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恶性血液病造血重建和并发症。方法用ABMT治疗21例,用APBSCT治疗25例。预处理方案包括全身照射(TBI)加环磷酰胺(CTX)或TBI加全淋巴结照射(TLI)加CTX加Vp16或MAC方案,结果ABMT组造血重建19例,相关死亡2例,1例感染死亡,1例脑出血死亡,两年无病生存率(DFS)68.50%±10.87%;而PBSCT25例均获造血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两年DFS为62.34%±14.26%。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ABMT疗效与APBSCT相当,但ABMT骨髓造血重建较APBSCT慢,相关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4月选用美国 Baxtar公司的 CS- 30 0 0血细胞分离机 ,共采集外周血干细胞 2 3例。APBSCT一般分为四个步骤 :诱导缓解治疗 ,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 ,预处理阶段、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输注阶段。现将采集时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3例 ,其中恶性淋巴瘤 6例 ,乳腺癌 3例 ,鼻咽癌 2例 ,直肠癌 2例 ,精原细胞瘤 2例 ,右股骨肉瘤 1例 ,白血病7例。2 护理措施2 .1 心理护理 :APBSCT的治疗特殊 (需住进无菌层流病室 ) ,治疗过程长 ,副作用较多 ,患者易产生心理变化 ,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评价大剂量环磷酰胺 (CTX)免疫清除治疗后用及不用造血干细胞救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 1)治疗组自身免疫性疾病 (AD) 11例 ,其中严重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9例 ,多发性硬化与晚期类风湿关节炎各 1例 ,采用大剂量CTX免疫清除治疗 (CTX 5 0mg·kg- 1 ·d- 1 × 3d) +造血干细胞 (HSC)救助 ;( 2 )对照组 9例严重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用血浆置换 +同步化CTX化疗 (CTX 12mg·kg- 1 ·d- 1 × 3d) ,不用造血干细胞救助。结果  ( 1)治疗组 11例AD所有病人都成功进行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的全过程 ,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迅速恢复 ,未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及并发症。 9例SLE病人完全缓解 ,相关抗体全部阴转 ,长期随访 (最长 2 4个月 )无 1例复发 ,仅 1例多发性硬化在治疗后 9个月复发 ;( 2 )对照组 9例SLE病人 ,有 3例病人分别在治疗后的第 1、3、8个月疾病复发 ,其中的 2例又进行了APBSCT。结论  ( 1)血浆置换 +同步化免疫抑制剂CTX化疗 ,不用造血干细胞救助 ,近期疗效较好 ,复发率高 ( 3 3 % ) ;( 2 )大剂量CTX免疫清除治疗后用造血干细胞救助治疗 ,造血功能恢复较快 ,是安全有效的 ,而且持续完全缓解时间长 ,但还需进一步扩大病例 ,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人的外周血循环中存在造血干细胞,但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数量极少,用化疗药物及造血刺激因子可以从骨髓中动员出大量造血干细胞,经分离采集可用于移植重建造血。Reiffers 等1985年首次报道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用收集动员的干细胞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成功。此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病例数逐渐增加。APBSCT 由于具有采集体积小、不必多次多部位进行骨髓穿刺、冷冻保护剂需要量少、造血和免疫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优点,正在逐渐取代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血液系统及非血液系统恶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初期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以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共1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5例,霍奇金淋巴瘤(HD)4例。全部病例以MOED+G-CSF动员,以CEAC方案预处理。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和PLT〉20×10^9/L,分别为8.6d、9.8d。随访至2009年5月,4例复发,其余患者无病存活1~23个月。结论以CEAC方案预处理的APBSCT对于恶性淋巴瘤治疗安全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恶性淋巴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治疗方法包括放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已成为治疗恶性淋巴瘤的重要手段[1 ] 。我们于 2 0 0 2年 3月对 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APBSCT治疗 ,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报告 患者 ,女 ,3 9岁。主因诊断恶性淋巴瘤 ,发现颈前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1个月入院。入院前 9年 ,因纵隔肿物手术摘除 ,病理诊断为霍奇金病 (Hb) ,结节硬化型 ,Ⅱ期A组 ,经联合化疗达完全缓解。但 9年来反复复发 4次 ,常规化疗效果愈来愈差。入院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初期疗效。方法共23例,其中NHL18例;HD3例;MM2例。动员方案为化疗(MOEP)+rhG—CSF。经1-2次采集,获得MNC中位数为(4.48±1.73)×10^8/kg,CD34^+细胞为(4.46±0.96)×10^6/kg,预处理方案,NHL,HD患者采用CTX+TBI和CTX+VP-16+Ara-C+CCNU,MM患者采用MeL.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外周血WBC于移植后3.91±0.73d降至0,PLT于7.87±0.97d降至10×10^9/L以下。WBC〉1.0×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PLT〉20±10^9/L,分别为8.04±1.36d,8.40±1.73d,9.57±1.34d,1例患者于移植后2月死于疾病复发;4例患者在移植6月内复发;其余18例患者均无病存活6—12个月,疗效仍在近一步随访中。结论APBSCT对恶性血液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恶性淋巴瘤(ML)在我国比较常见,其中绝大多数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高度恶性者高达80%,对放、化疗反应差,易复发,存活期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的开展,为根治ML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自体外周血于细胞移植(APBSCT)具有造血及免疫重建快、瘤细胞污染少等优点,正被临床广泛应用。干细胞的采集和冷冻保存是移植成功的关键,只有采集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并进行适当有效的冷冻保存,回输后才能获得造血重建。本科1996年12月~1998年10月,对1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APBSCT,造血干细胞通过程控冷冻,液氮保存,回输后全部患者造血功能得到重建,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15~53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其中M。1例,M。3例,M;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恶性淋巴瘤5例;杂合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剂量依托泊苷(VP-16)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对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经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的60例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均良好耐受动员、采集过程,造血重建顺利,无一例移植相关死亡。VP-16+G-CSF组全部采集成功,首次采集成功率为73%(44/60),采集优良率为17%(10/60),且采集物中CD34~+细胞计数高于化疗+G-CSF组。结论大剂量VP-16联合G-CSF方案总体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可控,是恶性淋巴瘤患者动员采集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