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比无透析肾移植和血透(HD)及腹透(PD)后肾移植的人/肾存活率、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率及感染情况.方法:回顾调查无透析肾移植病人50例,随机抽取术前基本情况相仿的HD及PD后肾移植各50例做为对照.结果:无透析组1年、3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8%/98%,94%/94%;HD组1、3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8%/96%,94%/90%;PD组1、3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6%/96%,94%/90%.3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透析组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8%,HD组18%,PD组14%,3组比较无透析组AR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慢性排斥反应(CR)发生率均为4%,相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透析组DGF发生率10%,HD组22%,PD组18%.无透析组DGF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透析组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为12%,HD组14%,PD组10%,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透析组术后肝炎患者4%,HD组14%,PD组8%,HD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满足血肌酐<750μmol/L,血钾<6g/L,24h尿量>1000ml的尿毒症患者直接行肾移植术,安全可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高龄活体亲属供肾移植与标准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龄活体亲属供肾移植14例、标准活体亲属供肾移植84例的临床资料,并对供/受体进行回访,比较两组供肾移植术后供/受体的肾功能恢复情况及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存活率。结果高龄供体及标准供体间手术前后肾功能的变化量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在高龄供肾组为(4.2±2.1)d,在标准供肾组为(3.3±1.6)d,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龄供肾组和标准供肾组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3%和9.8%,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分别为21.4%和11.0%,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2.9%和98.8%。结论术前对高龄供体进行严格筛选及全面综合评估,高龄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同样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移植前不同透析方式与肾移植效果的关系。方法 379例肾移植患者按移植前不同透析方式分为血液透析(HD)组和腹膜透析(PD)组,其中HD组262例,PD组117例,观察两组术后效果。结果两组1、3及5年移植物存活率及患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术后第1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第1年的并发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的,HD组2例,分别行移植肾切除;PD组无一例发生。结论移植前患者采用HD或是PD均可以取得良好的移植肾存活率及患者生存率,均可作为移植前的良好的过渡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115例再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再次肾移植的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78年7月至2006年10月间115例再次肾移植术后人/肾1年存活率,并与同期首次移植患者作对比;分析首次移植失败原因、血透过渡时间、术前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试验(CDC)、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免疫抑制方案等因素对移植术后效果的影响.结果:再次移植组术后移植肾1年存活率明显低于首次移植组(69.6% vs 88.7%,P<0.05).血透过渡时间<6个月组患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比率明显高于6~12个月、12~24个月、>24个月各组(P<0.05);CDC<5%组移植肾存活率明显高于5%~10%及>10%组(72% vs 31% vs 0,P<0.05);再次肾移植受者PRA<10%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PRA>10%组(30.2% vs 75.0%),而移植肾1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后者(74.4% vs 60.0%,P<0.05);免疫抑制方案中应用抗体诱导组术后移植肾1年存活率明显高于未用抗体诱导组(81.0% vs 63.4%,P<0.05).结论:再次移植肾存活率低于首次移植;首次肾移植失败原因、血透过渡时间、术前PRA水平、术前淋巴细胞毒性反应水平及免疫抑制方案均影响再次肾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移植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 016例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 016例次患者累计1、3、5及10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5.2%/92.6%、87.6%/82.3%、81.5%/77.7%及77.3%/74.8%。高危尿毒症患者476例,1、3、5及10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2.5%/87.7%、83.1%/76.1%、68.2%/54.5%及62.1%/50.45%,均高于规律治疗的普通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主要的严重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心功能衰竭及肝功能严重损害,均是肾移植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发生率为2.6%。结论尸体肾移植有较满意的人/肾存活率。良好的取肾及移植技术、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是提高肾移植人/肾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高龄活体亲属供肾移植与标准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龄活体亲属供肾移植14例、标准活体亲属供肾移植84例的临床资料,并对供/受体进行回访,比较两组供肾移植术后供/受体的肾功能恢复情况及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存活率。 结果 高龄供体及标准供体间手术前后肾功能的变化量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在高龄供肾组为(4.2 ± 2.1)d,在标准供肾组为(3.3 ± 1.6)d,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龄供肾组和标准供肾组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3%和9.8%,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分别为21.4%和11.0%,移植肾存活率在分别为92.9%和98.8%。 结论 术前对高龄供体进行严格筛选及全面综合评估,高龄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同样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112例肾移植手术的临床经验,观察丹参及冬虫夏草制剂在肾移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2007年的112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患者(脱落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46例,2组均常规服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加用丹参及虫草制剂。