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考察干燥温度、产地和采摘时间对洋常春藤Hedera helix L.叶中常春藤皂苷C、α-常春藤皂苷的影响。方法分别在60℃、70℃、80℃、90℃、105℃温度下,对来自2个产地、不同采摘时间的3批洋常春藤叶进行鼓风干燥处理至恒重;采用HPLC法分析各洋常春藤炮制品中2种皂苷的含有量;将不同批次、不同温度下洋常春藤炮制品粉末按适宜比例混合,采用带约束的最小二乘最优化方法确定其比例。结果 3批洋常春藤叶中常春藤皂苷C的含有量均随温度升高而增高,而α-常春藤皂苷含有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混批洋常春藤炮制品中2种皂苷含有量的测定值与目标值误差小于5.5%。结论 3种因素对洋常春藤叶中2种皂苷含有量的影响顺序为干燥温度﹥产地﹥采摘时间。合理混合不同质量的洋常春藤炮制品可使2种皂苷的含有量稳定在特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α-常春藤皂苷(BD)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251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集落形成、吉姆萨染色检测不同浓度BD对U251细胞增殖影响;Hochest33342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cl-2、Caspase-3蛋白凋亡变化。结果BD可以明显抑制U251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在给药24h后,呈强蓝色荧光,并且细胞在BD18.75,25.00μmol·L-1出现显著凋亡,下调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BD能显著地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预知子中α-常春藤皂苷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优选预知子中α-常春藤皂苷(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α-常春藤皂苷,以转移率为考察指标,对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逐一考察.结果 适合生产的预知子中α-常春藤皂苷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8,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在此条件下,转移率高达98.40%.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合理、稳定、可行,为确定预知子提取工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孙化鹏  阮琴妹  吴易雄  刘坤  钟晓红 《中草药》2015,46(18):2794-2799
目的通过建立洋常春藤及其栽培品种中皂苷类化合物的HPLC-UV指纹图谱,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同时结合标定化合物的测定,以期为常春藤属植物的药用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Unitary C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二元高压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5 nm;体积流量1 m L/min;进样量20μL;柱温25℃。结果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A)"标定了17份常春藤属样品的12个共有指纹峰,计算其相似度在0.715~0.992;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初步判断洋常春藤的综合药用质量要优于其他品种。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够成功应用于筛选高质量的常春藤原料以及进行洋常春藤及其栽培品种药材的质量评价与控制,同时可为制定洋常春藤及其栽培品种药用质量评价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α常春藤皂苷对结肠癌细胞凋亡、增殖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检测α常春藤皂苷对结肠癌Lo Vo细胞形态、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结果:α常春藤皂苷改变结肠癌Lo Vo细胞形态,α常春藤皂苷4.18 mg/L组、α常春藤皂苷8.37 mg/L组、α常春藤皂苷16.73 mg/L组、奥沙利铂9.23×10-3g/L组、α常春藤皂苷8.37 mg/L+奥沙利铂9.23×10-3g/L组对Lo Vo细胞的抑制率(%)依次为:12.49±2.36,24.02±3.98,51.00±4.50,17.92±2.28,59.66±7.93组间差异显著;空白对照组、α常春藤皂苷4.18 mg/L组、α常春藤皂苷8.37 mg/L组、α常春藤皂苷16.73 mg/L组、奥沙利铂9.23×10-3g/L组、α常春藤皂苷8.37 mg/L+奥沙利铂9.23×10-3g/L组Lo Vo细胞G1期、G2期、S期百分比分别依次为:63.17±0.92,62.32±0.86,61.01±0.74,54.45±0.96,43.80±0.60,45.96±0.68;22.71±0.65,31.27±0.59,22.54±0.51,13.45±0.40,44.54±0.40,44.49±0.61;14.47±0.21,7.59±0.43,16.35±0.44,31.28±0.97,11.58±0.34,9.61±0.20,组内无显著差异。对Lo Vo细胞的凋亡率依次为:5.43±2.13,8.18±0.11,10.80±0.26,12.37±1.27,16.87±1.52,20.55±0.99,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使Lo Vo细胞各组caspase 3的相对表达量均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α常春藤皂苷影响结肠癌Lo Vo细胞形态、改变其周期分布,增加caspase 3表达量,促进其凋亡,抑制其增殖,与化疗药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α-常春藤皂苷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考察α-常春藤皂苷的肠道吸收特性,探讨α-常春藤皂苷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运用HPLC法测定药物的质量浓度,分别研究吸收部位、药物质量浓度、pH值、肠道菌群以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α-常春藤皂苷吸收的影响。结果 α-常春藤皂苷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顺序为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且以质量浓度为75、150、300 μg/mL的供试液进行实验,KaPeff没有显著性差异;药物的吸收随pH值升高而增加;扰乱大鼠肠道菌群会干扰α-常春藤皂苷的吸收;含P-gp抑制剂组和不含P-gp抑制剂组相比,α-常春藤皂苷的KaPeff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α-常春藤皂苷在全肠道均有吸收,但在肠道下部吸收较好;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药物的吸收无浓度饱和现象,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药物在碱性环境下吸收较好;肠道菌群对α-常春藤皂苷吸收有显著影响;α-常春藤皂苷不是P-gp底物。  相似文献   

7.
