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肾络宁对IgA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IgA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及中药复方肾络宁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络宁组、肾炎康复片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和葡萄球菌肠毒素B复合感染的方法建立大鼠IgA肾病模型;实验共16周,药物干预后常规检测尿红细胞、尿蛋白、血尿素氮、肌酐、尿NAG酶,以及免疫荧光观察肾组织病理;原住杂交,免疫组化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病理变化,以及Ⅲ型胶原(Col-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线粒体结构消失,数量减少,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及胶原纤维形成;尿红细胞、尿蛋白、NAG酶、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增高,Col—Ⅲ、TGF-β1、PAI-1、TIMP-1表达明显增高,MMP-1表达明显降低。肾络宁及肾炎康复片组小管间质损害明显减轻;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尿素氮、尿NAG明显降低,Col—Ⅲ、TGF-β1、PAI—1、TIMP—1表达明显降低,MMP—1表达明显升高。结论:肾络宁可明显减轻IgA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改善肾功能,延缓间质纤维化及肾衰竭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药肾疏宁对系膜增生性肾炎 (MsPGN )的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MsPGN模型。予肾疏宁治疗并以肾炎康复片为对照组 ,观察肾脏形态学及 2 4h尿蛋白定量。结果 :肾疏宁能明显减轻MsPGN大鼠的蛋白尿 ,减轻肾组织病理病变尤其是肾小管间质损伤 ,且对损伤的肾组织有修复作用。与模型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与肾炎康复片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正常组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肾疏宁能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减轻MsPGN的肾小球病变及肾小管间质损伤。  相似文献   

3.
银杏叶防治大鼠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目的探讨银杏叶对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通过检测肾小球硬化指数、单位干重肾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以及肾小管-间质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数三项指标以观察药物的作用。结果银杏叶预防治疗组的肾小球硬化指数和肾小管-间质PCNA+细胞数均明显低于未治疗的硬化组,治疗组单位干重肾组织内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硬化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银杏叶预防性治疗可以明显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损害,但不能完全防止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梗阻性肾病肾小管间质进行性纤维变性的发展过程。方法:建立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测其双侧肾形态学改变及胶原Ⅳ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沉积;应用RT-PCR定性和半定量的方法测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mRNA、胶原Ⅳ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梗阻时间延长,梗阻侧肾脏肾小管间质变宽,肾小球无明显变化。梗阻肾内的胶原Ⅳ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沉积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原ⅣmRNA、TIMP-1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肾脏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该模型稳定可靠,能较好地体现梗阻性肾病中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行性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disease,IgG4-RD)是一类以血清IgG4升高、组织中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及组织纤维化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IgG4-RD累及肾脏时,称之为IgG4相关性肾病(IgG4-relatedkidneydisease,IgG4一RKD),肾损害的主要特征是肾小管间质肾炎(tubuloimerstitialnephritis,TIN),故又有学者称之为IgG4相关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IgG4-related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IgG4-TIN)。但是该病除肾小管间质肾病外,尚可累及肾小球(以膜性肾病多见),  相似文献   

6.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NS)早期的重要特点,蛋白尿本身也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致病因素参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病理过程,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评价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程度对NS的预后和治疗有指导作用,为此我们回顾了195例成人原发性NS患者的临床和肾脏病理资料.探讨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肾病综合征(NS)常见肾小管间质损害损伤,近年来研究表明,肾小球疾病的发展与预后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密切相关,肾小管间质病变更密切相关于肾功能损伤和预后,因此如何减轻肾小管间质在肾小球病变中的损害,这对于延缓肾衰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采用养阴益气通络方加减治疗NS肾小管损伤28例患者,收到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92例IgA肾病小管间质损害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的临床重要性。