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检测PTEN、AKT2和CD14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AKT2和CD147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58.46%)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织(100%)(P〈0.01),其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AKT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67.69%)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26.15%)(P〈0.01),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无关(P〉0.05)。CD14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86.15%)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16.92%)(P〈0.01),其表达水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PTEN和AKT2、PTEN和CD147蛋白表达之间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PTEN的低表达或失表达,可能与AKT2、CD147的异常激活有一定联系,从而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147作为肿瘤分子标志物预测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的价值.方法 为82例肝癌患者施行原位肝移植,切取病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肝组织中CD147、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并对受者进行随访,观察术后肝癌复发情况.结果 82例术后随访1.5~41.6个月,38例于随访期间出现肝癌复发及转移,2例死于非肿瘤因素.CD147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的胞质及胞膜上,阳性细胞多呈弥漫性分布,在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或不表达,在癌旁间质细胞上呈阴性表达.VEGF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的胞质中.CD34阳性表达高密度区多位于肿瘤边缘,在癌旁组织中呈阴性或稀疏分布,MVD为(215.22±132.54)/0.74 mm2.CD147与MVD(P<0.01)及VEGF表达(P<0.01)呈显著正相关.CD147的阳性表达与pTNM肿瘤分期(P<0.01)、肿瘤大小(P<0.01)及门静脉癌栓(P<0.01)呈显著正相关,也与术前血清甲胎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CD147强阳性表达可作为预测术后肝癌复发的独立预见因子.结论 CD147可作为预测因子预警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有助于筛选合适的肝移植候选者.  相似文献   

3.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CD147在膀胱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通过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CD14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检测45例膀胱癌组织和9例正常膀胱粘膜中MMP-2及CD147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 MMP-2和 CD147过度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8%和 73%,MMP-2以浸润前缘的间质细胞表达为主,CD147表达于癌细胞。两者的联合表达率为66.7%,r=0.605(P<0.01)。结论 MMP-2和CD147与膀胱癌的恶性表型密切相关,间质细胞来源的MMP-2可能在膀胱癌的浸润转移中起主要作用。CD147与MMP-2的产生呈正相关,是膀胱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14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CD133与CD147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77例NSCLC组织中CD133与CD14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9%(40/77)和67.5%(52/77)。CD133和CD14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246,P〈0.05;r=0.295,P〈0.05);CD133和CD147的表达均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CD133和CD147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P〉0.05)。CD133与CD147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315,P〈0.05)。结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147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转移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它们的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蛋白和CD147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20年12月大庆市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病理学确诊的117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组织标本,其中90例甲状腺癌组织、27例甲状腺瘤组织,另外选择20例正常甲状腺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CD147-shRNA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对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G2内源性CD147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Genebank中CD147序列设计3条特征性靶序列,合成的核苷酸序列连接到线性化pBS/U6载体,采用酶切法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的正确性;将重组质粒转染至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G2中,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观察该重组质粒对CD147内源性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pBS/U6/CD147-shRNA,且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G2 CD147表达有抑制作用,而以pBS/U6/CD147-shRNA3抑制作用最为显著。结论构建pBS/U6/CD147-shRNA成功,并筛选出基因抑制效果最佳的pBS/U6/CD147-shRNA3,为进一步实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147蛋白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42例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和24例前列腺增生手术所获得的正常膀胱组织,RT-PCR方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47蛋白在膀胱癌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无Survivin mRNA表达,膀胱癌组织中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率为76.19%,CD147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17%,在膀胱癌组织中为78.57%。42例膀胱癌患者中CD147蛋白和Survivin mRNA均表达阳性为31例,双阳性表达率为73.81%,双阴性表达率为19.04%。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D147蛋白和Survivin mRN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98,P<0.05);CD147蛋白、Survivin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TNM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CD147蛋白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膀胱癌组织中有较高表达,Survivin基因的异常表达与CD147蛋白的上调可能在膀胱癌的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结肠肿瘤组织中CD68+和CD163+2种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用CD68和CD163分别标记巨噬细胞,光镜下计数染色阳性细胞数,分别统计并比较两者与结肠癌病理特征的相关度差异。