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白花碎米荠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聪聪  苏艳芳  陈磊  毕研平  杨帆  徐婧  颜世伦 《中草药》2013,44(19):2657-2660
目的 研究白花碎米荠Cardamine leucanth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D-101大孔吸附树脂、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白花碎米荠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白花碎米荠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其中包括3个简单吲哚类化合物:吲哚-3-甲酸(1)、6-羟基吲哚-3-甲酸(2)、吲哚-3-甲酸-6-O-β-D-葡萄糖苷(3);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七叶内酯(4)、七叶苷(5);7个甾醇类化合物:3-O-(p-香豆酰基)-β-谷甾醇(6)、β-谷甾醇(7)、5α, 8α-过氧麦角甾-6, 22-二烯-3β-醇(8)、5α, 8α-过氧麦角甾-6, 9(11), 22-三烯-3β-醇(9)、7α-羟基-β-谷甾醇(10)、6′-O-棕榈酰-β-胡萝卜苷(11)、胡萝卜苷(12);2个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13)、香草酸(14)。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简易扁板海绵 Plakortis simplex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ODS)、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多种手段对中国南海简易扁板海绵 P. simplex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海绵的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1),3-吲哚甲酸 (2),3-吲哚甲醛 (3),monotriajaponide A (4),methyl(2Z,6R,8R,9E)-3,6-epoxy-4,6,8-triethyl-2,4,9 dodecatrienoate (5),methyl(2Z,6R,8S-3,6-epoxy-4,6,8-triethyldodeca-2,4-dienoate (6),methyl (2Z,6R,8S-4,6-diethyl-3,6-epoxy-8-methye (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种海绵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向日葵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向日葵种子甲醇提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4-二甲氧基-肉桂酸(1)、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1-丙酮(2)、3-羟乙酰基吲哚(3)、7-羟基-6-乙酰基-2, 3-二甲氧基色酮(4)、泽兰内酯(5)、对羟基苯甲酸(6)、香草酸(7)、阿魏酸(8)、反式咖啡酸(9)、香豆酸(10)、烟酸(11)、3-吲哚甲醛(12)、3-吲哚甲酸(13)、豆甾醇(14)、β-谷甾醇(15)、β-胡萝卜苷(16)。结论 化合物13为首次从向日葵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南海美丽海绵属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南海美丽海绵属Callyspongia sp.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反相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 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南海美丽海绵属Callyspongia sp.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1)、胸腺嘧啶(2)、β-吲哚醛(3)、4-羟基苯乙酰胺(4)、3,4-二氯苯甲酸(5)、腺嘌呤(6)、苯氨基丙酰胺(7)、4-(2-氨乙基)-N,N-二乙苯胺(8)。 结论 其中化合物2~8为首次从南海美丽海绵属Callyspongia sp.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凹叶厚朴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锦玉  吴岩斌  易骏  王涛  黄泽豪  吴建国  吴锦忠 《中草药》2013,44(21):2965-2968
目的 研究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var. bilob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及MCI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经波谱解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凹叶厚朴叶75%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鹅掌揪树脂醇A(1)、6, 7-二甲氧基香豆素(2)、吲哚-3-甲醛(3)、S-(+)-去氢催吐萝芙叶醇(4)、黑麦草内酯(5)、厚朴酚(6)、反式对羟基桂皮醛(7)、和厚朴酚(8)、对烯丙基苯酚(9)、正二十九烷酸(10)、蚱蜢酮(11)、紫丁香苷(12)。结论 157911为首次从凹叶厚朴和木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广东桑叶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叶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HPLC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pNP法测定了多羟基生物碱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 从广东桑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脱氧野尻霉素(1)、fagomine(2)、胞苷(3)、2-(1′, 2′, 3′, 4′-四羟基丁基)-5-(2″, 3″, 4″-三羟基丁基)-吡嗪(4)、2-(1′, 2′, 3′, 4′-四羟基丁基)-6-(2″, 3″, 4″-三羟基丁基)-吡嗪(5)、2-(1′, 2′, 3′, 4′-四羟基丁基)-5-(1″, 2″, 3″, 4″-四羟基丁基)-吡嗪(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8)、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9)、菊苣苷(10)、roseoside(11)、植醇(12)、伞形花内酯(13)、3-醛基吲哚(14)、咖啡酸乙酯(15)、蔗糖(16)、β-谷甾醇(17)、胡萝卜苷(18)。结论 化合物561415为首次从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713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具有一定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朝鲜白头翁非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于宗贵  刘建宇  宫益霞  樊文豪  马静  周楠  许永男 《中草药》2013,44(23):3264-3269
