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IL 1,IL 6 ,IFNγ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放射法对 15例 1型糖尿病、6 3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的血IL 1,IL 6及IFNγ进行测定。 6 3例 2型糖尿病中有 30例合并早期肾病及眼底病变。结果 :1型糖尿病组血IL 1高于正常组及 2型糖尿病组 [(31 14± 14 36 )pg/ml对 (2 1 37± 8 2 4)pg/ml及(2 3 15± 8 5 3)pg/ml,两者均P <0 0 5 ];血IL 6明显低于正常组及 2型糖尿病组 [(0 45± 0 2 1)ng/ml对 (0 95± 0 47)ng/ml及 (1 5 3± 0 0 7)ng/ml,P <0 0 5 ,P <0 0 1];1,2型糖尿病组血IFNγ均低于正常组 [(0 94± 0 6 5 )IU/ml及 (1 0 1± 0 6 1)IU/ml对 (1 6 4± 0 49)IU/ml,均P <0 0 1]。结论 :1型糖尿病胰岛 β细胞损伤与血IL 1,IL 6密切相关 ;1,2型糖尿病IFNγ水平均降低 ,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海风 《临床荟萃》2004,19(20):1148-1149
目的 观察比较高海拔地区老年 2型糖尿病 (DM)及糖尿病肾病 (DN)患者C 反应蛋白 (CRP)含量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对 12 6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DM组及DN组 ,检测其CRP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DM及DN组中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而DN组CRP又高于DM组 (P <0 .0 5 ) ;DM及DN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CRP及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老年DM及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早期患者IL-10、IL-6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凯庆  唐才喜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1):1292-1295
【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 (AP)早期患者IL 10、IL 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在AP病人入院后d1和d3 采血 ,回顾性分析其IL 6、IL 10的早期变化并与健康献血人群比较。【结果】AP患者血浆IL 10阳性检测率在入院d1为 4 4 .6 %、d3 为 2 4 .4 % ,正常人群无阳性结果 (P <0 .0 5 )。血浆IL 6入院d1SAP组血浆IL 6浓度明显高于MAP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 ,MAP组与正常组IL 6浓度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最佳截断值为 10 5 pg/ml,预测SAP的敏感性 84 .6 2 % ,特异性 94 .12 % ,阳性预断值 93.5 2 % ,阴性预断值 85 .95 % ,可用度为 78.73% ;入院d3 SAP组血浆IL 6浓度仍明显高于MAP组和正常组 (P <0 .0 1) ,MAP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IL 10在正常人中一般不能检测出 ,在AP时升高 ;SAP早期IL 6浓度明显升高 ,检测IL 6可能对于早期鉴诊有一定的意义 ,其监测SAP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 ,且稳定性较好 ,可作为其临床诊断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37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雪初  罗永富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0):1154-1156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微量蛋白检测分析寻找最为敏感的早期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健康对照 4 6例 ,糖尿病肾病患者 (DM) 2 87例 ,隐匿型糖尿病肾病 (DN)患者 87例 ,所有观察对象尿常规蛋白定性 (- )后 ,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尿MA、α1 MG、β2 MG、TRF和IgG含量。【结果】DM组和DN组α1 MG、β2 MG和TRF与健康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以上结果DN组又显著高于DM组 (P <0 .0 1) ;以TRF尤为明显 ;而各组间尿液IgG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尿各种微量蛋白测定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检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以MA和TRF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尿IV型胶原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淑红  倪安民  刘静 《临床荟萃》2003,18(24):1393-1396
目的 探讨检测尿IV型胶原 (IV C)对 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作用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 2 0 0 0年 3~ 12月 2型糖尿病患者 6 0例和健康体检者 2 0例 ,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将糖尿病患者均分为 3组 ,每组各 2 0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尿IV C ,免疫比浊法测尿微量白蛋白 ,同时测定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2 4小时动态血压、血脂和相关肾功能指标。结果 正常对照组尿IV C(1.93± 1.12 )mg/L ,糖尿病无肾病组 (6 .6 1± 1.6 4 )mg/L ,糖尿病早期肾病组 (11.35± 3.76 )mg/L。糖尿病临床肾病组 (2 3.4 0± 13.8)mg/L。糖尿病无肾病组中 ,尿白蛋白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接近 (P >0 .0 5 ) ,而尿IV C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和临床肾病组尿IV 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糖尿病各组胰岛素敏感指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糖尿病临床肾病组 2 4小时平均血压、白天和夜间平均血压均高于其他 3组 (P<0 .0 5 )。尿IV C多因素相关性分析 ,与病程、尿白蛋白指数、尿α1微球蛋白、尿 β2 微球蛋白、餐后血糖、平均舒张压、夜间血压和N 乙酰 β 葡萄糖酐酶呈正相关关系 ,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关系 (P <0 .0 5 )。结  相似文献   

6.
