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外瘘的治疗 总被引:98,自引:0,他引:98
目的 探讨当前肠外瘘治疗的成功点与今后需要改进之处。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1971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1169例肠外瘘的治疗结果。结果 1168例患者的治愈率为93.0%,其中37.1%经非手术治疗后愈合。病死率为5.5%,主要死于感染(60/65)。659例接受手术治疗,647例获得成功(98.25)。第二阶段(1985年1月-2000年12月)的治愈率、病死率与手术成功率(94.2%、4.4%、99.7%)均较第一阶段(1971年1月-1984年12月)的结果(90.4%、8.2%、95.5%)为佳(P<0.05)。结论 本组病例取得治疗成功的基点是改变了治疗策略,将手术治疗作为最后的措施。改进了控制感染的方法;重视营养支持与生命器官的监测。为了进一步取得肠外瘘治疗的效果,缩短治疗疗程与减少费用,今后应研究促进管状瘘自愈的方法,改进特殊病因肠瘘的治疗以及早期施行肠瘘的确定性手术。 相似文献
2.
肠外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介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82,(5)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50年代,死亡率高达60%。其后,随着对它的病理生理改变的了解,监测技术与治疗方法的改进,死亡率在逐渐下降,但至今仍有10±%。为降低它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外科医生还需作出更多的努力。现结合我们治疗210例的情况,作一综合性的讨论。一、病因发生肠外瘘的原因,可以分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两大类。在非创伤性的病因中,以急、慢性炎症和特异性感染为最常见,肿瘤侵蚀腹壁溃破成瘘者仅见于病程的后期;创伤性系由于火器伤、刀刃伤、刺伤以及手术所造成,偶有放射治疗损伤而形成的肠瘘。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手术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瘘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或并发症 ,发病率高 ,治疗棘手 ,疗程较长 ,花费较多。我刊经常收到热心读者来函或来电咨询相关问题 ,例如 :胰腺假性囊肿与胰瘘的关系 ,如何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向胰外瘘的发展 ;再如 ,肝外伤特别是钝性伤时 ,如何在手术过程中避免遗漏肝内胆管损伤等。为了能使读者较为系统全面地认识这个问题 ,本期诚邀国内这一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讨论 ,希望能抛砖引玉 ,使更多医生、研究人员提高认识 ,如果读者在临床工作中有好的经验 ,欢迎大家踊跃来稿继续讨论 相似文献
4.
5.
展望肠外瘘的治疗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黎介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4):195-195
近30年来,肠外瘘的治疗效果不断地得到提高。在60年代其病死率为50%~60%,70年代以后治愈率逐步提高,至今,国内外肠瘘治疗中心的治愈率在80%~90%。治愈率的提高是由于:①改变了治疗策略,将确定性手术由首选改为瘘不能自愈时的最终步骤;②应用了... 相似文献
6.
肠外瘘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宝良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4):202-203
肠外瘘并发症发生的机率、严重程度,与肠外瘘发生的部位,每天肠液丢失量,瘘的复杂程度,有无并存病有一定关系。高位高流量肠外瘘、复杂性肠外瘘、合并严重腹腔感染、并存严重心血管等重要脏器疾病的病人,并发症就多。通常情况下,比较常见并且影响预后的并发症是水、... 相似文献
8.
肠外瘘的阶段性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肠外瘘的治疗已由早期手术转变到重视监测、纠正内稳态失衡、加强营养、维护重要器官的功能及提高自愈率,只在瘘口不能自愈时才行择期手术。在治疗原则上,目前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①注意纠正内稳态失常;②早期充分引流,严格控制感染;③加强营养治疗;④加强瘘口处理;⑤维护重要器官的功能;⑥恰当地选择决定性手术的时机。根据上述原则,我们认为肠外瘘的治疗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瘘发生后10天以内)病人处于瘘口尚未稳定,内稳态失衡与感染的初期。这一阶段的治疗关系到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瘘口的自然闭合率以及预后。这一阶段由于腹腔内感染严重,局部有炎症水 相似文献
9.
肠外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茂民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4):203-205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虽不到消化道手术并发症的1%,但由此而引发的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感染和营养不良,给机体代谢带来的影响甚大,病死率较高。尽管近20年来肠外营养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大部分病人避免了在瘘发生的早期死亡的厄运,但手术... 相似文献
10.
