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宋向巍  郑维民  程兆华 《吉林医学》2010,(26):4606-4607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 central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经锁骨下静脉插管送至上腔静脉的下1/3处。  相似文献   

2.
自1995年1月~1997年3月我院CCU病房行中心静脉插管的病人,同时做血及导管头培养。入进病人84例,男51例,女33例,年龄20~76岁。按照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分为3组:①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后在6d内拔除或更换,共29人;②中心静脉导管插入的第6、7、8天给予拔除或更换,包括有感染迹象从另一侧重新插入,共38人;③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超过8d,共17人。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的感染的诊断标准:①不明原因的发热,穿刺局部有感染迹象;②不明原因的发热,周围静脉抽血培养阳性;③无明显发热,穿刺局部无感染迹象,导管头培养阳性。第1组29例中有…  相似文献   

3.
黄运伯  黄玉焕  吴爱珍 《海南医学》2005,16(11):142-142
男,68岁,行肝Ca根治术;样前ECG示:心率52次/分,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试验阳性,诊断病窦综合征。其他各项检查未见异常。入手术室前安装临时起搏器。经股静脉置入电极到右心室。设置起搏频率60次/分。选择气管内全麻复合硬外麻。入手术后,建立静脉通道,T8-9硬外穿刺,麻醉平面出现调整为T4-T12,诱导用药:力月西10mg,福尔利10mg,芬太尼0.2mg、仙林6mg、气管插管顺利,IPPV通气。用丙泊酚、芬太尼维持麻醉。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静脉输液的有效途径,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的方法。此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反复静脉穿刺的问题,尤其适用于急危重症抢救和长期需要输液的患者。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本科应用PICC治疗22例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我院2003年4月~2004年8月110例经周围静脉性中心静脉插管及98例经锁骨下静脉性中心静脉插管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体骨髓移植(ABMT)是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方法,锁骨下静脉插管是各种药物输入患者体内的重要通道。2001年5月-2003年3月,我们对3例复发/难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ABMT,我们发现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可替代锁骨下静脉插管而保证移植成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我院神经外科自1982年以来对长期昏迷的133例病人以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于锁骨下静脉为主的静脉输液方法。颅内某些疾病可造成病人长期昏迷。这些病人,其中某些病例由于胃肠功能紊乱、上消化道出血以及其它一些原因不能鼻饲、周围静脉输液又有一定困难,病人的液体、电解质及营养的补充就成为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颈外静脉插管可以进行输血、输液,并可按照病人的需要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保证病人的营养需求。由于昏迷病人排痰反射消失,容易引起肺内感染。发生肺内感染者又多需气管切开,本文对需做气管切开同时又需做颈外插管的病例进行分析,认为只要保证插管处的无菌操作,气管切开和颈外静脉插管均可长期保留。本文还对本组颈外静脉插管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股动、静脉插管动力辅助静脉引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股动、静脉插管动力辅助静脉引流体外循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方法。方法 对14例使用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的患者术中及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以评价该方法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分析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对策。结果 (1)股动、静脉插管辅助静脉引流可作为一种可靠,快速及无需开胸的体外循环及辅助循环的方式。(2)股静脉插管是手术的关键性步骤;(3)手术过程中动、静脉系统的压力监测是手术安全的重要保证。结论 作为一种新的体外循环及辅助循环手术方法,股动、静脉插管辅助静脉引流是一种可靠的体外循环技术,是传统体外循环的补充,对急诊病例的抢救和常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有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应勋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2):103-104
为搜集体质资料及心脏插管术的解剖学资料,对81具南方人尸体的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的长度、直径夹角等情况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如下:81具南方人尸体的上腔静脉总长度为(60.84±12.14)mm,心包外段长度为(42.29±8.76)mm,外径为(17.51±2.99)mm;心包内段长度为(18.43±6.22)mm,外径为(19.21±3.15)mm。左、右头臂静脉长度为(66.89±10.01)mm和(40.15±8.45)mm,外径分别为(12.61±2.56)mm和(12.17±2.82)mm。左头臂静脉与上腔静脉之间的夹角为128°25'13″±24°51'30″。对上腔静脉主要属支的注入部位及管径也作了观察。心脏插管时,经右侧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入右心较为短捷。  相似文献   

10.