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与肾小球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5 6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及尿液中TNFα含量 ,并与 5 4例尿白蛋白正常的 2型糖尿病患者及 4 3名健康人比较。结果 血浆、尿液TNFα浓度在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 2型糖尿病组与其它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增高 (均为P <0 .0 1)。结论 血浆和尿液中TNFα过度表达可能在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 型糖尿病缺血性中风不同证型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入院时血浆白介素 6 (IL 6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血液高凝状态指标 ,并与非风痰瘀阻证及正常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风痰瘀阻证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者 TNFα、IL 6和血小板聚集率(PAg T)、血浆纤维蛋白原 (FG)、体外血栓长度 (ETL)显著高于非风痰瘀阻证组及正常人对照组 (P<0 .0 5或P <0 .0 1)。风痰瘀阻型患者 TNFα、IL 6与 PAg T、FG、ETL均呈明显正相关 (P均 <0 .0 1)。结论 :高TNFα和 IL 6可能是 型糖尿病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 ,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脂联素 (adiponectin)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中的作用。方法 :对 86例 2型糖尿病人 (其中冠心病人 5 3例 ,单纯糖尿病人 3 3例 )进行空腹血糖 (FPG)、血总胆固醇(TCH )、甘油三酯 (TG)、体重指数 (BMI)、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空腹胰岛素 (FINS)、血浆脂联素和TNF α的检测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FPG、FINS、TCH和TG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 (P <0 0 5 ) ,BMI与单纯糖尿病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ISI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 (P <0 0 5 ) ,血浆TNF α浓度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 (P <0 0 1) ,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 (P <0 0 1)。血浆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血浆TNF α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血浆脂联素在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中发挥保护性作用 ,而TNF α发挥损伤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白细胞介素-6含量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伟民  徐魁  贺冶冰 《临床荟萃》2004,19(12):672-674
目的 探讨肥胖的 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6 (IL 6 )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受试者分为肥胖的T2DM组 (4 2例 )、非肥胖的T2DM组 (4 0例 )和正常体质量对照组 (37例 ) ;除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值外 ,各组间在年龄、性别、种族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禁食 12~ 14小时 ,空腹静脉取血 ,测定血浆IL 6、血脂、空腹血糖 (FPG)、空腹血浆胰岛素 (FPI)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结果 肥胖组血浆IL 6水平 (199.10±4 2 .18)ng/L明显高于非肥胖组 (12 1.4 5± 39.4 0 )ng/L(P <0 .0 5 )和正常体质量对照组 (119.91± 34.12 )ng/L(P<0 .0 1) ;血浆IL 6水平与ISI呈显著负相关 (r =- 0 .4 8,P <0 .0 1) ;与空腹三酰甘油水平呈正相关 (r =0 .36 ,P<0 .0 5 )。结论 血浆IL 6水平可能与肥胖的T2DM发生有关 ,血浆中IL 6含量升高可能加重肥胖的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 (GC)对神经免疫性疾病 (IND)患者血浆和脑脊液 (CSF)白细胞介素 (IL) 2和IL 15的影响。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 2 2例急性期IND患者GC治疗前后血浆和CSFIL 2、IL 15水平 ,与 2 0例脑梗死 (NIND)患者、18例手术 (OP)患者、11例未用GC的重症肌无力患者 (NMG)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 4组 (IND ,NIND ,OP和NMG)组间血浆和CSF中IL 2和IL 15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IL 2 :血浆P <0 0 5 ,CSFP <0 0 1;IL 15 :血浆P <0 0 5 ,CSFP <0 0 5 ) ;治疗前IND组显著高于NIND组和OP组 (P <0 0 1) ,而与NMG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GC治疗后IND组IL 2和IL 15低于治疗前 (P <0 0 5 )。结论 急性期IND患者血浆和CSF中的IL 2和IL 15有上升趋势 ,GC治疗后IL 2和IL 15水平降低。GC可能通过影响患者免疫细胞产生IL 2和IL 15 ,而发挥治疗IN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哮喘患者血浆IL-17、IL-10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华  何韶衡  孙丽  陈萍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1):1232-1233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血浆IL 17、IL 10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共 60例 (重度3 0例 ,中度 3 0例 ) ,正常对照组 3 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 ,检测其血浆IL 17、IL 10水平。