方法:分析192例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IgA肾病伴有肾小管间质损害占85.4%,其中轻度损害占46.9%,中度损害占20.8%,重度损害占17.7%,无损害占14.6%。临床上血压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多及肾功能减退是IgA肾病预后不良的临床因素。肾小球各项病理指标:血管损害、肾小球总体损害、系膜增殖程度及球性硬化的积分随着肾小管间质的损害程度增加,二呈平行关系。结论: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病理改变中广泛存在。随着其损害程度的加重,IgA肾病的病情逐渐加重,提示肾小管间质损害是决定IgA肾病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应用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尿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含量。按LN的临床表现分为五型、活动与非活动期,并参照WHO的LN病理分型,结合我院对小管间质分型标准进行综合分级评分。说明尿RBP含量能敏感地反映L管间质损害的程序,可作为监测LN活动,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滋肾清热活血方治疗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含IgA介导的MsPGN )是我国肾小球疾病中常见的病理类型。 1985年南京报道占5 7% ,北京占 6 9.9%。日本在 2 0年的观察中发现 ,超过30 %的IgA介导的MsPGN病人进展到终末肾功衰。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的增多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大量研究显示中医药对肾脏病有巨大潜力和良好治疗前景 ,本课题采用SD大鼠MsPGN模型 ,以肾小球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 - 1,肿瘤坏死因子 -α的活性等指标观测滋肾清热活血方对MsPGN的防治作用 ,从细胞因子水平为中医药防治MsPGN进行性恶化提供实验依据。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中肾小管间质损害(TIL)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227例HBV-GN患者TIL发生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程度TI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占59.5%,中度者占17.6%,重度者占4.8%,无肾小管间质损害者仅占18.1%。不同病理类型HBV-GN患者其TIL发生率各不相同,年龄>14岁、高血压、尿蛋白≥0.3g/d、血肌酐≥132.6μmol/L、球囊黏连、新月体形成、系膜增殖程度和肾小球硬化率是TIL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系膜增殖程度和肾小球硬化率是TIL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发生或加重,尿蛋白≥0.3g/d、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肾功能异常和上述4种肾小球病理改变的发生率亦增高。结论:肾小管间质损害在HBV-GN患者的十分常见,高血压、系膜增殖程度和肾小球硬化率是TIL的独立危险因素,TIL发生或加重对其肾小球病理改变也有明显影响,是影响HBV-GN预后的不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筋骨草总黄酮对慢性血清病肾炎大鼠自由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筋骨草总黄酮对慢性血清病肾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改良慢性血清病肾炎模型,于造模第5周末检测尿蛋白,将尿蛋白阳性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筋骨草总黄酮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于造模第6周起开始给药,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和血清中SOD、MDA的含量,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筋骨草总黄酮组可显著降低尿蛋白[(38.91±10.62)mg/24hvs(18.28±8.07)mg/24h,P〈0.01],且可明显升高TP、SOD,降低BUN、Scr、TG、TC、MDA(P〈0.05或P〈0.01);形态学观察也显示筋骨草总黄酮组较模型组损害减轻[(0.196±0.035)vs(0.304±0.059),P〈0.01]。而筋骨草总黄酮组与雷公藤多苷组相比,可明显提高SOD活性[(0.379±0.042)U/mlvs(0.327±0.063)U/ml,P〈0.05],显著降低TC[(1.63±0.23)mmol/Lvs(1.95±0.37)mmol/L,P〈0.05]、MDA含量[(4.773±0.675)U/mlvs(6.526±2.727)U/ml,P〈0.05];且筋骨草总黄酮组ALT明显低于雷公藤多苷组[(57.60±8.09)U/Lvs(83.40±11.53)U/L,P〈0.01]。结论:筋骨草总黄酮对慢性血清病肾炎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提高SOD活性、降低MDA、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损伤等可能是其治疗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中的作用。方法:对227例HBV-GN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将其分为高尿酸血症组(A组)及血尿酸正常组(B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血尿酸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发生率为29.58%(21/71),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17.95%(28/156),P〈0.05。A组eGFR〈60ml/min者发生率达32.39%(23/71),明显高于B组(9.61%,P〈0.01)。A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的膜性肾病(MN)发生率低于B组(P〈0.05),而增生硬化性肾炎(SGN)明显高于B组(P〈0.01)。高尿酸血症组肾小球硬化≥50%、新月体形成、系膜中度增生和肾小管间质中度病变重比例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MN与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两个亚组中高尿酸血症患者eGFR〈60ml/min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血尿酸正常者(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会促进HBV-GN高血压的发生、加重肾小管间质损害,是影响HBV-GN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保肾冲剂治疗实验性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保肾冲剂对新西兰大白兔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模型 2 4h尿蛋白、肾功能及血脂的影响 ,探讨保肾冲剂治疗MsPGN的机理。