尤桂芳  齐宏欣  黄燕 《吉林医学》2008,29(22):2023-2024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股静脉插管建立的方法及护理体会,探讨在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将98例患者股静脉插管建立与护理。结果:我院开展血液净化以来,已成功进行了数百例股静脉插管,为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技术铺垫,且未出现感染、插管脱出等情况。结论:股静脉插管是一种易于操作、并发症少的临时血管通路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心室起搏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Attain冠状静脉窦(CS)长鞘,在CS导管的导引下,将鞘送人CS,用Attain球囊造影导管进行心脏静脉逆行造影,将左心室电极经长鞘放入选择的静脉,送人右心室及右心房电极至右室心尖和右心耳。与三腔脉冲发生器连接,脉冲发生器埋藏于左上胸皮下。[结果]3例均患者无电极脱位,无膈肌刺激。但1例术前有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伴阿-斯综合征患者,于术后6月在医院外因心室颤动而猝死。[结论]CHF伴室内阻滞的患者经双心室起搏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明显改善,LVEF提高,心脏缩小,与多中心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行PICC置管时患儿体表测量长度(LBSM)和理想置管深度(IDT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月于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上肢植入PICC的40例贵要静脉置管及24例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PICC置管的VLBWI患儿。分析对行PICC置管时LBSM和IDTD的关系。结果 40例贵要静脉置管结果表明,获得理想深度的比例最高,为67.50%;置入过深次之,置入过浅的比例最低,仅为12.5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除左侧头静脉的LBSM与IDTD无相关性之外(r=0.397,P=0.512),其余各处静脉均有相关性。经回归分析,LBSM与IDTD的回归方程如下:右侧的贵要静脉:Y=-6.23±1.01X;右侧的头静脉:Y=-14.36±1.15X;右侧的肘正中静脉:Y=4.12±0.82X;左侧的贵要静脉:Y=2.86±0.84X;左侧的肘正中静脉:Y=-19.52±1.23X。结论 在VLBWI右侧的贵要静脉进行置管时LBSM与IDTD的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临床治疗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慢性动静脉瘘对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较大动静脉瘘动物模型,研究动静脉瘘术后5个月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学的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平均体积及心重与体重的百分比均增加92%,左右心室及室间隔各部的心肌细胞体积、长径和横截面积均明显加大,其中以右室心肌细胞及左室内膜心肌细胞的肥大更为显著。动静脉瘘术后大鼠心脏各区心肌细胞的单核与双核百分比没有明显改变,游离心肌细胞测量的结果提示,心脏体积与重量增加的原因是由于心肌细胞肥大,而不是由于心肌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假性deta波(PdW)时限在不同位置的室性期前收缩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97 例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位置室性期前收缩PdW的时限。结果: ①起源部位分布:13例(占13.4%)起源于左心室心内膜,52 例(占53.6%)起源于右心室心内膜,27 例(占27.8%)起源于主动脉窦,5例(占5.1%)起源于心大静脉。②4组不同有效靶点室性期前收缩的PdW时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心外膜(主动脉窦和心大静脉)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的PdW时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按照起源部位将室性期前收缩分为心内膜和心外膜起源,其PdW的时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通过比较PdW的时限,可以区分心内膜和心外膜以及主动脉窦和心大静脉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临床经颈外静脉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45具(男28例、女17例)成年防腐尸体,测量颈静脉切迹至喉结最高点及穿刺点至左右头臂静脉中线交点上腔静脉间的距离,然后作相关回归分析。结果:颈静脉切迹至喉结最高点的平均长度男80.02mm、女84.4mm;经穿刺点至上腔静脉的平均长度男右108.91mm、男左123.32mm;女右103.81mm、女左117.34mm。结论:测出颈静脉切迹至喉结最高点的长度代入回归方程计算穿刺点至上腔静脉的近似长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一种经头静脉穿刺置入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新方法. 方法:对25例需安装双腔或三腔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进行研究.分离、穿刺头静脉成功后置入导引钢丝,经钢丝置入直鞘管,直鞘管内再置入1~2根导引钢丝,撤出直鞘管,分别经各个导引钢丝置入2~3个可撕开鞘管并插入起搏电极导线.结果:22例成功置入2或3个可撕开鞘管并插入电极导线,无血肿、血/气胸、误穿锁骨下动脉等血管并发症发生,3例未能分离出头静脉,改为穿刺锁骨下静脉后置入电极成功.结论:新的穿刺方法及电极导线置入方法避免了常规穿刺锁骨下静脉各种相对严重的并发症;较常规头静脉切开、电极导线同时置入头静脉的方法,新方法使电极导线在各自鞘内操作更加准确、容易.但部分患者分离头静脉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7.
