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免疫细胞活化和自身抗体产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还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许多研究表明MSC对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抑制SLE的活动和分化为多种细胞对SLE所导致的多系统、多脏器损伤进行修复,尤其脐带MSC,因为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
干细胞移植治疗SLE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多克隆B细胞激活 ,多种自身抗体大量产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免疫发病机制尚不清楚。Ikchara[1]曾提出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ediseases ,AD)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疾病。SLE是AD中的代表性疾病 ,近 5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 (Haem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 ,HSCT)治疗SLE取得良好效果 ,说明造血干细胞在SLE的发病中可能占有重要地位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LE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HSCT治疗SLE的现状及疗效在动物实验中…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异常免疫调节和自身抗体过量产生引起的自身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以T、B细胞异常活化和病理性自身抗体过量产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遗传和/或环境因素引起的一种或几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引发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导致SLE和肾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异常免疫调节和自身抗体过量产生引起的自身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以T、B细胞异常活化和病理性自身抗体过量产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遗传和/或环境因素引起的一种或几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引发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导致SLE和肾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狼疮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狼疮肾炎(LN)是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内脏损害,是决定SLE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自身抗原参与SLE发生和发展,而且还会引起肾脏受累的一种疾病.本文主要是针对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包括抗dsDNA抗体、细胞毒性T细胞以及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1)等致肾炎.抗dsDNA的抗体一般仅限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可知GBM中染色质免疫沉积物...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is,SLE)是一种全身多脏器、多系统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多种自身抗体的产生和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1,2].T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的最重要细胞之一,T细胞活化产生各种改变:有生化学的改变,如磷脂酰肌醇的代谢以及细胞内Ca2+升高;还可引发一些特殊基因的表达.T细胞活化后表达数个膜表面分子,分化抗原簇69(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69,CD69)是其中表达最早的一个,刺激后1~2 h即可在T细胞表面发现CD69.CD69早期被称为活化诱导分子(activation inducer molecule,AIM),EA-1,Leu-23和MLR3,是由两个相同的单体经不同的糖基化后构成的细胞表面双体蛋白,分子量60 kDa,属于C型选择素受体家族[3].那么CD69在SLE的疾病进展中发挥那些作用,本文对国内外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常见的重要脏器损害和死亡原因。LN的发病机制归结于SLE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T、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导致LN多种形式的免疫损伤。随着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LN的预后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B细胞异常激活、自身耐受丧失,直接针对自体细胞核抗原产生高水平抗体,造成自体组织的损伤,构成了SLE的发病基础。目前研究认为,白细胞介素-10(IL-10)在SLE体液免疫激活和自身抗体产生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我们对IL-10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介绍。一、IL-10的生物学特性IL-10于1989年由Fiorentino等犤1犦发现,他们观察到小鼠Th2细胞株D10.G4.1能产生一种抑制Th1细胞株的活化及其细胞因子合成的因子,称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ytokinesynthesi…  相似文献   

10.
1,25-二羟维生素D3[1,25-dihydmxyvitamin D3,1,25-(OH)2D3]是维生素D3的活性形式,是第二甾体类激素,它除了调节机体的钙和骨代谢外,还参与免疫系统的分化与调节.1,25-(OH)2D3是通过与它的特定受体-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相互作用来实现它的大部分基因效应的,抗原提呈细胞和T细胞是它作用的靶细胞,它的作用主要是诱导产生基因耐受性树突状细胞,抑制具有致病作用的T淋巴细胞,促进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增生.研究证实,1,25-( OH)2D3对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均有免疫调节作用,本文着重探讨其在肾脏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 D是人体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由于免疫细胞同样表达1α-羟化酶和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所以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剂,它可以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维生素D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激活和调节多种细胞通路来发挥其生物学效应。尤其是免疫细胞(抗原递呈细胞、B细胞、T细胞)能够表达1α-羟化酶从而合成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物,更进一步证明了维生素D的免疫调节特性。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诸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异常反应。一些观察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但是,用于预防或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所需补充的血浆25-羟维生素D浓度标准仍有争议。本文将对维生素D免疫调节研究进展以及维生素D在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1型糖尿病、Addison’s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40及CD40配体(CD40L)分子在活跃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的表达及在SLE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例初发活跃期及13例复发活跃期SLE患者PBMC表面CD40及CD40L分子的表达.结果初发及复发活跃期SLE患者PBMC表达CD40分子(25.94±10.10)%及(27.34±12.94)%,均较正常对照组(13.99±5.26)%明显升高(P<0.001);初发活跃期SLE患者PBMC表达CD40L分子(1.74±1.66)%较正常对照组(0.91±0.39)%亦明显升高(P<0.05).