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沙漠干热环境徒手应激行军对机体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沙漠干热徒手应激行军时人体内一氧化氮合酶(NOS)作用机理,对74名沙漠干热环境中以不同速度和时间行军战士血浆NOS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5km/小时徒手应激行军时,NOS随行军时间的变化曲线呈右侧稍低的“钟”形;血浆NOS在最初1小时内上升较快,大约1小时左右,NOS浓度开始下降,2小时后下降速度减慢;5km/小时徒手应激行军,NOS随行军时间的变化基本呈水平直线,血浆NOS在  相似文献   

2.
沙漠干热徒手应激行军对机体GSH和SO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沙漠干热徒手行军时人体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观察了74名沙漠干热环境中以不同速度和时间行军战士血浆GSH和SOD的变化。结果表明,3.5km/h和5km/h行军GSH随行军时间的变化规律完全不同,呈相反“S”状,机体抗氧化作用所消耗的GSH量在行军2达到最高,行军3小时,GSH的合成和消耗达到一新的平衡。随着行军速度的增加,机体抗氧化作用所消耗的SOD量增加,血浆SOD浓度在应激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沙漠干热负重应激行军人体GSH 和SOD 作用机制。方法 对74 名15 kg 负重在沙漠干热环境以不同速度和时间行军战士和对照人群血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 15 kg 负重,3-5km/h 和5 km/h 行军者GSH 在应激的最初1 小时内迅速上升,约1 小时达到高峰,之后迅速下降;随着行军速度的增加,机体抗氧化作用所消耗的SOD 量增加,血浆SOD 浓度亦随之下降。结论 从行军时间来看,在应激的最初1 小时内,因应激诱导的GSH 的合成和SOD 的量增加,故沙漠干热环境负荷应激行军以15 kg、3-5 km/h 为宜。  相似文献   

4.
沙漠干热环境徒手应激行军对人体热休克蛋白27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沙漠干热徒手应激行军人体内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变化规律,对在沙漠干热环境中以不同速度和时间徒手行军的59名战士和14名对照组的HSP27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论是以3.5还是5.0km/h徒手应激行军,各不同行军时间组HSP27明显增高(P<0.01),相同行军时间不同行军速度组和同速度不同时间组之间的HSP27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行军速度(应激强度)增加,同一行军时间者血浆HSP27均略增高,行军小时1小时HSP27最高,之后略下降,2小时后变化不大,行军3小时与行军2小时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5.
沙漠干热环境15kg负重应激行军对人体HSP27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刘兵  陈胜 《中国公共卫生》1999,15(12):1084-1085
为探讨沙漠干热环境负重应激行军( 热休克蛋白27)( HSP27) 的变化规律,对在沙漠干热环境中15kg 负重,以不同速度和时间行军的56 名战士和14 名对照血浆HSP27 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5kg 负重情况下,以3-5k m /h 和5k m/h 速度行军,各不同行军时间组HSP27 明显增高(P< 0-01) 。虽然3-5k m /h 行军2 、3 小时组HSP27 明显高于行军1 小时(P <0-05) ,但5k m /h 各不同行军时间组同一行军时间的不同行军速度之间无差异(P> 0-05) 。该结果提示,沙漠干热负重应激行军HSP27 的表达在最初2 小时最为活跃,行军2 小时达高峰;HSP27 的降解大约在行军1 小时后加速, 行军2 小时HSP27 的表达和降解达到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沙漠干热环境徒手应激行军者热休克蛋白(HSP27)与机体热应激的关系。方法:对在沙漠干热环境中分别以3.5km/h和5.0km/h速度徒手行军1,2,3h的56名战士和14名对照血浆HSP70和HSP27、心律增值、肛温增值和积热指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不论是3.5km/h还是5.0km/h徒手行军,各行军时间组HSP70与对照组,各行军时间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各行军时间组HSP2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行军时间组间HSP27均无显著性差异;各行军时间组心率增值、肛温增值和积热指数均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3.5km/h行军3h组心率增值明显高于行军2h组(P<0.05),5.0km/h行军2,3h组积热指数明显高于行军1h组(P<0.05),行军3h组明显低于行军2h组(P<0.05)。结论:沙漠干热环境徒手应激行军者血浆HSP27与热应激密切相关,HSP70与热应激关系不大;沙漠热环境热适应锻炼以5.0km/h行军2h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沙漠干热徒手应激行军人体血浆HSP70 的变化规律,对沙漠干热环境中以不同速度和时间徒手行军的57 名战士和14 名对照组血浆HSP70 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各不同速度和时间应激行军组与对照、同一行军时间不同行军速度之间和同速度不同行军时间之间,HSP70 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 ,但行军速度不同,血浆HSP70 随行军时间变化的规律不尽相同,即,当行军速度超过一定值后,随着行军速度( 应激强度) 的增加,同一行军时间血浆HSP70 水平下降。