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药材》2010,(8)
目的:综述乌头属药用植物中生物碱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章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乌头属药用植物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综述了其主要生物碱的各种含量测定方法。结论:应加强对乌头属植物中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分析,以加大这类植物的开发利用,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乌头属植物根的制剂在中国、日本广泛用于止痛和抗风湿治疗,这是由于该类植物所含二萜类生物碱的作用。乌头属及翠雀花属植物中生物碱含量因品种不同而异。在具有抗感受伤害和抗炎作用的生物碱中,从高乌头 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 中分离到的刺乌头碱(LA)是一个对河豚毒素敏感、电压依赖性钠通道阻滞剂,它是作用于中枢  相似文献   

3.
小分子化合物由于来源丰富,结构与活性多样,在新药研发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其中传统中药材中的诸多活性成分更是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发现提供了新思路。乌头属植物是传统药用植物,多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效,临床上具有抗炎镇痛、抗风湿、强心扩血管、抗肿瘤的作用。二萜生物碱作为乌头属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可分为C20-二萜生物碱、C19-二萜生物碱、C18-二萜生物碱以及双二萜生物碱。多项研究证实二萜生物碱能有效治疗肺癌、肝癌、乳腺癌以及结肠癌等多种癌症,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抗癌前景的天然化合物。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从乌头属植物中提取的C20-二萜生物碱、C19-二萜生物碱、C18-二萜生物碱和双二萜生物碱的化学结构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相关构效关系,为进一步开发乌头属二萜生物碱作为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乌头属和翠雀(草)属植物制剂在中国、日本广泛作为止痛和抗炎药使用,而二萜类生物碱是植物制剂的主要活性成分。文献报道其具有止痛作用的化合物为次乌头碱(Lappaconitine,LA),是从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tanum)中分离的一种C19二萜类生物碱,为一种河豚毒素敏感、电位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乌头类药物包括川乌、草乌、附子,来源于毛莨科乌头属植物乌头、北乌头的块根及乌头的侧根,主要成分为乌头碱等双酯类生物碱,具有去风散寒、除湿止痛、回阳救逆等功效。但应用不当极易发生毒性反应,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伏毛铁棒锤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伏毛铁棒锤块根中获得两种生物碱,其中一种生物碱经鉴定为乌头碱,另一种为新生物碱,暂名为伏毛铁棒锤碱。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它的衍生物的研究,它的结构应为3-乙酰基乌头碱。该生物碱在乌头属植物中第一次被发现。  相似文献   

7.
黄毛乌头中chasmanine的分离鉴定(简报)张嘉岷,吴凤锷,陈耀祖(兰州大学化学系730000)毛莫科乌头属植物是二萜生物碱的主要植物来源之一,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为传统草药之一。乌头属植物黄毛乌头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尚未见报道。作者首次从黄毛乌头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一个无色块状结晶,经光谱分析及理化性质测定鉴定为chasmanine。样品采于四川桑堆海子山,海拔4800m,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肖顺昌鉴定为Aconzfumchrysotrich.…  相似文献   

8.
乌头属藏药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毛茛科乌头属藏药植物达60种15变种,该属植物中含有多种类型的的化学成分,其中大部分为二萜生物碱,此外还有黄酮、酚酸以及其他类型的化合物等。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从乌头属藏药中分离得到了339个化合物。该文将对乌头属藏药的化学成分进行综述,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二萜生物碱     
本文主要综述了1989年至1992年初所发表的毛莨科乌头属和翠雀属植物二萜生物碱的化学及其药理方面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10.
中药及中成药中乌头生物碱的测定方法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守尧  肖爱根 《中药材》1994,17(6):46-48
乌头生物碱存在于多种乌头届植物中。中药常用的乌头有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dx.)、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及其各种炮制品。中医认为这些药物具有回阳止痛、除湿散寒的作用。药理研究证明,它们具有止疼、抗炎,强心、利尿、保温和促进代谢机能等作用。生物碱为其主要的有效成分,其中的双酯型生物碱(主要为乌头碱、中乌头  相似文献   

