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主成分分析(PCA)、聚类热图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评价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乙醇、50%乙醇和水)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优选丹参-红花药对活血化瘀作用的最佳提取方式。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共同刺激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通过测定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沉(ESR)和红细胞压积(HCT),观察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不同剂量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通过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观察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对血瘀大鼠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PCA、聚类热图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的总活血化瘀效应。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制法丹参-红花药对低、中、高3个剂量给药组均能较好地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综合PCA、聚类热图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评价得出,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不同剂量组中50%乙醇高剂量组的活血化瘀作用最好;相同剂量下,不同制法中50%乙醇给药组活血化瘀效应较好。以上结果说明,不同制法丹参-红花药对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异常,且50%乙醇提取丹参-红花药对活血化瘀的作用最优,为临床更有效应用丹参-红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偏最小二乘(PLS)法和多指标指数法,比较栀子根不同提取部位醇提物、石油醚部位、醋酸乙酯部位、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和剩余水提部位对黄疸性肝炎小鼠的保肝退黄作用。方法栀子根不同提取部位分别设置高、低剂量(9、3 g/kg),分别ig给药,连续7 d,于给药第5天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复制小鼠黄疸型肝炎模型,测定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变化,采用PLS法结合多指标指数法比较栀子根各提取部位的总保肝效应。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除石油醚部位高、低剂量组和氯仿部位低剂量组外,栀子根其余各提取部位对某个指标或多个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对小鼠肝组织病理性损伤有一定减轻,多指标综合评价表明,栀子根醋酸乙酯部位高剂量组保肝退黄效果最好。结论栀子根醋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有较好抑制黄疸型肝炎的作用,其中以醋酸乙酯高剂量组作用最佳,可能是保肝的活性部位,机制可能与提高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及增强胆红素代谢、胆汁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主成分分析用于秦皮的质量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在获取秦皮HPLC指纹信息的基础上,选择9个共有峰的相对含量为指标,对不同产地的秦皮建立了综合主成分评价模型。结果:本文提出的综合主成分评价较全面的反映了秦皮样本的信息,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系统聚类法结果一致。结论:综合主成分分析可用于中药多指标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4.
丹参山楂有效组分配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丹参山楂有效组分不同配伍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作用,以期获得较优组合. 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腹腔注射维生素D3及炎症诱导的方法建立AS大鼠模型.对丹参水溶性组分(DSA)、山楂水溶性组分(SZA)及丹参脂溶性组分(DSL),以3个剂量水平(大-中-小,1-2-3)进行正交实验,观察不同配伍对AS大鼠血脂水平、氧化应激、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多目标优化.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配伍样品均显示了降脂、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及抗炎等作用,方差分析表明DSA2-SZA2-DSL1,DSA3-SZA2-DSL1,DSA3-SZA3-DSL3, DSA3-SZA1-DSL1分别为降脂、抗氧化、内皮保护、抗炎作用的较优组合;多目标优化结果显示DSA2-SZA1-DSL2是抗AS的较优组合. 结论: 丹参山楂有效组分不同配伍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大鼠AS的进程,不同配伍作用方式的侧重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基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不同产地叶下珠多酚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9个不同产地叶下珠多酚部位指纹图谱,对其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指认主要成分。结果:叶下珠多酚部位指纹图谱检出7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5个共有峰,9个不同产地叶下珠多酚部位相似度达到0.972-0.998,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从化学成分上说明了9批样品的相似性及差异性。结论:以指纹图谱数据为基础,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合起来进行识别,为叶下珠药材的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商洛丹参的道地性与饮片等级评价标准。方法 收集陕西省商洛市六县一区13批次及外省6批次丹参样品,根据丹参根的直径大小,将丹参样品分为3个规格。采用HPLC法测定19批次丹参药材及39批次不同规格丹参饮片8个水溶性成分和4个脂溶性成分含量,运用指纹图谱及相似度评价系统、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19批次不同产地丹参药材进行评价分析,根据各成分含量对不同规格丹参饮片进行等级判别分析。结果 指纹图谱及相似度评价及PCA分析显示来自商洛的13批次丹参分为一类,6批次外地丹参聚为一类,OPLS-DA分析共得到6个丹参差异性标志物。商洛丹参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明显高于外省丹参,水溶性成分是外省丹参的1.5倍~2.5倍,脂溶性成分是外省丹参的3倍~6倍;不同规格丹参饮片水溶性成分含量与直径成正相关,脂溶性成分含量与直径成负相关。