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LASIK术后屈光回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及超高度近视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发生屈光回退的206例高度近视患者的400眼,按照屈光度深浅分为两组进行随访观察及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度近视(-6.00~-9.00D)回退率为8.4%,超高近视(-9.25~-14.00D)的回退率为35.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LASIK术后回退与术前预矫屈光度、术后角膜基质床的厚度、术后时间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0月至2004年3月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治疗,且随诊10年、资料完整的近视患者136例(241眼)。将241眼分为中度近视组(近视度-3.00~-6.00D,48眼)、高度近视组(近视度-6.00~-10.00D,134眼)和超高度近视组(近视度-10.00~-16.00D,59眼)。术后随诊10年,观察并记录视力、屈光度、角膜前表面曲率和眼压。结果中度近视组术后10年裸眼视力大于0.5和1.0比例分别为100.00%、84.00%,高度近视组分别为100.00%、83.95%,超高度近视组分别为91.45%、33.33%。各研究组术后10年最佳矫正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比例分别是98.21%、98.43%、92.34%。术后第1年屈光度回退明显,超高度近视组回退量最大,中度近视组回退量最小;术后第2~10年,超高度近视组屈光度回退最大,中度和高度近视组回退不明显。术后第1年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较之后更明显,超高度近视组角膜前表面曲率改变最多,中度近视组改变最少。术后10年随诊时,患者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远期效果稳定,是治疗近视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但近视程度越大,手术效果的预测性及术后视力稳定性越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gus,LASIK)矫正中度以上近视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从而评价其疗效。方法将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5年的中度以上近视患者30例(59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5年55眼(93.22%)屈光回退量大于或等于1.00D。屈光回退主要发生在术后第1年;术后第2~5年中、高度近视组屈光度稳定,而超高度近视组发生了轴性再近视。屈光回退量与术中实际矫正屈光度呈正相关,与残留角膜基质床厚度呈负相关。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与角膜前表面曲率在术后第1年增加明显,且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屈光回退最主要的因素可能是术后早期CCT增加引起角膜前表面曲率改变。虽然术后存在屈光回退,但中、高度近视组远期疗效好,而超高度近视组因本身病理因素术后的稳定性和预测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80例(555眼)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的疗效。方法:将280例近视患者按术前屈光度分为3组:Ⅰ组-0.75D~-6.00D295眼;Ⅱ组-6.25D~-10.00D238眼;Ⅲ组-10.25D~-14.OOD22眼。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结果:Ⅰ组术后裸眼视力1.0~1.5有295眼,矫正率为100%;Ⅱ组术后裸跟视力LO~L5有232跟,矫正率为97.48%;Ⅲ组术后裸眼视力0.5~1.0有18眼,矫正率为81.8%。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其预测性、稳定性好,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应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321例(635眼),按术前屈光度分成A、B两组,A组237例(467眼),屈光度为-6.00~9.75D;B组84例(168眼),屈光度为-10.0~20.0D。观察术后视力、角膜厚度、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3月,两组的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分别为99.31%、84.54%;1.0以上者分别95.85%、70.10%。结论 应用LASIK方式矫治高度近视效果良好。但仍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适宜进行波阵面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患者。方法:选择2004—05/2005-05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收治的拟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屈光性手术的近视眼患者172例343只眼,分为3组:屈光度数〉-6.00D组124只眼,-3.00D〈屈光度数≤-6.00D组153只眼,屈光度数≤-3.00D组66只眼。分别对3组患者波阵面像差的分布状况进行检查,比较各组间存在的差异。结果:①波前像差由低阶到高阶的均方根值呈递减趋势:低阶像差的均方根值为7.06&;#177;2.82,总体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为0.47&;#177;0.34,3阶像差的均方根值为0.41&;#177;0.35,4阶像差的均方根值为0.18&;#177;0.18,5阶像差的均方根值为0.14&;#177;0.18。②低阶像差、总体高阶像差、第3阶像差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4.61-282.33,P均〈0.05);但第4,5阶像差基本相似(F=1.06-2.81,P〉0.05).