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海波 《中国医疗前沿》2013,(13):45-45,110
目的观察胸腰段骨折伴发脊髓损伤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36例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后测量患者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神经功能损伤分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后凸Cobb角较治疗前有明显缩小,(P <0.05);神经损伤分级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对恢复胸腰段骨折患者的脊椎形态、实现固定、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脊髓损伤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所有患者均使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内固定后即时,患者前后缘高度百分比较内固定前明显提高,Cobb角较内固定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周中患者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预后良好。结论临床中针对胸腰段骨折脱位的患者,可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的治疗方法,通过治疗有助于恢复患者病椎高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王振  郑沛中  萧锦瑜 《当代医学》2012,18(25):55-57
目的 评价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评价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和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观察术前、术后及随访2年后的变化.结果 手术后32例患者的Cobb角(4.8±0.2)与术前(25.3±0.9)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高度(32%)和椎体后缘高度术前(73%)和术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93%和96%,并且这三项在随访2年后均无显著变化.神经功能方面,除2例A级外,其他患者神经功能均有1~2级恢复.结论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好,无不良反应发生,也无断钉、钉松现象,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胸腰段椎体骨折45例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无固定松动和断钉的现象发生,除6例患者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恢复至正常外,其余39例的神经功能提升1~3个级别.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为(36.9±3.4)%,后缘高度为(82.1±4.1)%,Cobb角(28.5±3.2)°;术后1年时前缘高度为(92.3±2.5)%,后缘高度为(92.5±2.3)%,Cobb角(10.9±1.6)°.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和Cobb角术前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方法 用于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固定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胸腰段脊椎骨折通过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4年4月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资料28例实施回顾性分析,28例患者全部实施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方法,记录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度以及前缘高度等治疗效果。结果 28例患者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的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度以及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之后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与治疗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安全性高,治疗效果相对较明显,能够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经连接棒内固定法与椎弓根螺钉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均给予连接棒内固定法与椎弓根螺钉联合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1患者手术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分别为(25.09±1.00)°、32%、73%,手术后分别为(4.59±0.52)°、93%、96%,前后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2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好转,未见切口感染、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本组患者的治疗综合满意度为97.33%(73/75)。结论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联合应用连接棒内固定法与椎弓根螺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将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椎弓根轴形内固定,观察组采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术后观察并随访2组的近期疗效(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椎管占位及椎间盘退变)和远期疗效(矫正丢失情况、脊髓损伤恢复、腰部疼痛情况、侧块和螺钉断裂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和椎管占位均获得矫正(P<0.01),但术后观察组的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1),椎管占位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伤椎椎间盘上下间隙的退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伤椎前缘和Cobb’s角的矫正丢失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脊髓损伤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腰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2例发生侧块和螺钉断裂,4例螺帽松动,而观察组未发生断钉、断棒情况,仅1例发生椎弓根钉松动。结论: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较好,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49例。观察脊髓功能改善,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Cobb角的矫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34个月,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37.4%和后缘81.2%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5.7%和后缘97.2%,Cobb角由术前平均28.3&#176;恢复为术后平均4.7&#176;。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按FranKel分级除A级5例无改善外,其余均有1~3级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具有手术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等优点,是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用于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Cobb角度、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等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比较Cobb角度、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不明显。结论针对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进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闵银川  喻元  孙根发 《吉林医学》2011,32(23):4861-4862
目的:观察选择椎弓根完整伤椎置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多节段爆裂性骨折疗效。方法:选择椎弓根完整伤椎经伤椎置钉治疗18例胸腰段多节段爆裂性骨折。结果:随访18个月,术前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矫正有统计学意义,骨折复位满意,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选择性经伤椎置钉治疗多节段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增加了脊柱胸腰段损伤的稳定性,降低了内固定断裂、松动的风险,减少脊髓再损伤,是治疗胸腰段多节段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案治疗,观察组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板间植骨术联合治疗,观察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状态。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obb角明显小于治疗前,椎体前后缘高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Cobb角(2.3±0.2)°明显小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92.6±1.7)mm、椎体后缘高度(96.5±2.2)m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③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54.72%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有效率33.96%差异明显(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板植骨术联合应用与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性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选择及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A组于伤后72 h内接受手术治疗,共54例;B组于伤后72 h后接受手术治疗,共36例。两组均采取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前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椎管容积、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B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椎管占位、伤椎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有明显改善(P<0.05),B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可有效解除压迫,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但也应考虑到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综合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13.
李建 《浙江医学》2020,42(8):837-840
目的探讨选择性损伤节段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选择性损伤节段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置钉治疗的63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全部固定节段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置钉治疗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治疗前与随访1年后的伤椎椎体高度和Cobb角,以及随访1年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和Cobb角矫正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和Cobb角矫正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Frankl脊髓损伤分级明显要好(P<0.05)。结论选择性损伤节段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在预防Cobb角丢失和维持椎体高度上与全部固定节段植骨融合效果相近,而取出内固定后选择性损伤节段植骨融合可减少节段间盘退变的发生,能使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对23例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发病原因,骨折类型,脊髓损伤情况及椎弓根钉固定的临床治疗分析.结果 23例均获临床随访,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平均为41.9%和87.2%恢复到术后的89.6%和92.3%.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19.3°矫正为术后6°.脊髓神经损伤术后有明显恢复.骨折椎体愈合良好,其中内固定物1例松脱无断裂.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安全,三维固定稳固,对恢复脊椎结构及功能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胸腰段脊椎骨折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34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并进行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Cobb角的变化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比较.结果 术后即刻及术后半年的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半年进行脊髓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显示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是治疗胸腰脊椎骨折并神经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减压、植骨治疗5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刀口一期愈合。Cobb角由术前平均16.6°度矫正至术后平均2.6°;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4%恢复至术后平均98%。52例平均随访12(7~32)个月,椎体序列、伤椎高度、椎间隙及Cobb角恢复满意。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复位固定植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并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椎体高度恢复及椎管截面积进行分析。结果随访8-36个月,平均20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恢复1.6级,椎体高度平均恢复到正常高度的95%以上,无一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早期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纳入对象,入院随机的分为对比组(n=37例)、探究组(n=35例)。对比组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予以治疗,而探究组则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间植骨术联合治疗。对两组脊髓神经功能、椎体前缘、后缘高度、Cobb角大小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探究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比组,数据之间差异较大(P0.05);探究组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均优于对比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探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比组高,数据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间植骨术联合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有效改善症状,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对于疾病治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49例,观察脊柱功能改善,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cobb角的矫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34个月,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37.4%和后缘的81.2%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5.7%和后缘97.2%,cobb角由术前平均28.3°恢复为术后平均4.7°。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按Frankel分级除A级3例无改善外,其余均有1-3级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具有手术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等优点,是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6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Cobb角较术前显著减小,经配对t检验,P〈0.05;除2例全瘫病人外其余神经损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