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海市原为疟疾的高发区.1953~1965年疟疾年平均发病2625例,年平均发病率47.22/万。1965年春进行大规模的抗疟行动,对16892名有疟史者进行抗复发冶疗,使疟疾发病率明显下降,1966~1975年,年平均发病78例,年平均发病率玉.10/万,1976年~1983年,疟疾发病率几乎是零。然而近年来随着开放改革的深入,大量外省民工进入我市,伴随着疟疾传染源的输入,近年来疟疾发病率逐年回升。现将1988~1994年疟疾流行病学分析如下:基本情况南海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北端,东经113”09’,北纬23”03’,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ZI…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南省永兴县农村人群高血压流行状况,探讨高血压的防治对策。方法对永兴县碧塘乡6个村15岁以上人群进行高血压患病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调查3010人,查出高血压患者156例,其中一、二、三级高血压患者分别为67、72和17例,总患病率为5.18%。45岁以下高血压患病率仅为0.48%(10/2 080),45岁以上为15.70%(146/930)。各年龄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与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占总病例数的35.26%,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占总数的10.26%。结论永兴县高血压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发病率水平,但目前仍为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应引起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3.
南海市1988-1994年疟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南海市原为疟疾的高发区,1953-1965年疟疾年平均发病2625例,年平均发病率47.22/万。1965年春进行大规模的抗疟行动,对16892名有疟史进行抗复发冶疗,使疟疾发病率明显下降,1966~1975年,年平均发病78例,年平均发病率1.10/万,1976年~1983年,疟疾发病率几乎是零。然而近年来随着开放改革的深入,大量外省民工进入我市,伴随着疟疾传染源的输入,近年来疟疾发病率逐年回升。现将1988-1994年疟疾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建国后,通州市曾出现过两次以间日疟为主的疟疾大流行,1960年发病率曾高达44.27%.1974年后,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1988年以来,全市疟疾发病率均在1/万以下.为了进一步做好疟疾防治工作,现对通州市1993~2007年疟疾疫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1989~1993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杨渭钦,李树民,王战修,陈曦(湖南省卫生防疫站410005)性病是危害较大的传染病。我省自1989年起,先后成立了省、地、县三级性病防治机构,并按卫生部有关文件和省卫生厅制定的《湖南省性病防治工作规划》要求广...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淮安市曾属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1960年和1970年疟疾发病率分别高达38.7%和35.97%。经过多年防治,1988年以来已连续17年未发现恶性疟病例,其中涟水县和淮阴区先后于1990和1992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但各地疟疾疫情不平衡,辖区内洪泽、盱眙两县的嗜人按蚊分布区在上世纪90年代先后发生局部暴发流行。2000年以来,疟防工作采取加强传染源管理,控制重点地区媒介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疟疾发病。为进一步搞好疟防工作提供依据,现将淮安市2000年~2004年疟疾发病作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汕头市为非稳定性疟区,媒介以中华按蚊为主。五十年代,疟疾流行型多面广,发病率高,实质上是解放前夕流行的延续。1954~1959年,全市普遍开展查治工作,认真落实“两根治,一预防”和灭蚊等综合性措施,疫情迅速得以控制。六十年代,疫情稳定。七十年代至今,虽南澳、惠来、潮州等三个县(市)出现某些间日疟病灶点(爆发点),饶平县发生一宗输血诱发三日疟病例,以及流动人群输入大量传染源,但由于能及时发现传染源和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局部流行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8.
徐春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515-5516,5521
目的 分析商丘市2000~2010年的疟疾疫情,为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商丘市2000~2010年疟疾疫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商丘市2000~2010年共报告疟疾病例9211例,其中间日疟9154例,恶性疟3例.2003~2006年,疟疾报告病例较上年分别上升23.00、7.04、3.17和3.06倍,2007~2010年,疟疾报告病例较上年分别下降33.55%、21.12%、58.34%和56.30%.位于本市最东面永城与夏邑两县市,报告病例数占全市报告总数的94.67%.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29∶1,青壮年病例为主,10~20岁年龄组报告1412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5.33%,农民与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分别占76.21%和17.22%.夏秋季节多发,8~10月5 983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4.95%.结论 目前商丘市疟疾疫情呈下降趋势,应保持警惕,继续做好疟疾防治工作,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解放前,永安市疟疾流行十分猖獗,解放后曾发生二次较大流行,年发病率高达925.20/10万,从  相似文献   

