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术切除是目前肺癌患者最有可能治愈的治疗方式,术前需准确评估患者肺功能,从而预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胸部CT图像经过定量分析可以挖掘大量信息,补充肺功能参数的不足,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文章就定量CT(QCT)分析在评估肺癌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和预测术后肺功能进行综述,从QCT分析的指标、QCT分析肺气肿、QCT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QCT分析预测肺癌术后肺功能四个方面展开论述。QCT是评估患者肺功能的无创可行工具,与肺功能检查结合精确评估患者术前肺功能和预测术后肺功能。未来可以将QCT、定量MRI、PET/CT等成像技术结合,弥补各自的数据死角,还可以融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整合放射组学与临床信息,进行个性化的术前规划,在完整切除病灶降低局部复发率的基础上保留更多正常的肺组织,向精准医疗迈进。  相似文献   

2.
聂弘  孙明  祝会斌 《解剖与临床》2004,9(2):112-113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原因。方法 :分析 15 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 5 7例心律失常时的多项指标及诱因。结果 :本组 15 6例 ,术前心电图异常者 6 5例中术后发生心律失常 31例 (4 7.7% ) ,年龄≥ 6 0岁者 6 4例中发生 31例 (4 8.4 % ) ,手术操作时间≥ 4h 80例中发生 4 1例 (5 1.3% ) ,行主动脉弓上或颈部吻合者 71例中发生 38例 (5 3.5 % ) ,术前患有心肺等疾病者 34例中发生 2 0例 (5 8.8% ) ,术后有其他 1项或多项并发症者 5 5例中发生心律失常 4 0例 (72 .7% ) ,与相应组两两比较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升高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术前心肺功能异常、缺氧、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高龄、其他术后严重合并症均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工缝合肺残面方法肺减客手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疗效。方法 本组肺减容手术20例,其中双侧肺减容6例,单侧肺减容14倒。切口的选择依据手术切除靶区的位置,其中平卧位正中切口、双侧LVRS1例,侧卧住后外侧开胸LVRS14侧,前外侧开胸LVRS11侧。术前及术后6月查肺功能(FEV1,TLC,RV)、动脉血气分析、6分钟步行距离进行对比。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肺功能指标比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动脉血氧分压术后比术前明显提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术后比术前明显降低(P〈0.05);呼吸困难指数再分级,15例术前3级中6例转为1级,9例转为2级;5例4级中1例转为3级,3例转为2级,1例转为1级。结论 重度肺气肿病人行肺减容手术,能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全肺切除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结果,探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的适应证和手术要点。方法对172例肺癌全肺切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左全肺切除135例,右全肺切除37例,其中38例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结果围术期内死亡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48%,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68%、32.02%、21.94%。结论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安全可行,全肺切除术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5.
王莉娟  包巍 《医学信息》2009,22(3):252-253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128例老年肺部手术患者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探讨肺部手术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方法麻醉期间采用胸前标准导联连续监测ECG。记录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类型、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麻醉中共发生各类心律失常106例(82.8%),经及时处理,绝大多数很快纠正。结果显示老年患者肺部手术麻醉期间易发生心律失常,主要原因包括高龄、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手术过程中操作刺激、单肺通气时间过长、术前合并心肺疾病、术前心电图异常等。麻醉期间应高度重视。结论老年患者肺部手术麻醉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高,术前要进行充分准备,术中要严密监测,以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治疗中心型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术的32例中心型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2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31.3%、21.9%,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43.4%。结论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可提高肺癌切除率及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4月间325例食管癌手术病例的资料。结果术后心律失常83例,占25.54%,65岁以上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28.11%),高于65岁以下患者(20.37%)(P<0.01)。术前有心电图异常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53.57%)明显高于术前心电图正常者(10.80%)(P<0.01)。手术时间≥180min术后心律失常发病率(31.89%),明显高于手术时间<180min者(18.46%)(P<0.01)。术前有肺部合并症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55.00%),明显高于无肺部合并症者(21.40%)(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心率失常发生与年龄、肺部并发症、手术时间、术前心电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外科手术切除率及提高手术疗效,总结18例晚期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切开心包处理肺静脉或切除部分左心房的经验。方法对18例晚期肺癌患者施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时,在心包内处理肺静脉或切除部分左心房。左肺下叶切除5例、左全肺切除3例、右肺中下叶切除4例、右肺下叶切除4例、右全肺切除2例;术中发现13例患者的肺静脉根部有癌侵犯或有癌栓,在心包外元法常规处理肺静脉,在切开心包后可较满意地处理肺静脉,切开心包后发现其中有9例明显有左心房侵犯,行肺切除的同时切除部分左房;5例虽可在心包外处理,但癌肿离肺静脉根部太近处理肺静脉困难,而切开心包后处理肺静脉很轻松。结果18例均无手术死亡,术后有2例发生心律失常,2例并发肺炎,1年生存率61.2%(11/18)、3年生存率38.8%(7/18)、2例生存〉5年。结论晚期肺癌累及肺静脉根部或左心房时应切开心包处理肺静脉或同时切除部分左心房以达到肿瘤学上的根治性切除,从而延长病人的寿命。  相似文献   

9.
李庄  李俊  李爱民  杨利杰 《解剖与临床》2007,12(5):336-337,340
目的:探讨切开心包处理肺静脉或切除部分左心房对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外科手术切除率及提高手术疗效的作用.方法:对21例晚期肺癌患者施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时,在心包内处理肺静脉或切除部分左心房.其中左肺下叶切除6例、左全肺切除4例、右肺中下叶切除6例、右肺下叶切除3例、右全肺切除2例.结果:21例均手术顺利;术后并发心律失常2例,肺炎2例,均治愈.本组1年生存率61.9%(13/21)、3年生存率38.1%(8/21),其中2例生存>5 a.结论:晚期肺癌累及肺静脉根部或左心房时,通过切开心包处理肺静脉或同时切除部分左心房可提高肿瘤的根治率.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弘 《解剖与临床》2004,9(3):166-168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方法:157例手术切除食管癌或贲门癌患者中,术后60例发生肺部并发症,为并发症组;其余97例为对照组。用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多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年龄≥65岁、合并肺部疾病、术前肺功能明显减退、吻合平面在主动脉弓上、手术时间≥4h者在并发症组中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高龄、术前合并肺部疾病、术前肺功能明显异常、吻合平面高、手术时间长均是食管(贲门)癌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围手术期的综合处理并不断完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