方法 :采用吴氏法〔1〕建立兔的MsPGN模型 ,再通过灌服保肾冲剂 ,观察MsPGN模型 2 4h尿蛋白、肾功能、血脂及肾脏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兔MsPGN模型的 2 4h尿蛋白定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脂代谢异常、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保肾冲剂能明显改善兔MsPGN模型的尿蛋白及脂代谢异常、减轻肾脏病理损害。结论 :保肾冲剂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的治疗机理可能与纠正MsPGN模型脂质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碎补类黄酮提取物(flavonoid fraction,FF)对单克隆抗体OX-7诱导的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anti-Thy 1.1 GN)的作用.方法:利用单克隆抗体OX-7诱导的anti-Thy 1.1 GN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hy 1.1 GN)、Thy 1.1 GN FF组、FF组.检测尿蛋白,三色染色评估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ED-1及α-SMA在肾小球的表达,同时检测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Thy 1.1 GN FF组尿蛋白量及三色染色面积均比Thy 1.1 GN组减少(分别P<0.05和P<0.01);免疫组化显示PCNA、ED-1阳性细胞数及α-SMA在肾小球表达下调,均与Thy 1.1 GN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FF还可加快anti-Thy 1.1 GN模型肾皮质SOD活性的恢复(P<0.01).结论:FF通过抗氧化活性,抑制大鼠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系膜细胞的增殖及基质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和络泄浊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和络泄浊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ECM)的调控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正常灌胃组、造模组及造模灌胃组,运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UUO)制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术后5周取术侧肾脏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Ⅳ型胶原、纤连蛋白(F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和络泄浊方可明显减轻纤维化时Ⅳ型胶原、FN的沉积,下调致纤维化因子TGF-β1的表达,改善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损伤。结论:和络泄浊方可明显减少肾间质纤维化时ECM主要成分的沉积,有显著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损害大鼠FN、ColⅢ、PAl-1mRNA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损害大鼠FN、colm、PAl—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基础上。延长造模时间至12~16周,使其自然发展成肾小管间质损害模型,观察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FN、colm、PAl—lmRNA表达的影响,并设苯那普利为阳性对照组。结果:第12~16周末,造模各组肾小管间质FN、ColⅢ、PAI-1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肾疏宁组、苯那普利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第12周末,肾疏宁组与苯那普利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16周末,肾疏宁组明显低于苯那普利组(P〈0.01)。结论:肾疏宁能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促进其降解,从而保护肾小管间质损害。  相似文献   

18.
缬沙坦对Thy1肾炎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CDK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Thy1肾炎大鼠系膜细胞增生及CDK2表达,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其干预作用。方法:设正常组、Tby1。肾炎组及Tby1肾炎+缬沙坦治疗组。分别于各组疾病诱导后第1、3、5、7d取。肾脏行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球内PCNA、CDK2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肾小球内CDK2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大鼠系膜细胞CDK2存在低表达,而在肾炎大鼠随系膜细胞增生,其CDK2表达增加。缬沙坦治疗组第3~7d。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区扩张程度以及肾小球内PCNA表达低于。肾炎组(P〈0.05),肾小球内CDK2表达也低于。肾炎组相应时间点(P〈0.05)。结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生与其CDK2的高表达相关,缬沙坦可抑制系膜细胞CDK2的高表达,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及系膜扩张。提示缬沙坦对Thy1肾炎大鼠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血IL-6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法制备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将大鼠分为骨碎补总黄酮组(治疗组)、病理对照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24h尿蛋白、血清IL-6,并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肾脏系膜细胞明显增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IL-6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大鼠肾脏系膜细胞增生减轻,24h尿蛋白、血IL-6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能降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尿蛋白,降低血清IL-6水平,减轻系膜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增加,延缓或减轻肾组织损伤,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