10.
泰安市1988~1992年脊髓灰质炎流行病学分析山东省泰安市卫生防疫站(271000)王秀,宫静,王瑞华为更好地贯彻实施《1988~1995年全国脊髓灰质炎规划》,1995年达到无野病毒株引起的麻痹性脊髓灰质炎的目标,本文对我市1988~1992年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安徽省五河县 1988~ 199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流行情况。方法 用流行病学方法对五河县 HFRS流行特征和临床特性进行分析。结果  1988~ 1998年 HFRS年发病率为 0 .78/ 10万~ 6 .89/ 10万 ,1995年前逐年缓慢上升 ,之后又缓慢下降 ,呈明显的秋冬单峰型 ,在洪涝灾害中 ,HFRS发病率及发病区域有明显上升和扩展的趋势。2 2 7例患者中发病年龄以 2 0~6 0岁为主 ,占总病例的 85 .46 % ;男女比例为 3.6 3∶ 1,农民占 85 .90 % ,临床类型为轻型 5 1.0 8% ,中型 33.87% ,重型 10 .2 2 % ,危重型 4.83%。结论 五河县属于中低度 HFRS流行区 ,今后应加强HFRS防治。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1988~1999年斑疹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斑疹伤寒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为进一步了解近十几年来该病在北京市的流行特点及动态变化情况 ,并为以后制订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现对 1988~1999年北京市斑疹伤寒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 :1988~ 1999年斑疹伤寒发病资料来自北京市卫生防疫站资料室、档案室及疫情统计室。2 .斑疹伤寒诊断标准 :突然持续性高热 ,伴随头痛或皮疹 ,外斐试验 (WF)抗体滴度≥ 1∶16 0为现患病人。3.资料分析 :个案调查按北京市统一制订的调查表内容进行调查 ,并对发病资料按人、时、地三间分布情况进行流行…  相似文献   

13.
济宁市1988~1992年脊髓灰质炎流行病学分析王慧娟,张宪荣,渠慎稳,史晓光1988~1992年我市脊灰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如下:资料来源脊灰病例来源于本市12个县(市、区)每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实验资料由山东省脊灰监测中心和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协助...  相似文献   

14.
<正> 鉴于近年来全省疟疾流行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部分县进入了基本消灭期,1988年对多数监测站的监测内容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媒介叮人率的观察次数,扩大了病原学的监测范围,现将1988年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1988~1998年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了解湖南省居民1998-1999年死因变化情况,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湖南省1988-1998年间死因资料。结果:主要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意外死亡(损伤与中毒),城市居民以肿瘤,内分泌疾病的死亡率增长速度最快,农村居民以诊断不明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死亡增长速度最快,农村各年龄组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各年龄组死亡率(65-,75-,85-年龄组除外),结论: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和意外死亡相关因素的研究,城市居民应注重加强恶性肿瘤,糖尿病的防治,农村居民应注重加强呼吸系统疾病,意外死亡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掌握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流行规律,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为实现1995年消灭脊灰提供依据,现将我市1974~1993年二十年脊灰疫情特征作一粗浅分析并提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1993~2002年柳州地区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柳州地区伤寒(副伤寒)流行因素.为预防控制伤寒在本地区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柳州地区10县(市)疫情统计年报表及疫情暴发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93~2002年全地区共报告病例数2717例,年均发病率6.76/10万,死亡3例;lO年间共暴发14宗疫情,总发病例数1345人;季节分布以夏秋季为主;10~35岁是高发人群:职业以农民和学生为主。结论 以控制传染源及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珠海市1993~2002年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珠海特区进一步改革开放10年来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探讨流动人口与暂住人口对珠海市传染病发病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方法 收集1993-2002年珠海市常住人口与暂住人口传染病发病资料,分年度按病种进行比较分析。描述2类人口不同的发病特点和预防控制对策。结果 近10年来,珠海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常住人口传染病发病率呈平稳下降,从410.01/10万下降到200.61/10万,暂住人口则从745.39/10万高峰值陡然下降到200.27/万,但暂住人口发病数占总发病的比重逐年增加。疟疾、新生儿破伤风、麻疹发病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暂住人口在1993~1996年曾处于发病高峰,1997年虽迅速下降,但始终高于常住人口,并均有显著性差异;暂住人口新生儿破伤风从1995年开始连续8年在总发病中的比重超过90%,麻疹有7年超过60%。疟疾有9年超过85%。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在2类人口中均呈上升趋势,在所有传染病中增幅最大,淋病成为主要传染病发病之首。其中暂住人口的发病增长速度更快,发病率在1996年达到峰值,发病构成占25%~35%,其中淋病占总发病的60%,梅毒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结论 10年来,我市传染病防制成效显著,但流动人口与暂住人口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仍不可掉以轻心;性传播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是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流动人口中流动儿童计划免疫仍很薄弱。应采取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宜都市1993~2007年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宜都市是结核病高发地区之一。在3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抽样点1990年患病率为1229/10万,高于该年全国调查平均患病率(367/10)〔1〕。自1993年9月启动结核病防治项目以来,至2007年年底累计治疗管理结核病病人5526例。为了探讨本地结核病的流行规律,深入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对宜都市结核病防治中心1993~2007年治疗管理的结核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