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肱动脉血流依耐性舒张功能(flow-mediateddilation,F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3例高血压患者,男121例,女92例。将所有病例按脉压值分成≤45,45~65,65~85,>85mmHg4组,应用B超对肱动脉进行扫查,在静息、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对肱动脉内径进行检测。比较各脉压组肱动脉在不同状态下的管径变化情况。结果:随脉压增大,FMD逐渐减小,脉压与FMD呈负相关关系(r=-0.806,P<0.001),其相关性强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脉压≤45mmHg组的FMD为(12.36±2.64)%,而脉压>85mmHg组的FMD为(3.02±1.90)%,各脉压组FM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脉压增大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肱动脉FMD能受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活性。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测量EH患者静息、血流后及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右肱动脉血管内径及扩张百分率,并与同龄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EH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年龄、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而与静息状态的血管内径无相关。结论 EH患者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与血压水平有关,恢复内皮功能的治疗策略应该成为高血压诊治工作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脉压、血压负荷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 随机对61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测压和心电图检查。据平均血压(MBP)<110mm Hg(1mm Hg=0.1333kPa)和≥110mm Hg分为二组。再据脉压(PP)≤40mm Hg、41-60mm Hg、≥ 60mm Hg分为3个亚组。同时分心电图(ECG)正常和异常两组。采用无创性动态血压随机监测其中61例患者,总测量数不少于55次。结果 ①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在各脉压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随着脉压增加,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也增加。②在心电图正常和异常二组中,收缩压和舒张压的24小时血压总负荷、白昼负荷和夜间负荷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和血压负荷增加与心电图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脉压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为明确有无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45例,均为男性,年龄60~79岁。所有入选病例进行了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h平均脉压(APP)。按APP≤40mmHg、41~60mmHg、61~79mmHg、≥80mmHg分成4组。测量舒张期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峰),心房收缩期(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峰),左心室舒张等容时间(LV-IVRT),并计算E/A比值。以一支或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的评定。结果 145例中8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压与APP明显增加(P<0.05)。随着APP的增高,左心舒张功能逐渐减退,虽然E峰差异不明显,但A峰、LV-IVRT逐渐增大,E/A比值逐渐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APP的增加,病变冠状动脉记分及冠状动脉病变记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脉压呈加速上升趋势,脉压高易导致左心舒张功能的减退和冠心病的发生,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刘鹤龄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9):2152-2154
目的:研究血尿酸(UA)水平与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扩张性、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58例,女54例,平均年龄(61.2±6.1)岁。将所有病例按脉压(PP)值分成4组,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和(UA)水平;并比较不同UA水平患者的PP和FMD。结果:PP明显增高的两组UA水平明显增高,FMD明显降低;UA增高者PP增高(P=0.027),而FMD明显降低(P=0.015)。结论: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值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反应有关,UA增高不仅可以造成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还可影响高血压病患者的大动脉扩张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1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分为舒张功能正常组(88例),不全组(57例)。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连续24 h检测血压,并计算血压变异性(BPV)各指标。比较2组超声心动图各检测指标及动态血压参数及BPV各指标。对BPV各指标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舒张功能正常组E、A、E/Ea低于不全组,Ea、A'高于不全组(P<0.05)。正常组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SBPSD、DBPSD、DBPCV均明显低于不全组(P<0.05)。SBPSD、SBPCV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呈正相关(r=0.119,P<0.01)。结论血压变异性是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降低血压变异性对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红建  韩素霞 《华西医学》2014,(9):1635-163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脉压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一12月住院的11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行动态血压检测,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依据24h动态血压结果计算动态脉压,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计算LVMI,按照脉压〈60mmHg(1mmHg=0.133kPa)以及≥60mmHg将患者分为A组(n=70)和B组(n=40),比较两组患者的LVMI等指标,并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动态脉压与LVMI的关系。结果B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动态脉压较A组明显增高(P〈0.001);B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LVMI均高于A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动态脉压与LVMI呈正相关(r=0.33,P〈0.001);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显示:动态脉压是LVMI增加的危险因素(β=0.90,P〈0.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LVMI呈正相关,动态脉压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结构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脏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人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按动态脉压分为40~60mmHg组(n=39)和脉压&;gt;60mmHg组(n=43),对超声心动图左室质量指数、左室舒张末内径等指标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脉压&;gt;60mmHg组左室质量指数(116&;#177;19)g/m^2、左室舒张末内径(52&;#177;5)mm均高于脉压40~60mmHg组(t=2.3l,2.12,P均&;lt;0.05)。心脏损害的发生率高于脉压40~60mmHg组(51%和28%;t=2.47,P&;lt;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与脉压有关,脉压增大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超声测量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的肱动脉充血后反应性扩张血管内径变化(DTRH)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变化(DTNG),多普勒组织显像技术检测其二尖瓣环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及两者之间的比值(Ea/Aa)。据二尖瓣环舒张期峰值速度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室舒张功能正常(高血压Ea/Aa〉1组)23例,左室舒张功能异常(高血压Ea/Aa〈1组)27例。结果两组高血压病患者嘲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Ea/Aa〈1组患者DTRH低于Ea/Aa〉1组(P〈0.01)。