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胃粘膜活检标本幽门螺杆菌的检出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采用组织切片染色和快速尿素酶相结合,从临床、细菌、病理等方面对幽门螺杆菌(Hp)进行研究,重点观察胃粘膜活检Hp阳性标本中病理形态学的改变。1 材料及方法1.1 研究对象1997年10月~1998年4月间来我院作胃镜检查并活检的259例主诉有上消化道临床症状的患者。男169例,女80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5.2岁。1.2 组织学及Hp细菌学检查全部病例行石蜡切片HE染色病理学检查,Hp检查用胃粘膜细菌直接涂片(快速尿素酶法)和组织切片石碳酸、碱性品红染色两种方法进行检测。1.3 评判标准以组织切片石碳酸、碱性品红染色或快速尿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肠化生及胃癌的关系。方法:对6318例胃粘膜活检病理切片进行Giemsa,AB(pH2.5)-PAS,HID-AB(pH2.5)染色和肠化一分型。结果:HP感染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化生和胃癌显著相关(P<0.01),与肠化生类型无显著关系(P>0.05),与胃癌分型无关。结论: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肠化生及胃癌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254例胃部疾患病人中的255例胃粘膜肠化生病人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幽六螺杆菌(HP)阳性及肠化生在发病年龄上大于55岁者较小于55岁者常见、HP阳性2肠化生发率显著主于HP阴性患者,表明HP感染与胃粘膜肠化生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慢性胃炎病理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快速尿素酶试剂检测 145 1例胃镜检查病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并取胃窦粘膜组织行病理检查 ,明确慢性浅表性胃炎程度及有无肠腺化生。结果 145 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中轻度、中度、重度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各为 17.1%、6 1.3%、78.4% ,而并发肠腺化生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48.3% ,其中轻度及重度HP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中度胃炎及肠腺化生病人的H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程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但同时亦受药物、酒精、胃十二指肠反流等因素影响 ,另外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化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研究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粘膜病理变化的特点,旨在探讨HP感染在PHG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对6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由内窥镜取胃粘膜活检证实有无HP感染;同时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PHG)者,无论是否伴有幽门杆菌感染分别进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1)60例门脉高压症(PH)患者有48例为HP阳性(80%),其中PHG患者HP阳性率为87%,NPHG患者阳性率仅为60%;(2)HP阳性和HP阴性的门脉高压症患者均合并有胃粘膜病变,且前者以重型为主,后者以轻型为主。结论:(1)HP感染是形成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促进因素;(2)门脉高压时胃粘膜变化包括细胞机制和免疫反应两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几种胃粘膜疾病与幽门螺杆菌(HP)的相关性,进而探讨HP在这几种胃粘膜疾病中感染率不同的原因。方法:选择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的几种胃粘膜相关疾病的病例,分别胃镜活检取材,做快速尿素酶检测及病理检查。结果: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HP感染率与慢性浅表性(非萎缩性)胃炎有显性差异,胃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无显性差异,胆汁返流相关性胃炎的HP感染率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相比明显降低。结论:(1)HP感染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逐渐加重,胃癌时下降。胆汁反流相关性胃炎的HP感染率低。(2)胃内环境的改变影响HP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上消化道疾病中胃粘膜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对602例患者胃粘膜标本分别做尿素酶试验和美蓝染色检测Hp,病理活检HE染色观察胃粘膜病理改变,并观察伴有萎缩、肠化和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程度。结果:Hp检出率较低,为48.0%。慢性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最高,为83.7%。Hp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重度萎缩性胃炎和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关系密切,与无Hp感染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是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Hp感染引起胃粘膜癌前期病变,可能是胃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12.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首次在慢性胃炎病人的胃粘膜组织中发现并分离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现在统一称幽门螺旋菌(Heli cobacter pylori HP)。此后,国内外学者通过广泛研究已证实HP与慢性胃炎和溃疡病关系密切。本区胃病发病率高,且回族群众较集中、生活习惯有所不同。为此,本科通过对 相似文献
13.
14.
