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用使君子酸(QA)损毁SD大鼠左侧Meynert基底大细胞核,制成老年性痴呆症(AD)模型,将同种鼠胚基底前脑制成的细胞悬液不加神经营养因子和分别加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及BDNF+NGF者植入AD模型鼠额,顶叶皮质,隔日通过脑室灌注入工脑脊液和相应神经营养因子共7次,移植后4个月,取脑切片作Nissl染色,NADPH-d和NADPH-d+AChE组化染色,计数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对AD模型鼠脑植入胚基底前脑后行为改善和移植区胚胆碱能神经元发育生长的影响。方法用使君子酸损毁SD大鼠基底大细胞核制成AD模型,分成BDNF、NGF、BDNF+NGF及单纯移植对照4组。在额、顶叶皮质植入同种胚基底前脑细胞悬液,前3组含相应神经营养因子,移植后每2d向侧脑室灌注相应神经营养因子共7次。移植后1、2.5和4个月时行避暗回避试验和跳台试验,最后脑切片经AChE组织化学、ChAT和LNGFR免疫组织化学等染色,对移植区中的神经元及纤维作定量分析和图像处理。结果移植后应用神经营养因子的动物较对照组行为改善明显迅速,BDNF+NGF组行为改善又较BDNF组或NGF组明显。形态学证实,应用神经营养因子动物移植区中AChE阳性神经元数、16900μm2网格中AChE阳性纤维交点数及AChE阳性神经元面积均优于对照组,BDNF+NGF组的结果又好于BDNF组或NGF组。结论BDNF与NGF一样能促进植入胚基底前脑的AD模型鼠行为改善和移植区胚胆碱能神经元的发育生长,BDNF和NGF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一种因子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金国华  钟世镇 《解剖学报》1999,30(2):107-112,I003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对AD模型鼠脑植入胚基底前脑后行为改善和移植区胚碱能神经元发育生长的影响。方法用使君子酸损毁SD大鼠基底大细胞核制成AD模型,分成BDNF、NGF+NGF及单纯移植对照4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严重烫伤后纹状体和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和阳性反应面积的变化及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NADPH-d酶组织化学的方法。结果:大鼠体表烫伤后3天,纹状体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梁色呈强阳性,阳性反应面积增加。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变化不明显,仅见阳性反应面积增加,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可降低纹状体的NOS阳性神经元数目、阳性反应面积,NOS阳性神经元着色较淡  相似文献   

5.
基底前脑NOS神经元移植至成年鼠海马内的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燕启江  姚志彬  周丽华  陈以慈 《解剖学报》1999,30(3):215-219,I006
目的 研究基底胶脑NOS神经元移植成年鼠海马内后,NOS的发育变化规律,同时观察移植的与宿主海马间发生联系的情况。方法 将大鼠14-16d胚胎的基底前脑移植到单侧穹隆海马伞切断的成的大鼠海马内,动物在移植后存活5,7,14,30,60,90,150和180d分别取脑,经NADPH-d法和尼氏染色观察。结果 在移植后第7d时NADPH-d阳性染色才出现在NOS阳性神经元内,随着移植物成活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6.
高殿帅  沈丽 《解剖学报》1997,28(3):238-243
用还原性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简称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的方法,在光镜下对NADPH-d反应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反应产物的光密度(OD)值,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及纤维在惊厥鼠上丘分布的情况。实验动物为听源性惊厥易感性大鼠,简称惊厥鼠(P77PMC)和正常Wistar大鼠,简称正常鼠。实验结果如下:(1)在大鼠上丘第Ⅱ层NOS阳性神经元呈密集均匀分  相似文献   

7.
运用FOS免疫组化结合NADPH-d组化双重标记技术,研究了soman诱发惊厥大鼠杏仁核内c-fos高表达神经地与NADPH-d阳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soman诱发惊后的1.5和48h,杏仁核族凤c-fos呈现持纽过度表达。F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具有显著的亚核定位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基底前脑神经元移植到海马后NOS阳怀神经元膨体的变化,阐明脑组织移植后部分可塑性变化的规律。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每组6只动物在移植前一周行左侧穹窿-海马伞切断术。将胚胎14-16天基底前脑隔及斜角带区的细胞悬液移植人损伤侧海马,分别在移植后第7天、第14天、第30天和第60天取脑行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移植后第7天NOS阳性神经元突起上有较多的神经膨体,其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合酶(NOS)在成年猫脊髓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ADPHd 酶组化方法,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产物在猫脊髓的分布。结果显示:NOS的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脊髓Ⅱ板层的神经膨体及少数神经元内。其它部位除中央管附近及腹角见个别NOS阳性神经元及纤维外,几乎未见NOS阳性染色。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所显示的脊髓Ⅱ板层的神经膨体及少数神经元内的NOS阳性产物可能主要与三种类型NOS(神经活性NOS,诱导性NOS,内皮源性NOS)中的神经活性NOS关系密切。本文结果还提示Ⅱ板层神经膨体和神经元内的NOS可能与Ⅱ板层的某些生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我们前面的研究已发现 ,脊髓Ⅱ板层有大量NOS、BDNF及少量GDNF阳性神经膨体。为观察这些神经膨体是否同时含有NOS和BDNF或BDNF和GDNF ,以间接了解背根节 (DRG)小细胞是否同时含有这些物质 (因Ⅱ板层的膨体主要源于DRG小细胞 )。方法 :用成年猫L3脊髓制作 2 0 μm厚冰冻切片并分两组 ,一组先行NOS酶组化染色 ,NBT兰色反应显色 ,而后用BDNF抗血清 ( 1∶50 0 ,SantaCruz)以免疫组化ABC法行双标染色 ,DAB棕色反应显色。另一组则先用BDNF抗血清以免疫组化ABC法染片 ,D…  相似文献   

11.
