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于我院的90例小儿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在保证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的基础上将患儿分成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的观察组(45例)与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的对照组(45例),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以及两组包括NSE(神经源特异性醇化酶)、癫痫发作频率等相关情况.结果:采用丙戊酸钠的观察组与采用左乙拉西坦的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率等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包括NSE、癫痫发作次数等相关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对于小儿癫痫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基本相当,均可作为小儿癫痫的治疗方案.但左乙拉西坦的神经保护作用略高于丙戊酸钠,有助于减少癫痫发作次数,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比较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方法分析在2007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小儿癫痫,分成两组:卡马西平组和左乙拉西坦组,密切观察两组癫痫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左乙拉西坦组癫痫患儿的总有效率(85.0%)明显高于卡马西平组的总有效率(77.5%)(χ2=3.272,(P>0.05)。②左乙拉西坦组癫痫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7.2%)稍低于卡马西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8.4%)(P>0.05),但两组间的差距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要好于卡马西平,但两者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左乙拉西坦与卡马西平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卡马西平片治疗,观察组使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癫痫发作次数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细胞免疫水平无显著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分化簇3(CD3+)、分化簇4(CD4+)水平明显上升,分化簇8(CD8+)和抗组织相容性抗原-DR(HLA-DR)水平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要较卡马西平更显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减少癫痫发作次数,且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癫痫采取左乙拉西坦治疗后对患儿智力的影响情况及治疗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癫痫患儿,按照治疗性质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45例采取常规治疗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剩余45例采取左乙拉西坦的患儿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同时对比脑电波痫样放电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各项认知功能的评分均有所提升,研究组的提升效果较对照组高,研究组患儿采取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后脑电图痫样放电的控制率为44.5%,高于对照组24.5%,说明乙拉西坦治疗癫痫后的疗效较高,P0.05。结论小儿癫痫采取左乙拉西坦治疗后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智力改善疾病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维生素B_6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癫痫患儿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服用左乙拉西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维生素B_6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及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较对照组(28.5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癫痫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6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优于单纯左乙拉西坦治疗。  相似文献   

6.
王凯旋  张静  盛放  张力三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2):2063-2066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家庭式干预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癫痫患儿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儿年龄、病程、发作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均口服左乙拉西坦,治疗剂量为10 mg/kg,每日分为早晚2次服用,根据临床疗效及耐受性逐渐增加剂量至30 mg/(kg·d)。治疗医师应尽量使用最低的有效剂量控制癫痫发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式干预,2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后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智商、语言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左乙拉西坦联合家庭式干预,能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提高患儿认知评分,且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分析左乙拉西坦治疗脑炎患儿早期癫痫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早期癫痫发作的脑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癫痫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检查,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脑炎患儿早期癫痫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癫痫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于我院儿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癫痫患儿中选取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与对照组的75.6%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小儿癫痫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抗癫痫药物,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婴幼儿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首次行抗癫痫治疗的47例癫痫婴幼儿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抗癫痫治疗效果不佳的47例癫痫患儿为对照组。研究组应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对照组在原有抗癫痫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癫痫治疗的总有效率89.36%,高于对照组65.9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婴幼儿癫痫疗效肯定,安全可靠,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凌之 《当代医学》2021,27(22):145-146
目的 分析左乙拉西坦单药或添加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64例癫痫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托吡酯、氯硝西泮、卡马西平和丙戊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BMI、瘦素/脂联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癫痫疗效优于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症,减少癫痫发作,且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研究左乙拉西坦和奥卡西平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81例癫痫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OXC组(41例,给予口服奥卡西平治疗)和LEV组(40例,给予口服左乙拉西坦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和脑电图改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EV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OXC组(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和奥卡西平用于治疗儿童癫痫疗效相当,但左乙拉西坦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徐晓燕 《中外医疗》2013,32(26):96-97
