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住院结核患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其特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010~2011年住院结核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初筛),初筛阳性标本送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试验.结果 检测住院结核患者1 471例,HIV抗体阳性32例(2.17%),可疑HIV阳性11例(0.75%),经“省疾控中心”确认HIV阳性15例(1.02%),TB/HIV双重感染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结论 结核病专科医院将住院患者的HIV抗体检测列为常规检查十分必要,对防治TB/HIV双重感染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并发结核病死亡病例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并发结核病(TB)死亡病例的特征。 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的HIV/TB感染的死亡病例43例(病例组),同时收集同期的非HIV感染的TB死亡病例67例(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两组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HIV/TB双重感染死亡病例中肺外结核、并发真菌感染、CD+4细胞≤200 个•μL 1 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痰涂片和痰培养阳性率、耐多药率、肺内存在空洞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HIV/TB双重感染的死亡病例中肺外结核多见,并发真菌感染多见,CD+4细胞<200 个•μL 1多见,空洞少见,痰菌阳性率低,耐多药问题还不是目前TB/HIV双重感染死亡病例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结核病(TB)传播力强,危害性大,目前仍是全球主要的传染性疾病。由于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TB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流行,TB又有死灰复燃的趋势。TB是HIV感染者中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IV与TB双重感染(HIV/TB)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现有研究表明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诱导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增强HIV-1在机体的复制转录,使结核感染区域的HIV转录量升高,加速病毒增殖,使病情恶化。此外,CD4+T细胞、Th17/Treg免疫轴、肺泡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组织蛋白酶均在HIV/TB共感染机制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阐明HIV/TB双重感染的多种复杂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的情况,探讨有利于双重感染预防的管理模式为建立TB/HIV双重感染患者的监测系统,制定治疗和管理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同一单位整合AIDS/TB医疗负责小组,负责患者的诊断治疗管理工作,对结核患者进行AIDS咨询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具体为结核患者抽取静脉血4mL,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如两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阳性,再做蛋白印迹试验(WB)确认,WB阳性者确认为艾滋病病毒阳性。另一方面对有咳嗽、咳痰、发热的AIDS患者筛查TB,检测上述化验的准确性。根据户籍、年龄、性别等因素统计分析TB/HIV双重感染者的分布特征。结果临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300例结核患者中检出HIV阳性5例,双重感染为1.67%,男女无显著性差异(P>0.05),市区与农村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单位小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检测率和及时确诊,减少患者丢失、中断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对隔离治疗有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TB)是艾滋病(HIV/AIDS)常见的机会性感染,HIV/AIDS发生TB的概率是HIV阴性者的30倍,TB是AIDS患者的主要死因,大约1/3归因于结核病[1,2]。TB和HIV/AIDS是相互促进、共同消耗的伴发病。近年来,对HIV/AIDS和TB结伴流行的态势进行调查发现,TB/HIV双重感染率也在不断地攀升,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结核病人群中HIV感染调查的方法,了解郑州地区结核病人群中HI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连续抽样和关联保密法,对郑州地区7个结防机构2007年8月11日—11月31日就诊的活动性结核病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IV初筛,初筛阳性者做免疫印迹(WB)确认试验,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新登记结核病1583例,HIV阳性者9例,感染率0.57%;HIV感染病人年龄在13~60岁,男性组HIV感染率0.63%,女性组感染率为0.21%;不同年龄活动性结核病人中HIV感染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占88.9%;农村户口结核病人HIV感染率0.62%,城镇户口结核病人HIV感染率0.43%。固定人口HIV感染率0.67%,流动人口HIV感染率0.37%;HIV感染途径,采血浆、输入血液传播4例(44.4%),异性传播2例(22.2%)。结论关联保密法来调查结核病人群中HIV感染状况是可行的,郑州地区结核病人群中HIV感染率0.5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和抗结核治疗时机及实施管理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成立院内艾滋病、结核病治疗专家小组,在结核病患者中检测HIV.在艾滋病患者中筛查结核,通过X线胸片、痰液检测、组织细胞学检测等筛查结核(TB)/HIV双重感染者,人选者实施抗结核及适时抗病毒治疗,随访1年.结果:在90例TB/HIV双重感染者中,30例结核杆菌阳性28例结核临床治愈,1例丢失,1例死亡.60例结核杆菌阴性中58例结核临床治愈,2例治疗8个月后痰结核菌涂片阳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CD4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现、早治疗结核,适时抗病毒治疗,有效督导管理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结核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TB/HIV双重感染情况。方法对怀化市2(市、区)项目报表汇总分析。结果476例结核病患者HIV阳性1例,感染率为0.21%,152例HIV/AIDS患者中TB14例,感染率为9.21%。结论怀化市2(市、区)HIV/AIDS患者结核感染率明显高于结核病患者HIV感染率,加大了结核病的控制难度。  相似文献   

9.