HSP70 的变化分3个期;第一期( 应激期) :行军的最初1 小时,此期机体HSP70 的合成最为强烈;第二期( 调节期) :行军的第二小时,机体热适应和热耐受的调节最为活跃,血浆HSP70 水平迅速下降;第三期( 恢复期或适应期) :行军的第三小时,HSP70 的消耗逐渐减少、HSP70 的合成和反馈抑制达到相对平衡状态,于行军3小时,血浆HSP70 恢复到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沙漠干热环境徒手行军者血浆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与生理应激的关系。方法 对在沙漠干热环境中分别以 3 5km/h和 5 0km/h徒手行军 1,2 ,3h试验组 6 0名战士和对照组14名战士血浆NO和NOS、心律增值、肛温增值和积热指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不论是 3 5km/h还是5 0km/h行军 ,各行军时间试验组血浆N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3 5km/h行军时 ,行军 3h试验组血浆NO明显低于 1h试验组 (P <0 0 5 )。行军 1h试验组血浆NOS水平明显高于行军 2 ,3h试验组(P <0 0 5 )。各行军时间试验组心率增值、肛温增值和积热指数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行军 3h试验组心率增值明显高于行军 2h试验组 (P <0 0 5 )。5 0km/h行军时 ,各行军时间试验组肛温增值和积热指数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行军 2 ,3h试验组积热指数明显高于行军 1h试验组 (P <0 0 5 ) ,行军 3h试验组明显低于行军 2h试验组 (P <0 0 5 )。行军 2 ,3h试验组心率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沙漠干热环境徒手行军者血浆NO和NOS与生理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沙漠干热环境负重行军者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与生理应激的关系。方法60名战士在沙漠干热环境中负重15kg分别以3.5和5.0km/h行军1、2、3h,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战士血浆中NO含量和NOS活力、心律增值、肛温增值和积热指数。结果所有行军时间组NO(17.26~23.28μmol/L)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1.84μmol/L)(P〈0.05),心率增值(7.6—23.9次/min)均明显高于对照(1.2次/min)(P〈0.05)。15kg负重3.5km/h行军时,行军3h组NO(17.26μmol/L)含量明显低于行军1h组(22.62μmol/L)和2h组(23.10μmol/L)(P〈0.05);行军1h组NOS(47.35U/L)活力明显高于行军3h组(40.90U/L)和对照组(40.89U/L)(P〈0.05);行军3h组肛温增值(0.17℃)明显高于行军1h组(0.02oC)和对照组(0.00℃)(P〈0.05);行军1和2h组积热指数(-18.9±18.31kJ/m2)明显低于行军3h组(22.67kJ/m2)和对照组(0.41kJ/m2)(P〈0.05),行军3h组积热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5kg负重5.0km/h行军时,行军2h组NOS(39.44U/L)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40.89U/L)和其他行军时间组(34.23—40.43U/L)(P〈0.05);行军1h组(23.9μmin)和3h组(21.3μmin)心率增值明显高于行军2h组(7.60μmin)(P〈0.05);机体肛温随行军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各行军组积热指数(51.04~71.12kJ/m2)明显高于对照组(0.41kJ/m2)。结论在沙漠干热环境中行军者血浆中NO含量和NOS活力与热应激有关,沙漠干热环境劳动强度以不超过重度为宜,持续劳动时间不应超过2h。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沙漠热环境徒手应激行军者血淋巴细胞HSP70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沙漠干热环境中以不同速度和时间徒手行军的50名战士和14名对照血淋巴细胞HSP70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同一行军时间的不同行军速度间淋巴细胞HSP70无显著性差异(P>0.05);3.5km/h各行军时间组血淋巴细胞HSP70与对照组,不同行军时间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5.0km/h行军2h和3h组血淋巴细胞HSP70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行军3h组淋巴细胞HSP70明显高于行军1h组(P<0.05)。结论 随行军速度和时间的增加,淋巴细胞HSP70增高;当行军速度和时间达到一定水平后,机体淋巴细胞HSP70明显增加。血淋巴细胞HSP70作为热损伤和热耐受的监则指标较血浆HSP70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沙漠干热环境负重应激行军者热休克蛋白 (HSPs)与机体一氧化氮 (NO)及其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的关系。方法 对在沙漠干热环境中 15kg负重、分别以 3 5km/h和 5 0km/h速度行军 1,2 ,3h的 57名战士和 14名对照血浆HSP70和HSP2 7、NOS和NOS等进行研究。