目的分析和研究左乙拉西坦在治疗癫痫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自2009年10月—2012年9月该院已经收治的癫痫病患者共42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于实验组患者使用左乙拉西坦行单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进行添加药物方法进行治疗,并分析患者在服用左药物乙拉西坦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对比二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在6个月末的数据实验组患者治疗以后总有效率为95.3%,效果要明显地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81%),该两种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左乙拉西坦治疗以后,患者出现有不良反应,其主要表现为严重呕吐和个别头痛症状,也有头晕、嗜睡和情绪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左乙拉西坦对于儿童各型癫痫病症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复杂局限性的发作与肌阵挛性的发作等症状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其不良反应不大,属于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癫痫发作药物,非常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徐敏  方琪  董万利 《安徽医学》2012,33(8):993-995
目的评价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成人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2例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在原用药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24周,以基础期平均每月发作频率与添加治疗24周平均每月发作频率进行比较,观察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添加治疗前后脑电图的变化,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有效,总有效率达67.3%(35/52),完全控制率达30.8%(16/52)。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后脑电图较添加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期38.5%(20/52)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乏力、头晕、脾气暴燥、易激惹、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没有病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结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成人癫痫部分性发作有效,且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对不能完全控制的成人癫痫部分性发作,添加治疗左乙拉西坦可能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夏文姐 《安徽医学》2012,33(11):1508-1509
目的探讨新药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价值与安全性,为儿童癫痫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确诊为癫痫的94例患儿,在遵循患儿父母的同意下,随机分为2组,参照组及治疗组分别采用拉莫三嗪及左乙拉西坦片进行为期7周的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3~12个月随访发现,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9%,左乙拉西坦片治疗效果优于拉莫三嗪;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7%,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9%,左乙拉西坦片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拉莫三嗪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药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婴幼儿癫痫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癫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实验组患儿给予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脑电图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比实验组患儿脑电图异常者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脑电图平均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景异常但无痫性放电波患儿治疗效果最佳、有痫性放电波但背景无异常者次之,有痫性放电波且背景异常者临床治疗效果最差,提示痫性放电波越多、背景越异常治疗效果越差。结论:在丙戊酸钠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婴幼儿癫痫可有效缩短患儿脑电图恢复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李倩 《四川医学》2015,(1):75-77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原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左乙拉西坦,对照组应用丙戊酸钠,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癫痫发作完全控制率及QOLIE-31评分高于对照组,痫样波放电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新诊断原发性癫痫,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和痫样放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治疗卒中后癫痫的疗效及认知功能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6例48~75岁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卡马西平治疗,53例)和观察组(左乙拉西坦治疗,53例),评估治疗前后的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认知功能(MMSE)、生活质量(QOLIE-31)、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浓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QOLIE-31评分、NSE浓度均显著改善(P均<0.05);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MMSE评分、QOLIE-31评分、NSE浓度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间的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左乙拉西坦与卡马西平治疗卒中后癫痫的疗效一致,左乙拉西坦对神经的保护作用要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陕县第一人民医院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的癫痫患儿54例。测定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的认知功能,测定治疗3、6个月后的脑电图痫样放电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儿治疗3、6个月后认知功能显著提高,治疗6个月后缓解率(85.2%)显著高于治疗3个月后的缓解率(55.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经适当减量后症状消失。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癫痫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认知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探究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4月来我科住院治疗的小儿癫痫60例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丙戊酸钠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和左乙拉西坦组(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丙戊酸钠组30例癫痫患儿治疗后无效4例、有效14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28例(93.33%)。左乙拉西坦组30例癫痫患儿无效8例、有效12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22例(73%)。丙戊酸钠组疗效明显优于左乙拉西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较左乙拉西坦在治疗小儿癫痫方面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联合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偏头痛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疗,实验组采用左乙拉西坦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接受左乙拉西坦联合氟桂利嗪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理想,对偏头痛患者疼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程度都能达到有效控制,临床意义重大,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