目的 对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cernua根中非皂苷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开放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循环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朝鲜白头翁干燥根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2, 2-二甲基-苯并二氢吡喃-6-醛(1)、白头翁醌(2)、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3)、豆甾醇(4)、棕榈酸(5)、橙黄胡椒酰胺(6)、松脂素(7)、4″-甲氧基罗汉松脂素(8)、新海胆灵A(9)、(2S, 3S, 4R, 8E)-2-[(2′R)-2′-羟基十六烷酸酰胺]-8-十八烯-1, 3, 4-三醇(10)、5R-5-羟甲基-2(3H)-呋喃酮(11)、咖啡酸(12)、6-去羟基迷迭香酸甲酯(13)、常春藤酮酸(14)、5-羟基-6, 8-二甲氧基香豆素(15)。结论 化合物1为首次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368101315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乌蕨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乌蕨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 Sephadex LH-20 柱色谱对乌蕨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乌蕨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4-羟基-2,6-二氧甲基-苯甲酸(2),胡萝卜苷(3),芹菜素(4),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6),丁香酸(7),原儿茶醛(8),2,5-二羟基苯甲酸(9),原儿茶酸(10),秦皮素(10),6-氯-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2),牡荆素(13)。结论:化合物6,12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杨炳友  宋丹丹  韩华  杨柳  刘艳  王秋红  匡海学 《中草药》2014,45(10):1367-1372
目的 研究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制备液相等分离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接骨木根皮95%乙醇提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α-乙氧基莫诺苷(1)、7β-乙氧基莫诺苷(2)、去氢莫诺苷(3)、马钱子苷(4)、7-脱氢马钱子苷(5)、7-甲酸裂环马钱子苷(6)、獐牙菜苷(7)、松柏醇-9-O-β-D-葡萄糖苷(8)、3-甲氧基-4-(2-丙三醇氧基)-苯丙醇(9)、(7R,8R)-7,8-二氢-9'-羟基-3'-甲氧基-8-羟甲基-7-(4-羟基-3-愈创木基)-1'-苯骈呋喃丙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0)、(7R,8R)-4,7,9,9'-四羟基-3-甲氧基-8-O-4'-新木脂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苏式)(11)、(7R,8R)-3-甲氧基-8,4'-氧新木脂素-3',4,7,9,9'-戊醇(苏式)(12)、5-(1'-羟乙基)-烟酸甲酯(13)、3-(羟乙酰基)吲哚(14)、4'-羟基-N-(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酰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胺(15)、3-甲氧基-1H-吡咯(16)、(1S,3S)-1-甲基-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17)、丁香酸-4-O-α-L-鼠李糖(18)。结论 化合物8101317是从忍冬科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1461118是首次从接骨木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薄荷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凌玉  李振麟  蔡芷辰  钱士辉 《中草药》2013,44(20):2798-2802
目的 对薄荷Mentha haplocalyx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薄荷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薄荷木酚素(1)、5-羟基-6, 7, 8, 4′-四甲氧基黄酮(2)、桦木酸(3)、橙皮素-7-O-β-D-葡萄糖苷(4)、龙胆酸-5-O-β-D-(6′-水杨酰基)-葡萄糖苷(5)、蒙花苷(6)、刺槐素(7)、5-羟基-6, 7, 8, 3′, 4′-五甲氧基黄酮(8)、5, 6, 4′-三羟基-7, 8-二甲氧基黄酮(9)、田蓟苷(10)、藿香苷(11)。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木酚素类化合物,命名为薄荷木酚素;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4为首次从唇形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为首次从薄荷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红波罗花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龙海  杨明  林生  郑琴  张卫东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4):1799-1801
目的:对紫葳科Bignoniaceae角蒿属植物红波罗花lncarvillea delavay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红波罗花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leucoseceptoside A(1),角胡麻苷(2),棘木苷(3),edgeworthin(4),1,2,4-三甲氧基苯(5),原儿茶酸(6),异香草醛(7).结论: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Three new scalarane sesterterpenoids-hyrtiolide (1), 16-hydroxyscalarolide (2), and 12-deacetyl-Delta(17)-hyrtial (3), were isolated from Okinawan sponge Hyrtios erectus, along with scalarolide (4) and 12-deacetylhyrtial (5). The structures of new compounds 1-3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nd chemical conversions. Compounds 3 and 5 showed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toward KB cells.  相似文献   

13.
