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式穿刺方式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使用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动脉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改良式穿刺方式,对照组为传统穿刺方式,动脉采用逆血流针尖斜面向上的穿刺方法.结果 改良式穿刺方式组患者假性血管瘤、内瘘狭窄、闭塞、内瘘周围皮下血肿发生率均较传统式穿刺方法明显减少;穿刺成功率较传统法穿刺明显提高.结论 改良式穿刺方式能明显降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分析针尖斜面向下和针尖斜面向上穿刺动静脉内瘘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采用斜面向上和斜面向下穿刺内瘘的相关研究。根据文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提取相关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74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斜面向下穿刺组内瘘血管瘤发生率、内瘘狭窄发生率、内瘘闭塞发生率、疼痛发生率均低于斜面向上穿刺组(均P<0.05),而两种斜面穿刺方法的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MHD患者,采用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内瘘,有利于减少血管损伤,降低内瘘血管瘤、内瘘狭窄和内瘘闭塞的发生率,减轻患者内瘘穿刺的疼痛,且不影响内瘘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将38例采用自体动静脉血管穿刺的透析患者随机分成A组(传统穿刺)、B组(钝针扣眼穿刺)各19例,半年后比较两组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组(传统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钝针扣眼穿刺)。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可提高内瘘穿刺成功率,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改善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集束化管理对自体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1日—2022年2月28日绵阳市中心医院血透中心通过钝针穿刺进行血液透析的1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集束化管理前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集束化管理后的5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渗血发生率、假性隧道形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管理可以降低维持性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保护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减轻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适合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的穿刺管理办法,提高内瘘穿刺质量,为延长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血液透析室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绳梯法进行穿刺,观察组患者采取穿刺计划表指导护士进行绳梯法穿刺。由科室穿刺小组为每位选择绳梯式穿刺法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设计穿刺位点,绘制内瘘血管穿刺示意图,建立穿刺计划表,护士穿刺前,结合穿刺计划表,严格按事前设计的穿刺点进行穿刺。结果应用穿刺计划表进行穿刺的患者,内瘘并发症(血栓、血管瘤、血管狭窄、内瘘失功)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干预后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下降,拔针后按压的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穿刺计划表指导护士进行内瘘穿刺,可明显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由于护士轮班而造成的穿刺部位选择不确定性及穿刺部位的重复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广州新海医院2015年8月-2016年5月收治的接受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中抽取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动静脉内瘘的扣眼穿刺法,对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以及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探究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15例接受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均在1~2个月形成扣眼,1例接受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在17G尖针穿刺形成扣眼后,用16G钝针穿刺扣眼成功。无1例发生相关并发症,患者对此表示满意。结论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可以使穿刺成功率得到提高,使给患者造成的疼痛得到减少,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降低,使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使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不同穿刺方法,对患者疼痛程度、内瘘穿刺成功率、血肿的发生率以及内瘘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将184例内瘘成形术后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6例穿刺时采取小角度快速进针法,左手绷紧皮肤,固定血管,右手持穿刺针,针尖向上,在血管上方使针头与皮肤约呈15~30°,实验组98例采取大角度进针,进针角度约为30~45°,针尖刺破血管壁前层后立即减小角度,与血管壁平行进针,观察两组患者自我感觉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透析血流量不足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共观察2个月,穿刺4 416余次。结果实验组穿刺时疼痛明显较对照组减轻,穿刺成功率2343/2352(99.65%)高于对照组1897/2064(91.92%),皮下血肿发生率9/2352例(0.38%)明显低于对照组32/2064例(1.55%),P均〈0.05。两组患者透析血流量不足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别。结论动静脉内瘘穿刺时,采用大角度进针极大的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发生,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林飞燕 《中外医疗》2023,(6):169-172+177
目的 探讨不同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功能状态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透析室进行透析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向心穿刺组(采用向心穿刺法)及离心穿刺组(采用离心穿刺法),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点渗血率,疼痛程度,穿刺2个月后动静脉内瘘的功能状态和4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向心穿刺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点渗血率、疼痛程度优于离心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向心穿刺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功能正常者占93.33%,高于离心穿刺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向心穿刺组动脉瘤、内瘘狭窄、内瘘阻塞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离心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向心穿刺法易操作,不易出血,穿刺点渗血率低,疼痛程度低,长期使用内瘘功能状态良好,并发症概率要较离心穿刺法低,适合维持性血压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中采取针头斜面向上和向下的绳梯方法对内瘘血管的影响,探讨延长血透血管使用寿命的穿刺方法.方法 将40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针头斜面向上组20例和针头斜面向下组20例,穿刺由固定的经验丰富的2名护士执行.分别在穿刺前、穿刺10次后和50次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内瘘血管内膜壁厚,同时记录穿刺失败率、内瘘狭窄和内瘘动脉瘤发生情况.结果 2组组内穿刺10次后与实验前及穿刺50次后内瘘血管内膜壁厚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瘘血管内膜壁厚,实验前向下组大于向上组(P<0.05),穿刺10次后2组无明显差异(P>0.05),穿刺50次后向下组壁厚小于向上组(P均<0.05),显示向下组穿刺多次对壁厚的影响明显低于向上组.2组穿刺50次后穿刺失败、血管狭窄和血管瘤形成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中穿刺采取针头斜面向下的绳梯方法较针头斜面向上方法好,可以降低血透内瘘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延长该血管使用寿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三种不同的内瘘穿刺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雯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8):2399-2401