结论 商洛丹参具有道地性优势,不同规格饮片成分研究为丹参饮片等级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醒脑静注射液与9种联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为该药物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将醒脑静注射液分别与9种联用药物进行配伍并置于室内避光条件下和光照条件下6 h,考察配伍溶液的外观性状变化,并采用相似性评价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配伍溶液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醒脑静注射液与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等9种药物配伍后外观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醒脑静注射液与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等9种药物配伍0 h,放置6 h及光照6 h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 0. 98。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9组配伍溶液聚为两类;其中与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等8种药物的配伍溶液聚为一类,且配伍后醒脑静注射液的特征成分相对峰面积均无明显变化;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配伍溶液聚为一类,配伍0,6 h后醒脑静注射液的某些特征成分相对峰面积增大,光照6 h后更加明显。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与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等8种药物的配伍稳定性良好,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配伍则存在稳定性问题,提示临床应用时需注意其配伍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腾茂  刘飞  王蓉  高慧琴 《中草药》2017,48(11):2255-2260
目的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湿热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的影响,探讨病证-药性-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CII)组、病证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单味秦艽组、秦艽+威灵仙(秦-威)组、秦艽+桑寄生(秦-桑)组和秦艽+防己(秦-防)组,采用天然牛II型胶原(CII)诱导加风湿热环境因素刺激制备风湿热痹RA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各给药组分别ig给予制备的对应药液(25 mg/kg)。实验中测量大鼠体质量、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评分、痛阈值、冷痛耐受值及压力耐痛值,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运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PCA和聚类分析,设定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法。结果 PCA筛选出2个主成分,二者携带原变量信息的89.6%,第1主成分反映除体质量之外其他变量的信息,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体质量这一变量的信息;以主成分因子得分与其权重(方差贡献)乘积之和相加,得出各组的总因子得分(F值,F值越大,病情越严重),病证模型组F值最大,对照组F值最小,给药组中秦-防组F值明显小于秦-威组、秦-桑组。聚类分析将8个组按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聚为3类,与理论实际相符合;给药组中秦-防组单独聚为一类,其余给药组聚为一类。结论对于风湿热痹型RA,平寒相配疗效优于平温、平平相配,实验结果符合中医临床"疗热以寒药"的治疗原则;PCA法和聚类分析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以用于评价动物模型及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9.
比较宁夏乌拉尔甘草(以下均简称甘草)中基于指标成分含量的色谱鉴别和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光谱鉴别差异,建立快速有效鉴别宁夏野生和栽培甘草的方法。采用HPLC和紫外光谱法测定9批野生甘草和14批栽培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并采集其近红外光谱信息。结果显示,基于指标成分定量的色谱鉴别无法有效鉴别宁夏野生和栽培甘草,近红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够直观、快速、有效鉴别宁夏野生和栽培甘草样品,为甘草生长方式的鉴别及应用研究提供有效方法。同时,为甘草的品种、产地及规格等方面的鉴别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比较评价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前后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活血作用贡献。采用冰水浴和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共同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根据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沉(ESR)和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观察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前后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观察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前后对血瘀大鼠的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活血作用贡献。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前后对急性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多个指标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得出,新生化颗粒对血瘀大鼠的调节作用优于拆方组和生化汤组;新生化颗粒缺失当归系列药对后,各给药组的活血效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缺失不同的当归药对后对原方的活血效应影响不同,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活血作用贡献的顺序为:当归-益母草当归-川芎当归-红花当归-炙甘草当归-桃仁当归-姜炭。