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大面积烧伤早期救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救治的最佳方案,对10年来162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实施了“五早”救治,即:对延迟复苏伤员休克期采用早期快速液体复苏;对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坚持早期气管切开,辅以气道湿化、灌洗,保持气道通畅;创面处理坚持早期切痂,并提出了基层医院也可选择性开展休克期切痂的做法;坚持早期胃肠道营养;早期即注意功能疗法,将康复疗法贯穿于烧伤治疗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大面积烧伤病人应用“五早”救治方案,显著地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和伤残率,是治疗大面积烧伤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78例拟诊为STEMI患者,立即进行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红蛋白(MYO)检测,比较其对STE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拟诊78例STEMI患者中,明确诊断为STEMI的69例。在胸痛症状发生3h内,H-FABP诊断STEMI的敏感度为85.5%,明显高于MYO(73.9%)、cTnⅠ(53.6%)和CK-MB(43.5%),特异性为66.6%,高于MYO(44.4%),低于cTnⅠ(100.0%)和CK-MB(77.7%)。结论 H-FABP检测诊断早期STEMI敏感度高,特异性较高,可作为检测STEMI早期心肌损伤的可靠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aetine phos phokinase,CK)及其同工酶(CK—MM)的变化对电烧伤患者肌肉感染、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高压电击伤与电弧烧伤各40例,分为A、B两组,A组为手术证实有明显的肌肉坏死者,B组为手术证实无肌肉坏死者。分别监测患者伤后、术前及术后血清CK—MM的浓度,同期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并以30例正常人血清CK—MM值作为对照。结果:(1)A组伤后及扩创术后1天血清CK—MM的浓度显著升高,达正常对照组的5倍;术后3天降至正常,其变化与手术所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相一致;(2)B组植皮术前及术后CK-MM值轻度升高。结论:CK-MM可作为电击伤肌肉感染坏死的监测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红蛋白(Myo)/H—FABP比值在诊断创伤后心肌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07年1月~2008年6月42例创伤患者血清心肌标志物的变化,并根据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分为合并心肌损伤组13例(A组)和无合并心肌损伤组29例(B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一步法定量检测42例健康体检者和42例创伤患者伤后3、6、12小时血清cTnⅠ、H—FABP和Myo含量,绘制H—FABP和Myo/H—FABP比值诊断创伤后心肌损伤的受试者特征曲线(ROC curve),并比较陆线下面积(AUC)。结果H—FABP和Myo/H—FABP比值对诊断伤后3、6、12小时心肌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7、0.9098,0.9125、0.8329,0.8276、0.7772,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Myo/H—FABP比值明显高于同时间段A组Myo/H—FABP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和Myo/H-FABP比值对创伤后心肌损伤均具有早期诊断价值。Myo/H—FABP比值可用于区分创伤后心肌或骨骼肌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在急性外伤性肠破裂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急诊接诊的疑似急性外伤性肠破裂的患者,在入院当时、入院后1,2,3,4,6,8,12,16,24,48 h留取血标本.同时对患者按现有诊疗常规急诊密切观察、治疗,随访临床体征及影像学,确诊为肠破裂者行手术治疗并记录入院至确诊时间.血标本以ELISA法进行IFABP测定.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肠破裂组及非肠破裂组.检测血IFABP变化情况及各时相点两组患者间血IFABP浓度值差异. 结果 共纳入患者33例,其中肠破裂组11例,非肠破裂组22例.肠破裂组患者入院至确诊时间为(7.0±2.0)h.在前述各检测时相点,肠破裂组患者的血IFABP浓度值均显著高于非肠破裂组患者(P<0.05).在肠破裂组患者,血IFABP浓度自入院时即开始升高,入院后1h开始达到峰值,并维持至确诊肠破裂而手术.在非肠破裂组患者,血IFABP浓度在入院后至入院24 h内比较稳定,无明显波动. 结论 血IFABP是急性外伤性肠破裂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致肠黏膜屏障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方法Wistar雄性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SO)、肠缺血15min组、肠缺血45min组、肠缺血45min再灌注2h组、肠缺血45min再灌注6h组,肠缺血45min再灌注12h组,每组均为10只。用无创伤动脉夹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制作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相应时间点采集大鼠静脉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D-乳酸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光镜下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肠缺血15min时,大鼠血清CK、LDH和D-乳酸无变化,IFABP值显著升高达(374.74±48.85)pg/ml(P<0.01);肠缺血45min时,CK达峰值为(1090.40±187.51)U/L,D-乳酸和IFABP均显著增加(P<0.01);再灌注2h时,D-乳酸和IFABP达峰值,分别为(2.51±0.19)μg/ml、(1601.42±286.81)pg/ml(P<0.01)。与缺血45min组比较,再灌注6h时CK值下降明显(P<0.01),LD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乳酸和IFABP值仍维持较高水平(P<0.01);再灌注12h,D-乳酸和IFABP逐渐下降(P<0.01)。大鼠小肠黏膜在缺血45min时出现黏膜水肿、点状出血,再灌注6h见部分黏膜层坏死,细胞脱落至肠腔,黏膜下层充血水肿明显。肠黏膜损伤评分值与D-乳酸和IFABP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D-乳酸的监测可作为诊断肠缺血-再灌注致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早期、特异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刘静  韩忠学  高万峰  王俭  樊霞 《武警医学》2015,26(2):167-169
