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药配方颗粒利弊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配方颗粒是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将传统中药饮片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而成的颗粒状剂型,它保留了传统用药的特点,其性味、归经、功效与原中药饮片基本一致,同时具有运用灵活、携带方便、质量可控、不需煎煮等优点。笔者现根据本院临床使用反馈情况,并参照近年来的一些文献,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利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6,(1):109-110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法检测固肠止泻丸药粉的混合均匀度,确定混合终点。方法:使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药粉混合过程谱图,对其谱图趋势进行分析;采集不同混合时间不同取样点的样品,以盐酸小檗碱和吗啡的含量变化为指标,监控生产过程中不同混合时间,不同取样点样品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以验证混合终点。结果:经统计分析和验证,固肠止泻丸药粉在混合30min时已均匀和稳定,与近红外光谱的趋势一致。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固肠止泻丸生产中混合均匀度的趋势分析,确定混合终点。  相似文献   

3.
周嘉琳 《世界中医药》2011,6(6):538-540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汤剂剂型改进的重要成果。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经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新一代汤剂处方药。将传统汤剂煎煮中的先煎、后下、包煎、久煎等一系列易影响药效的因素,统一规范到标准化的工业化生产中,  相似文献   

4.
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近况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中药传统剂型的突破,它是一种遵循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指导,运用现代制药工艺,将符合炮制规范的单味中药饮片经过加工煎煮、过滤浓缩、喷雾干燥等程序,制备成为供中医临床上可随机组方,即冲即饮的颗粒剂型。随着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管理规范及深入研究,中药配方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结合文献资料探讨中药配方颗粒及其研究的认识和体会。质量控制和单煎与合煎等效性是当前中药配方颗粒研究的两个热点问题。现代色谱技术是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当前市场上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参差不齐,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统一的饮片原料标准、统一的生产工艺和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单煎与合煎的等效性研究包括成分的比较、药效的比较和临床疗效的比较,等效性研究对指导传统经典方剂配方颗粒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应该注重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实验手段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中药配方颗粒因具有免煎煮、调配快、携带便捷、剂量精确、工艺先进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现代中医药行业中,拥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中药配方颗粒近几年的发展作简要的分析,以期对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广东省中医研究所从事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研究10余年来的主要成果,包括对中药配方颗粒原料药材、中间品和成品的质量控制研究,以及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广东省中医研究所从事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研究10余年来的主要成果,包括对中药配方颗粒原料药材、中间品和成品的质量控制研究,以及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陈周全  张宁 《中成药》2010,32(9):1573-1578
<正>中医药是中国人以其独特的智慧,以天人合一、取象比类的思维模式理解和认识生命,对发生在人体复杂生命体系中的疾病进行治疗长期实践取得的伟大文化成就和科学成就,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域,其核心思想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完善的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操作规程,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利于调配,防止差错。方法:我们通过反复多次不同的调剂操作,结合多年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将其整理总结归纳成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操作规程。结果:一是审方、刷卡、结算;二是调配中再审、看、对、拿、摸,由少到多依次调配,分别放置;三是两人复核、无误装袋、发药、用药交代。结论:调配方法得当,调配速度快,避免出差错。  相似文献   

11.
李文龙  瞿海斌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9):3506-3510
该文介绍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过程轨迹"方法的原理,该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在线采集各工艺过程的在线近红外光谱;对在线采集的三维光谱数据进行展开;确定主成分、Hotelling T2、DMod X等统计量的运行迹线及其正常波动范围;用所建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模型监测新批次的运行情况。该文对该技术在生物制药及化学制药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介绍了作者所在的实验室将该技术应用于中药制药过程监控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近红外光谱(NIR)法对制川乌提取、浓缩液中的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MAs)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方法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搜集103个制川乌样品的NIR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法建立NIR信息与MAs之间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 制川乌提取、浓缩液中MAs的近红外透射光谱模型建模的光谱范围为9 264.35~7 274.11 cm-1,校正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均方根(RMSECV)为1.171,相关系数(r)为0.999 4;经外部验证,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321,r为0.992 1;经相关性统计学分析,MAs的预测值与HPLC参考值的r为0.999 0,P<0.001,说明NIR法与HPLC法测定MAs相关性较好,可以较准确预测其覆盖范围的MAs的量.结论 本法具有方便、快速、准确、环保等特点,可用于制川乌提取、浓缩过程中MAs量的在线监测,进而较准确地判定提取、浓缩终点.  相似文献   