③裸眼视力与低阶像差呈明显的负相关;球镜度数与低阶像差、总体高阶像差、第3,5阶像差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论:波前像差可以精确反映近视患者的屈光状态,并准确引导角膜屈光手术的个体化切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龄高度近视散光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治疗效果及其特点。方法对55例(95眼)大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LASIK治疗,并对术前屈光度、屈光相关因素、预矫、实矫屈光度及手术后角膜曲率的改变、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ASIK治疗的大龄高度近视患者中,高度近视角膜平均屈光力44.85 D,与低度近视角膜屈光力平均43.24D两者之间有较大差异,术后角膜屈光力为平均33.29 D;高度近视患者球镜屈光度-6.00~-9.75 D,共68眼占71.58%,超高度近视-10.00~-16.00 D,共27只眼占28.42%,两者轴镜屈光度-0.5~-3.75 D平均-2.76 D。治疗效果:术前裸眼视力0.01~0.1平均0.05;矫正视力0.5~1.2平均0.92。术后裸眼视力0.5~0.9共31只眼(32.63%);≥1.0共64只眼(67.37%),平均视力0.94。结论 LASIK治疗大龄高度近视散光患者,术前进行精确的屈光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眼球轴长测量后加以综合分析,对预矫屈光度确定和预留屈光度设计、激光切削直径的选择是必要的,可以预防屈光回退,减少术后眩光,改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人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9例高度近视患者(18眼,术前屈光度-6.75~-28.00 DS)行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屈光度、晶状体在眼内的位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8眼均成功植人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时,11眼(61.1%)裸眼视力≥0.5,9眼(50.0%)最佳矫正视力≥0.8,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眼瞳孔呈轻度竖椭圆形;2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偏位;2眼夜间眩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62眼)屈光度超过-10 D以上的高度近视病人采用超声乳化晶体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视力改善情况。【结果】52倒(62眼)高度近视病人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裸眼视力≤0.110眼,0.1~0.5者31眼,0.5~1.0者21眼,矮正视力≤0.1者4眼,0.1~0.5者33眼,0.5~1.0者25眼,较术前均显著提高。【结论】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eleusis,LASIK)联合可蚀盘矫治远视进行观察比较。方法: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抛光技术,对25例患者40只远视眼(PRK16眼,LASIK24眼)进行矫治。术前屈光度( 1.62~ 6.25)D。对两种术式屈光度、视力等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12个月。最佳矫正远视力丢失两行以上PRK组2眼(12.5%),LASIK组3眼(12.5%);最佳矫正近视力丢失两行以上PRK组1眼(6.3%),LASIK组2眼(8.3%)。平均裸眼远视力PRK组为0.55,LASIK组为0.68;而平均裸眼近视力PRK组为0.66,LASIK组为0.85。残余屈光度在-1.00D~ 1.00D之间PRK组12眼(75.0%),LASIK组20眼(83.3%)。平均回退量术后1~3个月,PRK组为0.95D,LASIK组为0.76D;术后3~6个月,两组分别为0.35和0.08D;术后6.12个月,两组分别为-0.22和0.00D。在各阶段中两种术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矫治远视是安全的,PRK与LASIK两者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但LASIK较PRK更容易稳定且有效性和预测性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高度近视72例127眼,分为LASEK治疗组38例(68眼)和LASIK治疗组34例(59眼),检查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 程度和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时, LASEK 组UCVA 明显低于LASIK组(P〈 0.05),但术后1个月、3 个月、6个月时两组UCVA 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及1个月、3个月时,两组屈光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中有部分患者出现屈光回退现象,LASEK 组回退幅度较LASIK组明显,两组屈光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部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术中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LASIK 组未出现Haze, 而LASEK组术后可见少量haze, 无2级以上Haze出现.