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总结改良根治术Ⅰ式治疗乳腺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乳腺癌(Ⅰ期28例,Ⅱ期35例,Ⅲ期5例)施行改良根治术Ⅰ式的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中发生皮下积液6例(8.8%),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4例(6.0%),上臂感觉障碍3例(4.4%)。3年生存率86.4%,5年生存率63.9%,其中Ⅰ期为80.2%,Ⅱ期为50.8%,Ⅲ期为37.7%。结论:改良根治术Ⅰ式治疗乳腺癌应注意选择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注重保护胸前神经的内外侧分支和肋间臂神经,注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以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胸大、小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乳腺癌(Ⅰ期26例;Ⅱ期78例;Ⅲ期4例)施行保留胸大、小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治疗结果。结果:108例患者术后发生皮下积液5例,皮缘坏死7例,上肢淋巴性水肿3例,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5例。Ⅰ期5a生存率为78.0%,Ⅱ期5a生存率为54.8%。结论:重视保护胸外侧支神经可避免胸肌挛缩导致的上臂运动障碍及术后早期化疗综合治疗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46例乳腺癌施行改良根治术以评价其治疗意义。方法:严格遵循乳腺癌施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46例女性患者均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术后发生皮缘坏死2例(4.3%),皮下积液6例(13.0%),上肢淋巴性水肿4例(8.7%),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2例(4.3%)。3年生存率83.9%;5年生存率64.5%,其中Ⅰ期为81.1%,Ⅱ期为52.3%,Ⅲ期为32.2%。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根治清扫效果与Halsted根治术一样具有彻底性,且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保持较美观的身体外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乳腺癌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施行改良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2年4月~2010年8月手术治疗的3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乳腺癌发生皮缘坏死1例(2.9%),皮下积液4例(11.8%),上肢淋巴性水肿2例(5.9%),切口瘢痕或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1例(2.9%)。3年生存率82.6%,5年生存率60.5%。其中Ⅰ期为82.3%,Ⅱ期为50.4%,Ⅲ期为29.9%。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目前已成为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常用手术方式,Ⅰ、Ⅱ期乳腺癌应用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其术式保留了胸肌,术后外观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少,操作易于掌握,值得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胸大、小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乳腺癌(Ⅰ期66例,Ⅱ期141例,Ⅲ期7例)施行保留胸大、小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治疗结果。结果:214例病例中术后发生皮下积液12例(5.6%),皮缘坏死16例(7.4%),上肢淋巴性水肿8例(3.7%),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11例(5.1%)。3a生存率为82.3%,5a生存率为63.4%,其中Ⅰ期5a生存率为79.6%,Ⅱ期5a生存率为56.3%。结论:重视保护胸外侧支神经可避免胸肌挛缩导致的上臂运动障碍,重视术后早期化疗能有效地预防复发和转移,重视创面综合处理可减少皮下积液,重视加强术后综合治疗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88例经Halsted根治术治疗的Ⅰ~Ⅲ期乳腺癌远期疗效进行分析。5年生存率50%(44/88),10年生存率26.3%(10/38)。应根据病期、病理类型、肿瘤部位、雌激素受体(ER)测定,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推荐Patey手术治疗Ⅰ期孔癌,Ⅱ、Ⅲ期乳癌可选择改良扩大根治术或Halsted根治术。  相似文献   