结果 :急性期哮喘患者血浆IL 17值增高 (P =0 0 0 6) ,中、重度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血浆IL 10值明显降低 (P =0 0 0 3 ) ,中、重度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相关性分析表明IL 17与IL 10之间无相关性 ,而且与血涂片中的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 ,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IL 17、IL 10参与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 5 2例住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3 2例和对照组 2 0例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 ,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 2 3周 ,每周查 1次 2 4h尿蛋白、尿IgG、尿 β2 -MG、尿ALB和血生化、血脂分析、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 2 4h尿蛋白、尿 β2 -MG、尿ALB、TDL -C有显著变化 (P <0 .0 5 ) ,而尿IgG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对照组无变化 ;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黄芪注射液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保护糖尿病肾病肾功能 ,降低尿蛋白 ,降低血流粘度 ,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LC围术期血浆IL - 6、IL - 1 0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2 0例慢性胆囊炎LC(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 0例即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 (GEA)组和全麻 (GA)组 ,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前 (T0 ) ,CO2 气腹后 30min(T1 ) ,术毕拔管后 5min(T2 )、术后第 1天晨血浆IL - 6 ,IL - 1 0和皮质醇水平。结果 :皮质醇GEA组 ,术中术后无显著改变 ,但GA组CO2 气腹后 30min和术毕拔管后 5min显著升高 (P <0 .0 5 ) ,组间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5)。两组血浆IL - 1 0水平在CO2 气腹后 30min和术毕拔管后 5min时均明显增高与术前比较 (P <0 .0 1 ) ,其中GEA组IL - 1 0水平高于GA组 (P <0 .0 5) ,术后 2 4h两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 ,IL - 6在两组中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无明显升高。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可明显减轻LC手术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分子物质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5 5例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进行高通量透析(n =30例 )和常规血液透析 (n =2 5 ) ,每周透析 2~ 3次。于透析前 ,透析后即刻 ,透析 12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浆BUN ,Cr,P3 -,β2 微球蛋白 (β2 MG) ,甲状旁腺激素 (PTH)、IL 1β、IL 6、IL 8和TNFα水平 ,并于透析 2 0min后检测透析液中的IL 1β、IL 6、IL 8和TNFα水平 ,对两组的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对P3 -,β2 MG ,PTH的清除率高通量透析组优于常规血液透析组 (P <0 .0 5 ) ,对BUN ,Cr的清除率两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 ;首次高通量透析后IL 8和TNFα与透析前比较显著升高 (P <0 .0 5 ) ,透析 1年后血浆IL 1β、IL 6、IL 8和TNFα呈下降趋势 ,但与透析前和常规血液透析 1年后比较无显著差异 ;高通量透析组透析液中IL 1β、IL 6、IL 8、TNFα和 β2 MG水平高于常规血液透析组 (P <0 .0 5 )。结论高通量透析对中分子物质和磷离子的清除率优于常规血液透析 ,对细胞因子的影响近似于常规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 (MCNS)外周血单个核白细胞 (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 18的表达与MCNS发病之间的关系及地塞米松 (DEX)对体外培养PBMC表达IL 18的影响。方法 :MCNS2 3例 ,激素治疗前、后 (尿蛋白转阴 )测定PBMC体外用植物血凝素 (PHA)刺激下培养 2 4h后上清液中IL 18的表达量。并将治疗前PBMC分为 2组 :PBMC +PHA组 13例 ,PBMC +PHA +DEX组 13例 ,对照组为 2 2例年龄相仿的健康自愿者和 18例呼吸道感染病例。结果 :(1)各组IL 18测定值分别为 :治疗前PBMC +PHA组 (414 .5± 112 .1)ng/L ,PBMC +PHA +DEX组 (2 0 2 .1± 76 .3)ng/L ,治疗尿蛋白转阴后 (182 .3± 6 7.2 )ng/L ,呼吸道感染组PBMC+PHA(190 .1± 87.5 )ng/L ,正常对照组PBMC +PHA(16 4 .8± 86 .4 )ng/L。①MCNS治疗前后IL 18的表达量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P <0 .0 0 1)。②MCNS治疗前加DEX组IL 18表达量显著低于不加DEX组 (P <0 .0 0 1)。③治疗尿蛋白转阴后IL 18的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相似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④呼吸道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MCNS患儿PBMC培养上清液中IL 18量与 2 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血浆白蛋白浓度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心脑血管病及肾病的关系。方法 :比较 132例糖尿病 (单纯 2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及肾病 )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清 Hcy的水平 ,并观察叶酸对其治疗的效果。结果 :单纯 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及糖尿病合并肾病组的血清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及糖尿病合并肾病组的血清 Hcy水平也均明显高于单纯 2型糖尿病组 (P均 <0 .0 0 1) ;单纯冠心病或单纯脑梗死组血清 Hcy水平均高于单纯 2型糖尿病组 (P均 <0 .0 0 1)。