750例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胃粘膜临床病变的病理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Pylori,简称HP)的关系,我们做了如下调查研究。1 材料与方法1995年1月~1999年10月间胃粘膜活检标本750例,均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除做普通HE染色外,全部做Warthin-starry银染,以检验是否有HP感染。2 结果与分析2.1 年龄分布与分型 750例患者中,男性503例,女性247例。最大79岁,最小9岁,主要分布在21~60岁之间(659例,占87.9%),其中在21~30岁间尤为集中(282例,占37.6%)。胃癌患者33例,占患者总数的4.4%,年龄在21岁~76… 相似文献
15.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粘膜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粘膜分泌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胃粘膜的病理改变、胃粘膜分泌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5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脾胃湿热证35例,脾虚证20例,并设无临床症状者15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改变,观察胃粘膜组织中IL-8、TNF-α和sIgA水平以及HP感染情况。[结果]脾胃湿热证患者的HP感染率、胃粘膜炎症程度要高于脾虚证组和正常组(P<0.05或P<0.01);脾胃湿热证胃粘膜组织中的IL-8、TNF-α要高于脾虚证组(P<0.05或P<0.01),而sIgA却低于脾虚证组(P<0.01);在脾胃湿热证中,HP阳性者的胃粘膜炎症程度明显重于阴性者(P<0.01),且HP阳性者胃粘膜组织中的IL-8、TNF-α要高于阴性者(P<0.05),而sIgA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胃湿热证的胃粘膜呈现一种活动性炎症改变,这可能与局部炎症因子(IL-8、TNF-α)分泌增加、防御因子(sIgA)分泌减少有关;而HP感染可能是引起和加重脾胃湿热证内在病理变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态下胃粘膜病变特点。方法:经胃镜证实的452例一胃炎患者,取胃窦及胃体粘膜病理学检查及HP检测。结果:452例慢性胃为HP同率为77.88%。不同类型胃炎HP感染次序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清表萎缩性胃炎(79.64%)〈慢性萎缩性胃炎(86.15%);慢性非活动性胃炎(65.38%)〈N生活动性胃炎(80.45%)。HP阳性患者肠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发生率明显高 相似文献
17.
胃粘膜活检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接受,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发现又把人们对胃粘膜病变的认识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地。HP是损伤胃粘膜的原因之一已被人们所共识,那么这种损伤与组织学类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18.
取我院 1998~ 1999年纤维胃镜活检标本 40 0例检查结果 :其中胃炎 2 6 7例、胃溃疡 87例、胃平滑肌瘤 3例、胃息肉4例、胃癌 2 1例 ,怀疑胃癌 6例 ,正常 12例。1 结果分析 1)临床病理诊断对照 ;从胃镜材料看 ,诊断胃炎与胃癌的符合率比较高。如临床诊断胃炎 2 80例经病理证实者 2 6 7例 ,临床诊断胃癌 30例 ,经病理证实者 2 1例。其不符合者多系取材过小 ,过浅 ,部位不当所致。 2 )各型胃炎的病理特征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胃镜病理按 1990年 9月悉尼世界胃肠病“胃炎新分类”诊断标准。HP检测浅表性胃炎 2 13例、HP感染 … 相似文献
19.
韩艺辉 《石河子医学院学报》1996,18(2):87-89
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粘膜病变的关系及意义,我们复习了1342例胃镜活检的病理档案材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HP在慢性胃炎的阳性检出率为74.4%。HP阳性率和胃炎的活动性有关,在活动性胃炎为77.4%与非活动性胃炎的63.9%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这个结果表明HP感染可能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另外,HP阳性率在肝癌为9.8%。 相似文献
20.
对幽门螺杆菌(Hp)的研究表明,它在各种胃病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物质,然而其确切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1]。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在生理和一定的病理情况下,机体为维护内环境的稳定,通过基因调控而使细胞自动消亡的过程[2]。故又称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胃粘膜由不断更新的细胞组成,其完整性依赖于细胞凋亡与增殖之间的平衡,目前的研究认为凋亡对哺乳动物的胃粘膜上皮的完整性起着主要的调节作用[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