预知子中α-常春藤皂苷的HPLC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不同种与不同产地预知子中α-常春藤皂苷(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的含量,为预知子质量标准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Alltech C18色谱柱,乙腈-水-磷酸(45∶5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3 nm。结果α-常春藤皂苷的保留时间为16 min,线性范围为1.088~5.44μg(r=0.999 9),加样回收率100.02%。所测样品中α-常春藤皂苷的含量在0.199~33.481 mg·g-1。结论该法快捷、简便、准确,可用于预知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α-常春藤皂苷协同雷公藤红素对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CompuSyn软件获取相互作用指数(CI)并筛选出最佳协同组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和细胞周期蛋...  相似文献   

9.
七叶皂苷A~D体外转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覃勤  叶利春  李群  石召华  刘享平 《中草药》2017,48(11):2212-2218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七叶皂苷A~D量的方法,考察不同因素水平影响下七叶皂苷A~D的体外转化规律,并优化出最佳转化条件,为调控生产中七叶皂苷A~D的比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34∶66)为流动相,柱温为35℃,体积流量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00 nm,外标法定量;以七叶皂苷A~D的转化率及有关物质的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p H值、温度、时间3个因素对七叶皂苷A~D体外转化的影响趋势,再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转化条件,利用Design Expert 8.0.5软件分析预测最佳转化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七叶皂苷A~D分别在0.39~3.49 mg/m L(r=0.999 5)、0.28~2.55 mg/m L(r=0.999 5)、0.19~1.67 mg/m L(r=0.999 7)、0.07~0.59 mg/m L(r=0.999 7)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单因素实验表明,p H值、温度、时间对七叶皂苷A和B、C和D转化率的影响呈现相似的趋势,在p H值5.0~10.0,温度45~85℃,时间0.25~8 h时,七叶皂苷A、B部分转化成七叶皂苷C、D,其他条件下七叶皂苷A~D均转化为有关物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研究得到最佳转化条件为p H值6.9,温度54℃,时间7.4 h,在此条件下,七叶皂苷C、D转化率的综合评分为11.50%,与预测值的偏差5%。结论不同p H值、温度、时间影响下,七叶皂苷A~D的体外转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响应面法优选出的最佳转化条件稳定可行,可为调控生产中七叶皂苷A~D的比例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并鉴定α-常春藤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BD-HP-β-CD).方法:采取饱和水溶液法制备BD-HP-β-CD,以包合物得率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温度、时间和搅拌速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鉴定包合物物相,相溶解度法考察HP-β-CD对α-常春藤皂苷(BD)的增溶效果.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包合温度37℃,搅拌速度300 r·min-1,包合时间2h,包合物平均得率93.3%,包封率70.7%.BD-HP-β-CD在pH8.5,1.2,6.8介质中表观溶解度较BD分别约提高了4,60,200倍,XRD和DSC中BD的特征峰消失证实包合物已形成.结论:HP-β-CD对BD具有较好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孙化鹏  钟晓红  乔飞 《中草药》2018,49(9):2127-2132
目的克隆获得洋常春藤Hedera helix鲨烯合成酶基因(HhSS)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分析。方法根据洋常春藤转录组数据信息设计引物,通过RACE克隆方法获得HhSS基因序列;采用DNAMAN、PROTPARAM、TMHMM、PSORT、Scan Prosite、SOPMA、SWISS-MODEL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序列信息及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结构域等特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进行HhSS基因的检测分析。结果 RACE克隆获得HhSS(Gen Bank登录号KX056078)基因cDNA序列全长1 889 bp,包含一个从248~1 47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以及247 bp的5’非编码区(5’UTR)和412 bp的3’非编码区(3’UTR)。该基因编码409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6 800,等电点为5.68。HhSS蛋白具有植物SS蛋白的特征结构域和跨膜区,与刺五加、人参等同科植物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表明洋常春藤叶片中HhS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常春藤皂苷含量存在正相关性。结论洋常春藤HhSS基因的成功克隆及表达分析研究,为阐明HhSS基因在常春藤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及代谢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对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茎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采用Welc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和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 L/min,柱温40℃,进样量5μL。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使用质谱分析软件中的目标化合物筛查法,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鉴定监测到的化学成分。结果在优化的液质联用条件下,结合Scifinder数据库、对照品和相关文献鉴定了43个化合物,包括三萜皂苷、黄酮苷类、苯丙素类和核苷类化合物。结论 UPLC/Q-TOF-MS/MS方法能快捷、准确、较全面地鉴定中华常春藤中的化学成分,为中华常春藤化学成分的进一步提取分离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孙琛  张严磊  侯宝锋 《中草药》2019,50(6):1285-1290
目的研究太白楤木Aralia taibaiensis中的齐墩果酸型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1D/2D-NMR、MS、IR等波谱技术解析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共分离得到了8个齐墩果酸型三萜皂苷,分别鉴定为太白楤木皂苷IX(1)、竹节参皂苷1(2)、竹节参皂苷IVa(3)、丝瓜苷H(4)、银莲花苷(5)、楤木皂苷A(6)、araliasaponin II(7)和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和8为首次从太白楤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主要探究藏柴胡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采用大孔吸附树脂,MCI,硅胶,ODS,MDS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从藏柴胡70%乙醇(含0.5%氨水)提取物中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柴胡皂苷b2(1),柴胡皂苷a(2),柴胡皂苷b1(3),柴胡皂苷d(4),hydroxysaikosaponin a(5),柴胡皂苷b3(6),柴胡皂苷c(7),柴胡皂苷i(8),柴胡皂苷f(9),chikusaikosidesⅡ(10),柴胡皂苷s(11),柴胡皂苷I(12)。12个化合物均属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3,5,8~9,1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抗流感病毒实验表明在20μmol·L-1下,化合物2,4,6,8,11~12对流感病毒WSN33具有较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91.3%,88.6%,53.4%,61.3%,77.3%,57.4%。  相似文献   

15.