DTNG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患者DTRH与Ea/Aa和Ea呈正相关(r=0.70,P〈0.01和r=0.38,P=0.01),与Aa呈负相关(r=-0.30,P=0.04)。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患者DTRH与Ea/Aa、年龄、收缩压有关联(r′=0.63,P〈0.01;r′=-0.21,P=0.04;r′=-0.21,P=0.04)。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变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左室舒张功能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基础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及方法 :本文应用血管超声技术对 2 8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 期 17例 , 期 11例 )和 13名正常人前臂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 :高血压 组及 组患者反应性充血后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 (FMD)均较正常人明显下降 (P<0 .0 5 ,P<0 .0 1)。高血压 组与 组患者充血反应 (RH)均较正常人明显减少 (P<0 .0 5 ) ,而平滑肌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GNT- MD)在三组中无差异。正常人给予左旋精氨酸 (L - Arg)后 ,FMD及 RH增加 ,与用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 (P<0 .0 5 ) ,平滑肌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GNT- MD)在用药前后无差异 ,而两组高血压患者给予 L - Arg后 ,FMD,RH及 GNT- MD在用药前后均无差异。结论 :无创性血管超声检查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脉压指数(PPI)与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106例经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PPI≤0.40和>0.40分为两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左心形态、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情况.结果 PPI>0.40组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P<0.05);左心室内径无明显改变(P>0.05);室间隔、左心室后壁明显增厚,E/A值降低(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形态发生改变,以左心房内径增大、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增厚为主要特征;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出现早于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PPI>0.40提示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合并有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评价二尖瓣,肺静脉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35例老年健康对照组左心舒张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老年高血压组左心舒张功能指标I期高血压二尖瓣E峰<A峰,Ⅱ、Ⅲ期高血压患者肺静脉心房收缩期逆向PVEA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存在显著血流动力学异常,主要表现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房压增高,I期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与二尖瓣血流参数有良好的相关关系,Ⅱ、Ⅲ期高血压与肺静脉瓣血流参数有良好的相关关系,能完整评价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肱动脉充血实验介导的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高血压病患者和健康者内皮功能的比较.方法 选择6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55例健康者进行肱动脉充血实验,测定反应性充血后动脉内径变化率(FMD).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显著低于健康者.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内皮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型利钠肽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C型利钠肽(CNP)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80例,并以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血浆CNP浓度,超声多普勒显像测定左室结构,左室舒张功能及左室舒张末压(E/Em)。结果高血压患者组CNP浓度,左房内经(LA)室间隔(IVS)和左室后壁(LVPW)E/Em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但两组的左室内经和左室射血分数(EF)无明显差异(P>0.05)高血压组的E/A比值,Em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浆C型利钠肽水平能反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及心脏舒张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并发症多而且严重,在高血压的早期就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异常[1],因此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保护和逆转左心室功能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对肱动脉血流介导舒张功能(FMD)减低的预测价值。方法 整体抽样闽东9个村庄最终纳入253名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26名,女127名,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肱动脉FMD、血常规、血生化及相关基线资料。统计分析MHR和FMD、FMD≤10的关联性,MHR预测FMD≤10的效能。结果 (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HR与FMD之间存在独立关联(β=-0.166, 95%CI:-0.312~-0.020,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HR与FMD≤10之间存在独立关联(OR 2.688, 95%CI:1.693~4.269,P<0.001);(2)以MHR预测FMD≤10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1,标准误为0.047,P<0.001,其最佳临界值为0.26,灵敏度为84.85%,特异度为62.01%,约登指数为0.47;以MHR≥0.26预测FMD≤10的OR值为7.36, 95%CI为2.885~18.705。结论 MHR是FMD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MHR增高预测FMD减低,当MHR≥0.26时,对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无创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血压的差异,探讨有效控制患者血压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欧姆龙HEM9000AI系统对老年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92例进行无创中心动脉收缩压(c SBP)和肱动脉收缩压(SBP)的测量,比较患者的c SBP与SBP,根据比较结果,对患者在病情观察、药物应用、健康教育等方面给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总体老年高血压患者的c SBP与其SB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80岁的高血压患者的c SBP高于其SBP(P0.05),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的c SBP也高于其SBP(P0.05)。差异分析发现,53.6%患者的c SBP比SBP高,39.9%患者的c SBP比SBP低,只有6.5%老年患者的c SBP与SBP相等。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患者的中心动脉压能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给予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可以达到预防和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桡动脉压与肱动脉压数量关系的探讨Stud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PressureofRadialandBrachialArtery刘宗娥胡正中①LiuZhonge,HuZhengzhong(GeneralHospita...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脉压指数(PPI)与心血管病变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EH患者40例,按测得的PPI分为PPI≤0.4组、0.4-0.5组和〉0.5组,分析PP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面积和斑块积分及其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T)和重量指数(LVMI)的相关性.结果 PPI与LVDd、IVST、LVPWT、LVMI及颈动脉斑块面积、数量积分呈正相关(P〈0.05);PPI〉0.5组与PPI≤0.4组和0.4-0.5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PPI与老年EH患者左心室肥厚与颈动脉病变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心血管病变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