7.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 ICBN)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6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中,行改良根治术时完整保留ICBN 32例,切除28例.术后对两组患者患侧上臂内侧和腋窝区的皮肤感觉功能进行检查.结果: 保留ICBN的32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窝区皮肤感觉正常30例(93.8%),感觉异常2例(6.2%);而切除ICBN的28例中术后感觉正常10例(35.7%),感觉异常18例(64.3%).两组上臂内侧和腋窝区的皮肤感觉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经随访无1例出现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预防术后上臂及腋窝感觉障碍的发生,不增加局部复发的风险,应成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标准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卫东  雒平胤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9):1290-1291,1294
目的:总结Ⅰ:Ⅱ期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乳腺癌施行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的治疗效果。结果:4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缘坏死6例(13.04%),皮下积液4例(8.7%),上肢淋巴性水肿1例(2.17%),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1例(2.17%),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3年生存率81%,5年生存率62%。结论: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术中应规范操作和正确处理,应对胸大肌血液供应血管及支配其运动的神经加强保护,以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术后早期化疗、放疗及综合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预防复发和转移,提高远期疗效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将我科自2003年1月-2009年5月收治的52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保留ICBN组和不保留ICBN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两组乳腺癌切除均行常规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或保留上干或上支组34例,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30例(88.2%),感觉异常4例(11.8%);不保留ICBN组18例患者感觉异常12例(66.7%),无异常感觉6例(3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肿瘤随访均无局部复发。结论:腋静脉下方途径最为方便和安全,Ⅰ、Ⅱ、Ⅲa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4,(23):3162-3163
目的 总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均痊愈,术后随访,3年生存率95.83%,5年生存率79.17%。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最佳术式,损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 和临床意义.方法 98例Ⅰ、Ⅱ期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74例,切除24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74例中,术后患者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69例(93.24%)、感觉异常5例(6.74%);切除肋间臂神经24例有23例出现感觉异常(95.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71,P<0.01).随访12~28月,98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能够有效地防止患侧腋窝及上肢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谢鹏 《新疆医学》2010,40(8):86-88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仍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而Ⅰ、Ⅱ期乳癌改良根治术仍是国内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术式。腋淋巴结清扫术后常出现上臂及腋窝皮肤感觉障碍,影响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本组对2005年~2009年Ⅰ、Ⅱ期14例乳腺癌行保留肋间臂神经乳癌改良根治术,休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明显下降,效果良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Ⅰ、Ⅱ期)乳腺癌行保留胸大、小肌或胸大肌的改良根治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早期乳腺癌以行改良根治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综合治疗5年的随访资料。结果:术后常见并发症(皮缘坏死2例、上肢淋巴水肿1例、同侧上肢运动障碍2例)占8.19%,5年内无转移生存病例57例,生存率为93.44%。结论:改良根治术既可达到对早期乳腺癌行局部治疗的目的,又可保留功能和外观,并达到减轻手术副效应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428例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Ⅰ期167例,Ⅱ期261例)患者及随机抽取同期行Halsted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80例(Ⅰ期66例,Ⅱ期114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结果:乳腺癌Ⅰ、Ⅱ期患者改良根治术5年生存率与根治术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提示乳腺癌Ⅰ、Ⅱ期患者行改良根治术优于根治术。  相似文献   

15.
探讨老年乳腺癌外科术式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67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年龄大于65岁),其中行乳腺癌根治术31例,改良根治术36例。70例非老年乳腺癌患者(年龄小于65岁),其中行乳腺癌根治术37例,改良根治术33例。结果老年乳腺癌术后疗效与非老年组无显著差异(P>0.05),老年乳腺癌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但Ⅰ~Ⅱ期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Ⅲ期患者(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尤其是Ⅰ~Ⅱ期患者,应采用手术创伤较小的改良根治术为宜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多学科综合治疗乳腺癌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收集连续收治的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乳腺癌病例,共850例,比较不同治疗模式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68·3%;0~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70·5%,33·7%和0。接受传统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1·0%和64·8%(P=0·107);手术后接受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者5年生存率较高(P<0·05),接受辅助放疗、生物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者5年生存率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可手术乳腺癌的有效措施且效疗显著。  相似文献   

17.
贺昕源  刘青云 《吉林医学》2011,(18):3635-363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在86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中,行改良根治术时完整保留ICBN 46例,切除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上臂内侧及腋窝部皮肤感觉功能。结果:保留ICBN组46例,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异常6例(13.04%)。切除ICBN组40,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异常30例(75.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72个月,两组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在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保留患者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乳癌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1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Ⅰ、Ⅱ期乳腺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Auchincloss改良根治 10 2例 ,Halsted根治术 61例。结果 :手术后局部复发根治组 7 61例占 10 .2 % ,改良根治组 9 10 2例占 8.8% ;死于肿瘤复发与远处转移改良根治组 14 10 2例占 13 .7% ,死于根治组 7 61例占 11.5 %。改良根治组Ⅰ、Ⅱ期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0 .3 % ( 14 15 )和84% ( 63 75 ) ,根治组Ⅰ、Ⅱ期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5 .6% ( 6 7)和 83 .7% ( 4 1 49)。结论 :改良根治术与根治术局部复发率及 5年生存两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各期乳腺癌的术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35例乳腺癌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5例中施行乳腺癌根治术46例(34.07%),改良根治术87例(64.44%),单纯乳房切除术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26例。局部复发11例(8.73%);死于肿瘤复发与远处转移8例(6.35%)。结论对于大多数Ⅰ、Ⅱ期和部分Ⅲ期乳腺癌,采用改良根治术比较适合;对于大部分Ⅲ期乳腺癌或肿瘤已侵犯胸肌、乳腺小而肿块大时,乳腺癌根治术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各期乳腺癌的术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35例乳腺癌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5例中施行乳腺癌根治术46例(34.07%),改良根治术87例(64.44%),单纯乳房切除术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26例。局部复发11例(8.73%);死于肿瘤复发与远处转移8例(6.35%)。结论对于大多数Ⅰ、Ⅱ期和部分Ⅲ期乳腺癌,采用改良根治术比较适合;对于大部分Ⅲ期乳腺癌或肿瘤已侵犯胸肌、乳腺小而肿块大时,乳腺癌根治术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