结核是HIV感染病人最常见的机会感染之一, 在结核低流行的国家和地区,HIV感染已成为发生结核的高风险因素。我国是结核高发国家,了解 HIV感染对结核发生的影响将有利于及时诊治合并HIV感染的结核病人和筛查合并结核的HIV感染病人。本文就2003年2月因结核病确诊HIV感染而转到我院就诊的5例病人的临床表现、检查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IV患者TB感染相关性及对目前抗结核药物毒性研究进行探讨。方法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对HIV患者TB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对目前抗结核药物肝脏毒性原因、机制、临床应用风险等进一步总结、分析。结果 HIV感染患者TB感染机会较正常人群明显增多,且预后较差;HIV/TB双重感染中,其抗结核化疗原则与非HIV感染的结核病基本相同相同;大多数抗结核药物具有不同程度肝脏毒性,应引起足够重视。结论 HIV患者易感染TB,应引起足够重视;应用抗结核药物时应充分了解其所导致的肝脏毒性,并对此给予相应临床上的重视及合理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8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中青壮年居多,HIV感染途径以血液接触为主,传染性强,临床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结论重视HIV/TB双重感染,进一步提高HIV/AIDS并发肺结核的诊治水平,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传染源,减少社会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结核分枝杆菌双重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勇  曹咏红  卢瑞朝 《中国医药》2009,4(11):922-92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在我国不断上升,特别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结核分枝杆菌(MTB)双重感染率上升十分明显,已成为广西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IV与MTB双重感染并不是简单两种病的叠加,而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使得HIV感染者发病率与病死率大大提高。本文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结核分枝杆菌双重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检测与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东省涂阴肺结核登记近况,为活动性涂阴肺结核的治疗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02~2006年度《广东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季报表》中病人发现任务完成情况和病人发现来源情况登记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近五年间,广东省涂阴登记率增长14.08%,尤其是2005、2006两年,增长速度分别为2002年的54.08%和102.43%。登记的涂阴肺结核病例来源中,转诊/就诊比值在0.89~1.21之间波动,涂阴/涂阳比值从2002年的0.39逐年增加至2006年的0.68,尤以2005、2006两年增幅明显。各市五年来涂阴登记率(1/10万)绝对增长量也从-0.86~47.01不等。涂阴免费政策实施后的2006年,各市登记涂阴病人的转诊/就诊比值相差悬殊(0.21~9.42),各市登记病人中,涂阴/涂阳比值悬殊(0.33~2.27)。结论涂阴免费政策的实施加速了广东省涂阴登记率增长。加强归口管理,促进结防机构和综合医疗机构的共同参与和合作,是涂阴肺结核免费政策有效实施的基础。目前全省各市的涂阴肺结核病人登记发展不平衡,原因可能部分在于各市涂阴肺结核诊断水平、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合作水平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抗结核治疗对结核病合并HIV/AIDS患者肝损伤情况。方法临床纳入384例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测定,将其中65例HIV抗体阳性患者作为HIV/AIDS合并TB组,另319例HIV抗体阴性患者作为单纯TB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抗结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肝损伤发生率、肝损伤类型、肝损伤出现时间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HIV/AIDS合并TB组肝损伤发生率为49.23%,明显高于单纯TB组的8.46%(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损伤类型均以混合型占比例最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合并TB组患者~4周出现肝损伤明显多于单纯TB组,而单纯TB组更多出现在~8周时,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合并T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88%,明显低于单纯TB组的92.59%(P<0.05)。结论 HIV/AIDS合并TB患者抗结核治疗时可能更容易发生肝损伤,影响患者预后,对这类患者需要更加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T-SPOT.TB检测结核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其作为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给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控制结核感染蔓延新法.方法 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的结核病患者289例,分别进行T-SPOT.TB及结核抗体IgM检测.结果 外周血检测T-SPOT.TB阳性263例,结核抗体IgM检测阳性243例,对照阳性率: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91.0%(263/289),结核抗体IgM检测阳性为84.1%(243/289),经统计学处理P < 0.05,T-SPOT.TB检测优于结核抗体IgM检测.T-SPOT.TB优于结核抗体IgM检测,T-SPOT.TB检测诊断,可在保持高灵敏性,高特异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结论 对早期诊断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的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患者,该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T-SPOT.TB快速检测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核(TB)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联合应用对艾滋病(HIV/AIDS)合并肺结核潜伏感染(LTB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4月我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感染者20例,其中合并LTBI的10例患者作为HIV(+)TB待排组,其余作为单纯HIV(+)组;HIV阴性(-)30例,合并LTBI的10例患者作为HIV(-)TB待排组,其余作为单纯HIV(-)组。