BDNF、NGF对体外长期培养的胚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探讨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对体外长期培养的胚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是否具有延缓退变的作用。实验分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神经生长因子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加神经生长因子组及单纯对照组。取孕 17d SD大鼠胚基底前脑原基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 2 4孔培养板中 ,按分组加入含相应神经营养因子和不含神经营养因子的 DMEM培养液 ,分别于体外培养 12、18、2 4、3 0 d后进行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反应。显微镜下计数各孔中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数 ,每孔随机测量和计数 2 5个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的平均胞体直径、发出的突起数和最长突起长度。数据用方差分析和 SNK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 ,在培养的 4个时期 ,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神经生长因子组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加神经生长因子组的各项数据均明显地优于单纯对照组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加神经生长因子组的各项数据 ,特别是最长突起长度优于单独使用脑源性营养因子或神经生长因子组。提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不仅对体外培养的胚胆碱能神经元发育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而且还可延缓体外长期培养的大鼠胚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退变 ;两者的联合使用还可对延缓其退变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NGF、BDNF及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猴脊髓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神经生长因子 (NG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以及 NGF家族因子受体 trk A、trk B、trk C的免疫阳性反应在正常猴脊髓的分布。结果表明 :NGF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在脊髓灰质各层中均有分布 ,灰、白质内也可见较多的 NGF免疫反应阳性的胶质细胞。 BDNF在脊髓各型神经无有明显的表达 ,特别是前角运动神经元。 trk A、trk B、trk C的免疫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灰质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本实验结果揭示了在正常猴脊髓中神经营养因子 (NGF、BDNF )及受体 trk A、trk B、trk C的表达状况 ,提示这些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在维持猴脊髓神经元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NGF家族(NGF、NT-3、BDNF)和非NGF家族的CNTF以及NGF家族因子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的分布和胎鼠脊髓移植体在移植后4周的表达。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反应物主要存在于脊髓灰质,特别是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但在脊髓后角的分布稍有不同,BDNF阳性细胞的胞浆染色较深,胞核不染色;而NT-3的胞核染色较胞浆为深,核仁不染色。在胎鼠脊髓移植体,NGF、BDNF、CNTF和NT-3及受体trkA、trkB、trkC均有不同程度的染色。本实验结果揭示了在正常大鼠脊髓神经元内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的表达,提示神经营养因子除具有靶源性来源以外,还有神经元自分泌的产物。而在胎鼠移植体内和其周围组织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可能是在移植体内的移植细胞自分泌和成鼠脊髓损伤的刺激所引起的,这在移植体的存活和发育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BDNF、NGF对体外培养的胚胆碱能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用AChE组化方法,研究了BDNF、NGF对培养的胚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作用及BDNF和NGF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BDNF和NGF都具有增加AChE阳性神经元数量的作用,二者的不同在于BDNF作用出现的时间较早、强度较小;而NGF作用出现的时间较迟但强度较大。并发现BDNF对体外培养的胚胆碱能神经元胞体早期的生长发育作用比较明显,而NGF的作用则不甚显著。BDNF对胚胆碱能神经元发出突起和突起的延伸作用较NGF强。BDNF和NGF的联合作用较单独使用BDNF或NGF为好。本文的结果提示在体外培养中两种营养因子联合应用较只用一种因子有益。  相似文献   

15.
