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癌基因蛋白c—erbB—2及PC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是一种分子量为36KD的核蛋白,它主要在S期合成和表达,其表达状况和细胞增殖活性相关,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强弱与乳腺癌浸润转移和复发有密切关系,是反映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参数。据文献报道乳腺癌中常有cerbB2基因扩增及蛋白产物的过度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癌基因蛋白cerbB2对50例根治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CNA和cerbB…  相似文献   

2.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的需要,研究人员对其遗传的改变作了深人的研究,其遗传背景逐渐得到揭示。在肝癌生成的过程中,许多基因发生了改变,如 p53基因[1],甘露糖-6-磷酸/胰岛素样因子2受体(M6P/IGF2R)[2],B-catenin[3],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I)[4],编码细胞周期因子依赖性激酶4的16 KD抑制因子的基因(p16INK4A)[5],腺瘤样息肉病基因(APC)[6],乳腺癌易感基因2 (Brca2)[7],周期因子A基因(cyclinA)[8…  相似文献   

3.
屠金夫  王炳生 《临床》1996,3(2):70-72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16例胆管癌和6例癌旁胆管壁组织的ras、c-erbB-2,EGFR、c-myc与p53五种癌基因蛋白的共同表达。结果:16例胆管癌中,p21阳性率为87.5%,c-erbB-2 56.3%,c-myc和p53均为50%,EGFR31.3%,2种以上癌基因蛋白共同表达者14例(87.5%)其中p21+c-erbB-2共同表达率最高(50%),3种癌基因蛋白共同表达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多耐药基因产物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58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进行了MDR1-Pgp检测。结果显示Pgp在39例(67.24%)中有表达。Pgp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情况、ER和PR及PCNA指数无显著关系。在浸润性导管癌中,Ⅲ级组Pgp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Pgp表达强度与GST-π表达有相关性的趋势(P=0.059).Pgp强阳性组的c-erbB-2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研究表明,在原发性乳腺癌中自然存在MDR1基因,分化差的乳腺癌MDR1-Pgp的表达率低,MDR1-Pgp的表达可能与GST-π和癌基因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胆囊结石病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和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RFLPs)对104例胆囊结石病人和68例健康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胆囊结石组B1等位基因,B1B1基因型,B2等位基因,B2B2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应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比较有差异(05230vs0346002880vs0117604770vs0654002420vs04264P<001)。B1B1基因型HDLch和HDL2ch水平降低,与B2B2基因型的HDLch、HDL2ch比较有差异(P<001)。结论:B1等位基因和B1B1基因型与低HDLch、HDL2ch水平相关。B1等位基因是部分中国汉族人胆囊结石病人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6.
乳腺肿瘤C-erbB-2表达及预后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101例乳腺肿瘤C-erbB-2癌基因的表达状况,13例良性病变全部阴性,88例乳腺癌中,阳性者48例(54.5%),阴性者40例(45.5%),两者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还发现C-erbB-2表达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18/33例)、单纯癌(22/34例)及浸润性小叶癌(3/10例)。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级无显著关系,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55例乳腺癌进行了随访,C-erbB-2阳性者,其死亡率(64.5%)显著高于阴性者(16.7%)。表明C-erbB-2表达和乳腺癌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Binswanger病(BD)又称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是一种发生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的血管性痴呆[1]。近年来文献揭示了本病并非罕见,但至今无BD患者脑电地形图(Brainelectricac-tivitymapping,BEAM)的观察报道,本文探讨BEAM在BD病情监测中的价值。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1991年9月~1994年12月住院患者37例,均符合Bennett[2]提出的BD临床诊断标准。男27例,女10例,年龄57~71(平均63.8)岁。其中,脑动脉硬化症合并高血压、高血…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应用单克隆抗c-erbB-2抗体PAb1对26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和一组癌旁肺组织非典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增生(ABH)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BAC确有c-erbB-2癌基因的过表达,其中clara细胞型阳性率为70%;Ⅱ型肺泡细胞型为50%;粘液柱状细胞型为50%c-erbB-2阳性表达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及有否淋巴结转移均没有关系。根据目前所获随访资料看,c-erbB-2表达似与病人预后无明显关系。在10例癌旁ABH中有1例中度ABH呈c-erbB-2阳性和1例重度ABH显示可疑阳性。此种阳性表达意义尚不清楚,考虑到相应病例的癌细胞亦呈阳性表达,可提示该增生的、表达c-erbB-2癌基因的ABH细胞亦受到基因突变的影响,可能成为BAC的癌前病变信号。  相似文献   

9.
张伟  李艳红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0,7(3):196-198,I053
目的 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和18型E6蛋白及c-erbB-2和p21ras基因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二步法)对宫颈鳞癌64例、腺癌20例、宫颈上皮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la neoplasia,CIN)30例及正常子宫颈粘膜30例行HPV16、16E6、c-erbB-2及p2  相似文献   

10.
髓母细胞瘤PCNA和c-erbB-2表达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曙  鞠延  毛伯镛  张尚福 《华西医学》2000,15(3):339-340
目的:探讨PCNA和c-erbB-2表达与髓母细胞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结合临床随访,检测PCNA和c-erbB-2在62例中PCNA和c-erbB-2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在62例髓母细胞瘤组织中,PCNA表达明显增强,且表达水平不一,其中45例PCNA表达阳性(增殖指数≥25%)。43例有c-erbB-2表达,其中22例c-erbB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康复训练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英 《中华理疗杂志》1999,22(6):376-378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最明显,最常致残的关节炎[1]。虽然迄今尚无特异疗法,但RA的治疗还是不断地得到创新和发展,采用运动疗法(exercisetherapy,ET)、作业疗法(occupationaltherapy,OT)、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训练颇有新意,现将近年来国内外的进展及有关机理综述如下。  RA的治疗方法必须随炎症的不同时期而定[2,3]。Findley等[4]认为,急性期的治疗重点是使关…  相似文献   