观察人、肾1,3,5年存活率,术后排斥反应及并发症情况,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组人、肾5年存活率及出现肾功能异常情况,并发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后的治疗情况。结果 112例中人、肾1,3,5年存活率(人、肾均存活)分别为96.4%,85.7%,74.1%。术后1例发生加速排斥反应,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8例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围手术期死亡人3例,1例出现外科并发症尿瘘。112例中术后失访6例,共死亡11例,除围手术期死亡3例外,其余8例均为带正常肾功能死亡。其中5例因恶性肿瘤死亡,占4.5%。人、肾5年存活率比较:治疗组56例中46例存活,存活率为82.1%,对照组46例中37例存活,存活率为80.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中治疗组56例中发生肾功能异常者9例,发生率为16.1%,对照组46例中发生肾功能异常者19例,发生率为41.3%,治疗组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因肾功能异常诊断为CAN者共28例。在免疫抑制剂减量或切换免疫抑制剂的同时采用丹参粉针静点治疗,连续2周静脉滴注,治疗前后血肌酐平均下降(84.3±24.5)μmol/L。结论在常规抗排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及冬虫夏草制剂对肾移植患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术后应用咪唑立宾抗排斥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咪唑立宾(MZR)在肾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临床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38例首次接受肾移植的患者采用环孢素(CsA)或他克莫司(FK506)+MZR+泼尼松(Pred)治疗,与同期31例采用CsA或FK506+霉酚酸酯(MMF)+Pred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2组患者在肾移植术后12月内的人、肾存活率及肾功能变化情况,比较2组间急性排斥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外周血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血尿酸升高及胃肠道症状)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随访12个月,MMF组患者人、肾存活率均为100%,MZR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00%、97.4%.肾移植术后MMF组和MZR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相似,2组在肾移植术后1、2、3月的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6月和12月MZR组血肌酐较MMF组明显增高(P<0.05);与MMF组相比,MZR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而外周血白细胞下降、高尿酸血症以及肝功能异常等方面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肾移植中应用MZR安全、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肾移植患者术后常规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不同透析方式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应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dysfunction, DGF)过渡期透析方式的选择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54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透析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⑴选择间歇血液透析(HD)138例(89.6%),腹膜透析(PD)12例(7.8%),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4例(2.6%);⑵出血、肺部感染、心衰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HD组高于PD组(31.2% vs 10.7%, P<0.05)、(21.1% vs 3.4%, P<0.05)、(34.1% vs 10.7%, P<0.05),HD组移植肾恢复时间长于PD组(20.4 d vs 14.3 d, P<0.05),心理压力高于PD组(7.3分 vs 4.5分, P<0.05),CRRT组未发现新并发症;⑶PD组肾人1年存活率高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7% vs 78.5%, P<0.05) ,PD组人1年存活率与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7% vs 92.3%,P>0.05),CRRT组1年人/肾存活率为100%。结论 在DGF过渡期,既往病例大部分选择HD;PD在降低出血、肺部感染、心衰等发生率,减轻心理压力,缩短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优于HD;DGF合并双肺感染的患者及时采用CRRT治疗取得理想效果;我们应根据患者具体条件选择最合适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肾移植术的影响。方法 透析时间大于 3个月的肾移植患者 5 16例 ,按照透析方式分为两组 ,血液透析 (HD)组 (n =394 )与腹膜透析 (PD)组 (n =12 2 ) ;记录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 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HD组与PD组患者肾移植术后超急性排斥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患者急性排斥的发生率分别为 13 5 8%和 2 3 97% (P =0 0 0 5 ) ,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 8 4 6 %和 15 7% (P <0 0 5 ) ,活动CMV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 2 5 13%和 16 5 3% (P <0 0 5 ) ,CMV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 7 4 4 %和 2 4 8%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HD组患者因超急性排斥切除移植肾 4例 ,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 3例 ,严重感染切除移植肾 1例 ,因败血症死亡 1例 ,因CMV肺炎呼吸衰竭死亡 4例 ,因心力衰竭死亡 2例 ;PD组患者因超急性排斥及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各 1例 ;因化脓性腹膜炎及真菌性败血症死亡各 1例 ;其余患者经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PD患者的免疫活性高于HD患者 ,并更易发生感染 ,在肾移植术围手术期应注意透析方式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30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准备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接受尸体肾移植术前的CAPD 时间分两组进行分析。Ⅰ组CAPD≤6月,Ⅱ组CAPD>6月。结果两组除CAPD时间有显著差异外,年龄、性别、原发病、肾功、术前输血频数、组织配型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均相似。病例随访资料分析法表明,1年移植肾存活率Ⅰ组为80%,Ⅱ组为70%,无显著差异存在。CAPD 适合于肾移植病例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T55例57例次尸体肾移植资料,其中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准备30例(CAPD组),血液透析准备25例27例次(HD组)。资料表明,两组移植肾生存期无明显差异;术后相同免疫抑制疗法的CAPD与HD准备的移植受者,移植肾生存期亦无显著差异。CAPD准备患者,移植术后腹膜炎危险性低。腹膜透析导管最好待移植肾功能稳定后拔除,以备术后需暂时腹膜透析时使用,或怀疑腹腔感染时,获取腹腔液体确诊。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The correlative factors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 in 287 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admitted from 1983 to 1992, were analyzed. 