肠瘘是指胃肠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有异常的通道,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的称为肠外瘘。肠外瘘主要是手术后的并发症,继发于手术后者占81.2%。由于受到肠液的侵蚀,瘘口周围皮肤糜烂、疼痛或感染,因此瘘口护理是重点和难点之一。2005年至2007年我科收治肠外瘘患者10例,经精心治疗护理后效果满意,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36~72岁。手术后并发9例,放射损伤所致l例。管状瘘8例,唇状瘘2例。非手术治疗自愈8例,经手术治疗愈合2例。2瘘口护理瘘口护理包括:充分引流,保护腹壁伤口,促进瘘口愈合,保护瘘口周围皮肤,针对不同的肠外瘘,对本组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方法。2.1管状瘘:本组10例肠外瘘中管状瘘8例,占81.8%,其中高流量瘘3例,低流量瘘5例,仅1例多发低流量管状瘘为低位瘘,余7例管状瘘均为高位瘘。2.1.1本组有4例瘘口位于引流口处,其中3例为胆道手术后引起十二指肠瘘,1例为胃癌腹腔转移到肠梗阻,剖腹探查术后并发空肠瘘。漏出的肠液大部分从引流管中流出,在瘘形成早期1~2周内,引流管周围有较多渗漏,刺激皮肤,引起皮肤发红、糜烂、疼痛不适。护理措施:①选择底板柔软的一件或... 相似文献
11.
肠外瘘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肠道连续性的中断及并发的腹腔感染,肠道的运动、消化和吸收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极易发生营养不良。营养支持成为肠外瘘治疗的主要手段。胃肠外营养在临床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肠外瘘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病死率[1,2]。...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9,(9)
目的总结各肠外瘘非手术治疗的优缺点,以为肠外瘘的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以enterocutaneous fistula为英文关键词,以肠外瘘为中文关键词,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2004至2018年期间的有关肠外瘘治疗的文献,就肠外瘘的非手术治疗进行综述。结果肠外瘘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凝胶封堵术、内镜治疗、激光消融术以及生长抑素治疗。凝胶封堵技术应用较为广泛,技术在国内外都较为成熟,但是需要反复多次操作;内镜治疗肠外瘘需要术者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激光消融技术尚且不成熟,其效果需要数据支持;生长抑素的运用仍存在争议。结论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经济情况决定ECF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肠外瘘病人的营养支持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腹部外科(210002)李宁,黎介寿肠外瘘是一严重并发症,80%是由手术引起。肠外瘘发生后机体可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有:(1)大量肠液丢失于体外,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严重时可导致周围循环和肾功... 相似文献
17.
肠外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外瘘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肠管与体表之间病理性通道形成及消化液溢漏的病理生理状况,80%发生于腹部手术之后,是腹部外科一种严重并发症。在20世纪70年 相似文献
18.
肠梗阻术后肠外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介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81,(3)
肠外瘘是肠梗阻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而肠梗阻手术又是产生肠外瘘的一个常见原因。本文就肠梗阻术后56例肠瘘的情况,结合182例治疗经验,分析了产生瘘的原因,讨论了预防措施与治疗原则,强调良好的早期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肠外瘘本身已是腹部外科中一种较难处理的并发症,再并发胃肠道大出血,势将使病情更为复杂、难治。1971年1月至1982年12月,我科共收治肠外瘘235例,其中并发胃肠道大出血者20例(s .5%),飞死亡5例,占死亡病例的22.7%(5/22),现将有关;间题作一分析与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0例中男14例,女6例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70~1985年共收治肠外瘘46例。经非手术治愈23例,死亡8例,手术治愈11例,死亡4例。总治愈率为74%,病死亡率26%。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40例,女6例。年龄16~74岁。小肠高位瘘24例,低位瘘14例,结肠瘘8例。发病原因,本组46例中,直接并发于胃肠手术者37例(80%),其中十二指肠残端瘘13例,吻合口瘘8例,医源性小肠瘘10例,结肠瘘6例。外伤性肠瘘6例(13%)。自源性肠瘘3例(7%),其中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结肠癌各1例。瘘发生后接受治疗的时间:最短者为术后72小时,最长者达2年。46例中由外院转入者28例。治疗方法(一) 瘘的早期(2~4周之内),重点是充分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