该研究表明,当归系列药对是新生化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当归系列药对在新生化颗粒中的活血作用贡献不同;且当归-益母草药对在全方中的活血作用贡献最大,与新生化颗粒的组方结构(重用益母草)以及益母草"活血行滞、祛瘀生新"的功效相一致,该方法为新生化颗粒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复杂方剂的配伍作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丹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是一味临床常用的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丹参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月经不调、心悸失眠及各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治疗。丹参化学成分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综述了丹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丹参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干燥方式对丹参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开  王征  黄松  黄静  王钢  刘岩 《天津中医药》2012,29(4):389-391
[目的]探索不同干燥方式对丹参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真空微波干燥、户外晾晒、恒温鼓风烘烤3种方式干燥鲜丹参,并对制备样本有效成分、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户外晾晒有利于丹酚酸B和丹参素成分的保留,恒温鼓风烘烤有利于醇溶性浸出物成分的保留,真空微波干燥有利于总酚酸、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保留。[结论]真空微波干燥方式处理鲜丹参,干燥效率高、有效成分损失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5个不同地域丹参为材料,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探究了不同产地丹参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特征与有效成分积累规律,进一步分析了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个不同产地的丹参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与有效成分的积累量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二者相关性分析显示一些内生真菌与丹酚酸B、咖啡酸等几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极显著相关(P <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12批丹参茎叶为研究对象,为究其HPLC指纹图谱中色谱峰和活血活性的相关性,建立其基于酶活性的活血活性谱-效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纤维蛋白原平板法,测定6批丹参茎叶的指纹图谱和体外活血活性值,用对照品对指纹图谱特征峰进行指认,并对指纹图谱特征峰成分与其活血活性进行相关分析;运用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建立其谱-效模型,采用6批丹参茎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丹参茎叶指纹图谱中得到7个特征峰,由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可证明丹参茎叶活血活性与7个色谱峰峰面积有相关性,陡坡图分析得该模型的最优主成分数为5,经指认分别为原儿茶醛,咖啡酸,共有峰5(未指认),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其中原儿茶醛、共有峰5和丹酚酸B对活血作用显正相关,咖啡酸(CA)和迷迭香酸(PCA)对活血作用显负相关,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较小。结论:该实验建立的基于酶活性的活血活性谱-效模型可较好地预测丹参茎叶的活血活性。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丹参-川芎有效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川芎嗪、阿魏酸)配伍对体外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细胞缺糖缺氧(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优选较佳组合。方法原代培养乳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免疫组化法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鉴定,并建立海马神经元细胞氧糖剥夺模型。MTT法确定丹参素、原儿茶醛、川芎嗪、阿魏酸及尼莫地平的非细胞毒性剂量范围,以L9(34)正交表设计安排成分配伍给药。将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12组: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及正交配伍1~9组。采用比色法、WST-1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水平变化,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采用极差分析法分析正交试验结果。结果药物正交配伍组合均可显著改善缺氧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形态,显著减弱LDH活力,增强SOD的活性以及降低MDA的水平,显著抑制细胞TNF-α的释放,降低IL-1β和IL-6的水平,明显减少了细胞的凋亡。丹参-川芎有效成分对LDH活力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丹参素川芎嗪原儿茶醛阿魏酸,最佳配伍组合为丹参素(120μg/m L)、原儿茶醛(120μg/m L)、川芎嗪(80μg/m L)、阿魏酸(20μg/m L)。对SOD活性的影响主次因素依次为阿魏酸川芎嗪丹参素原儿茶醛,最佳配伍组合为丹参素(120μg/m L)、原儿茶醛(120μg/m L)、川芎嗪(80μg/m L)、阿魏酸(40μg/m L)。对MDA水平的影响主次因素依次为丹参素原儿茶醛阿魏酸川芎嗪,最佳配伍组合为丹参素(60μg/m L)、原儿茶醛(60μg/mL)、川芎嗪(80μg/m L)、阿魏酸(20μg/m L)。对TNF-α水平影响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川芎嗪原儿茶醛丹参素阿魏酸,最佳配伍组合为丹参素(60μg/m L)、原儿茶醛(60μg/m L)、川芎嗪(40μg/m L)、阿魏酸(10μg/m L)。影响IL-1β水平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川芎嗪阿魏酸丹参素原儿茶醛,最佳配伍组合为丹参素(30μg/m L)、原儿茶醛(30μg/m L)、川芎嗪(80μg/m L)、阿魏酸(20μg/m L)。影响IL-6水平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原儿茶醛川芎嗪阿魏酸丹参素,最佳配伍组合为丹参素(120μg/m L)、原儿茶醛(120μg/m L)、川芎嗪(80μg/m L)、阿魏酸(10μg/m L)。影响细胞早期凋亡率主次因素为阿魏酸原儿茶醛川芎嗪丹参素,最佳配伍组合为丹参素(60μg/m L)、原儿茶醛(30μg/m L)、川芎嗪(20μg/m L)、阿魏酸(40μg/m L)。结论丹参-川芎有效成分配伍对氧糖剥夺海马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减轻炎症损伤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可参考实验结果为临床不同病程需要更改组方配比,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6.