目的:比较普通穿刺、钝针扣眼穿刺和新型钝针扣眼穿刺等三种不同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A(普通穿刺)、B(钝针穿刺)、C(新型钝针穿刺)三组,各20例。6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穿刺相关并发症、各生化指标和透析充分性。并对影响穿刺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C组穿刺点剧痛、内瘘狭窄的发生率低于A、B组,而内瘘血肿、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低于A组(P均〈0.05);6个月后C组患者CRP水平低于A、B组,HGB水平高于A、B组(P均〈0.05),组间URR、Kt/V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内瘘穿刺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是透析龄、HGB、CRP。结论:新型钝针扣眼穿刺法能明显降低透析患者穿刺点血肿、假性动脉瘤、血管狭窄的发生率,减轻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且不影响透析充分性;内瘘穿刺的并发症可能与透析龄、HGB、CRP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徐晓斌 《河北医学》2008,14(7):866-868
目的:探讨改良穿刺法对血透患者动静脉瘘使用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通过对36例血透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对2种穿刺方式的透析效率及内瘘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动脉端顺穿法影响透析结果并能有效减少内瘘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穿刺法操作简便,省力,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能有效减少内瘘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穿刺的最佳方法。方法对7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采用三种方法(直接、间接和针尖斜面向下)穿刺,评估疼痛级别及出血量。结果疼痛以间接穿刺为重;出血量以常规直接穿刺多;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出血量少,疼痛轻。结论针尖斜面向下直接穿刺效果好,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血透血管通路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血透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实验组1和实验组2三组.各24例。穿刺成功后,常规组用3M医用透明胶带横贴及交叉于穿刺针翼上,再用1块无菌纱布覆盖并固定于针眼上方:实验组1用一3M医用透明胶带固定穿刺针翼,再将3M静脉输液固定护贴撕成二条,带小纱布的一条固定于穿刺针眼上,另一条固定管道;实验组2用3M敷料贴固定穿刺针头,再用一3M医用透明胶带固定管道。观察各组针头移位、脱落、局部血肿发生率及固定操作时间。结果三组针头移位、脱落及局部血肿发生率常规组与实验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实验组2比较,实验组1与实验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固定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1护理效果最优。结论采用3M静脉输液固定护贴固定血透患者的血管通路,操作简单、经济,观察方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经验。方法:选取54例糖尿病肾病行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化动静脉瘘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内瘘成熟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内瘘成熟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密的把控动静脉内瘘的启动时机,熟练的操作并严格按照无菌穿刺方法,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并在结束时正确的按压血管,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促其早熟。  相似文献   

15.
徐楠  刘晓丽  王湛  刘路露  王强  唐棠  钱晋  任艳 《中国医药导报》2014,(25):107-110,114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3年8月~2014年1月进行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将120例符合研究入组标准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品管圈护理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1±10)岁,采用品管圈护理方法;对照组(传统护理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8±10)岁,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开展期为6个月。探讨实施对策对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影响。结果运用品管圈后传统护理组渗血发生率为23.3‰,品管圈护理组渗血发生率为12.4‰,两组渗血发生率经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联合艾灸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保护效应。方法 选择首次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血液透析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其中治疗组予以中药熏洗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术后观察。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瘘失功例数、内瘘血流速度、内瘘内径变化情况。结果 共8例患者发生术后失功,其中对照组7例,治疗组1例,主要原因为血栓形成。内瘘血流速度、内瘘内径及透析中血流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低血压是内瘘早期失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艾灸治疗可减少维持性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钝针扣眼穿刺法对预防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血液净化中心血透患者 40 例,分为 两组,观察组 20 例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照组 20 例采用锐针穿刺法穿刺。3 个月后比较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 期穿刺动静脉内瘘后的止血时间、假性动脉瘤和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以及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钝针穿刺的疼痛程度、止 血时间、假性动脉瘤和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法能够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感 及因用锐针反复穿刺带来的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从而提高血透患者透析生存质量。钝针扣眼穿刺法实用性 高,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分别采用扣眼法(试验组60例)及传统区域法(对照组60例)穿刺内瘘,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结果:与区域穿刺组患者相比,扣眼穿刺组患者KDQOL-SF1.3分及其各条目得分和依从性均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扣眼穿刺可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血液透析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背景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的维护,目前我国缺乏动静脉内瘘维护的最佳证据。目的 检索和分析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的相关证据,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9月,通过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est practice)、Uptodata、Cochrane图书馆、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图书馆、英国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SIGN)、美国指南网(NGC)、国际指南网(GIN)、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PubMed和中国知网中的所有证据。结果 共筛选到有用的文献10篇,包括临床决策支持1篇、临床实践指南6篇、专家共识1篇和系统评价2篇。最终形成4个方面共12条最佳证据总结,其中10条A级推荐、2条B级推荐,内容包括: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的选择、动静脉内瘘使用前准备、穿刺和进针方法、对患者和护士的教育和培训。结论 本研究检索了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总结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的最佳证据,便于血液透析室护士按照最佳证据对患者内瘘进行使用和日常维护,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维护动静脉内瘘的方法,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