[结论]LASIK和LASEK在矫正高度近视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好,安全性,但前者较后者视力恢复快,而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不及后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近视患者的心身健康,为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探讨心理干预对近视患者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对141例(251眼)患者在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L—LASIK)手术前的初诊时、手术后的半年复诊时采用康耐尔心身健康问卷(comell medical index,CMI)进行调查,对近视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并将调查结果的全项目(A~R项)、心理项目(M~R项)、A—R项18项因子的均分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复诊时全项目(A~R项)和心理项目(M—R项)心身症状的发生频度均比初诊时下降,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19.82±7.43)比(25.06±10.08),t=4.969,P〈0.01;M—R:(6.32±2.75)比(7.73±2.94),t=4.159,P〈0.01]。患者初诊和复诊时A~R项18项因子中的A项(眼与耳)、G项(神经系统)、L项(习惯)、0项(焦虑)、P项(敏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6.62±6.03)比(2.14±1.86),t=8.430,P〈0.01;G:(0.49±0.50)比(0.29±0.13),t=4.597,P〈0.01;L:(1.21±0.42)比(0.96±0.08),t=6.943,P〈0.01;O:(1.25±1.03)比(0.62±0.70),t=6.007,P〈0.01;P:(1.63±0.92)比(0.59±1.01),t=9.039,P〈0.01]。结论术前初诊时不同患者的心理素质各异,应对手术的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不佳。提示要加强初诊、术前、术中、术后及各阶段复诊时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身健康更多的关注。心理干预对FL—LASIK治疗近视患者的心身健康有一定影响,提高了近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薄角膜瓣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对82例(145眼)薄角膜高度近视患者采用薄角膜瓣LASIK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患者视力、屈光度等的变化。结果薄角膜瓣下LASIK术后反应轻,术后第1天患者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在1.0以上者112眼,占77.2%;0.5~0.8者29眼,占20.0%;小于0.5者4眼,占2.8%。屈光度数稳定在±1.0D以下者118眼(81.4%)。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发症主要为角膜瓣细微皱褶。结论薄角膜瓣下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的安全性及疗效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陈凤莲  )  李琼  ) 《全科护理》2013,11(21):1925-1926
[目的]探讨飞秒制瓣LASIK手术的配合以及护理体会。[方法]对1800例飞秒制瓣LASIK手术病人予以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手术后宣教等全面护理。[结果]本组病人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个月屈光情况:3488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在±0.5D范围内,达到96.9%,均在±1.0D范围内;手术后裸眼最佳视力1.5,裸眼最低视力0.6,3330眼病人裸眼视力≥1.0,达到92.5%。其中3 524眼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占97.9%。手术后1周病人手术满意率100%。[结论]飞秒制瓣LASIK手术能矫正病人近视屈光度,是一种近视治疗安全有效的方法。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学习,规范手术流程,全方位细致的护理是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Q值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标准LASIK治疗近视的视觉质量.方法 采用德国鹰视酷眼准分子激光机及可联机的角膜地形图对123例(246眼),屈光度在-1.50~-8.50 D,散光在-0.50~-2.50 DC的病人双眼同时治疗,其中右眼行Q值引导个体化LASIK切削程序治疗,Q值设置在-0.25~-0.50之间;左眼行标准LASIK切削程序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Q值引导组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与标准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Q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0.86,P〈0.05);Q值引导组术后视觉生活质量满意度高于标准组(χ2=16.97,P〈0.05).结论 两组术后视力恢复快、安全稳定,其中Q值引导组保持了人眼角膜生理非球面性,病人视觉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主要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对1066例(2128眼)患者准分子激光手术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屈光度一1.50D--11.00D,散光度-4.00D以内。【结果】术中并发症有游离角膜瓣、角膜瓣偏中心、角膜瓣下异物残留、卡皮脱落、结膜下出血;术后并发症有疼痛、角膜瓣皱褶、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屈光欠矫、屈光回退、眩光、视疲劳、干眼症。【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术中术后均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加强手术医师技能培训,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模式的Prolift 手术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 年6 月至 2010 年6 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住的盆底脏器脱垂的患者134 例.