两色紫金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两色紫金牛的活性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两色紫金牛脂溶性部位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白菜素(1),11-O(-3',5'-二羟基-4'-甲氧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2),11-O-(3',4',5'-三羟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3),β-谷甾醇(4)和豆甾醇(5)。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滇桂艾纳香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和鉴定滇桂艾纳香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圣草素-7,4′-二甲醚(1),圣草素-7,3′-二甲醚(2),圣草素-7-甲醚(3),槲皮素-7,3′,4′-三甲醚(4),柽柳素(5),鼠李柠檬素(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并鉴定。  相似文献   

15.
红花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红花忍冬(Lonicera syringantha Maxim.)干燥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不同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波谱及化学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东莨菪素(scopoletin,Ⅰ),秦皮乙素(aeculetin,Ⅱ),东莨菪苷(scopolin,Ⅲ),丁香苷(syringin,Ⅳ),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Ⅴ),正二十九烷(nonacosane,Ⅵ),葡萄糖(glucose,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豆甾醇(stigmasterol,Ⅸ)。结论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Ⅲ、Ⅳ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四块瓦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四块瓦(Lysimachia pardiformis Franch.)的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对四块瓦全草提取物进行柱色谱,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儿茶素(1),表儿茶素(2),pavetannin A(3),肉桂鞣质B1(4),maesopsin-6-O-glucopyranoside(5),quercetin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ide(6),尿囊素(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珍珠菜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三春水柏枝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3-羰基-14-taraxeren-28-醛(1),3-羰基-14-taraxeren-28-醇(2),表无羁萜醇(3),4-甲基-豆甾-7-烯-3-醇(4);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morelloflavone(5),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6),3-羟基-4-甲氧基-反式桂皮酸(7)。结论:以上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栽培毛喉鞘蕊花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维威  孔令义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6):2060-2062
目的:对栽培品种毛喉鞘蕊花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溶剂提取,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IR,~1H-NMR,~(13)C-NMR等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7个成分,分别为细胞松弛素B(1),N-benzoyl-L-phen ylalaninol(2),3,6-dibenzyl-2,5-dioxopipemzjne(3),2-呋喃甲酸(4),香草酸(5),loljolide(6),福斯可林D(7).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毛莲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毛莲蒿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和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鉴定15个化合物。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倍半萜类:taurin(1)、1,11-bis-epi-artesin(2)、yomogin(3);3个黄酮类:5,7,3′,4′-四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4)、5,7,3′,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5)、5,6,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6);3个三萜类:蒲公英赛醇乙酸酯(7)、木栓酮(8)、α-香树脂醇(9);2个甾体类: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2个香豆素类:莨菪亭(12)、7-羟基-6,8-二甲氧基香豆素(13);2个有机酸类:异阿魏酸(14)、咖啡酸(1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哥兰叶(Celastrus gemmatus Loes.)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并结合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5,4′-二羟基-3′-甲氧基黄酮-7-O-β-D-半乳糖醛酸苷(1),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2),木犀草素(3),芹菜素-8-C-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