12.
人凝血因子Ⅷ cDNA 体外真核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人凝血因子ⅧcDNA体外真核高效表达的体系。方法:将人FⅧB区大部分缺失(Δa7601639)的FⅧcDNA插入pCI真核表达载体、pGRE5.2/EBV载体和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构建了5种表达框架,在体外转染和感染了多种靶细胞。结果:pCIⅧ在NIH3T3细胞产生了低水平表达,而pGRE5.2/EBVⅧ和pMSCVⅧ系列分别在Hela细胞和Bosc23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中呈较高水平的表达。Bosc23细胞培养上清感染的NIH3T3和32DC不能有效地产生FⅧ。结论:在FⅧ体外表达及基因治疗的方案设计中,靶细胞的选择是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颅外颈动脉瘤术后脑阻塞性病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外颈动脉瘤(Extracranialcarotidarteryaneurysm,ECAA)是起源于颈总动脉及其分支的血管瘤,由外伤、感染以及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占外周动脉瘤的2%。[1]随着瘤体逐渐增大,可压迫静脉引起血液回流障碍,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颜面水肿,严重者可使气管受压,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有窒息的危险。该病一经诊断如不经治疗3~5年后约70%的病人可因动脉瘤破裂或发生脑阻塞性病变(Cerebralvascularobstructivedisease,CVOD)而死亡。[2]早期手术切…  相似文献   

14.
B7/CD28分子激发T细胞抗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B7/CD28分子激发T淋巴细胞抗多发性骨髓瘤(MM)作用和提高MM细胞抗原性的机制。方法采用人B71基因对人MM细胞的转导、CD28激发型单克隆抗体(单抗)的激发、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免疫表型分析和白细胞介素2(IL2)ELISA法定量检测。结果XG细胞转染B71cDNA后,能稳定高表达B71,转染B71cDNA前后细胞表达CD11a/CD18、CD40、CD54、CD56、CD58、B72(CD86)、CD40L、HLAⅠ和HLAⅡ抗原均无明显变化,转染B7基因后可使肿瘤细胞的抗原性明显增加,在MLR中,XG71转基因细胞较XG细胞更能显著介导CD8+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IL2的分泌。CD28激发型单抗与B71分子相似,能显著介导同种异体T细胞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论人MM细胞不能有效地激发T细胞抗肿瘤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其不表达B71分子,转染B71分子或者加入CD28激发型单抗均能有效地提高肿瘤细胞的抗原性和对T细胞的激发作用,CD28激发型单抗临床治疗MM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及诱导分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是临床上第一个应用诱导分化治疗取得成功和第一种针对肿瘤特异性标志分子进行治疗的人类恶性肿瘤。95%以上APL患者具有特征性的非随机染色体t(15;17)。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发生融合,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1]。少数变异型APL患者产生t(11;17),该易位使11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PLZF)基因与17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16.
芽胞杆菌尿酸酶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芽胞杆菌尿酸酶的制备及鉴定于青琳(海军青岛疗养院,山东青岛266071)我们从芽胞杆菌[1](Bacillusfastidiosus)中分离到尿酸酶(E,C,1、7、3、3),经酶特性分析和纯度鉴定,结果满意。1材料1.1试剂丙酮(AR),Na2ED...  相似文献   

17.
已有研究表明抗凋亡基因bcl2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高表达与化疗敏感性降低及治疗失败密切相关。Bclxl作为迄今发现的Bcl2家族中唯一具有与Bcl2相似功能的基因产物[1],在一些自发形成及化疗药物诱导的耐药细胞株均发现Bclxl表达增...  相似文献   

18.
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法测定27例消化道癌症病人c-erb-B2,P53癌基因蛋白的表达,胃癌组(n=17)c-erb-B2阳性率为70.59%,炎症溃疡对照组(n=9)阳性率为44.44%,健康人组(n=4)阳性率为0%,胃癌转移组(n=6)P53表达的阳性率(0%)比胃癌无转移组(n=11)阳性率(54.55%)明显降低(P〈0.05)。在两种癌基因的联合表达上,以c-erb-B2(+)P5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甲酸(RA)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与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活性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用5×10-6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芳维甲(AE)处理HL60细胞1~4天,在观察细胞生长、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以及细胞周期分析的基础上,用组蛋白H1激酶活性分析技术检测CDK2的活性,免疫沉淀法分析结合于CDK2和CDK4上的相应的细胞周期素(cyclin)E和D的量。结果HL60细胞在ATRA或AE作用下,细胞增殖减慢,对NBT的还原能力明显增强,90%左右的细胞被阻滞在G1/G0期;在G1到S期转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cyclinE/CDK2的活性显著下降,结合于CDK4上的cyclinD1的量减少。结论RA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分化可能与CDK2和CDK4的活性下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技术对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变和肝细胞瘤(HCC)患者的肝组织进行(C-erbB-2和EGFR染色,结果表明,38.89%(35/90)的慢性肝炎、肝硬变和HCC组织有EGFR表达,主要定们于血窦内皮。良、恶性病变肝组织之间在EGFR表达强度上无显著差别,提示EGFR可能与慢性肝脏病变中血窦内皮增生有关。在正常肝,仅少数标本(2/10)中见到C-erbB-2微弱表达;在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