次是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结论加强基层产科建设,加强对产科人员及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对高危孕产妇的抢救能力,及时转诊,充分发挥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及贫困救助基金的作用,集中高危筛查,高危拔高管理,打击非法接生,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进一步减少计划外妊娠,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保卫平  钟丽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36-1437
孕产妇死亡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妇幼保健水平、产科质量的主要指标,也是我国实施两个《纲要》目标的重要指标之一,更是当前妇幼保健的主要任务。我地区属多民族聚居区,经济文化相对较落后,2003年前孕产妇死亡率一直在180/10万-200/10万左右徘徊,没有明显下降,针对此状况,2004年我地区全面开展“母婴安全年”活动,制定了“孕产妇死亡率不得突破100/10万,婴儿死亡率不得突破20‰”总体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各项工作初见成效,2005、2006年继续开展母婴安全年活动,通过3年努力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89.01/10万、82.24/10万、2006年为零,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5%o以下,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由2003年的55.59%提高到72.23%,住院分娩率由2003年的88.22%提高到95.73%,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就我地区“母婴安全年”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2 176例高危孕产妇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危孕妇的高危因素,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方法:采用《福建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方法》中“简化高危妊娠评分表”的标准,对妇幼保健员培训,统一标准后进行筛查。结果:2176例高危孕产妇中,前6位高危因素为胎位异常、延期妊娠、孕产史≥2次、先兆早产、过期妊娠、妊高征。结论:应加强乡镇卫生院的产科建设,尤其是产科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时筛查高危,掌握转诊指征,提高对危重病例的诊治、急救和应急能力。县级医院作为处理高危的集中区,更应提高对急、危、重症的急救能力,使高危转为中危、低危,减少手术产,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孕产妇死亡监测及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贯彻落实“一法两纲”,实现北京市“十五”时期妇女发展规划中将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的目标。方法:对密云县1991~2003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活产数49725例,死亡12例。平均死亡率24.13/10万;死因顺位依次是羊水栓塞、产后出血、肝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直接产科因素占66.67%。结论: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密云县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和“密云县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规范”,不断加强高危孕产妇筛查、监护和管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依法监督,使孕产妇平均死亡率由“八五”时期(1991~1995年)的42.63/10万降到“九五”时期(1996~2000年)的10.82/10万,2000~2003年连续4年未发生孕产妇死亡,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益阳地区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采取了加强妇幼卫生基层网络建设,培训基层妇幼卫生人员,提高住院分娩率和产科质量,并在全区范围内组建了高危孕产妇抢救小组,统一调动区内卫生系统的救护车辆,收到了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措施,使孕产妇死亡率由1985年的13.96/万下降到1989年的4.24/万,  相似文献   

8.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我们采取有效地干预措施,使2003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39.04/10万,比上年下降了32.32%。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孕产妇死亡的变化趋势,评价死亡评审的质量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为寻找更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至2011年的孕产妇死亡个案和死亡评审资料、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年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67.24/10万下降到2011年的13.18/10万,12年平均死亡率26.98/10万(61/226076)。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低于流动人口(X^2=37.443,P=0.000)。对孕产妇死亡率前后6年分组比较,后6年明显低于前6年(X^2=6.344,P=0.012),其中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后6年较前6年下降明显(X^2=6.149,P=0.013)。61例孕产妇死亡评审结论,可避免死亡5.56%,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55.74%,不可避免死亡37.70%;直接产科原因导致孕产妇死亡占50.82%,间接产科原因导致孕产妇死亡占49.18%。结论完善孕产妇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危急重症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开展孕产妇死亡评审、实施“降消”项目和免费产前检查产后访视项目、加强业务培训和健康教育等各项综合措施的落实,使福田区孕产妇死亡率不断下降,特别是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下降明显,证明措施可行有效,但需不断探索新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项目期间实施“孕产妇死亡监测”,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根据(云南省《加强中国基层妇幼卫生、计划生育服务项目》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执行,以1992年1月-1999年12月有马龙县正式户口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动态分析了8年来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构成、死亡变化趋势及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由1992年265.41/10万降至1999年的64.47/10万,年平均以25.12/10万的速度下降,提前一年达到计划目标死亡率75/10万以下,并且低于曲靖地区和云南省的孕产妇平均死亡率;因产科出血死亡构成比以年平均9.72%的速度下降,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为,死于家中偏多占46.67%;文盲较多,占63.33%;经济困难家庭较多占66.67%。通过长达8年的监测研究,掌握了马龙县90年代的孕产妇死亡情况,为今后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探索科学、简便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结论:研究监测表明,通过项目引起、政府参与、资源投入、采取各种技术干预措施、实施“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的确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高危孕产妇管理及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高危孕产妇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及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2009-2017年高危孕产妇管理情况及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2017年朝阳区高危妊娠发生数及高危孕妇的管理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2017年高危妊娠发生率较2009年增加38. 16%。2017年朝阳区户籍围生儿死亡率为2. 84‰,2017年围生儿死亡率较2009年下降38. 00%,户籍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通过严格筛查、规范管理,有效、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区妇幼保健机构—各助产机构全程动态三级管理模式的功能,提高助产机构对危重孕产妇的快速反应及救治能力,从而降低了孕产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沈阳市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死亡原因、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动态分析方法,对2003-2012年我市62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0年活产数486398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2.75/10万。前5年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后5年趋于平稳。近5年来,间接产科原因占一半以上,死亡病因逐渐呈现多样性、复杂性、疑难性等特点。