11.
乌头类中药毒性及现代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帅  李妍  李卫飞  许金凯  李飞  杜红 《中草药》2016,47(22):4095-4102
乌头类中药是一类常用有毒中药材,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所含主要成分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同时也是其毒性成分。由于其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临床治疗窗较窄,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和中毒事件频频发生,限制其广泛应用。研究炮制或配伍对乌头急性毒性的影响,并深入了解其毒性产生的机制,对于进一步开发乌头新型制剂、指导临床更加安全合理地使用乌头类中药及其安全性评价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近年来乌头类中药毒性成分、急性毒性及与毒性相关机制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安全使用乌头类中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四川、陕西、云南乌头属药用植物及附子药材主产区的资源、栽培及产地加工现状,为乌头类药材的资源保护、规范栽培、产地加工、质量控制等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及走访产地、市场对四川、陕西、云南乌头属药材产区的乌头属植物种类、分布和附子药材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四川、陕西、云南乌头属药用植物品种较多,分别有67、63、10个种。乌头属药材主要来自人工栽培,但基原复杂;乌头属药材新种植区域产地加工欠规范,部分存在品种间掺混现象。结论 四川、陕西、云南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应加强资源保护、种源鉴定和新品种选育,大力推广规范栽培及产地加工,规范流通市场,建立质量溯源体系,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乌头类中药药理活性广泛,但其临床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接近,《普济方》是我国最大的方书,分析与研究《普济方》婴孩篇乌头类中药方剂,总结乌头类中药儿童的用药规律和特点,为指导乌头类中药在儿童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和整理《普济方》婴孩篇乌头类中药方剂,建立乌头类中药处方数据表,统计与分析方剂中的乌头类中药、剂量、剂型、适应症及炮制品等。结果:共收集《普济方》婴孩篇中含附子、川乌、草乌、乌头、天雄5种乌头类中药方剂总计300首,64. 45%的处方以附子入药。治疗疾病种类涉及13种,主要是诸风、惊风(包括急慢惊风、慢脾风等)、吐泻、下痢、大小便淋秘等。乌头类中药用药剂量在3 g以下的方剂占有记载剂量的95. 10%,儿童乌头类中药方剂以内服剂型为主,且48. 33%为丸剂,同时丸剂用药剂量高于散剂、汤剂。使用炮制品的方剂有169首,占54. 17%,采用特殊服法的方剂有170首,"米饮服"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儿童乌头类中药方剂占《普济方》比例较少,用药剂量较轻,且不同方剂剂型用药剂量存在差异。通过研究乌头类有毒中药在儿童方剂中的应用,临床应从辨证遣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注重配伍、服药禁忌,加强临床用药监护等方面建立乌头类中药临床用药警戒,为儿童安全、有效地合理使用乌头类有毒中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任瑶瑶  蔡子君  赵梅宇  宋良科  江南屏  谭睿 《中草药》2018,49(19):4614-4620
目的乌头属藏药植物变异极为复杂,品种繁多,商品来源复杂,极易造成药材混乱,且大多乌头属藏药具有较大的毒性,使安全用药面临巨大挑战。采用ITS2序列为DNA条形码,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乌头属藏药药材的方法。方法从青藏高原地区采集展花乌头、凉山乌头、工布乌头、露蕊乌头、铁棒锤、甘青乌头、木里乌头、弯喙乌头、多裂乌头、缩梗乌头等乌头属藏药样品50份,分别提取样品DNA,对ITS2目标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获得其ITS2序列信息;运用MEGA 6.0对50条ITS2序列进行对比,计算种间、种内遗传距离,构建neighbor joining(NJ)系统进化树,并比较样本ITS2序列间的二级结构差异。结果乌头属藏药植物样本种间最小距离大于种内最大距离,NJ树显示各种乌头属植物种内之间各单独形成一个分支,ITS2序列二级结构也有明显差异,能够将乌头属各种植物区分开。结论 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以将乌头属藏药植物进行准确、快速的识别和鉴定,为乌头属藏药的安全使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Aconitum species have been used in China as an essential dru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or 2000 years. Reviewing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conitum, thei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toxicity and detoxifying measures, herb–herb interactions, clinical taboos, famous herbal formulas, traditional and current herbal processing methods based upon a wide range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s serve as a case study to explore the multidisciplinary implications of botanicals used in TCM. The toxicological risk of improper usage of Aconitum remains very high, especially in countries like China, India and Japan. The toxicity of Aconitum mainly derives from the diester diterpene alkaloids (DDAs) including aconitine (AC), mesaconitine (MA) and hypaconitine (HA). They can be decomposed into less or non-toxic derivatives through Chinese traditional processing methods (Paozhi), which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detoxification. Using Paozhi, the three main forms of processed aconite – Yanfuzi, Heishunpian and Baifupian – can be obtained (CPCommission, 2005). Moreover, some new process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China such as pressure-steam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fingerprint assays, in particular HPLC, has set a good basis to conduct an appropriate quality control for TCM crude herbs and their ready-made products. Therefore, a stipulation for a maximum level of DDA content of Aconitum is highly desirable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clinical safety and its low toxicity in decoctions. Newly developed HPLC methods have made the accurate and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DDA content interesting.  相似文献   

16.
延龄草属(Trillium L.)植物全世界约有50种,我国有3种,分别为吉林延龄草T.kamtschaticum Pall.、西藏延龄草T.govanianum Wall.和延龄草T.tschonoskii Maxim。延龄草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甾体皂苷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药用延龄草属植物在抗癌、抗炎、镇痛、抗阿尔茨海默病、保肝、抗病原微生物、抗骨质疏松、抗氧化及改善心脑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对国内外延龄草属植物的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延龄草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石头花属植物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环肽类、甾醇类、挥发油、三萜及其皂苷等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肥胖、抗糖尿病、保肝、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在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石头花属的植物资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石头花属植物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罗玥佶  陈丹娜  李妍  龙昱  粟敏  陈琳  王义军  曾杰 《中草药》2013,44(19):2736-2739
目的 研究委陵菜属Potentilla L. 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方法 对6份供试材料进行ISSR分析。利用POPGENE软件分析遗传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 11条引物共得到105条扩增条带,其中有89条呈现多态性,占84.76%。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447 6~0.790 5。结论 聚类结果显示,来源于同一地区的委陵菜属药用植物种质聚在一起,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从分子水平对委陵菜属药用植物的鉴定和开发提供遗传基础,更好地指导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  相似文献   

19.
藏族药兔耳草属药用植物资源充足,品种丰富,具有行血解毒,清热调经的功效,在藏族医药体系中应用广泛,是藏族药中常用的上品药材,在多种方剂中作为主药。但目前兔耳草属药用植物的研究报道较少,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革叶兔耳草Lagotis alutacea,短穗兔耳草L.brachystachya,短管兔耳草L.brevituba,圆穗兔耳草L.ramalana,云南兔耳草L.yunnanensis这几个种的兔耳草属植物的药理和化学成分的研究,其他种的兔耳草属植物罕见报道。目前研究表明,兔耳草属药用植物含有黄酮类、环烯醚萜苷类、苯丙素苷类、甾体类、三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抗肝损伤、抗炎、抗痛风等多种药理活性。兔耳草属药用植物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对其的研究开发较少。本文搜集了对近年来兔耳草属植物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在藏族医药体系的应用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以期为其临床合理应用和深入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