结果 在 15kg负重条件下 ,不管是 3 5km /h还是5 0km /h ,各行军组HSP70与对照组及各行军时间组间HSP70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各行军时间组HSP2 7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各行军时间组间HSP2 7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各行军时间组NO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3 5km /h行军 3h组NO明显低于行军 1,2h组 (P <0 0 5) ;3 5km/h行军 1h组NOS明显高于对照和行军 3h组 (P <0 0 5) ;5 0km/h行军 2h组NOS明显低于对照和其它行军时间组 (P <0 0 5)。结论 沙漠干热环境应激负重行军者血浆HSP2 7与NO及其NOS密切相关 ,HSP70与NO及其NOS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2.
沙漠热环境负重行军者血浆热休克蛋白与热应激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为探讨沙漠干热环境应激行军者热休克蛋白与机体热应激的关系.方法对在沙漠干热环境中15kg负重、分别以3.5km/h和5.0km/h速度行军1、2、3h的58名战士和14名对照血浆HSP70和HSP27、心律增值、肛温增值和积热指数等进行研究.结果15kg负重3.5km/h各行军时间组与对照组、各行军时间组间HSP70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行军时间组HSP2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行军时间组间HSP27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行军时间组心率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行军时间组间心率增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行军3h组肛温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行军1h组(P<0.05);行军1h和2h组积热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行军3h组,行军3h组积热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5kg负重5.0km/h各行军时间组与对照组、各行军时间组间HSP70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行军时间组HSP2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行军时间组间HSP27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行军时间组心率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行军1h和3h组心率增值明显高于行军2小时组(P<0.05);各行军时间组肛温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机体肛温随行军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各行军组积热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行军时间的延长积热指数呈上升趋势,行军3h后,积热指数达到热耐受限值.结论沙漠干热环境应激行军者血浆HSP27与热应激密切相关,HSP70与热应激关系不大;15kg负重5.0km/h行军时间不应超过2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沙漠热环境负重行军血淋巴细胞HSP70的变化规律。方法:对沙漠干热环境中以不同速度和时间负重行军的54名战士和14名对照血淋巴细胞HSP70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同行军时间的不同行军速度间淋巴细胞HSP70有显性差异(P<0.05);3.5km/h行军3h组淋巴细胞HSP70明显高于对照和行军2h组(P<0.05):5.0km/h行军1.2h组血淋巴细胞HSP70明显高于对照和行军3h组(P<0.05)。结论:随行军速度和时间的增加,淋巴细胞HSP70增高;当行军速度和时间达到一定水平后,机体淋巴细胞HSP70明显增加。血淋巴细胞HSP70作为热损伤和热耐受的监测指标较血浆HSP70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自由基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用 3 2kg重物挤压家兔双后肢大腿和臀部 4h或 5h制作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 ,分别测定实验动物的血浆、组织自由基及细胞损伤的变化。结果 两挤压伤组在解压后 2h内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浆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含量和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酸酶 (NAG)活性在解压后 2 4h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1) ;两挤压伤组比较 :压伤 5h组平均动脉压在解压后 2h内低于压伤 4h组 (P <0 0 5 ) ,而血浆MDA、NO、NAG及组织MDA、NO也高于压伤 4h组 (P <0 0 5 )。结论 骨骼肌缺血时可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从而造成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