52% of patients had LVH including 54 % of patients on hemodialysis, 75 % of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38 % of transplanted patients. Single facto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ge, blood pressure, serum creatinine and BUN, hemoglobin, 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 aortic valve disease and present DSRD therapy were related to LVH.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independently related to LVH in all patients studied, were management of present ESRD treatment, age, hypertension and high 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 In a subse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LVH, high 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 level, hig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age were the predictive factors. In patients on dialysis,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were age and high 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 Hypertension was the sole predictor of LVH in the transplant grou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无明显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和血透患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方法 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50例、常规血液透析患者50例和正常对照50例三组患者,应用高频超声分别探测患者静息条件下、反应性充血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及内径变化,从而判断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反应性充血后,肾移植患者肱动脉内径变化均明显大于血透患者,而小于正常对照,含服硝酸甘油后3组患者肱动脉内径的舒张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肾移植患者的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好于血透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慢性肾功能竭衰(CRF)患者开始透析时肾功能水平及影响因素,为选择合适的透析时机提供依据。方法查阅1999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CRF住院患者的病案共865例,统计CRF患者开始透析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其他相关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的预测值(eGFR),并按不同条件分组。结果45岁以下患者占60.20%,自费患者为80.60%。患者进入透析时eGFR为(4.01±3.63)ml/(min.1.73m2),Scr为(1235.42±513.52)μmol/L;90.65%患者有明显尿毒症症状,低白蛋白血症患者62.80%。与国内外资料比较,患者eGFR预测值分别低于美国患者和国内长沙地区患者(P<0.01)。结论CRF患者以年轻、男性患者多见。肾小球肾炎患者仍居高不下,慢性梗阻性肾病患者占该院第二位原因,与该地处边远山区有关。绝大部分患者在肾功能非常差,尿毒症状相当明显才开始透析。本组患者开始透析时机要较美国患者和国内长沙地区患者晚。透析时机过晚原因主要是发现CRF时机过晚、经费困难、对疾病认识不足;退出透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费问题。因此,在我国,尤其是老、少、边、山、穷地区如何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疾病,从而如何提供早期防治措施,如何建立更广泛的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延缓透析时期、解决透析时机过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 (CAPD)与血液透析 (HD)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及优缺点 ,以选择适当的透析方式。方法 将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行透析治疗的 84例患者分为CAPD组 (35例 )及HD组 (49例 ) ,并对其透析后的肾功能及血清各项生化指标、残余肾功能、并发症、存活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透析后的BUN、Scr、STP、Hb、TC、HDL、K+ 差异无显著性 ,P 均 >0 .0 5 ;但CAPD组在保护残余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HD组 ,P <0 .0 1 ;心血管疾患的发生率低于HD组 ,P <0 .0 5 ;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D组 ,P <0 .0 5。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透与腹透的疗效基本相同而又各有其优缺点 ,在选择透析方式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7.
影响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充分性的因素,为制定充分,合理的个体化透析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48例,透析时间为1.5~32.6个月,透析剂量8L/d。所有患者均以纱KT/V及肌酐清除率(Ccr)评价透析充分性,观察腹膜转运功能,残余肾功能(RRF),单位透析剂量(PV/S),透析时间和体表面积(BAS)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其中15例透析不充分的患者子修正透析方案。结果高、低转运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褪黑素(melatonin, MT)、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ized protein products, AOPP)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5例,统计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比较骨质疏松症患者和非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MT、AOPP水平和骨密度,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MT、AOPP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分析血清MT、AOPP水平预测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效能。结果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45.71%;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AOPP水平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P<0.05),血清MT水平和骨密度(腰椎L1~4和双侧股骨颈和Ward′s氏)均低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前、后的心脏形态与功能的变化,探讨术前不同的透析时间对肾移植的影响。方法 126例肾移植患者根据术前不同的透析时间进行分组:(1)无透析组;(2)〈6个月组;(3)〉6个月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肾移植前、肾移植后1个月、3个月的左室结构及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各心腔均有所缩小,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变薄、搏动幅度增加,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较移植术前明显改善,扩大的左心房、左心室较术前缩小。术前透析时间〈6个月或无透析者,心肌和心脏回缩明显。结论在纠正贫血、良好控制血压等基础上,应尽可能缩短肾移植前透析时间。肾移植术前透析时间短,可以减轻心肌病变,改善心脏功能;肾移植术后,随着尿量增多及体内毒素的大量排出,左室的结构及功能均得以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