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梁舟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894-289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将120例NAFL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吡格列酮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不采用任何药物治疗;二甲双胍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吡格列酮组采用吡格列酮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药物治疗组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的80%和吡格列酮组的76.7%(P〈0.05);3个药物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在NAFLD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二者联合用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疾病谱随病程的进展表现不一,主要包括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其发病机制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尚未阐明。  相似文献   

3.
李月 《西部医学》2017,29(1):97-102
【摘要】 目的 比较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16年2月前发表的有关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两名研究者独立、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根据Cochrane协助网RCT评价手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6篇RCT,共372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 IR)等指标上,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加权均数差(WMD)值分别-005U/L(95% CI:-040,031,P=097)、029(95% CI:-246,304,P=084)、-004(95% CI:-022,014,P=068)、028(95% CI:-023,080,P=028)、-004(95% CI:-042~034,P=084);二者临床总有效率(RR=174,95% CI: 183~364,P=014) 无统计学差异;但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患者体重指数(BMI),加权均数差(WMD)值为308(95% CI:094,521,P=0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在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ALT、AST、TC、TG、HOMA IR及临床总有效率方面,二者疗效相似;但在降低BMI方面,二甲双胍优于吡格列酮。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肥胖者,更推荐使用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4.
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3例给予饮食控制和肝泰乐片;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片。2组疗程均为20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测量体质量及身高,计算出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行腹部B超等检查。结果(1)治疗组ALT、AST、TG、TC、HOMA-IR、BMI值治疗后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组脂肪肝复常好转率76.9%,与对照组22.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第1周有5例出现腹胀、腹泻,1周后消失;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患有NAFLD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肝泰乐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及疗效。结果临床治疗后,试验组ALT、AST、TG、TC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没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NAFLD采取二甲双胍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6.
向毅  罗文杰 《当代医学》2012,18(17):18-19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NAFLD患者采取单盲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试验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各自治疗前后肝功能差异,肝脏B超检查,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肝功能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方面均有改善(P<0.05);且二甲双胍无明显毒副作用(P>0.05).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能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行性,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探究最佳用药方式。方法:以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仅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糖水平,同时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3个月后血糖水平下降明显,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林坚  李填新 《海南医学》2006,17(3):48-49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早期糖代谢异常的疗效.方法于2003年4月~2005年4月对汕头市金平区第一中医医院30例年龄在30~59岁的初诊糖代谢异常(6.1mmol/L<FPG<7.0mmol/L和(或)7.8mmol/L<2hPG<1.1mmol/L)患者经改变生活方式1个月后,仍达到或超过以上最低基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15mg/d,或二甲双胍500mg/d,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血压、心率、体重指数、简化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胰岛素和血脂水平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体重略有减轻,血压、心率、体重指数、血脂变化不明显.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早期糖代谢异常疗效可靠,并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对血脂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②方法对因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改为单独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入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和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治疗组,治疗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体重和HbAlc、胰岛素用量及发生低血糖情况.③结果观察结束时,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组和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组其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单纯胰岛素纽(P〈0.01,P〈0.05)。分别比胰岛素组减少24%和18%;HbAlc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均亦低于胰岛素纽(P〈0.05),但各组间体重无差异(P〉0.05)。