分为3 种手术模式:A 组Prolift +保留子 宫,B 组既往有全子宫切除术+Prolift,C 组阴式子宫切除+Prolift.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基本情况、术中术后情 况,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和术后3、6、12 个月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评分及盆底功能障碍影响问卷-短表 20(PFIQ-20)进行评估.结果 (1)患者年龄、孕产史、体重及手术前POP-Q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C 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较A、B 两组患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三组患者手 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后6 个 月POP-Q 评分复发率A 组较C 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年,A 组复发率较B、C 两组复发 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C 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意义(P >0.05).(5)三组患者在手术前,术后3 个月及术后6 个月组间PFDI-20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年PFDI-20 评分比 较,A 组评分较B、C 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三种不同模式的Prolift 手术中,保留子宫 的Prolift 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复发率低,且远期生活质量及疗效总体评分高于其他手术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儿童和成人近视眼患者的角膜地形图的形态特点, 并分析角膜地形图参数与年龄和屈光度的相关性。  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儿童和成人近视眼患者各100例200眼, 分别进行角膜地形图的测量及屈光度的检查。  结果  成人组角膜地形图参数中平坦子午线角膜屈光力(K2)、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 SRI)、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 SAI)值均显著高于儿童组(P < 0.05), 而陡峭子午线角膜屈光力(K1)、最小角膜屈光力子午线(minK)与儿童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参数在不同性别间比较, 女性K1、K2及minK均显著高于男性(P < 0.05);而SRI、SA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成人组SRI、SAI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SRI:r=0.20, P < 0.05;SAI:r=0.19, P < 0.05), 而儿童组与年龄无相关性(P > 0.05);但SRI、SAI与两组的屈光度均无相关性(P > 0.05)。两组的角膜中央图形均以蝴蝶结形为主; 角膜散光轴位大多表现为循规性散光。  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 屈光度的增加, 角膜表面不规则、不对称指数等角膜形态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 散光轴位趋向于垂直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改良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和开腹阑尾切除术(OA)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通外科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6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6人行LA,30人行OA.结果:LA组及OA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5.7±3.8)min及(45.3±6.4)min,住院时间分别为(3.1±1.5)d及(7.5±3.4)d.住院费用分别为(10350.9±1060.4)元及(6534.8±745.6)元,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费用上虽不具优势,但在阑尾炎诊治的全面性、手术时间、术后恢复、伤口感染率及伤口美观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3.0mm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对角膜屈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78例(82眼)的临床资料。手术切口均位于11点钟方向。依据内切口到角巩缘距离不同分为内切口4组,即:a组〈1.5mm、1.5mm≤b组〈2.2mm、2.2mm≤c组〈3.0mm、d组≥3.0mm。依据切口隧道长度的不同再将所有患眼分为隧道切口4组,即:a组〈1.0mm、1.0mm≤b组〈1.5mm、1.5mm≤c组〈2.0mm、d组≥2.0mm。测量内切口长度、内切口到角巩缘距离、切口隧道长度,计算切口相对损伤面积。术前及术后3个月测量角膜表面的屈光参数及高阶像差。结果内切口a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从术前的(2.93±1.34)°增加到术后3个月的(3.43±1.34)°(P〈0.01)。隧道切口a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从术前的(3.13±1.24)°减少到术后的(1.34±1.03)°(P〈0.01)。手术前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内切口到角巩缘距离、切口隧道长度、泪膜破裂时间、相对损伤面积均可与3级和4级高阶像差中的不同参数构成线性回归关系。结论白内障术中的3.0mm透明角膜切口不会对术后角膜的散光造成较大影响,但随着切口到角巩缘距离不同和切口隧道长度不同,均会在不同程度上的增加术后的3级和4级高阶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