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在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次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含漱法+环甲膜穿刺法麻醉,B组采用喷雾法+气管滴注法麻醉,C组采用复合镇静麻醉。通过支气管镜的进入是否顺利,患者的感觉表现进行对比。结果 A组优良率为66.67%,B组优良率为53.33%,C组优良率为66.67%。B组分别与A、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采用含漱法+环甲膜穿刺法进行麻醉,能够降低咽喉反应,减少副作用,较其他两种方法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喉头喷雾+改良式环甲膜穿刺麻醉术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我科2000年至2008年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共2234例。其中采用喉头喷雾+改良式环甲膜穿刺麻醉法(A组)1028例,超声雾化麻醉法(B组)532例,单纯喉头喷雾麻醉法(C组)674例。从麻醉效果、达到有效麻醉时间、平均耗药量及术中生命征变化(包括指测SpO2、HR、收缩压)方面进行观察。结果A组麻醉效果好(优占82.0%),达到有效麻醉时间短[(5.0±0.5)mini,平均耗药量少[15.0±0.5)m1],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喉头喷雾+改良式环甲膜穿刺麻醉法效果好,有利于纤支镜检查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方法,而检查治疗的顺利与否,取决于麻醉的效果与患者的配合。我院内窥镜室自1989年开展此项工作,开始时使用鼻咽部喷雾麻醉法、环甲膜穿刺麻醉法,2004年7月至2008年9月,改用意大利Medei公司生产的MICRODINAP112U型空气压缩泵雾化器,使用利多卡因空气压缩雾化吸入麻醉法对280例次患者行纤维、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雾化吸入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行纤支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超声雾化吸入麻醉,对照组予以环甲膜穿刺注药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简便、安全、无损伤,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崔晓艳  刘庆华  孙梅婷  杨杰  杜其超 《河北医药》2020,42(9):1362-1364+1368
目的观察环甲膜穿刺气管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要做维纤支气管镜检查的成人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患者60例,行环甲膜穿刺阻滞后,给予静脉麻醉药;对照组患者60例,直接给予静脉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地佐辛0.04 mg/kg,丙泊酚1.0~1.5 mg/kg缓慢静脉推注(40~60 s推注完毕)。术中靶控泵入丙泊酚,维持其血浆浓度至1.5μg/ml。观察2组患者操作前、操作中及术后收缩压(S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记录呛咳、体动等不良反应,采集患者和内镜医师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SP、HR、SPO2较平稳,呛咳发生率均低(P<0.05),医师满意度高(P<0.05)。结论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用于无痛维纤支气管镜检查,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血管反应和气道反应,患者和内镜医师的满意度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无痛麻醉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法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I组36例,常规应用2%利多卡因对鼻腔、口腔、咽喉、声门、气管黏膜实施的表面麻醉;II组28例,应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行静脉复合麻醉,丙泊酚4-12mg/kg,芬太尼0.001-0.002mg/kg;III组19例,表面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观察三组术前、经声门、术中和退镜后呼吸循环变化、镜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术后不适;观察II组和III组的丙泊酚用量。结果:静脉复合麻醉可减轻支气管镜检查对呼吸循环功能的不良影响,I组在检查过程中呼吸循环功能(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均较检查前有明显改变〈0.05,II III组无明显改变P〉0.05,但检查中均出现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0.05;可减轻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不良反应,恐惧、剧咳及暂短呼吸抑制,中断操作明显减少,P<0.05;可减轻痛苦,增加耐受性,咽喉不适和胸部不适明显减少,〈0.05,术中不良记忆和“无痛”效果佳,〈0.001;表面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其中年龄&lt;20岁组,〈0.05,其余各组均为〈0.001。结论:表面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具有安全、无痛苦,可进一步减少心肺不良反应并可减少静脉麻醉药物的用量的特点,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支气管镜检查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支气管镜检查成功率,减少患者在检查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防止交叉感染。方法采用经鼻滴入鼻道及咽喉部的麻醉方法,行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前麻,并与传统经口鼻咽喷雾麻醉进行比较,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经鼻滴入麻醉优良率94.34%,而传统组为8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优良率经鼻滴入组为51.50%,传统组为23.81%,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结论经鼻滴入麻醉操作简便,病人易接受,临床效果好,且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术后行雾化吸入是临床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手段。雾化吸入是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使其悬在气体中经口吸入,吸入的药物对呼吸道局部产生作用,达到局部消炎,稀释痰液以利排出,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使用传统的雾化器很难使气雾吸入到气管或气管深处而达到稀释痰液、抗感染的目的;同时,患者卧位局限,侧卧位时雾化药液容易倒流。为此,近年我院对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改良喷雾器进行雾化吸入并观察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肺部检查常见的操作项目,而麻醉是支气管镜检查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探讨最佳的麻醉方法,我们对两种麻醉方法作了比较,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及分组2000年3月至2004年8月我院行支气管  相似文献   

11.