2种标记的巨噬细胞在结肠癌组织中均有较多浸润,且前者多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浸润数量均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数量呈正相关,但CD163+巨噬细胞的相关性更大。巨噬细胞在结肠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与其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CD163+巨噬细胞的浸润与结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CD147在肿瘤转移和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CD147分子,又名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PRIN),曾经有多种名称,第六届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协作组会议将来自各实验室的不同命名统一为新的CD编号CD147,分属内皮细胞组。既往研究认为认为CD147可作为肿瘤侵袭力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兔肝VX2肿瘤移植模型的复制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为该模型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VX2细胞株复制兔肝肿瘤模型,并改进其制作方法,观察其肿瘤的生长过程,并检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在模型制作前、后不同时相的变化,同时观察脏器转移、组织病理学改变、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动物的自然生存时间。结果:接种后3周均可见到肿瘤生长,肿瘤直径为1.5~2.0cm左右,肿瘤接种成功率为100%;彩超检查显示肝脏有结节样增强回声,CT示肿瘤为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见病灶不均匀强化。移植肿瘤外观呈灰白色,扪之质地较硬,无明显的包膜,剖开肿瘤中心可见灶性坏死;光镜下见肿瘤细胞核浆比例大,细胞排列紊乱,呈浸润性生长;动物接种后的自然生存时间为40~53d,死亡原因主要为肿瘤生长及转移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兔肝VX2肿瘤从病理表现、病理过程及转移均与人肝癌相似,该模型具有容易复制、生长周期短、成功率高及模型稳定等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肝肿瘤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和超液化碘油混悬液栓塞治疗,对肝癌组织表达CD147的影响。方法30只接种VX2肿瘤系的荷瘤兔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对照组;超液化碘油组;纳米材料和超液化碘油组。通过超选插管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mL/只),超液化碘油(0.3mL/kg),纳米材料和超液化碘油混悬液(0.3mL/kg)。术后3dCT检查确认插管成功。2周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和westernblot方法,来检测3组肿瘤组织CD147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CD147在3组的肿瘤组织细胞膜均有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33±5.88)%,(75.63±4.44)%,(80.03±5.59)%,对照组与碘油组,纳米碘油组在CD14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两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半定量检测,碘油组和纳米碘油组CD147的表达量升高,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液化碘油,或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和超液化碘油混悬液栓塞治疗后,肿瘤组织表达CD147有上升趋势,可能是造成栓塞治疗后肿瘤复发率高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CEUS技术观察兔肝VX2肿瘤坏死过程,探讨VX2肿瘤生长坏死规律及其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法成功建立24只兔VX2肝肿瘤模型,并通过CEUS技术分别在肿瘤种植后10、14、21、28天动态观察肝肿瘤演变过程,测量肿瘤体积及坏死体积,计算瘤内坏死率。结果在肿瘤种植后10、14、21、28天兔肝VX2肿瘤体积、坏死灶体积和坏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种植后10、14、21、28天的CEUS表现能反映出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实验依据CEUS和病理特点将肿瘤生长过程细分为5个时期,0~10天为肿瘤实质前期;11~14天为肿瘤实质后期;15~21天为肿瘤坏死初期;22~28天为加速坏死期;28天后为肿瘤囊变期。结论 CEUS可准确判断肝肿瘤实质及坏死范围;VX2肿瘤的生长演变及肿瘤坏死具有规律性,可根据不同实验要求选择适宜的研究时间段。  相似文献   

13.
超声定位辐照载血卟啉微泡治疗兔肝VX2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辐照载血卟啉微泡介导药物靶向释放技术治疗兔VX2肝移植瘤的效果。方法利用35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肝VX2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均分为超声定位辐照载血卟啉微泡组(US+LMLH组)、超声定位辐照血卟啉组(US+HP组)、超声定位辐照空白脂质微泡组(US+MB组)、单纯载血卟啉微泡组(LMLH组)、单纯血卟啉组(HP组)、单纯超声辐照组(U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治疗前后用二维超声、CDFI及CEUS观察肿瘤大小、回声及血流灌注情况,计算肿瘤体积大小及生长抑制率;同时观察不同处理组肝内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并用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US+LMLH组肿瘤内部呈混合回声,CDFI及超声造影显示肿瘤的滋养血管明显减少,生长抑制率高于其他各组;在肝内及远处转移方面,US+LMLH组较少转移,明显优于其他各组;超微结构显示US+LMLH组细胞膜破坏,线粒体明显肿胀。结论超声定位辐照载血卟啉微泡能有效激活血卟啉,具有较强的体内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模拟不同方法介入治疗对兔VX2肝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VX2瘤细胞接种于4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建立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介入治疗前MRI测量并记录肿瘤直径。经股动脉途径行肝固有动脉插管,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水化碘油(A组)、Ad-p53(B组)、Ad-p53+水化碘油(C组)。术后1周处死动物,取肿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坏死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测定MMP-2/PCNA/VEGF的表达。结果:经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1周后,A、B、C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单纯碘油栓塞后,肿瘤区的MMP-2、PCNA及VEGF的表达略有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B组与C组的MMP-2、PCNA及VEGF的表达阳性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有转移的MMP-2、PCNA及VEGF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无转移者(P〈0.05);MMP-2与VEGF、PCNA之间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碘油+Ad-p53可抑制肿瘤的生长,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减少转移。MMP-2、PCNA、VEGF的增高预示着肿瘤的高转移、高增殖能力,肿瘤血管的高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后不同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48只兔肝移植VX2肿瘤,建立动物模型,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6)。