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与单纯冠心病及脑梗死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0 1)。应用叶酸治疗 ,高 Hcy水平明显下降 (P<0 .0 0 1)。结论 :高 Hcy是 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及肾病的危险因素 ,小剂量叶酸对治疗高 Hcy血症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B型钠尿肽 (BNP)和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6 (IL 6 )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中的检测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干式快速荧光定量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检测仪和IMMULITE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检测 96例CHF患者及 32名正常人血液BNP和TNFα、IL 1β、IL 6的水平。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CHF组BNP和TNFα、IL 1β、IL 6水平明显增高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在不同心功能分级中 ,BNP和IL 6水平不断升高 ,而TNFα、IL 1β在Ⅰ、Ⅱ级间无明显变化 ,在Ⅲ、Ⅳ级间含量逐渐升高 ,且差异存在显著性 (P <0 .0 1) ;CHF患者中BNP血含量与TNFα、IL 1β、IL 6进行相关性分析均呈显著正相关 (r =0 .6 2、0 .5 4、0 .6 7,P <0 .0 1)。结论 BNP和TNFα、IL 1β、IL 6在CHF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及其代谢相关因子与老年冠心病 (CHD)及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 78例 ,其中伴发Ⅱ型糖尿病的 17例为A组 ;无伴发Ⅱ型糖尿病 6 1例为B组 ;选择 2 3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C组。对受试者进行血浆Hcy、叶酸和维生素B12 定量测定。结果 患病组老年血浆Hcy值明显高于健康老年组血浆Hcy值 ,血浆VitB12 、叶酸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Ⅱ型糖尿病组 (A组 )血浆Hcy值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 (B组 ) (P <0 .0 5 ) ,且A组VitB12 和叶酸值明显低于B组 (P <0 .0 1) ,B组血浆Hcy值高于C组 ,VitB12 明显低于C组 (P <0 .0 1) ,而叶酸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患病组的Hcy值和叶酸、VitB12 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6 1和 - 0 .4 9,P均 <0 .0 1。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高Hcy血症与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病及糖尿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有密切关系 ,探讨老年人Hcy的代谢规律对预防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后低剂量内毒素动物模型中血浆白介素 8(IL 8)、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血管内皮粘附分子 1(VCAM 1)水平的改变及其与血浆 IL 1β水平的关系。方法 :2 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 4组 :1低血容量性休克组 (休克组 ,6只 ) :急性失血持续 1小时 ,以心排血量低于基础值 40 %为准 ,休克恢复 6 0分钟后再观察 4小时 ;2内毒素 (L PS)组 (6只 ) :以 1.0 0~ 1.2 5μg/ kg L PS静注 ;3休克 L PS组 (6只 ) :低血容量性休克恢复 6 0分钟后再静注低剂量 L PS;4正常对照组 (4只 )。分别在休克前、休克 6 0分钟、休克恢复 6 0分钟、静注 L PS2和 4小时 5个点抽血测 IL 8、IL 1β、ICAM 1和 VCAM 1水平。结果 :休克 L PS组血浆 VCAM 1水平于注射 L PS4小时后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血浆ICAM 1水平于注射内毒素第 2和 4小时后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5 ) ;休克组、休克 L PS组血浆IL 8浓度在注射 L PS后 2小时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5 ) ;休克组和休克 L PS组兔在休克期血浆 IL 1β浓度显著升高 ,而休克 L PS组于静注 1μg/ kg L PS后 2和 4小时 ,血浆 IL 1β浓度再次显著升高。结论 :低血容量性休克后再注射低剂量内毒素可导致血浆 ICAM 1和  相似文献   

20.
败血症大鼠促炎症细胞因子变化及其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败血症大鼠不同时间血浆促炎症细胞因子 (IL - 8、TNF -α)、外周血液和腹腔渗出液中炎性细胞的变化规律以及山莨菪碱 (6 5 4 - 2 )干预的影响。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刺法复制大鼠败血症模型 ,分别在 0h、8h、16h取血和腹腔渗出液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 )测定血浆IL - 8、TNF -α含量 ;常规进行外周血和腹腔渗出液中白细胞计数。结果 :败血症组和 6 5 4 - 2干预组 8h、16h血浆IL - 8、TNF -α水平均较 0h明显增高 (P <0 .0 1) ;败血症组大鼠在 8h、16h血浆IL - 8、TNF -α均高于假手术对照组 (P <0 .0 5 ) ;6 5 4 - 2干预组上述 2种细胞因子水平在 8h、16h均低于败血症组 (P <0 .0 5 )。败血症组和 6 5 4 - 2干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8h、16h均较 0h明显降低 (P <0 .0 1或 0 .0 5 ) ,且均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 ;而败血症组和 6 5 4 - 2干预组大鼠腹腔渗出液中白细胞计数 8h、16h均较 0h显著增高 (P <0 .0 1) ,且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结论 :IL - 8、TNF -α在大鼠败血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败血症大鼠外周血和腹腔渗出液中炎性细胞的异常分布现象可能与IL - 8、TNF -α有关。 6 5 4 - 2可能有抑制IL - 8、TNF -α过度产生或释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