陈尘  张燕  李林  王喆之  李淑娟 《中草药》2020,51(21):5590-5597
目的 克隆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转录因子基因SmWRKY14,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及应答环境因子和植物激素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方法 以丹参转录组数据中Unigene(c50007_g1)序列为参考,利用PCR扩增获得SmWRKY14基因序列。通过生物信息软件及在线工具预测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结构等分子特征,采用DNAMAN和MEGA 6.0分别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构建,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 克隆得到SmWRKY14基因cDNA全长1 103 bp,编码244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27 600,等电点8.19。该蛋白含有WRKY特征基序,不含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域,其高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卷曲构成。进化树分析表明SmWRKY14蛋白与柿WRKY14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SmWRKY14基因在丹参中各器官中为组成型表达,且该基因与丹参酮合成关键酶基因DXS、GGPPS、CPS的表达模式相似,且受茉莉酸甲酯、脱落酸、赤霉素等植物激素及机械损伤的强烈诱导。结论 获得丹参SmWRKY14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及表达特征,为研究WRKY家族成员调控丹参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应答植物激素及参与防御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顺仓  刘肖宇  邱琳  程琪茗  马喆晨  符婷 《中草药》2024,55(13):4500-4507
目的 克隆获得丹参SmCYP76S7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特性分析。方法 克隆获得SmCYP76S7 的cDNA及基因组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结构和理化性质分析。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GAD-SmCYP76S7-eGFP,转化烟草后分析SmCYP76S7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利用qRT-PCR测定SmCYP76S7基因在各器官中的表达量,同时分别利用不同光质和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处理丹参幼苗和丹参毛状根,探究SmCYP76S7基因对光质和MeJA的响应。结果 SmCYP76S7基因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1 50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01个氨基酸。该基因在根、茎、叶和花中均有表达,其中花中表达量最低。SmCYP76S7蛋白除定位于内质网外,还分布于多个细胞结构。SmCYP76S7基因的表达在红光处理和MeJA处理样品中显著上调,是典型的光和MeJA诱导基因。结论 SmCYP76S7基因是CYP76家族成员,结合其表达特性和同家族其他成员的催化活性,该蛋白很可能参与丹参酮类成分的生物合成,其具体的生物学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8.
张敏敏  程素盼  赵志国  刘倩  刘伟  王晓  赵恒强 《中草药》2020,51(11):2908-2913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DPPH-PAD-ESI-TOF/MS)快速筛选鉴别天然产物中抗氧化成分的方法,并用于丹参中抗氧化成分的快速发现。方法采用WatersACQUITY UPLC HSS T3柱(100 mm×3.0 mm,1.8μm),以乙腈-0.2%甲酸水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5mL/min实现丹参提取物的快速分析。柱后流出液与另一路DPPH溶液(0.3mL/min)通过三通阀注入PEEK反应线圈(内径0.25 mm,长度10 m)混合反应后流入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254和517 nm,通过517 nm下产生的负峰所对应的样品色谱峰来筛选丹参中的抗氧化成分。结果采用UPLC技术在低体积流量下实现样品的高效分离,避免了高体积流量引起的基线噪音、显著提高了在线筛选方法的分辨率和灵敏度,降低了溶剂消耗。采用该方法在丹参提取物中共筛选出31个抗氧化活性成分,采用PAD-ESI-TOF/MS初步鉴定出11种,活性验证实验表明,咖啡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素均具有较好抗氧化活性,其中,咖啡酸的DPPH半数清除浓度(IC50)值为29.00μmol/L,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结论该方法分离速度快、分辨率和灵敏度较高、溶剂消耗低,为复杂天然产物中抗氧化成分的快速发现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颜永刚  王红艳  尹立敏  邓翀  张岗  沈霞 《中草药》2017,48(17):3560-3567
目的比较评价桃仁-大黄药对(PS-RRR)不同配比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揭示PS-RRR活血化瘀效应相互作用的范围、性质与程度。方法采用冰水浴与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方法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给予不同配比(0∶1、1∶5、2∶5、2∶3、1∶1、3∶2、5∶2、5∶1、1∶0)PS-RRR后,通过测定全血黏度(WBV)、血沉(ESR)、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观察其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指标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PS-RRR不同配比的总活血化瘀效应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PS-RRR配比在2∶3~3∶2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协同作用强度为-0.8);在桃仁(PS)剂量5.5~10 g,大黄(RRR)剂量2.1~5.8 g,表现出拮抗作用(拮抗作用强度最大为0.6);而其他比例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或者拮抗作用。结论初步揭示了PS-RRR活血化瘀效应相互作用的范围、性质与程度,且PS-RRR活血化瘀作用的最佳配比与临床中医方剂中使用PS-RRR配比1∶1频次最高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