杨滔  谭庆龙  朱锦萍  周劲松  张蕾  杨宝  赵钟祥 《中草药》2015,46(7):1052-1055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中大叶冬青苷G、大叶冬青苷H、苦丁冬青苷G、大叶冬青苷C、苦丁冬青苷A、苦丁冬青苷E、苦丁冬青苷D 7个三萜皂苷类成分的量。方法采用YMC C18色谱柱(YMC-pack ODS-A,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结果7个三萜皂苷化合物均有良好的分离度,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和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9.25%~100.80%,RSD2%。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为苦丁茶冬青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杨崇康  罗启鹏  张莲  刘佳  沈勇 《中草药》2020,51(5):1175-1182
目的对三七总皂苷(PNS)酸水解产物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PNS用盐酸水解,水解产物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由波谱数据(HR-ESI-MS、ESI-MS、1H-NMR、13C-NMR、HSQC、HMBC)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PNS酸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达玛-25-烯-24-过氧羟基-3β,6α,12β,20S-四醇(1)、6α,12β,20S-三羟基-达玛烷-24-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2)、6α,12β,20R-三羟基-达玛烷-24-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3)、越南人参皂苷R8(4)、24(S)-拟人参皂苷GQ(5)、人参皂苷Rg5(6)、20(R)-人参皂苷Rg3(7)、20(R)-人参皂苷Rk2(8)、3β,12β-二羟基-达玛烷-E-20(22),24-二烯-6-O-β-D-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9)、20(S)-人参皂苷Rg2(10)、人参皂苷SL1(11)、20(R)-人参皂苷Rh1(12)、20(22)E-人参皂苷Rh4(13)、25-羟基-20(R)-人参皂苷Rh1(14)、(3β,6α,12β,20S)-20,25-环氧-3-12-二羟基-达玛-6-O-β-D-吡喃葡萄糖苷(15)、20(R)-原人参二醇(16)、20(R)-原人参三醇(17)、20(S)-原人参三醇(18)。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四环三萜化合物,化合物2~5为三七及PNS转化产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联用技术,对西南银莲花Anemone davidii根茎的皂苷类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Welc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运行时间40.25 min,使用质谱分析软件中的目标化合物筛查法,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鉴定监测到的化学成分。结果 包括常春藤型皂苷及齐墩果酸型皂苷在内的52个三萜皂苷类成分得到良好的分离和鉴定,47个为该植物中首次发现,其中有9对同分异构体。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为西南银莲花的化学成分鉴定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西南银莲花的活性三萜皂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研究西南银莲花Anemone davidii根状茎和地上部分的活性三萜皂苷。方法 用甲醇室温提取,大孔树脂D101、硅胶及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NMR分析并结合化学降解鉴定结构,体外抑菌和人癌细胞生长抑制实验测试抗菌和抗癌活性。结果 从该植物根状茎中分离鉴定出三萜皂苷Ⅰ~Ⅶ,从地上部分分离鉴定出三萜皂苷Ⅴ~Ⅷ,其中Ⅱ~Ⅳ对人癌细胞体外生长有抑制作用,Ⅴ,Ⅵ和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结论上述化学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进行抗癌活性测试,其中Ⅱ,Ⅳ和Ⅵ在该属植物中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考察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多元功效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何首乌药材的适宜采收期。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MEKC-DAD)测定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蒽醌类及儿茶素的含量,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元功效物质进行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多元功效物质的含量呈现动态变化,二苯乙烯苷的含量11月份最高;结合蒽醌的总量11—12月份最高;儿茶素的含量在9月份相对较高;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显示,11月份采收的何首乌药材综合评价指数明显高于其他采收期样品。11月份为何首乌药材适宜的采收期,与当地传统采收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