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人鼻咽癌肝转移灶裸小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1月,从1例鼻咽癌肝转移尸检中取出转移部分的肝组织,进行裸小鼠异种移植获得成功,命名为CNT-1,对此瘤我们进行了生长状况、病理组织学及染色体和有关EB病毒DNA等方面的检测。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T淋巴细胞缺陷裸小鼠,80只,雌雄兼用,鼠龄为3~12周,NC系,nu/nu。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肿瘤室和南通医学院提供,部分由我所繁殖。裸小鼠置于带过滤罩笼内饲养,饮水、垫料均经高压消毒处理。实验过程基本达到SPF条件。 相似文献
3.
肝转移癌介入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转移癌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uger技术经股A插管行选择或超选择性造影。结果126例共接受422次治疗,半年存活率为88.09%,一年存活率42.86%,二年存活率21.43%,三年以上11.90%。结论介入治疗是肝转移癌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它是失去手术机会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指南》2017,(26)
目的对比肝细胞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超声造影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肝细胞癌(HCC)54例和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42例,分别采用超声检查,评价超声造影诊断价值。结果超声检查HCC的TTP、MTT时间均长于FNH(t=6.457,2.897,P=0.000,0.042),RT短于FN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78,P=0.028);超声诊断HCC灵敏度、特异度、一致率、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59%、88.09%、90.63%、90.91%,对FNH分别为88.09%、92.59%、90.63%、90.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HCC和FNH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探讨结肠癌肝转移肝动脉置管化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163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2例行手术治疗,术中无论能否切除肝脏转移瘤,均行肝动脉置管并给予肝动脉化疗;对照组81例采取全身化疗和(或)手术治疗.化疗方案均采用FOLFOX4方案,并对可能影响经肝动脉置管化疗治疗疗效的因素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肝动脉置管化疗组中为生存期(MS)、累计生存率、总有效率(CR+PR)、副作用耐受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 结肠癌肝转移肝动脉置管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疗效,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分化程度、肝转移瘤为单发或多发、肿瘤能否切除,肿瘤局部的血供,是否伴发门静脉癌栓和疗效密切相关,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HCC)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37例HCC患者和35例FNH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将患者分为HCC组和FNH组,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患者的血流灌注参数,计算增强时间和增强斜率.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造影结果与病理检验结果或手术结果,比较两组患者超声造影的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HCC组的超声造影剂的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和增强时间分别为(12.8±2.1)s、(21.4±3.8)s、(9.1±1.9)s,均较FNH组的(10.2±1.2)s、(16.6±2.7)s、(6.2±1.8)s延迟(P<0.05);HCC组增强斜率为(3.4±1.0) dB/s,较FNH组[(5.3±1.6) dB/s]小(P<0.05);而两组患者的峰值强度和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和FNH的超声造影血管灌注参数区别较明显,且超声造影在诊断HCC和FNH中的符合率和灵敏度较高,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外院进修期间及我院1995年3月~2001年6月对28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选择性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 ,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本组28例中 ,男18例 ,女10例。年龄40~75岁 ,平均55岁。经外科手术或纤维结肠镜组织活检获得大肠癌病理学诊断结果。12例手术患者在术后随访中 ,发现癌胚抗原(CEA)增高并经B超、CT等检查发现 ,肝内转移患者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FP、铁蛋白等均正常 ,16例因属晚期肝内转移失去了手术机会。本组28例原发灶部位 :直肠癌10例 ,乙状结肠癌8例 ,… 相似文献
11.