④结论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或联用吡格列酮均可以节省胰岛素用量,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血糖,减少低血糖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组同时加服盐酸吡格列酮片,1个月一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个月月末、第3个月月末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个月月末,两组患者的FPG、2hB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治疗3个月月末的FPG、2hBG水平较第1个月月末也明显降低,治疗组患者的FPG、2hBG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组对血糖控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临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二甲双胍联合能量摄入限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能量摄入限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7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和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治疗,观察两组每月治疗效果及疗程结束后所有生化指标及肝脏B超。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好转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脂下降和肝B超改善率有差异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能量摄入控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疗效、安全性好,且在降血脂方面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高占娟  胡晓娜 《医学综述》2011,17(16):2463-2466
原发性高血压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都是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的疾病。近年来,临床上可见大量高血压合并NAFLD患者,但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较少。现综合国内外多项研究,从患病率、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预后等方面阐述高血压合并NAFLD的流行现状,重在诠释性别、代谢综合征、基因、环境及药物等危险因素对其发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作用,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32例T2DM合并NAFL患者,在口服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基础治疗上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采用治疗前后对照方法,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含量(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等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肝脏彩色多普勒B超影像学改变。结果: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HOMA-IR明显降低,ISI升高(P<0.01)。TC、TG、LDL-C、GPT、GOT显著下降(P<0.05),HDL-C变化无统计学意义。B超影像学显示脂肪肝明显减轻。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能改善T2DM合并NAFL患者的血糖和血脂谱,减少胰岛素抵抗,逆转肝脂肪变性和NAFL所致的肝脏酶谱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metformin,MET)联合维生素E(vitamin E,VE)给药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5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组、二甲双胍组、维生素E组和联合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均通过高脂乳剂灌胃饲养5 w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在高脂乳剂灌胃的基础上增加给药,二甲双胍组为每日灌胃二甲双胍250 mg/(kg·d),维生素E组每日灌胃维生素E 250 mg/(kg·d),联合组每日灌胃二甲双胍250 mg/(kg·d)和维生素E 250 mg/(kg·d),继续喂养5 w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结果 二甲双胍组和维生素E组的肝指数均低于高脂组,维生素E组的TG含量最低为(0.67±0.09)mmol/L,联合组LDL-C的含量最低为(0.33±0.12)mmol/L,维生素E组MDA含量最低为(0.17±0.09)nmol/mL,SOD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改善肝脏脂代谢变化情况来看,二甲双胍的干预无明显优势,但在抗氧化应激方面,维生素E优于二甲双胍,同时联合用药具有一定优势.由此可见,将二者通过不同靶点联合给药,取长补短,对NAFLD会有更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两组患者均加强饮食和生活方面的指导,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明显大于对照组(7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GGT、TC和TG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在广东汉 族人群的分布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17例NAFLD 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308、-238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TNFα基因- 238位点在NAFLD组中变异的G/A基因型频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29.9%比15.8%,P<0.05),而-308位 点无显著性差异(11.0%比8.0%P>0.05)。-238位点等位基因与NAFLD有相关性。结论:TNFα基因-238 位点G/A的突变与NAFLD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除噻唑烷二酮类及双胍类以外的降糖药物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空腹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肝功能及脂肪肝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在降低空腹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改善肝功能、血脂、脂肪肝程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具有减少胰岛素抵抗、改善脂肪肝的作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研究过氧化物酶体激活剂受体(PPARα)激动剂GW7647对大鼠NAFLD的治疗作用。  方法  采用灌胃给药的方式,给予大鼠GW7647药物干预,每日1次,连续6周。灌胃结束后,采集大鼠血样进行胰岛素抵抗、血脂水平及肝损伤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并对大鼠肝组织进行相关的病理学检测(HE和油红O染色)。  结果  6周的药物治疗后发现,GW7647治疗能显著减轻NAFLD大鼠体重,使糖耐受得到改善、恢复对胰岛素敏感;肝脏染色显示肝病理改善和脂滴积累减少;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降低;血清AST和ALT结果显示改善了肝损伤。  结论  PPARα激动剂GW7647通过减轻体重、减少肝脏脂肪积累、恢复大鼠胰岛素敏感性以及改善大鼠肝损伤和降低血脂水平等指标起到对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7月~2006年4月于我院确诊的4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酶学、腰围、血压、血脂、血糖、胰岛素以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肝酶学指标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体重指数从(26.4±3.5)至(24.2±3.3)(P〈0.05),腰围在观察期间下降(幅度4cm),血糖、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甘油三酯等观察指标亦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在血糖下降的同时,可明显改善肝酶学的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