以诊断TB标准(病原学检验)做参照,以上述四组人员为对象,比较结核菌素实验(TST)和T-SPOT诊断TB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TST与T-SPOT诊断TB的一致性,以及CD4+细胞计数对两者的影响。结果 T-SPOT在TB诊断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TST,在HIV(+)TB待排组和HIV(-)TB待排组中,T-SPOT和TST诊断TB一致性良好(Kappa>0.75)。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能够引起T-SPOT与TST对TB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的明显增加,且T-SPOT优于TST。结论在AIDS合并LTBI人群中,T-SPOT对TB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TST,且T-SPOT对TB的诊断价值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拉萨市各学校结核病患者的发病和规范治疗情况,完善各学校对结核病疫情的报告,提高学校结核病人治疗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防止学校结核病的流行甚至爆发。方法主要通过网络专报,大疫情报告。核实网络专报、大疫情报告的查重、有无漏报等。结果 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共报告学生结核病患者74例以藏族为主,占99%。涂阳病人24例占病人总数的32%,涂阴肺结核病人34例,结核性胸膜炎5例,肺外结核3例,未查痰8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学15~<20岁,以高中和大专院学生为主。结论从拉萨市结核病网络报告中显示除农牧民外学生结核病患者数最多。学生结核病患者的登记报数逐年增多的趋势。因此学生是结核病控制管理的重点人群,建议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健康教育预防学生结核病感染、发病和规范治疗。提高结核病患者的发现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7,(23):219-221
目的探讨肺结核亲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7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114例亲属为研究对象,根据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情况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包括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用药史、既往病史、与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关系和接触情况,确定肺结核亲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确定肺结核亲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对114例亲属共检出T-SPOT.TB阳性52例,阳性率为45.6%,未筛查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亲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为年龄、接触时间点、共同居住、结核相关症状、每日接触时间,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均发生于共同居住,因而无法将共同居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亲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较高、伴有结核相关症状、每日接触时间≥8h。结论肺结核亲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发生率为45.6%,危险因素为年龄较高、伴有结核相关症状、每日接触时间≥8h,对于伴有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应及时隔离。  相似文献   

19.
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一类极其重要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菌和抗结核(TB)等多种生物活性,众多基于香豆素结构的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近年来,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在抗TB领域的研究引起了药物化学家的极大兴趣.药物化学家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和设计合成了成千上万的香豆素衍生物,目前已从中筛选出了若干有潜力的化合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吡喃型香豆素类化合物(+)-Calanolide A不仅是抗HIV热点先导物,而且对药敏性和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MTB)均显示出良好的体内外活性,无疑可用于治疗MTB/HIV双重感染患者.本文将着重探讨香豆素衍生物抗TB的构-效关系,为寻找疗效更高、毒副作用更小的香豆素类抗TB新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韦薇  王庆 《安徽医药》2016,37(5):547-549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34例淋巴结肿大患者分为结核组(95例)和非结核组(39例),另取健康对照组28例,采外周血行T-SPOT.TB检测,对比分析3组T-SPOT.TB的阳性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结核组、非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T-SPOT.TB阳性率分别为85.26%、15.38%和3.57%,结核组患者T-SPOT.TB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T-SPOT.TB诊断淋巴结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26%、89.55%、92.05%和81.08%。结论 T-SPOT.TB试验可作为淋巴结结核的重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