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有关"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受到学者广泛关注.如何预防和干预"空巢老人"心理障碍一直是老年医学研究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就"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康复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介绍空巢老人和空巢综合征的概念,对目前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应该加强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和进行针对性地心理护理,从而改善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推动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农村"空巢老人"卫生保障现状、护理伦理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护理质量、改善其护理伦理现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访谈及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山东省某市某城郊结合型新农村120名"空巢老人"的卫生保障状况及护理伦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92.2%的"空巢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72.4%的"空巢老人"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康复保健类知识宣教;多数"空巢老人"对现有就医情况基本满意,但"新农合"报销比例较低。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人文关怀。结论护理人员应增加家庭访视次数,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护理质量;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宣教,加强老年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切实维护老年患者利益,有计划地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小组对改善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态的作用效果。方法抽取本社区40例空巢老人为对象,将其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社区护理,干预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由心理干预小组进行护理干预,评价两组干预后孤独感评分、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等。结果护理前,两组孤独感评分区别不明显(P 0.05),护理后,干预组的孤独感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有所下降,区别明显(P0.05);干预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区别明显(P0.05);对照组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是75.00%,而干预组是95.00%,组间对比区别明显(P0.05)。结论在社区中对空巢老人采取心理干预小组护理干预模式,可以大大降低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老人的心理状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分析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针对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提出社区医疗护理对策,如完善社会养老机制、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完善社会支持,加强自我心理调试,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保持与社会接触等方面来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空巢老人",即离异或丧偶后,无子女或子 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 群体,其数量和比例正快速增长。长期的空巢生活 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抑郁症、突 发心脑血管病及其它心理和躯体疾病的发病率迅 速上升。"空巢综合征"已经成为当今我国亟待解 决的老龄问题之一。人们都应重视和关心老年人 的生活,因为我们人人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和完善社区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及家庭护理的规范化,积极促进空巢老人的防病、治病、生活护理的有效开展。方法: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形成社区医生、护士、空巢老人三位一体的护理模式进行施护。结果:在对85名空巢老人实施家庭护理后,病情基本稳定,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提高了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及社会地位,对老年慢性病的防治,促进老年人的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提高老年空巢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100名老年空巢综合征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减少或预防老年空巢综合征的发生。结果老年空巢综合征会影响家庭的情感关系。结论空巢综合征患者的积极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和健康。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社区老年保健工作尤为重要,社区空巢老人日益增多,更多的老人需要得到我们的关注和关心。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慢性神经疾病,是患者广泛的大脑皮质萎缩和退行性变的疾病,可引起慢性进行性智力减退和人格变化,如何在社区护理工作中进行健康干预及指导家庭护理。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是社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方案对护养中心空巢老人抑郁倾向的影响。方法:对54例空巢老人实施集束化干预方案,并在干预前后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空巢老人的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2.22%,干预后空巢老人抑郁情绪检出率为7.41%(P=0.021);干预后GDS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0),其中高分段和中分段老人GDS得分在干预后明显降低(P=0.000),低分段差异不明显(P=0.061)。结论:养老机构空巢老人抑郁情绪较常见,集束化干预方案能显著降低其发生率和抑郁倾向,且尤其对GDS得分中高分段老人干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于萍刘佳 《吉林医学》2014,(16):228-229
目的:空巢家庭的数目逐年上升,对于住院空巢老人这样的弱势群体,分析其心理现状,提出重视亲情关怀,关爱空巢老人心理的对策。方法:对空巢老人的常见心理需求做一个归结与疏导,改进就医途径,解决住院空巢老人健康问题及心理问题。结果:通过建立危机干预,掌握空巢老人的情绪及心理变化,提高老人的认知功能,并获得社会的支持和心理平衡。结论: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到老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发展,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空巢老人慢性病现状及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老年人群慢性病防治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分段抽样的方法,对郴州市北湖、苏仙两个区385名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人户问卷调查.结果 385名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为68.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率为31.2%,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损害的因素有慢性呼吸道的疾病、白内障、骨关节病变、脑血管意外等.结论 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高,不少疾病对日常生活功能造成明显损害,应采取适宜的策略和和措施防治慢性病,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湛江巿社区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及对策. 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8月期间湛江巿社区空巢老人纳入研究,给予社区干预措施,调查意外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 结果 (1)干预后跌倒/滑到(1.56%)、心血管意外(0.67%)、脑血管意外(0.44%)、呼吸系统急症(0.89%)以及意外发生率(3.56%)均低于干预前;(2)不同的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空巢老人意外发生例数不同;(3)意外发生情况与年龄、空巢时间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 结论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采取社区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意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兰州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选取研究对象120人,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人。采用单盲设计,观察组每2周对空巢家庭访视1次,每次约60 min,干预内容包括健康行为干预、心理护理、慢性病管理、居家环境安全指导、常用急救知识宣教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6月后观察2组的健康行为改善情况,并比较2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积分。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按时吃早餐、饮食规律、保证睡眠及不饮酒等健康行为方面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各维度积分显著升高,与同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空巢老人的健康行为,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住院空巢老人焦虑情绪调查及心理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方法调查住院空巢老人焦虑情绪,通过筛选确诊患有焦虑情绪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显示住院空巢老人焦虑情绪发生率高于社区老人的焦虑情绪发生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此焦虑情绪是住院空巢老人常见的负性心理问题,影响了患者躯体疾病的恢复。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减少空巢老人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5例空巢老人脑卒中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护理干预。结果通过细心观察,采取准确、可靠有效的护理措施,本组空巢老人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发生明显减少。除2例疗效不满意外,其余效果显著。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空巢老人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任柳  沈军 《重庆医学》2016,(9):1281-128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空巢家庭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长期处于空巢环境下容易出现各种心理疾病,其中以焦虑为突出代表[1]。当前学者对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研究多局限于现状调查[2],干预措施也常为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较单一的手段[3-4]。综合性护理干预是一种从根本上解决空巢老人心理问题,消除其消极应对方式,促进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全面康复的有效途径,团队合作又以联系、协调、整合的方式保证整体护理的效果[5]。故本文旨在将综合团队干预运用于空巢老人焦虑症状的干预中,并考察其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空巢与非空巢的离退休老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具体表现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离退休老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简表及自编问卷对武汉市某大学医学院314名离退休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空巢偶居老人、空巢独居老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6.1%、25.0%。卡方检验显示空巢偶居老人、空巢独居老人、非空巢老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空巢老人抑郁症状的因素是自尊、社会支持、孤独感;而对于非空巢老人,影响因素则是人际关系、婚姻家庭满意情况、孤独感。结论: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空巢独居老人的抑郁状况严重,应更多地关注独居老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同伴网格化干预对空巢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空巢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同伴网格化干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服药次数依从性、服药量依从性、症状改善时依从性、症状恶化时依从性及总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同伴网格化干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空巢高血压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血压控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三农"问题的重视,老年群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农村老人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素质偏低,自我保健意识差,加上生理机能的不断衰退,各种慢性病、传染病都给他们带来很多不便,而农村老年人大多数子女为了生活外出打工,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缺乏情感上的支持,尤其是老人生病时,心理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对农村老人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1].2008~2009年笔者通过对58例住院农村老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