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在药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概述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提出了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中药提取浓缩在线检测的可行性,为近红外技术在中药提取浓缩在线控制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随着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发展,加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无需试剂、不破坏样品和在线测定的优势,其将在中药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介绍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技术的特点和综述该技术在石油化工、制药工程、农业与食品工业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基础上 ,结合中药的特点 ,对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并对该技术在中药领域中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在各个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分析技术,由于其具有快速、环保、无损的优点,使得其在中药分析领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因为光谱的复杂性与重叠性通常需要结合化学计量学进行分析计算。笔者拟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点、局限性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总结,并对二者在中药产地鉴别、真伪判断、炮制品判别、成分预测、含水量检测等方面的联合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总结了该联用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独特优势,对医药工作者更好地运用该项技术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情况,讨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领域中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光谱鉴别法在中成药领域应用之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近红外光谱快速鉴别法在中成药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7种常见的假中成药品种,研究建立近红外光谱鉴别模型,并进行实验室验证和实际应用验证。结果:该方法能较准确地鉴别中成药的真伪,不同品种近红外鉴别法的准确率达到80%~100%。结论:近红外鉴别法在中成药领域有其实用价值,目前相关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空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道地山药快速无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建立对道地山药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方法:收集三个产地(河南、河北、广东)的山药饮片共90份,采集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用判别分析法建立定性鉴别模型,并考察不同数据预处理方法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道地山药饮片与其他产地的山药饮片在原始光谱与主成分得分的空间分布中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所建定性判别模型中,经多元散射校正结合二阶导数及SG平滑处理的模型表现出最佳预测结果,其对校正集与验证集的判正率均为100%。结论: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在道地药材的质量分析中具有可行性,可实现道地山药饮片的快速无损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近红外光谱对真伪龙齿的快速识别方法。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对真伪龙齿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近红外光谱聚类分析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在红外光谱区真伪龙齿都有其特征吸收峰,且伪品龙齿具有更多的峰信息;在此基础上成功建立了近红外光谱聚类分析模型。结论:红外光谱法可以作为验证龙齿化学成分的一种方法,而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相应的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真伪龙齿。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情况,讨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领域中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药物原料、药物制剂分析、药物在线监测控制以及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并讨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药物分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中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并讨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样品分析新技术,具有诸多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是一种快捷、无损的绿色分析技术,其定量分析技术尤为发展迅速。该技术先以误差小、重复性好的实验方法获得化学参考值,常用方法为《中国药典》指定的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象色谱(GC)、毛细管电泳(CE)、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再借助于偏最小二乘(PLS)、人工神经网络(ANN)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来预测中药或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含量,模型评价常用的指标有相关系数(R)、校正均方根偏差(RMSEC)、预测均方根偏差(RMSEP)及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等。目前,该技术在中药植物药及复方制剂中的有效成分、指标性成分、水分、浸出物及挥发油等的含量测定,矿物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以及制剂工艺优选和制药过程实时监测等方面已开展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发现,NIR定量技术亦有许多薄弱及空白,但是随着迅速的推广,NIR定量分析技术在中药分析中具有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近红外化学成像是一门新兴的中药关键质量属性快速分析技术。它将传统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成像技术相结合。本文简要介绍了近红外化学成像可视化的核心部件;重点阐述高维数据可靠性获取、转化、分析及应用;综述了近红外化学成像在制药领域的应用研究,分析了近红外成像技术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领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李文龙  瞿海斌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9):3511-3514
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光谱技术在中药行业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但目前该项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缺乏统一的标准及规范,将其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及中药制药过程分析,尚需解决NIR光谱分析技术的适用范围问题、建模样品的代表性及模型的可扩展性问题、光谱采集条件的优化问题、异常光谱的剔除原则问题、模型的评价方法问题、模型的更新及转移方法问题等。只有这些关键问题获得解决,并经过方法学验证,形成规范,才能充分发挥NIR光谱技术的优势,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和制药过程监测。该文将对NIR光谱技术在中药和其他领域的研究报道中提出的方法进行总结和比较,提出中药NIR光谱的技术规范化研究方法和思路,以促进NIR光谱技术的规范化应用。  相似文献   

14.
药用辅料油在中药制药过程中常具赋形、充当载体、提高稳定性、增溶、助溶等重要功能,是可能会影响到制剂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成分。药用辅料油品种的多样性,成分的相似与不同,品质的好坏都关乎着制剂的有效性与安全,对药用辅料油的品质质量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而近红外光谱是检测药品和食品的重要的技术,具有快速、无损、良好的鉴别能力,能够实现样品快速准确地分析。因此,对近红外光谱用于药用辅料油的品类检测如种类鉴别、掺假分析和品质检测如成品油质量指标检测、成品油化学成分检测、储存油、煎炸油质量检测方面进行了综述评价。  相似文献   

15.
近红外光谱(NIR)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高新分析测试技术,具有分析效率高、不破坏样品、在线分析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声光可调滤光器近红外光谱仪(AOTF)的原理、技术特点、仪器装备和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资料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适于定量分析及定性鉴别、可做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的检测、可通过光纤进行远距离在线检测等特点,在制药分析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红外光谱(NIR)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高新分析测试技术,具有分析效率高、不破坏样品、在线分析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声光可调滤光器近红外光谱仪(AOTF)的原理、技术特点、仪器装备和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资料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适于定量分析及定性鉴别、可做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的检测、可通过光纤进行远距离在线检测等特点,在制药分析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建立丹红注射液提取过程中关键指标的快速定量分析方法.方法:在线采集丹参和红花2种药材混合提取过程的近红外光谱图,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差重法为参照,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分别建立迷迭香酸、丹酚酸B、紫草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固含量的定量校正模型.结果:校正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CV)和交叉验证均方根偏差(RMSECV)分别为:迷迭香酸0.9093,0.012 1 g·L-1;丹酚酸B 0.915 2,0.251 g·L-1;紫草酸0.901 9,0.017 7 g·L-1;羟基红花黄色素A 0.747 7,0.038 1 g·L-1;固含量0.931 4,0.359.结论: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实现丹红注射液原料药材提取过程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紫革酸和固含量的快速检测,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定量校正模型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该文旨在基于顶层设计理念,提出中药关键质量属性概念。结合当今快速分析科学的发展趋势,对中药学一级学科所属的中药分析学二级学科,率先开展中药关键质量属性快速评价研究。以近红外光谱作为近10年来瞩目的中药制药过程快速分析技术范例,系统综述了经典化学计量学参数的近红外模型评价。依据中药复杂性及微量组分分析特点,提出了多元信息融合的中药关键质量属性的近红外模型评价关键技术,为中药关键质量属性的近红外快速可靠性分析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new method with near-infrared(NIR) spectroscopy to determine the total content of emodin, chrysophanol, rhein, aloeemodin, and physcion. NIR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provide rapid and nondestructive analysis results. Methods In the first place, HPLC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total content of emodin, chrysophanol, rhein, aloe-emodin and physcion in Rhei Radix et Rhizoma(RR) as a reference. In the second place, the spectral regions, regression methods, pretreatment methods, and partial least squares(PLS) factors were compared to increas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In the last,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RMSECV),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 were used as assessment parameters. Results PLS with first derivative pretreatment in the ranges of 4242-5581 cm~(-1), 5885-6233 cm~(-1) and 6394-7011 cm~(-1) provided the best results. The RMSEC and RMSEP obtained were 0.134 and 0.226 respectively. The according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quantitative model were 0.99 and 0.94. Conclusion NIR spectroscopy as a quick and nondestructive analytical method may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total content of emodin, chrysophanol, rhein, aloeemodin, and physcion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R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