对实验组行RFA,分别在术后即刻、1天、2天、1周、2周、3周各处死7只实验兔,留存肿瘤标本,进行HE染色、VEGF检测、Annexin V-FITC/PI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带的VEGF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RFA术后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和消融边界区平均VEG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及边界区术后即刻与其他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道炭化区及热凝固区VEGF在术后即刻达高峰,术后1天~3周呈整体下降趋势,消融边界区VEGF在术后即刻到1周呈上升趋势,2周后下降。术后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和消融边界区平均肿瘤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区带细胞凋亡率均在术后1天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结论 RFA后针道区和热凝固区内肿瘤细胞VEGF下降和肿瘤凋亡显著,而消融交界区仍可能有存活的肿瘤细胞;在RFA后第3周时,残留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可恢复到术前状态,此时宜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14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CD147的表达情况,并对CD147与前列腺癌PSA失败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147在无PSA失败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7.6%.有PSA失败的阳性率为80.7%,具有显著差异(P〈0.05)。CD147的表达与PSA失败呈正相关。结论CD147检测有助于了解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评估其预后,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联合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UCA)治疗肝癌时的最适消融范围. 方法构建新西兰兔肝VX2移植肿瘤模型.51只模型兔分为3组:HIFU联合UCA沿肿瘤边缘消融肿瘤(A组)、消融肿瘤及肿瘤周围2 mm内的组织(B组)、消融肿瘤及周围4mm内的组织(C组).比较治疗后靶组织的病理情况、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肝内、肺及腹腔的转移情况以及生存期的差异.结果 HIFU联合UCA治疗后,各组靶区肿瘤组织均发生凝固性坏死;治疗后3 d、5 d,C组患者ALT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33、18.37,均P<0.01),C组最高;治疗后14 d,B组、C组ALT降至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3,P>0.05),A组ALT水平高于B组和C组(F=17.2,P<0.05).治疗后两周肝内、肺及腹腔转移率A组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分别x2=9.918、6.300、7.6701,均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生存期A组(29 4±5.4)与B组(48±13.6)、C组(51±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结论 HIFU联合UCA在消融移植瘤周围组织2mm以上时可明显降低治疗后转移率,延长荷瘤兔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To create rabbit VX2 bone tumors, it is surgically less demanding to implant VX2 cell suspensions than minced tumor fragments. A VX2 cell line that can be expanded using standard cell culture techniques might provide an unlimited supply of cells needed to create these bone tumors. Therefor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stablish a VX2 cell line and verify its tumorigenicity in an athymic mouse and rabbit animal model.Materials and methodsMinced VX2 tumor fragments were allowed to grow as a monolayer in 10 mL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nutrient mixture F-12 (1:1) supplemented with 10% fetal calf serum and passaged multiple times. The tumorigenecity of the cultured VX2 cells were tested in athymic mice (intradermal tumor development) and in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bone and soft tissue tumor model).ResultsThe VX2 cells proliferated rapidly in tissue culture flasks containing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nutrient mixture F-12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10% fetal bovine serum. After reaching confluence, the VX2 cells can only be subcultured when plated at a greater density (e.g., at a dilution of 1:1). All 6 athymic mice developed tumors within 15 d of VX2 cell suspension implantation. In the rabbits, the VX2 cells were able to produce tumors in muscle tissue and in the distal femurs but not in the proximal tibia.ConclusionsVX2 cell lines can be successfully created from VX2 tumor fragments and passaged multiple times.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reports, the VX2 cells grown in vitro are capable of maintaining their tumorigenecity. However, successful tumor growth might depend on the initial number of cells implanted and the use of extracellular matrices for tumor prolifer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AVA)序列增强扫描评估兔VX2肝癌模型血供的价值。方法以4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VX2肝癌模型。于建模后2~3周对实验兔行腹部MR平扫及LAVA序列增强扫描,比较平扫T1 WI、T2 WI及LAVA序列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分析肿瘤MRI表现及强化特点;根据LAVA序列增强扫描肿瘤的强化特点,分为均匀明显强化、不均匀强化及环状强化三种强化方式(均匀明显强化组、不均匀强化组及环状强化组),每组各处死2只实验兔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32只建模成功,共32个病灶。LAVA序列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32/32,100%)高于平扫T1 WI(20/32,62.50%)及T2 WI(23/32,71.88%)的检出率(χ2=12.410、8.275,P均〈0.05);平扫T1 WI与T2 WI的病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8,P〉0.05)。MR平扫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T1 WI低、T2 WI高或混杂信号。LAVA序列增强扫描中,2个病灶表现为均匀明显强化,11个病灶不均匀强化,19个病灶环状强化。病理检查示均匀明显强化组及不均匀强化组肿瘤内毛细血管较多,而环状强化组肿瘤内毛细血管较少。结论 LAVA序列增强扫描对兔肝XV2肿瘤检出率高,且对肿瘤血管显示效果佳,可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VX2肿瘤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