 目的 分析严重烧伤患者检测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严重烧伤84例, 根据年龄分成老年组、中年组和青少儿组;选择健康体检人群25名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在不同时间内各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老年组入院第1天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明显升高, 最高达(4.74±1.69)g/L,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 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在入院第7天升高明显, 达(20.22±6.59)s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年组凝血4项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仅APTT有轻度上升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青少儿组APTT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与对照组比较偏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凝血功能对严重烧伤患者的诊治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6 h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48例发病6 h内入院的AMI患者作为研究组,5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入选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H-FABP和肌钙蛋白(cTnⅠ)值,分别绘制两指标在AMI发病6 h内的特征曲线(ROC),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并按推荐CUTOFF值计算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6 h内H-FABP和cTnⅠ比较,AUC、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FABP用于AMI发病6 h内诊断的准确度高于cTnⅠ。  相似文献   

9.
成批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休克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成批收治严重大面积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休克期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我科在成都"6.5"公交车燃烧事件后,一次性收治严重大面积烧伤患者15例,其中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13例。入院后立即行抗休克、气管切开,对于呼吸功能障碍或衰竭者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常规抗感染、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及CRRT治疗,创面给予简单清创治疗。结果 15例中除1例因烧伤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4例均平稳度过休克期,为后续成功救治奠定了基础。结论大面积烧伤、特别是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抗休克治疗除常规计算补液量外,要增加输液量,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血压、肺动脉压等,对正确指导抗休克十分重要。早期确诊并行气管切开及相应的综合治疗对平稳度过休克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曾小川  李英  柯国萍 《武警医学》2004,15(3):236-237
在烧伤患者所有并发症中,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居首位,尤其在休克期过后、感染期以及有呼吸道烧伤的患者更易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nes syndrome,ARDS),如能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和细致护理,多能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胃肠道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早期胃肠道营养护理的实用方法。方法:5年来对32例严重烧伤病人实行了早期营养液消化道管饲方法,同时加用促胃动力药物。营养液喂养方法本着尽早开始,少量多餐、全面、平衡、循序渐近的原则。结果:32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均有较好的耐受性,在提供足量营养成份的同时,也减少了血浆及全血的输入量,保持了水、电解质的平衡,有利于休克复苏。结论:烧伤面积在50%以上的大面积烧伤病人,伤后早期恢复肠道营养方法实用,疗效可靠,有利于休克复苏和全病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严重烧伤病人进行应激性糖尿症和早期肾功能损害并发症观察研究,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机制,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0年1月收住院的中-重度烧伤病人进行血Na,K,CI,Ca,Mg,P,BS,BUN,Cr,UA,TNFα、ISN、β2-MG及尿糖、尿PRO、尿pH,尿β2-MG等进行监测。结果发现5例病人在血糖不高的情况下出现糖尿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结论:部分严重烧伤病人早期糖尿是由肾脏近曲小管吸收障碍引起。  相似文献   

13.