超声引导下临时心脏起搏电极心内定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引导临时心脏起搏电极心内定位的可行性和这一新方法的实用价值。方法:经皮穿刺右侧颈内静脉或右侧锁骨下静脉,在超声引导下将起搏电极送至右室心尖部进行临时起搏。结果:21例患者均能顺利地将电极定位在右室心尖部并能成功起搏。结论:应用超声替代X光行临时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具有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比格犬和杂种犬制作的右心室快速起搏至房颤模型,选择出表达更加稳定的房颤动物模型.方法 雌性杂种犬与比格犬各8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8只杂种犬分为2组,每组4只,记为杂种犬对照组与杂种犬实验组;将8只比格犬分为2组,每组4只,记为比格犬对照组与比格犬实验组.各实验组在X线透视下,经颈外静脉将1条心室起搏电极植入右心室心尖.连接心室起搏电极与起搏器,起搏器埋于右侧颈部皮下.以240次/min快速起搏心室,送回动物房饲养.2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电生理指标,处死,快速取出心脏,测定心脏重量等相关指标.结果 比格犬在心率,心脏系数,左心室内压这几个指标中与杂种犬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格犬对照组与杂种犬对照组心房不应期无明显差别;杂种犬实验组右心室快速起搏后心房不应期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格犬实验组右心室快速起搏后心房不应期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格犬对照组与杂种犬对照组比较,房颤诱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格犬较杂种犬在右心室快速起搏至房颤模型中表达稳定,效果明显,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头静脉末端的解剖学观测,为临床头静脉插管、穿刺及选用置入管的直径提供必要的解剖学数据支撑.方法:对12具(24侧)成人标本进行双侧颈部、臂部、腋窝及锁骨周围部分解剖,观察头静脉,测量并统计相关数据.结果:12具(24侧)标本头静脉解剖观测,其中19侧属于Ⅰ型(腋静脉型)、3侧属于Ⅲ型(锁骨下静脉型)、2侧属于Ⅱ型(颈外静脉型).腋静脉型、锁骨下静脉型的注入角为(53.64±1.22)°,颈外静脉型注入角为(112.41±3.38)°;头静脉注入点距锁骨的距离为(15.13±0.11) mm,头静脉注入点距喙突的距离(26.52±0.14) mm,头静脉终点外径约为(5.57±0.24) mm.结论:头静脉较少数注入颈外静脉,且注入角度差异大,注入点距锁骨、喙突的距离相对固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皮素(ET)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方法:建立改良慢性血清病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动物模型,采用 ̄125I-ET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肾炎组与付照组右心血和肾静脉血中FT-1的水平。应用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方法进行FT-1的定位研究,结果:肾炎组肾静脉血及右心血FT-1血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肾静脉血FT-1含量明显高于右心血(P<0.001)。FT-1广泛存在于肾脏的各种固有成分中。结论:肾炎时肾阻自身合成和分泌的FT是血浆FT的主要来源,炎性增生的肾小球固有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FT是肾脏局部FT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