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芹芹  孙琳  刘慧  肖红  杨邦祥 《西部医学》2010,22(6):1055-1057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4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及25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比较带状疱疹神经痛组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患者使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变化。结果带状疱疹神经痛组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患者加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后,VAS评分降低分数分别为6分和4分,两组疼痛评分改变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治疗对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有疗效,且对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住院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致病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住院带状疱疹患者323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完整病历资料、出院后门诊复诊记录,确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55例,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68例。比较两组患者病毒感染轻重、患者自身健康状况、就诊时间、早期治疗方案和疗程。结果: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前驱痛占比、急性期疼痛程度评分、皮损性质和面积评分高于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年龄、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种类数高于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就诊时间(3.37 d)短于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6.4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3,P=0.00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早期治疗不规范患者(15例,占比27.27%)高于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38例,占比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1,P=0.017)。结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与病毒感染轻重、患者自身健康状况、就诊时间、早期治疗方案和疗程密切相关。病毒感染重...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中重度疼痛,长期疼痛可诱发其他脏器病变,给患者身体和心理带来巨大伤害。目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手段多样,药物治疗仍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西药主要有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抗抑郁药、非甾体抗炎药、外用贴剂、阿片类药物及其他类型药物;传统中药认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由脏腑功能失调,治疗应从调和气血、恢复肝脾功能入手,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疼痛,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相关文献,介绍了中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4.
韩柯柯 《吉林医学》2013,34(10):1893-1894
目的:探讨和研究带状疱疹患者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81例,给予患者泛昔洛韦或万乃洛韦药物口服。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给予250 mg阿昔洛韦的静脉滴注,3~5 d后改服泛昔洛韦。对于重症的老年患者,在病程早期联合使用泼尼松。结果:经治疗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共有6例,发病率为7.4%,对于重症的带状疱疹患者,在发病早期联合应用20~40 mg的泼尼松,都没有产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症状。结论:泛昔洛韦治疗效果较好且患者依从性高,对于皮损严重和疼痛剧烈的患者,在短期联合运用剂量中等的糖皮质类激素,非常有利于减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症状。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指急性带状疱疹患者在疱疹皮损消退后仍然存在受累区皮肤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其主要特征为皮肤持续性、阵发性灼痛或深在性跳痛、自发性刀割样疼痛、异常性疼痛和痛觉过敏。其发病率为30—100/10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逐年增多,由于其临床症状重、持续时间长,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生活,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椎旁神经阻滞复合药物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疼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薇涛  王春晓 《广东医学》2008,29(11):1912-1914
目的 观察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口服曲马多缓释片等药物在急性期治疗带状疱疹疼痛效果,以期更好的控制带状疱疹痛,减少带状疱疹后疼痛(PHN)的发生。方法 选择患有急性带状疱疹伴疼痛患者21例,治疗前VAS评分为7~9分,年龄52~73岁,男14例,女7例,接受椎旁神经阻滞0.2%利多卡因复合得宝松0.3 ml,弥可保0.5 mg共12 ml,每个节段注射2~4 ml;药物治疗口服阿昔洛韦、曲马多缓释片、阿米替林;配合心理支持疗法,主要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VAS评分,1周评估1次,随访12周,了解患者睡眠情况,统计显效、有效、无效情况。结果 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9±1.0,逐步降低至治疗4周后的2.2±0.7;疼痛控制,显效为17例,有效为4例。所有患者夜间睡眠明显改善。不良反应:主要口服药物引起的头晕恶心呕吐,口干和便秘,不影响正常生活。结论 采用得宝松椎旁神经阻滞,中枢性镇痛药曲马多,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以及心理支持治疗复合方案,在对21例严重急性带状疱疹痛的患者治疗上获得满意的疗效,提示在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痛时要采用综合治疗措施,以达到更好和更完善的治疗效果,并可能减少PHN的发生率。 【关键词】椎旁神经阻滞 急性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疼痛  相似文献   

7.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雄飞  邓列华 《广东医学》2005,26(11):1453-1454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发病后,局部皮损痊愈而神经痛迁延不愈,疼痛持续数月或数年。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因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1 PHN概述PHN的定义致今仍无统一的意见。一种定义是:带状疱疹急性炎症期后持续1个月以上局限性疼痛。另一种定义是:急性带状疱疹治愈后疼痛持续时间为3个月以上。多数学者主张以疱疹消失后疼痛持续达3个月以上者为PHN的诊断标准。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生率在增加。PHN多在1年内缓解,但仍有10%~20…  相似文献   

8.
A型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重度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29例,应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皮内注射治疗,问卷调查记录每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严重程度,观察不良反应。结果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1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严重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疗效可至少维持8周,且不良反应轻微、短暂。结论A型肉毒毒素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短暂,值得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发病后,局部皮损痊愈而局部神经痛牵延不愈,持续数月或数年.PHN是带状疱疹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可见有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发生PHN,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在增加,因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加巴喷丁组(B组),疗程4周,观察用药前后VAS评分变化,牛活质量及小良反应.结果:服药后,加巴喷丁组疼痛和睡眠VAS均显著低f对照组.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璃效粜确切,睡眠质鼍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本文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评估及护理措施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更有效地帮助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腔注射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HZ)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和皮损,如不及时治疗易遗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属神经病理性疼痛范畴,治疗困难,我院2000~2003年采用硬膜外腔注射法治疗用常规方法无效的带状疱疹神经痛70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卵圆孔注射阿霉素治疗颜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邓州市人民医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5例颜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引导下卵圆孔注射阿霉素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出院时)及随访1 a后的疼痛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所有患者阿霉素注射治疗后及随访1 a后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后比较,随访1 a后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临床观察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CT引导下卵圆孔注射阿霉素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且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方便、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老年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脉冲射频治疗及术后护理方法 ;方法 对60例老年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脉冲射频治疗及后续护理.结果 所有观察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脉冲射频治疗对老年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安全,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泼尼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生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96/100),高于对照组的87.0%(8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HN发生率为1.0%(1/100),低于对照组的8.0%(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泼尼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PHN发生率和疼痛评分,缩短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效果优于单纯阿昔洛韦治疗。  相似文献   

16.
甘军  石艳  顾陈长 《中外医疗》2011,30(23):32+34-32,34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药物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的8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治疗6周后显效70例87.5%,好转10例(12.5%),总有效率10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6周VAS值和QS值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联合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持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28例,给予持续硬膜外神经阻滞6d。1个疗程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疼痛缓解达优者18例(64.3%),良者7例(25.0%),差者3例(10.7%),未见感染等并发症。随访半年及以上,患者复发率为3.6%(1/28例)。结论持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皮肤疱疹消退以后疼痛仍然存在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常持续超过1个月[1],表现为皮肤受损区域持续性发作、阵发性加剧的烧灼样、针刺样、放电样或刀割样疼痛,经常伴随痛觉超敏或痛觉异常,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临床护理人员在管理疼痛方面作出了越来越多的贡献,并且已成为疼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102-104
目的对老年疱疹后疼痛继发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应用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对两家医院60例带状疱疹疼痛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进行评分。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抗焦虑抑郁剂——艾司西酞普兰)和对照组(仅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周末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的自觉症状缓解时间缩短,临床疗效明显。两组HAMD、HAMA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带状疱疹疼痛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情绪,而艾司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焦虑与抑郁情绪,可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预后的带状疱疹(HZ)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分析HRV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和皮肤科门诊及病房的HZ患者309例,年龄>50岁,性别不限,记录HZ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疱疹相关信息,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