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后下腔静脉破裂修补术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肝后下腔静脉破裂修补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50例成人尸体正常肝标本,从正后方剖开肝后下腔静脉,观测肝静脉入口的大小和位置,第二、三肝门之间的距离,第二肝门上方下腔静脉的长度及第二肝门、第三肝门的长度,第三肝门处静脉回流情况.结果:三条肝静脉主干入口分布于肝后下腔静脉上部,形成第二肝门;肝短静脉汇聚于肝后下腔静脉下部,形成第三肝门,静脉支数大多数在4~8支之间,开口下腔静脉右侧壁及前壁的大部分静脉均来自肝右叶,左侧壁静脉主要来自尾状叶;第二、三肝门之间存在一个稀疏间隙.下腔静脉的上口和最高1条肝静脉入口上缘的间距为(21.2±4.7)mm,第二肝门的高度为(21.4±6.3)mm,第三肝门的高度为(40.6±8.7)mm,第二、三肝门之间的距离为(21.9±5.8)mm.结论:第二、第三肝门组成及分布各有规律,二者之间存在间隙,对临床修补肝后下腔静脉破裂,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第二肝门和第三肝门的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第二肝门和第三肝门的范围和临床意义。方法:解剖经防腐固定血管灌注的成人尸肝标本56例,从正后方剖开肝后下腔静脉,测量肝静脉入口的大小和位置,追踪其行程和引流范围。结果:直径大于5mm的肝静脉行程长,引流范围广,入口汇聚于二个区域:肝静脉汇聚于肝后下腔静脉上部,副肝静脉汇聚于肝后下腔静脉下部,二者之间存在一个稀疏间隙;小于5mm的肝静脉,分布散行程短,引流范围小,就近入注腔静脉。结论:根据直径大于5mm的肝静脉的分布规律,结合其临床意义,把肝后腔静脉分为上、中、下三段,第二肝门位于上段长(21±4)mm,第三肝门位于下段长(36±10)mm,肝门间段长(17±9)mm。  相似文献   

3.
对100例成年肝脏的第一、二、三肝门进行解剖学观测、并讨论,发现第一肝门四周肝裂的出现率为84%,副肝管的出现率为10±3.00%,门静脉在肝外分为左、右支者占42±4.93%,左、右肝管在肝门外汇合者仅37±4.28%。第二肝门,左、中肝静脉汇合成两口型者占64±4.98%,各肝静各自独立开口者占35±4.76%,其开口位置主要在下腔静脉肝后段的上3/8区内。第三肝门在100例肝脏中共有开口676个,其中长径大于1厘米者占5.35±2.60%,0.5至0.99厘米者占31.5±1.78%,分布遍布下腔静肝后段的各个区域。  相似文献   

4.
肝内门一腔静脉内支架吻合分流术(TIPSS)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43例肝脏标上从肝脏面解剖出肝静脉,门静脉,肝管和肝协脉,观察了肝静脉的汇合类型,肝静脉与门静脉相交部位口径,两静脉间距和至第二肝门的距离,结合TIPSS术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由肝静脉穿刺门静脉行吻合分流的首选部位是在肝右静脉与门静脉右支及其分支之间,其次在肝中静脉与门静脉左支之间,而肝左静脉与门静脉左支之间吻合较难达到分流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肝门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LH)的解剖基础及手术路径。 方法 解剖尸体肝脏,分离血流阻断所涉及各肝门结构,观察在二维平面中毗邻,测量在肝外长度及夹角;观察LH视频中肝门结构,总结镜下的位置及特征。 结果 肝动脉平面低于肝管(90%),肝门静脉分叉位置固定于后方;肝左和肝中静脉在肝外大多共干(90%),肝右静脉与共干间存在间隙,与肝后下腔静脉(IVC)前方相通;肝短静脉位于IVC两侧,有(7±3)支;IVC韧带在尸体中易忽略,活体中较明显,为包绕IVC的膜性结构,厚度个体差异大;各结构在肝外长度及夹角为肝门血流阻断提供足够空间;镜下各结构位置及特征与实体比较有特殊性。 结论 LH中应用肝门血流阻断有解剖依据及路径遵循。  相似文献   