康恭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9):106-107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58例肝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放射治疗并加用艾迪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单纯放射治疗。2组完成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7.9%高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肝转移癌,疗效显著,具有增效减毒作用,不良反应少,是晚期肝转移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穿刺微波消融(PMCT)治疗肝转移癌的·l盏床效果。方法61例不能或不愿手术治疗的肝转移癌患者,分为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组(TACE+PMCT组,联合组),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组)及单纯经皮穿刺微波消融组(PMCT组)。联合组行序贯TAcE/PMcT-PMCT/TACE-TAcE治疗,对照组仅行TACE/PMCT治疗2或3次。结果联合组肿瘤缓解率,1年、2年生存率(81.8%、86.4%、63.6%)显著高于两对照组相应指标(P〈0.05)。结论TACE联合PMCT治疗肝转移癌安全、有效、实用,较单纯TACE、PMCT治疗有较大的竹哉.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 Ⅱ)在结直肠癌和其同时性肝转移灶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βR Ⅱ和CD34在结直肠癌和其同时性肝转移灶的表达,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定表达TβR Ⅱ的阳性细胞率,根据CD34的阳性表达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 TβR Ⅱ的表达同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Dukes分期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定性分析结直肠癌原发病灶与其同时性肝转移灶TβR Ⅱ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定量分析两组间阳性细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原发灶中TβR Ⅱ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间的肿瘤微血管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βR Ⅱ表达的缺失可能在结直肠癌的恶性演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再次肝切除在结肠癌肝转移肝切除术后肝内复发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8月至2007年8月我院收治的6例结肠癌肝转移术后复发再次肝切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首次和再次肝切除时均无手术死亡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中位生存期从第1次肝切除时算起为62个月,从再次肝切除算起为32个月。结论对RCLM再次肝切除安全可行,对经过选择的病例可明显延长存活期。 相似文献
15.
导管介入治疗晚期肝癌及肝转移癌12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4医院(030001)朱铁雁中国人民解放军51383卫生队何爱泽晚期肝癌或肝转移癌临床治疗效果较差,我院1993~1994年采用标准Seldinger置导技术,在X光下将导管置入肝动脉或腹腔动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影像学表征及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术前经CT/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影像学资料与肝癌、肝腺瘤、肝血管瘤进行对照分析,结合病理重点研究FNH的发生部位、信号特征、强化方式及瘤周水肿等情况。结果:本研究将增强影像学检查能见到星状瘢痕组织的FNH称为典型FNH,否则称为非典型FNH。本组典型者13例,非典型者28例,典型者普通CT/MRI平扫很难区分,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晰,门脉期可见强化程度不同程度减低,延迟期见裂隙状或星芒状强化的中央瘢痕。非典型者除未检出中央瘢痕外,还有以下表现:假包膜、坏死、出血及脂肪变性。结论:肝脏FNH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究Revolution CT行上腹部增强扫描在肝局灶性增生(FNH)与肝细胞癌(HCC)鉴别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2022年9月就诊于本院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病理结果 将其分为FNH组(FNH患者,n=47)和HCC组(HCC患者,n=40),对比两组门脉期占位区CT值/肝组织CT值(LHRHU)、占位区碘浓度/肝组织碘浓度(LHRIC)、占位区灰度平均值,做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鉴别价值,并用Logistic分析上述指标与肝脏占位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 HCC组相较于FNH组,其LHRIC、LHRHU、占位区灰度平均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上述指标鉴别FNH和HCC的价值良好。对应的cut~off值分别为≤0.97、≤1.31、≤101.33。结论 临床可将Revolution 256排CT上腹部增强扫描应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筛查中,以早期诊断HCC,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短期诱发大鼠肝转变灶实验在国外研究较多,1980年经Weisburger等推荐,作为快速检测化学物致癌性的短期实验方法之一。但该方法的实验步骤、观察指标、应用价值等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仅就该方法中与肝切除有关的麻醉剂的选择、腹壁切口缝合方法、肝切除时机等进行探讨;还观察了转变灶的四种标志酶的出现情况和苯巴比妥钠对γ-谷氨酰转肽酸(γ-GT)活性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95年1月,从1例鼻咽癌肝转移尸检中取出转移部分的肝组织,进行裸小鼠异种移植获得成功,命名为CNT—1,对此瘤我们进行了生长状况、病理组织学及染色体和有关EB病毒DNA等方面的检测.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 T淋巴细胞缺陷裸小鼠,80只,雌雄兼用,鼠龄为3~12周,NC系,un/un.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肿瘤室和南通医学院提供,部分由我所繁殖.裸小鼠置于带过滤罩笼内饲养,饮水、垫料均经高压消毒处理.实验过程基本达到SPF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