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汉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0(1):85-85
近年来 ,干扰素 (interferon,IFN )及羟基脲 (hydrox-yurea,HU )作为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 )治疗的一线药物以其优越疗效及较小的毒副反应已赢得人们广泛认可 ,而曾是CML传统化疗药物的白消安 (马利兰 )则几近被遗忘。事实上 ,马利兰毒副作用固然相对较突出 ,但无可否认的是马利兰疗效持久稳定、应用方便 ,尤以无 IFN价格昂贵之虞而适合目前我国国情为多数 CML患者所接受。我们用马利兰治疗 CML的病例中 ,存活 9年以上 3例 ,现结合该 3例的报告扼要讨论马利兰在当今 CML治疗中的合理应用。1 病例介绍例 1,男 ,75岁。诊断 CML 15… 相似文献
2.
3.
急性白血病(AL)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如不治疗大多数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联合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已使AL的治疗获得显著的疗效.但5年以上无病生存率(DFS)比例较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1998年0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06例,现将长期随访存活3年以上25例的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对40例共60份儿童急性白血病(AL)脑脊液(CSF)作了脂质过氧物(LPO)的测定,其中对18例AL作了化疗前及缓解后的动态观察,发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前CSF-LPO含量高于同期化疗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AL缓解后CSF-LPO含量明显低于化疗前,并发现AL脑电图检查异常及检测不久即患脑膜白血病的患儿,其检测时的CSF-LPO含量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7.
报道43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采用标准化疗方案26例,9例获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有2例长期存活至今,有效率为46%;姑息治疗组17例,仅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有效率为35%。43例中位数生存期2.5月。36例死亡。结果表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病死率高、生存短、临床治疗困难。因此,其化疗方案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院1979~1988年300例小儿白血病的临床资料,诊断分型,治疗和效果,以及影响白血病治疗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长期存活的急性白血病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4年以来我院共收治急性白血病 198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6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16 2例 ,长期存活 16例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来源 :16例均为住院的初诊患者 ,男 11例 ,女 5例 ,发病时年龄 18岁~ 49岁 ,平均 2 7岁。按全国白血病分类分型经验交流讨论会的分型标准 ,M12例 ,M2a5例 ,M3 4例 ,M4 3例 ,M5a1例 ,L11例。 1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齿龈出血 ,伴鼻衄 4例 ,发热 6例 ,头晕、乏力 9例。从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 4d~45d。齿龈增生者 3例 ,胸骨压痛阳性者 7例 ,脾轻度肿大者 2例。血象 :Hb(30~ 138)g/L …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M322例,分别以HOAP方案治疗8例,单纯三尖杉酯碱治疗8例,全反式维甲酸治疗6例,对三组治疗情况进行了比较,并就M3治疗中并发DIC,以及全反式维甲酸治疗M3诱导分化机理等进行了全面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 测定在急性白血病病人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74例急性白血病、25例非恶性血液病及5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AP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IA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12.08,q=4.98,P<0.01);非恶性血液病病人血清IAP低于急性白血病病人(q=3.94,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q=2.42,P>0.05).化疗后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IAP含量明显低于化疗前(t=3.129,P<0.01).结论 监测IAP对急性白血病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存活3年以上的小儿急性白血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2~13岁。其中13例存活≥5年,6例已无病存活10年以上。结果表明,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治时,外周血白细胞数≥25×10~9/L,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和骨髓复发是影响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提示化疗过程中保持骨髓轻度抑制,加强前2年的化疗强度,坚持5年维持治疗及加强髓外白血病的防治是取得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急性白血病长期生存3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影响急性白血病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 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期采用强烈而有效的联合化疗,并实行个体化用药原则,坚持缓解后正规的巩固强化治疗、长期随访观察、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方案。结果 急性白血病269例中达到完全缓解202例(75%)、3a以上长期生存34例(17%),结论 影响急性白血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为急性白血病类、个体化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长短、正规的缓解后治疗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15例急性多颗粒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原粒及早幼粒细胞计数的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对诊断标准提出了商榷,着眼于细胞形态特点,异常早幼粒细胞以大于30%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对1973~1993年在乐山地区医院住院的小儿白血病168例进行了临床分析,患者占儿科同期住院人数的0.48%,其发生率为青少年比成人者高(0.22%),且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发病年龄以学龄期儿童(7~14岁)多见,且男多于女,农村患者多于城市患者。常见白血病类型依次为急淋、急粒、急单,急慢性之比为38∶1,急淋与急粒之比为1.82∶1。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仅20天。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告了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髓系白血病细胞集落(AML-CFU)和粒-单核细胞集落(GM-CFU)体外培养的结果。结果表明,急非淋白血病治疗前AML-CFU数比缓解组高,而GM-CFU比缓解组低,差异显著。观察14例急非淋白血病患者治疗前AML-CFU数与预后的关系,发现AML-CFU丛/集比值具有判断预后的价值,AML-CFU数与此无关。本文还提出,AML-CFU培养用于微小残余白血病的诊断必须结合形态观察。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应用DNA指纹分析技术检测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基因重排。方法:用LE11.8、MYO和M13探针,经Southern杂交法检测12例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或骨髓细胞的基因重排。结果:发现初治或复发与完全缓解时的DNA指纹图相比,谱带有增加或减少。结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白血病细胞存在基因重排;DNA指纹可以区别白血病细胞和正常细胞;DNA指纹技术可以检测到残留的少量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20.
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3例,12例获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维甲酸促进早幼粒细胞诱导分化并逐渐成熟,外周血白细胞升高是其治疗作用的最早标志,成熟粒细胞中出现Auer小体证实了该药的诱导分化作用,使用该药不产生骨髓抑制,不诱发DIC。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