6.
右叶部分肝移植肝静脉的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为右叶部分肝移植提供肝静脉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2个铸型标本中肝静脉的走行、分布、分型,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合干比率,肝短静脉的数量,大小,及其在肝静脉的各类型中的出现率。结果:肝静脉的分型中A型、B型、C型分别为65.4%、26.9%、7.7%。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合干机率67.3%。肝短静脉出现率为32.6%,肝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与肝中静脉汇入肝左静脉或下腔静脉处的距离2.Ocm以内者占80.7%。结论:本文结果为右叶部分肝移植提供了肝静脉的解剖学基础,提示中国人肝静脉的结构似乎较适合右叶部分肝移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肝中静脉(middle hepatic vein,MHV)及主要属支的观测,为胆道外科手术中MHV损伤和出血以及肝切除和肝移植手术中MHV属支的保留与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1例成人无病变标本肝膈面沿肝中裂切开肝实质显露MHV及肝段(Ⅴ和Ⅷ)的分离解剖以显露MHV分支,观测MHV的起源、汇入下腔静脉(IVC)形式以及突入胆囊床属支的解剖形态等。结果 MHV起源类型分3型,即胆囊窝、肝脏Ⅴ段和肝脏Ⅵ段,以胆囊窝起源为主;MHV主要属支分布具有多样性,肝脏Ⅴ、Ⅷ段都可能存在一支到多支;MHV汇入下腔静脉(IVC)的形式,以肝左、肝中静脉合口居多,占70.6%;MHV突入胆囊床属支长度(17.95±5.35)mm,直径(4.35±0.65)mm,C点多位于胆囊纵轴的右侧(45.1%)。结论肝中静脉及其属支清晰的解剖学认识对于胆道外科手术、肝切除以及肝移植手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腔分流新途径。方法选择成人正常肝 44 例,解剖观测肝圆韧带、静脉韧带等。结果静脉韧带走行于肝下面的静脉韧带裂内,连于门静脉左支和下腔静脉之间,长约 4.09=0.61 cm;肝圆韧带连于脐和门静脉左支之间,其肝外段和肝内段分别长约 14.51±3.44 cm,5.75±0.99 cm。静脉韧带和肝圆韧带内均有间断残腔存在,且以近心段最为明显,分别长达 1.99±0.39 cm 和 2.91±0.62 cm。肝圆韧带和静脉韧带均可用直径 2 mm 的铁丝使其再通。结论于脐处切口,扩张再通肝圆韧带、静脉韧带至下腔静脉,实现门腔分流通道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第二肝门血管的形态及其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意义。方法:用30例动脉灌注乳胶标本测量肝上缘至膈肌距离,肝上缘可分出的各肝静脉的直径、长度、间距、与右冠状韧带的距离。观察肝静脉的汇入情况。结果:肝上缘至膈肌距离为(1.15±0.29)cm,有20例可于肝上缘分出肝左后上缘静脉,可于肝上缘分出右后上缘静脉的只有2例;有86.7%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共干,另有2例有2支肝中静脉,左支与肝左共干,右支单独存在。各肝静脉之间有外科间隙。结论:紧贴肝上缘打开肝周韧带,不易损伤膈肌和肝静脉,出血少、速度快,可以使第二肝门获得良好的手术显露;腹腔镜肝切除时一般在肝实质内切断肝静脉,在个别情况也可以预先在第二肝门结扎切断肝静脉。  相似文献   

10.
肝左静脉的解剖学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肝移植和肝部分切除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 40例成人尸体肝膈面沿肝左肝静脉切除肝实质 ,显露肝左静脉 ;对肝左静脉及其属支进行了观测。结果 :肝左静脉长度 ( 3 0 .3± 1 .1 )mm ;主干直径 ( 1 1 .3±0 .2 6)mm ;主要属支直径为 ( 6.0± 0 .5 2 )mm ;肝左静脉主干在膈面距离下腔静脉汇入口 1 0、2 0、3 0mm处的深度分别是 ( 1 1 .5± 0 .49)、( 1 6± 0 .5 9)和 ( 1 9.1± 0 .64)mm ;肝左静脉在膈面与肝镰状韧带呈 ( 3 0 .2 9± 1 2 .3 3 )°角 ;肝左、中静脉共干的出现率仅为 3 0 % ;肝左静脉按其属支多少分为 6型。结论 :肝左静脉在肝实质内的位置和属支数目不恒定 ,以 3~ 4支最多。所观测的资料 ,对肝外科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