NGF、CNTF和GDNF对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协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协同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染色后,通过图像分析测量阳性神经元数量、胞体直径、突起数量及长度。结果表明:NGF能明显促进感觉神经元的存活,对突起发育有轻微作用,对胞体发育的作用不显著,对运动神经元的存活无明显作用;CNTF对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发育均有很强的作用,对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存活有一定的作用;GDNF对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突起发育和延伸作用最强,对运动神经元的存活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对胞体发育的作用不如CNTF显著。本研究结果提示:联合应用上述三种神经营养因子,可克服单一因子功能的局限,全面促进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巨结肠病肠壁NOS阳性神经元光镜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NOS阳性神经元与先天性巨结肠病病因及病理机制的关系。方法:对扩张段和移行段肠壁分别作全层铺片,NADPH-d酶组织化学染色,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NOS阳性神经结构。结果:扩张肠段光镜下肠肌丛神经节和神经元均较大,节内神经元染色深数量多,沿神经节周边及神经纤维发出处排列。扫描电镜下神经元胞体较大,排列较密,发出的神经纤维较多,在各个方向上相互连接。沿肌纤维排列的神经元之间有较多的横向连接纤维,肠肌丝社会元还通过穿行于环行肌层的神经纤维和粘膜下层神经元相连接,移行段光镜下节内神经元胞浆染色较淡,深浅不一,神经节和神经元均较小,发现的纤维细且染色较淡,扫描电镜下神经元胞形较小,且大小不等,密较较小,神经元间的纤维联系及神经纤维攀附于肌纤维表面的现象均较少,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呈沿纵行肌长轴线性分布。结论:先天性巨结肠病的发生及发展可与NOS阳性神经元在肠壁的分布与代谢异常有关关。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The effects of nerve growth factor (NGF) on developing central cholinergic neurons were studied using intraocular grafts of rat fetal (E17) basal forebrain tissue. Prior to grafting, grafts were incubated in NGF or saline. Transplants were allowed to mature for six weeks, receiving weekly intraocular injections of NGF or saline. Measurements of NGF levels in oculo after one single injection showed that NGF slowly decreases in the anterior chamber fluid, and after one week, low but significant levels were still present in the eye. Following pretreatment with diisopropylfluorophosphate (DFP), the cholinergic neurons in the grafts were analyzed using three morphological markers: antibodies to cholineacetyltransferase (ChAT), antibodies to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Ab) and acetylcholinesterase histochemistry (AChE). The transplants grew well and became vascularized within the first week. The growth of the NGF-treated basal forebrain grafts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s compared to the growth of the saline-treated grafts evaluated with repeated stereomicroscopical observations directly through the cornea of the etheranaesthetized hosts. The NGF-treated grafts contained almost twice as many cholinergic neurons seen with all the cholinergic markers used, as the salinetreated grafts. However,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cholinergic cell dens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morphology and size of an individual cholinergic neuron was similar in the two groups. The fiber density as evaluated with AChE-immunohistochemistry did not change after NGF-treatment. The DFP-treatment did not seem to affect the AChE-immunoreactivity since an extensive fiber network was found, whereas almost no fibers were seen using conventional AChE histochemistry.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in oculo transplantation of basal forebrain is a useful model for examining in vivo effects of NGF on central cholinergic function. The marked volume increase of NGF-treated grafts and the unchanged density of cholinergic cells and terminals suggests, that NGF increases the survival of not only developing cholinergic neurons, but possibly other non-cholinergic neurons and non-neuronal cells as well.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NGF acts as a neurotrophic factor on cholinergic and possibly non-cholinergic cell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素 -3,胶原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在成年猫背根节神经元不同大小细胞的分布。取 L6背根节制成 2 0μm厚冰冻切片 ,用上述四种因子抗血清进行免疫组化反应。计数每一种因子阳性大、中、小型 (小于 42μm者为小型神经元 ;42~ 5 7μm者为中型神经元 ;大于 5 7μm者为大型神经元 )神经元的百分数。结果证明 ,此四种因子在背根节大、中、小神经元的阳性百分数分别为 :1.2± 0 .7,2 .1± 0 .9,3.3± 1.1;1.7± 0 .4,11.2± 1.2 ,30 .0± 1.5 ;2 6 .7± 2 .2 ,6 .2± 1.2 ,13.2± 2 .9;2 7.4± 3.3,8.1± 1.7,2 0 .1± 2 .4。表明 :在成年猫 L6背根节仅存在少数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 ,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则主要配布于中、小神经元 ,神经营养素 -3和胶质细胞源性生长因子的免疫阳性细胞主要是大神经元 ,但也包括一些中小神经元。提示此四种因子在成年猫背根节的生理功能可能与神经元的不同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观察脑缺血再灌流时 c-fos和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元表达的时空特点 ,探讨其在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 ,本研究用阻塞 SD大鼠大脑中动脉 2 h、再灌流 0 .5~ 48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 c-fos和神经营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元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 ,c-fos和转化生长因子分布相似 ,正常组无 c-fos和转化生长因子阳性神经元 ;缺血再灌流 0 .5~ 48h阳性的神经元主要位于非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缺血区皮质、纹状体和视前区神经元为阴性。而实验各组对照侧皮质神经元中等阳性。神经生长因子、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缺血脑组织的分布相似。正常组、假性手术组 ,皮质、嗅结节、丘脑和下丘脑等区的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反应为弱阳性乃至强阳性 ;再灌流 0 .5 h,缺血区皮质弱阳性 ,缺血周边区中等阳性 ;再灌流 3~ 48h,神经生长因子、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强阳性的神经元主要位于非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和缺血周边区。此外 ,对照侧皮质大量的神经元呈强阳性。结论 ,上述资料提示即早基因 c-fos和神经营养因子具有促进神经元存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