13.
郑琴  魏韶锋  熊文海  薛鑫  喻进  伍振峰  李颖萌  杨明 《中草药》2013,44(19):2777-2781
对《国家新编中成药》(第2版)中收载的已上市用于治疗头痛的520种中成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含川芎的中成药制剂有100种,处方有62种。对这些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以期发现含川芎的中药处方的主治病症、配伍规律、剂型设计原则和用量的变化规律,为深入研究川芎治疗头痛和脑部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以及治疗脑部疾病的组方和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药指纹图谱是在中医药的基础理论指导下,针对中药的品种和质量,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和技术,建立客观、整体和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综述了近年来延胡索原药材、饮片(醋炙)、止痛剂型、及其不同混淆品的指纹图谱技术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延胡索指纹图谱技术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以及为延胡索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建立广陈皮的定性分析模型,以建立快速鉴别广陈皮药材的方法。方法采集广陈皮与川陈皮的NIRS图,通过标准正交变量变换(SNV)预处理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广陈皮与川陈皮鉴别模型,并进行模型内验证和模型外验证,建立了广陈皮定性分析模型。结果在4 000~10 000 cm-1广陈皮和川陈皮能够较好地区分,内部验证的准确率高达100%,外部验证准确率达到90.91%。结论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广陈皮样品进行鉴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李文龙  瞿海斌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9):3511-3514
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光谱技术在中药行业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但目前该项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缺乏统一的标准及规范,将其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及中药制药过程分析,尚需解决NIR光谱分析技术的适用范围问题、建模样品的代表性及模型的可扩展性问题、光谱采集条件的优化问题、异常光谱的剔除原则问题、模型的评价方法问题、模型的更新及转移方法问题等。只有这些关键问题获得解决,并经过方法学验证,形成规范,才能充分发挥NIR光谱技术的优势,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和制药过程监测。该文将对NIR光谱技术在中药和其他领域的研究报道中提出的方法进行总结和比较,提出中药NIR光谱的技术规范化研究方法和思路,以促进NIR光谱技术的规范化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杰  史德胜  刘冰  周军  邵建强  唐素芳  闫东 《中草药》2015,46(24):3687-3690
目的研究不同工艺对中药牡丹皮和肉桂配方颗粒中挥发性成分量的影响。方法通过HPLC法测定不同制备工艺制得的牡丹皮配方颗粒中丹皮酚的量及肉桂配方颗粒中桂皮醛的量,对其工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常规工艺制得的配方颗粒中丹皮酚和桂皮醛的量明显低于先提取挥发油,药渣提取物干燥后,再将挥发油直接喷洒或环糊精包合后加入制得的配方颗粒。结论含挥发性成分中药牡丹皮和肉桂配方颗粒的最佳工艺为先提取挥发性成分,剩余药渣进行煎煮,然后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包合,制粒时再将其加入。  相似文献   

18.
楤木属中草药的整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勇  肖培根 《中草药》2001,32(9):847-850
Chong木属是最接近人参属的一群植物,我国有丰富的种植资源。在强调整理Chong木中草药传统疗效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化学,药理及制剂研究进展提出了开发前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田莹  赵洁  瞿海斌 《中草药》2023,54(13):4137-4143
目的 混合过程是滴丸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工艺,为保证药物均匀分散在熔融基质中,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的混合过程监测方法。方法 以银杏叶滴丸(Ginkgo Folium Dripping Pills,GFDP)料液的混合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手段,开发了一种适用于GFDP料液混合过程的在线监测方法。通过移动块标准偏差法来评价熔融物料的混合均匀度,并对混合终点进行判断。结果 在波长900~1650 nm,采集的光谱最大偏差值为0.013 81,最大标准偏差值为0.005 54,所建立的监测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健性,不同取样点的总黄酮苷含量RSD小于5%,验证了终点判断的可靠性。结论 为熔融物料混合过程监测及终点判断提供了思路,提高了滴丸制备过程关键环节的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近红外光纤透射光谱的白芍提取物纯化过程中的快速分析方法.方法 通过近红外透射光纤探头测定流经D-101大孔树脂的纯水洗脱液和70%乙醇洗脱液的近红外光谱(NIRS),并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对两个过程进行定性判别研究.同时针对醇洗过程,以HPLC分析值作参比,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醇洗过程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定量校正模型.结果 模式识别方法可以准确无误地对水洗除杂过程完全程度进行监测,对醇洗脱过程中溶剂体系变化进行精确指示,同时所建定量模型也成功地用于预测相同批次和不同批次白芍提取物大孔树脂纯化过程的洗脱曲线,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124、0.172和0.120、0.133,NIRS与HPLC测得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均在0.992以上.结论 本方法实时、高效、快速,可对纯化过程进行定性定量全面监控,可用于中药纯化过程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