喉咽部解剖特殊,位置隐匿,异物血凝块及分泌物、呕吐物易存留此处,取出较难,易造成上呼吸道阻塞甚至窒息,随时会危及患者生命。我科近几年来的92例呼吸道阻塞中引起窒息者占30%。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其窒息原因及抢救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空气压缩雾化吸入麻醉与喉头喷雾麻醉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8例,分别应用空气压缩雾化吸入麻醉法(观察组)与喉头喷雾麻醉法(对照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麻醉优良率分98.98%和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8,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行空气压缩雾化吸入麻醉法效果优于喉头喷雾麻醉法,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为呼吸科一种侵入性辅助检查,目前大多采用局部麻醉方法,一般是给予利多卡因、丁卡因等进行局麻.由于局部麻醉效果的局限性,当纤维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及声门以下气管时,患者易出现气憋、咳嗽,感觉极不舒服,有明显不良记忆,很多病人不愿意做第二次检查,有的甚至在做检查过程中出现拔管行为,时间延长,增加检查危险性.采用静脉麻醉联合局部麻醉使支气管镜检查耐受性更好,患者无痛苦经历,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支气管镜患者检查中的效果。方法临床统计96例支气管镜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麻醉,观察统计4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平均耗药量、达到有效麻醉的时间。结果第1组优20例,良4例,中0例,差0例;第2组优11例,良6例,中4例,差3例;第3组优10例,良7例,中5例,差2例;第4组优7例,良5例,中8例,差4例。结论含漱法联合空气压缩雾化吸入麻醉法效果最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石凌云  郑素文  王信云 《海峡药学》2011,23(11):142-143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 40例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入室后均肌注氯胺酮6mg.kg-1,A组给予咪唑安定0.1mg.kg-1,异丙酚4mg.kg-1缓慢推注,给药5min后置入气管镜;B组给药同A组,在置入气管镜前行环甲膜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2mL。麻醉过程中严密监测脉搏氧饱合度(SpO2)、心率(HR)、血压(BP)、心电图(ECG)、呼吸的变化。记录入室(T0)、放镜前(T1)、置入气管镜时(T2)、退出气管镜时(T3)、清醒(T4)等5个时间点的呼吸、心率、血压、SpO2值,以及术中屏气次数和氯胺酮总用药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屏气次数、总用药量、最低SpO2值,以及各时间点血压、呼吸、心率的情况。结果 B组屏气次数、氯胺酮总用量、清醒时间、手术时间明显低于A组,最低SpO2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加环甲膜穿刺气管内局麻可使麻醉完善,术中呼吸循环稳定,苏醒时间短,是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环甲膜穿刺气管表面麻醉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方法 26例小儿行气管异物取出术,采用环甲膜穿刺气管表面麻醉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后、置镜后、出镜后至苏醒期间血氧饱和度、HR、R的变化.结果 26例患儿麻醉前后HR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R:( 125±8)次/min比(112±9)次/min;血氧饱和度:(91±5)%比(95±2)%,均P<0.05].麻醉后与置镜后,HR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R:(112 ±9)次/min比(131 ±6)次/min;血氧饱和度:(95±2)%比(93±3)%,均P<0.05].置镜后与出镜后,HR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R:( 131±6)次/min比(102±10)次/min;血氧饱和度:(93±3)%比(97±3)%,均P <0.05].而患儿的R在术中平稳[麻醉前:(26±4)次/min;麻醉后:(26±4)次/min;置镜后:(27±4)次/min;出镜后:(25±4)次/min,均P>0.05].26例患儿均成功取出异物,手术操作8~40 min.术中未发生呛咳、屏气现象.结论 环甲膜穿刺气管表面麻醉联合静脉全身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效果好、麻醉完善、患儿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稳定、不出现缺氧症状,且患儿苏醒时间短,是较好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7.
马雪 《北方药学》2021,18(1):61-62
目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吸入利多卡因应用超声雾化和压缩雾化的麻醉效果对比.方法:取本院实施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62例检测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麻醉,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观察组采用压缩雾化,对比两组麻醉手术指标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麻醉疗效明显优于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压缩机雾化吸入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用2%利多卡因压缩机雾化吸入麻醉;对照组则用2%利多卡因喷雾鼻、咽喉部加气管内注射。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35例,中和差5例;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23例,中和差17例;P<0.05。结论使用压缩机雾化吸入利多卡因麻醉效果好,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静脉全身麻醉和内镜面罩通气清醒镇静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70岁、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80例,将其分为喉罩组(A组)40例和内镜面罩组(B组)40例。A组患者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丙泊酚(1.5~2.0 mg/kg)、罗库溴铵(0.3 mg/kg),置入喉罩,控制通气,连接T型接头进行检查。B组患者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咪达唑仑(0.02 mg/kg)、丙泊酚(0.5~1.0 mg/kg)使患者达到Ramsey 2~4分,内镜面罩辅助通气,并通过面罩检查孔经鼻腔进行检查。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检查中(T2)、检查后(T3)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记录两组患者检查时间和复苏时间、麻醉效果及术后随访的满意度。结果 A组患者在T2时MAP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其他时点MAP、HR、Sp 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复苏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使用内镜面罩通气清醒镇静安全有效,与喉罩静脉全身麻醉比较具有对循环影响小、患者复苏快且不降低麻醉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王鸿志  陈永权 《安徽医药》2020,24(5):854-859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辅助与传统盲探在椎管内麻醉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临床超声可视化下进行椎管内麻醉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重庆维普( VIP)、万方数据库, Pubmed,Elsevier,查找有关超声辅助与传统盲探在椎管内麻醉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截止到 2018年 10月,并采用 stata15.0统计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共 33篇研究文献入选。 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盲探组比较,超声辅助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低( RR=0.481,95%CI:0.376~ 0.614,P<0.001),穿刺次数较少( WMD=-0.938,95%CI:-1.069~-0.808,P<0.001)首次穿刺成功率较高( RR=1.240,95%CI1.132~1.357,P<0.001),穿刺时间较少( WMD=-2.253,95%CI:-2.936~-1.570,P<0.001),然而定位时间较长( WMD=2.559,95%CI:1.167~3.951,P<0.001)。结论超声辅助下的椎管内麻醉能够显著提高椎管内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推广,但该结论尚需进一步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