前4位死因顺位: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肺栓塞。结论保持我市孕产妇死亡率继续稳定下降的难度较大,必须寻找新的突破点。加强产科建设,尤其是基层建设,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服务技能,加强高危人群筛查及管理,加强计划外妊娠、流动人口管理,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外来孕产妇保健管理现况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针对外来孕产妇死亡已构成影响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瓶颈”问题,分析外来孕产妇保健管理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外来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的适宜模式与方案,为完善出台外来孕产妇保健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 应用专家咨询与焦点组访谈方法、卫生政策分析与评价方法等相关知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结果 (1)上海市目前仍是采用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建立的以户籍所在地为基础的孕产期系统保健管理模式,并针对外来孕产妇保健管理出台了相关政策;(2)上海市近10年来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26.92/10万,其中本市户籍者为11.58/10万,外来孕产妇为57.98/10万,本市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从1996年的22.47/10万下降到2005年的1.64/10万,外来孕产妇死亡率从1996年的54.68/10万下降到2005年的48.46/10万;(3)外来孕产妇的建册率、产前检查率、产前诊断率和产后访视率均低于本市户籍孕产妇;(4)10个外来孕产妇平产分娩点在2004年8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1年期间共接产外来产妇12529例,比前年同期增加248.41%。1年期间未发生外来孕产妇死亡,围生儿死亡率为4.65‰(低于前一年的5.94‰)。结论 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机制去落实外来孕产妇保健管理,包括政府对“面的控制”——政策保障、资金支持、舆论覆盖;医疗保健机构对“点的建设”——观念的转变、适宜技术的推广、服务项目的精简以及质量的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对“链的操作”——网络的建设、健康教育项目的深入普及、管理流程的简约便捷、保健关口的前移、服务平台的合理科学搭建及其人、财、物的必要支持、执法力度的加大,严肃查处非法接生、老法接生和个体医生进行产前检查的行为等。  相似文献   

14.
宜昌市94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宜昌市1998~2003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宜昌市1998~2003年94例孕产妇死亡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宜昌市6年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57.50/10万.其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占60.64%,其中以胎盘因素为多(59.65%);其次是妊娠合并内科病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交通、医疗、保健及政府的投入等诸多因素。同时专业人员应该随着社会改革的新形式需要.调整思路,大胆创新,进一步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特别是高危孕产妇的专案管理,提倡住院分娩,开辟急救通道.重视产科质量,注重提高产科人员的综合抢救能力.完善妇幼保健保偿机制,扩大、巩固和提高妇幼卫生队伍的素质,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适宜技术的再培训,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1991—2005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和特征,为有关部门制定孕产妇保健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升降趋势检验法对1991~2005年我国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国、城市和农村的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幅度明显。1991~2005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由80.0/10万降为47.7/10万,下降幅度为40.4%;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由100.0/10万降为53.8/10万,下降幅度为46.2%;城市孕产妇死亡率由46.3/10万降为25.0/10万,下降幅度为46.0%。结论1991—2005年全国及城乡孕产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显著高于城市,下降空间大,国家应加大农村孕产妇保健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贫困山区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市东川区是国家级的贫困山区,1999年孕产妇死亡率高达349.28/10万,死亡原因顺位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高症,产褥感染。针对贫困山区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等特点,提出的干预措施为:强化村民及孕产妇的呼救意识,建立有内,外,妇产科医生组成的急救网络,保持基层保健队伍的稳定并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十年来甘井子区孕产妇总数变化,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和变化趋势,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统计分析,对大连市甘井子区1999~2008年间孕产妇总数及群体变化、孕产妇死亡原因及评审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十年来,甘井子区常住人口增加36万,流动人口增加6万,孕产妇总数十年间差别3726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24.11/10万。辖区孕产妇基数增加较大,故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死亡原因依次为:妊高征、羊水栓塞、异位妊娠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结论甘井子区为大连市城市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及农村人口密集区,工作重点应放在加强基层孕产妇保健的宣传教育,提高流动及农村人口的自我保健意识,强化高危人群的管理,严禁各级医疗机构超能力、超范围服务,提高基层保健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12年来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总结妇女保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1990-2001年死亡的332例孕产妇的个案及评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年来我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有明显下降,从最高的1991年的94.15/10万下降到2001年的33.74/10万。死因前6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高征、肝病、心脏病、产褥感染、羊水栓塞。在影响孕产妇死亡的诸多因素中以孕产妇的个人知识水平及经济状况为最主要因素。结论:要进一步降低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孕产妇的系统保健管理,加大母亲安全工程的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强化专业培训,提高产科医师及妇女保健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及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9.
流动孕产妇综合管理模式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城市流动孕产妇管理现状,探讨有效管理模式。方法: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机构的网络化管理,以及综合服务措施的实施。结果:城市流动孕产妇管理质量不断提高,妇幼卫生工作指标逐年好转。5年中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趋势明显,孕产妇死亡率由2004年的76.22/10万,下降到2008年的17.15/10万;围产儿死亡率由2004年的19.65‰,下降到2008年的11.17‰。结论:城市流动孕产妇管理的特殊性,需要有效的综合管理模式。综合服务模式,有助于城市流动孕产妇管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嵩明县10年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6年~2005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监测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0年间,孕产妇死亡21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44.91/10万,2005年较1996年下降了72.70%。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为:产科出血居首位;第二位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病例中孕期有高危因素者占76.19%,产前检查在5次及以上者占42.86%,在家分娩者占52.94%,死于家中及途中者占33.33%。[结论]经济文化水平、健康意识、医疗条件、保健服务质量是影响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重视住院分娩率的提高,加强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妇幼保健人员业务素质及群众健康意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