初发与复发活跃期SLE患者之间比较PBMC表达CD40及CD40L分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活跃期SLE患者外周血PBMC存在CD40及CD40L分子的异常表达,提示CD40及CD40L分子在SLF患者T、B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及SLE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表观遗传学机制特别是DNA甲基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有重要作用.SLE病人T细胞DNA低甲基化;可导致体内甲基化敏感基因过度表达,从而激活T细胞使之成为自身免疫性细胞.已知SLE病人T细胞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PK)信号是有缺陷的,目前认为这一缺陷是由于T细胞蛋向激酶C(PKC)8活化受损引起的.异常的细胞凋亡会导致核抗原的产生,从而引起狼疮病人的免疫应答.深入研究DNA甲基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有利于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肌无力(MG)为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介导的、具有T细胞依赖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Treg)功能异常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重症肌无力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重点介绍了Treg细胞的特点及其在重症肌无力作用机制方面的进展,旨在能够发现一种对重症肌无力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效的以异常T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自然流产(RSA)发病原因有多种,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发病原因不明,称之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URSA与母胎免疫耐受失衡有着密切的关系。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免疫调节细胞。Th17细胞有很强的促炎性作用,可引起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Treg细胞则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通过维持自身免疫耐受和控制自身激活的CD4~+T细胞的增殖而抑制免疫疾病的发展。在正常情况下,Th17细胞与Treg细胞的相互作用使机体效应和抑制处于一种微妙而复杂的状态。维持孕妇机体Th17/Treg平衡,对成功妊娠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造成URSA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免疫耐受遭到破坏,但其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对Th17细胞和Treg细胞在URSA流产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去甲泽拉木醛与雷公藤多甙的免疫抑制作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雷公藤根皮中的单体去甲泽拉木醛 (T 96 )的免疫抑制作用 ,并比较其与雷公藤多甙 (TⅡ )抑制大鼠移植肾排斥的强弱。方法 以C5 7BL/6小鼠脾细胞为反应细胞 ,灭活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为刺激细胞 ,混合培养时加入不同剂量的T 96 ,并设雷公藤多甙 (TⅡ )对照组 ,观察它们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另建立同种异体大鼠肾移植模型 ,观察T 96在体内对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并与TⅡ对比。结果 当T 96的终浓度为 0 .2 5、0 .5、1.0 μg/ml,能明显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淋巴细胞的转化 ,与不作处理的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也较同浓度的TⅡ抑制效果强 (P <0 .0 1)。体内实验中 ,当T 96用量为 10mg·kg-1·d-1和 2 0mg·kg-1·d-1时 ,移植肾的存活时间为 (14 .8± 1.0 4 )d和 (18.0± 1.5 1)d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2 0mg·kg-1·d-1组的存活时间较接受TⅡ 4 0mg·kg-1·d-1和 6 0mg·kg-1·d-1组都长 (P <0 .0 5 )。结论 T 96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其作用较雷公藤多甙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其免疫抑制作用随剂量加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
狼疮性肾炎(LN)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分为六型,不同的病理类型治疗方案不同,大致分为诱导缓解阶段和维持阶段,治疗药物包括激素、环磷酰胺、霉酚酸醣、他克莫司,硫唑嘌呤等,新的免疫调节药物包括信号分子,细胞受体阻断剂,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阻滞剂,以及新的治疗方案如多靶点治疗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研究,本文就LN近几年的若干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解毒祛瘀滋阴中药并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Fas表达的干预作用 ,探讨其免疫调节机理。方法 :5 3例女性SLE患者随机分为 2组 ,西药组以强的松治疗 ,中西结合组并用解毒祛瘀滋阴中药治疗。另选 30例健康女性作为正常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 (CD3 + 、CD4+ 、CD8+ T细胞 )Fas基因表达的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 ,SLE组CD3 + 、CD4+ 、CD8+ T细胞Fas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升高 (均P <0 .0 1) ;活动期CD4+ Fas、CD8+ Fas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缓解期 (均P <0 .0 5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中西结合组治疗后CD3 + 、CD4+ 、CD8+ 细胞Fas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降低 (均P <0 .0 5 ) ;西药组CD3 + 、CD4+ 、CD8+ 细胞Fas表达阳性率也均明显降低 (均P <0 .0 5 )。两组间治疗后比较 ,CD8+ 细胞Fas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解毒祛瘀滋阴中药与激素合用治疗SLE更能有效地调节T细胞亚群Fas的表达水平 ,促使机体紊乱的免疫内环境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解毒祛瘀滋阴中药并用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Bcl-2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免疫调节机制.方法:53例女性SLE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药组以泼尼松治疗,中西结合组并用解毒祛瘀滋阴中药治疗;另选30例健康女性作为正常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 3、CD 4、CD 8T细胞)Bcl-2基因表达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SLE组CD 4细胞Bcl-2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CD 8细胞Bcl-2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均P<0.01);活动期CD 4细胞Bcl-2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缓解期(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中西结合组治疗后CD 4细胞Bcl-2表达率明显升高、CD 8细胞Bcl-2表达率明显下降(均P<0.01);西药组CD 4、CD 8细胞Bcl-2表达率也均有明显变化(分别为P<0.01和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CD 4、CD 8细胞Bcl-2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解毒祛瘀滋阴中药与激素合用治疗SLE更能有效地调节T细胞亚群Bcl-2的表达水平,促使机体紊乱的免疫内环境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20.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SLE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T细胞和B细胞稳态的紊乱似乎有助于SLE的炎症的发展~([1,2])。Th1细胞是自身免疫综合征中炎症的主要介质,特别是在类风湿关节炎,克罗恩病和多发性硬化症中,Th17细胞是这些自身免疫疾病的主要驱动因素。IL-21是常见γ链受体家族的成员,其主要由CD+4T细胞,Th17-和T-滤泡辅助细胞产生~([3,4])。转录因子类视黄醇相关孤儿受体(ROR)-γt在T细胞中的高表达被认为特异性地定义Th17细胞谱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