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内毒素(LPS)致幼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后,腹腔注射孕酮(Prog)对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90只幼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n=10),内毒素组(LPS,n=40)和内毒素+孕酮组(LPS+Prog,n=40).建立LPS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模型后1 h,LPS+Prog组和LPS组分别腹腔注射孕酮和生理盐水,以后每6小时注射一次.手术后6、12、24和48 h处死动物,分别行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脑组织内AQP4表达水平.结果 LPS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C组和LPS+Prog组(P<0.01).在LPS注射6 h时,幼鼠脑组织 AQP4表达明显增加,12 h达高峰.LPS+Prog组在LPS注射后12 h时,脑组织中AQP4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均低于LPS组(P<0.01).结论 孕酮可能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下调AQP4的表达,从而抑制LPS诱导的幼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对感染性休克病人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对感染性休克病人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2008年10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感染性休克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氯胺酮麻醉,对照组以依托咪酯,维库溴铵和芬太尼等全身麻醉,每组15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后1 h(T2)及术后24h(T3)共3个时间点取动... 相似文献
3.
腹泻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8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膜上转运水的特异性孔道,属膜蛋白大家族。到目前为止在哺乳动物中已发现了该家族的13个成员(AQP0~AQP12)。AQP8是该家族的成员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其在结肠有大量的表达,但是腹泻时结肠AQP8表达情况的研究目前少见文献报道。本实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对腹泻时结肠AQP8的表达进行定量定位研究,以明确AQP8在结肠水代谢中的作用,并进一步为腹泻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丹参对犬感染性休克内毒素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一次性静注E,Coli2050O55B5号大肠杆菌1.8×10^12个/ml,1ml/kg制成感染性休克犬模型,分别测定丹参,地塞米松及生理盐水治疗感染性休克犬注菌后,后血浆内毒素的量。结果发现:用药后三组血浆内毒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丹参治疗组血浆内毒素升高的幅度低于地塞米松组及生理盐水组,表明丹参注射液具有抗犬感染性休克内毒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术中血滤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71例临床诊断为感染性休克行手术清除病灶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Ⅰ组,34例)和血液滤过组(Ⅱ组,37例)。观察2组病人手术开始(T0)、手术开始后1h(T1)、手术结束(T2)的体温(T)、心率(HR)、收缩压(SBP)、中心静脉压(CVP)和尿量;测定2组病人各时相点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测定Ⅱ组病人T1、T2时相点的滤出液中内毒素水平;比较2组病人的转归情况。结果2组病人手术期间的T、HR、SBP、CVP和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T1、T2时点血清中的TNF-α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病人滤出液中内毒素阳性;Ⅱ组病人治愈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病人手术中行血液滤过治疗,可有效滤出病人体内的内毒素及炎症介质,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处理,并探讨基层乡镇卫生院对这两类休克的抢救经验、常见不足和改进措施。方法:现对笔者于2010~2012年接诊的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各30例的急救处理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患者病情逐渐稳定,为后续治疗争取了时间,未因急救不及时而造成患者身体的不可逆损伤。结论:有效的急救处理对于改善患者的休克症状,积极预防和减缓患者昏迷、DIC和重要脏器损伤以及为后期的原发疾病治疗争取时间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即在早期应用抗菌素以控制原发感染和彻底引流感染灶的基础上,6h内达到早期复苏目标。对照组采用循环与容量支持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MAP、CVP、ScvO2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率和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征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有助于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我科从1989年3月至1990年6月共收治急性胆道感染患者191例,并发休克23例,其中休克早期19例。本文就胆道感染性休克早期防治谈几点体会。临床资料男7例,女12例,年龄32~67岁,平均52岁。均有胆道感染急性发作或反复发作史,第一次手术10例,第二次手术4例,第三次手术3例,第四次手术1例。病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8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SC)4例,返流性胆管炎、胆源性败血症1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休克临床上亦称中毒性休克或脓毒性休克 ,主要由病原微生物及其内毒素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感染灶中的细菌及其内毒素进入血液微循环 ,激活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 ,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介质 ,作用于多个器官和系统 ,从而影响其有效灌注 ,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及功能障碍 ,甚至出现多脏器衰竭。这一危重综合征即为感染性休克 ,笔者现就多年临床实践中对感染性休克的诊疗体会介绍如下。1 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对易于并发休克的一些感染性疾病如胆道感染、多发性脓肿、急性胰腺炎、间质性肺炎等患者 ,应密切观察病人若出现下… 相似文献
11.
我院近7年来收治感染性休克235例,全部病人均有明确感染性疾病和低血压(<1066kPa)等休克症状。经控制感染抗休克和对症治疗死亡42例,死亡率为17.87%。现重点对以下几个影响预后的因素加以分析。临床资料一、性别:男130例,女105例,分别死亡23例(17.6%)及19例(18.1%)两者无显著差异。二、年龄:14岁~83岁,60岁以上的57例死亡17例,死亡率为29.8%。60岁以下的178例,死亡25例,死亡率为14.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三、原发病因:共12种,其中以中毒性肺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性为多见,且死亡率亦很高,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急诊科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集柬化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分析5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6h集束化治疗情况。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在性别、感染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6h集柬化治疗完全迭标例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调集柬化治疗实施依从性和达标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有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亚甲蓝对成人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休克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亚甲蓝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结果两组成人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股动脉平均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等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之0.05)。结论亚甲蓝可以明显改善成人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情况,有效治愈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15.
16.
纳洛酮是吗啡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地拮抗感染性休克时血浆β-内啡样免疫活性物质.我院1995年5月~1999年4月共收治新生儿感染性休克62例,其中37例应用纳洛酮治疗,显效19例,占51.3%,有效7例,占18.9%,无效11例,占29.7%,总有效率达70.2%;对照组25例,显效4例,占16.0%,有效10例,占40%,无效11例,占44%.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在纠正休克时间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休克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很高,80年代中期之前,成年人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在50%以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病死率降至40%左右。本院在1999年1月至2004年10月期间共收治的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为36.7%。现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8.
例肝患者男,58岁,于1996-09~20住进我院.诊断:冠心病,推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于9月20日开始应用脉络宁20ml于5%葡萄糖25O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血压心率正常.9月28日…匕液体滴至100ml时,病人突然出现胸闷,头痛,寒战,血压18.0/120gua,心率!10次,烦躁不安,急停该组液体,换用5%葡萄糖250ml;静滴,查血钠132fnmol/L,氯IO0mmol几,GPT665lU/L,GOT650IU/L,CK124IU/L,残余液体培养出阴沟肠杆菌,立即予吸氧,地塞米松3mg,非那根25mg静注,体温最高达40.7C,予消炎痛50mg人肛后体温渐下降,晚2!:40意识… 相似文献
19.
多系统器官衰竭是指两个以上重要器官同时或相继发生功能衰竭的一种综合征,感染是常见的诱因。现就我科近几年收治8例小儿感染性休克与多脏器衰竭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5岁,2008年3月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畏寒、头痛,无鼻塞、流涕、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尿频、尿痛等症,未做任何治疗。3月4日患者自觉病情加重,来我院发热门诊就医,查体:T39.7℃,血常规:WBC18.1×10^9·L^-1,N0.88,PLT236×10^9·L^-1,Hb135g·L^-1,考虑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