急诊烧伤患者早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探讨急诊烧伤患者入院前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3例不同类型的烧伤患者,加强入院早期宣教、入院早期复苏护理、心理护理等各项护理力度,建立早期救治护理流程,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以提高烧伤早期救治成功率。结果 103例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及全程治疗,除2例患者因合并严重的吸入性损伤死亡外,治愈87例,好转14例,治愈率达84.5%,创面愈合效果满意。结论规范的早期救治护理流程、专业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烧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急诊烧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早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清脂联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2009年烧伤患者64例其中严重烧伤患者36例,伤后5~12 h出现高血糖者25例(A组),血糖正常者11例(B组),28例中度烧伤血糖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动态检测烧伤后3、5、12、24、120 h患者血糖、血清脂联素(APN)、尿素氮(BUN)、肌酐(Cr)含量的变化。结果严重烧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A组)一般出现在伤后3~24 h;A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B组和C组。结论严重烧伤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烧伤的严重程度有关,与应激性高血糖的关系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烫伤早期血浆内皮素 (ET)和乳酸脱氢酶 (LDH)水平及 654- 2的影响。方法 :以大鼠 30 %Ⅲ度体表烫伤为模型 ,检测了伤后 2h、6h、1 2h、2 4h血浆ET和LDH的含量及应用 654- 2后的影响。结果 :烫伤后 2h、6h血浆ET( X±SEM ,分别为 1 0 4 4± 3 8pg/ml、76 8± 5 5pg/ml,n =8)较正常对照组 ( 41 4± 3 8pg/ml,n =8)明显升高 ,血浆LDH亦升高明显。 654- 2 ( 1 0mg/kg ,腹腔注射 )治疗组 ,与烫伤组比较 ,伤后 2h ,6h血浆ET( 62 6± 4 1pg/ml,51 8± 4 8pg/ml,n =8)明显下降。相关分析显示烫伤后血浆ET升高与血浆LDH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ET的升高可能参与了烧伤早期的组织损害 ,654- 2可能通过抑制ET的升高发挥组织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放射损伤复合烧伤心功能抑制加重的机理.方法:采用离体心脏灌流法,测定伤后6小时离体心脏固有收缩功能的变化及伤后血清对正常离体心功能的影响.结果:(1)放烧复合伤后离体心功能收缩与舒张功能的抑制轻于烧伤,与复合伤后在体心功能抑制重于烧伤的复合效应不一致;(2)伤后补液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脏固有收缩功能降低的程度;(3)伤后加维拉帕米对烧伤与复合伤后心肌固有收缩功能的影响不一致;(4)复合伤血清对正常离体心功能的抑制强于单一伤血清,且强于烧伤血清及放射伤血清混合的作用.结论:放烧复合伤对在体心功能抑制加重的复合效应与复合伤后血容量丧失更重及血清成分对心功能抑制强于单一伤有关,而与伤后心肌固有收缩功能的影响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烧冲复合伤早期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烧冲复合伤早期肺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多形核白细胞(PMN)在肺内聚集的关系.方法: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反映PMN肺内聚集的情况;用地高辛标记ICAM-1cDNA探针进行肺组织原位杂交;用SP法进行肺组织ICAM-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各致伤组动物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肺组织MPO活性增高,其中以复合伤组最明显,肺组织ICAM-1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以伤后6小时最为明显.结论:烧冲复合伤早期肺ICAM-1增多可能与PMN的肺内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烧伤早期MEBO包扎治疗诱发急性类白血病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MEBT/MEBO治疗婴幼儿烧伤,因早期包扎而诱发急性类白血病反应。方法:规范应用MEBT/MEBO疗法,结合调整全身治疗措施。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后32~24天治愈出院。结论:正确掌握MEBT/MEBO的使用方法,可充分发挥MEBO的疗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缺肢患者烧伤面积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新九分法"估计烧伤面积已沿用多年,它具有简捷、方便等优点,但缺肢患者的烧伤面积如何估计,尚无确切方法,若用"新九分法"估计,势必出现低估现象;本研究为评估缺肢患者的实际烧伤面积(RBSA)提供了计算公式.方法 以"新九分法"评估参数作为基准,分别估计缺肢患者缺失部位面积和烧伤区域面积的百分数(%),把缺肢后的自身体表总面积(TBSA<,s>)视为100%,经数学处理,找出其规律性,计算用"新九分法"评估的每1%烧伤面积(BSA)应增补的百分数,得出实际烧伤面积(RBSA)计算公式.结果 缺肢患者的实际烧伤面积(%TBSA<,s>)=估计烧伤面积百分数×(1+缺失面积百分数÷100);儿童下肢缺失者,因其下肢所占百分数小于成年人,应根据"新九分法"计算出缺失下肢的百分数,再按RBSA公式,计算实际烧伤面积.结论 四肢残缺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在心理、生理及病理生理等方面有所差别,一旦发生烧伤,无疑会对上述指标产生影响;准确地评估缺肢患者的烧伤面积,既有诊断意义,更有临床治疗和疗效评定意义;用RBSA公式,不仅可计算缺肢成人与儿童的实际烧伤总面积,也可计算各种不同深度创面的实际烧伤面积;RBSA计算公式具备了"新九分法"的特点,可作为"新九分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应用低浓度甘露醇的疗效.方法:设立低浓度甘露醇实验组与高浓度对照组各100例进行随机分组和治疗.结果:经用低浓度甘露醇与高浓度甘露醇疗效对比观察,后者肾功能BUN升高,同时出现血红蛋白尿.结论: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应用低浓度甘露醇对保护肾功能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