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毛冬青总黄酮对大鼠血瘀合并脑缺血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毛冬青总黄酮对大鼠血瘀合并脑缺血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连续注射地塞米松复制血瘀模型。毛冬青总黄酮混悬液(0.12,0.06,0.03 g·kg-1,20 mL·kg-1)连续灌服10 d,于第11天给药后1 h,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30 min造脑缺血模型。取血测全血黏度。断头取脑,一半脑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用于HE染色;另一半脑用生理盐水制备脑匀浆,用于测定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三磷酸腺苷酶(ATP)酶水平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血瘀合并脑缺血模型复制成功。与血瘀加脑缺血组相比,高、中剂量毛冬青总黄酮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全血黏度,高切为(7.25±1.78),(7.52±1.06)mPa.s,中切(8.75±2.02),(9.26±1.35)mPa.s,低切(17.06±3.77),(18.36±2.29)mPa.s,低剂量毛冬青总黄酮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高切值(7.92±2.32)mPa.s,中剂量毛冬青总黄酮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脑匀浆中LD含量(3.51±0.69)mmol·g-1,显著提高LDH水平(1 822.2±128.0)U.mg-1,明显降低MDA含量(2.66±0.42)mmol·mg-1;高、中剂量毛冬青总黄酮能显著提高脑匀浆中Na+-K+-ATPase,Mg2+-ATPase,Ca2+-Mg2+-ATP活力(8.23±0.63),(8.53±0.52),(7.15±0.20),(7.98±0.24),(8.17±0.33),(8.54±0.29)μmol·mg-1·h-1,中剂量毛冬青总黄酮能显著提高Ca2+-ATPase活力(8.84±1.00)μmol·mg-1·h-1,小剂量毛冬青总黄酮能显著提高Na+-K+-ATPase活力(7.94±0.16)μmol·mg-1·h-1,各剂量组毛冬青总黄酮均可显著改善脑组织病理改变。结论:毛冬青总黄酮可显著改善大鼠血瘀合并脑缺血模型的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2.
毛冬青总黄酮对小鼠脑缺血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毛冬青总黄酮对小鼠急性脑缺血模型和小鼠短暂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影响。方法造模组小鼠连续给药10 d,于最后1次给药后1 h,采用迅速断头法造成急性脑缺血模型,记录小鼠的呼吸次数及呼吸维持时间;采用阻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10 min,再灌注15 min,造成小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立即测定凝血时间。分离脑,一半脑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做海马区病理切片;另一半脑制备成10%的脑匀浆,用于测定ATP酶(Na+-K+-ATPase、Ca++-Mg++-ATPase、Ca++-ATPase、Mg++-ATPase)和乳酸(LD)含量。结果毛冬青总黄酮能显著增加急性脑缺血模型小鼠的呼吸次数、延长呼吸时间;还能明显延长小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凝血时间,明显提高脑匀浆中Na+-K+-ATPase、Ca++-Mg++-ATPase、Ca++-ATPase、Mg++-AT-Pase活力;显著降低脑匀浆中LD含量;显著改善脑组织病理改变。结论毛冬青总黄酮可显著改善小鼠急性脑缺血模型和短暂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脑缺血状况,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毛冬青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模型的作用特点及其机制。方法大鼠连续灌服不同剂量毛冬青总黄酮10 d,于第10天给药物后1 h,大鼠两侧颈总动脉用微动脉夹夹闭30 min,复制脑缺血模型;取大鼠脑,一半脑组织用生理盐水制脑匀浆,测脑匀浆三磷酸腺苷(ATP)酶水平,乳酸(LD)、丙二醛(MDA)含量;另一半脑组织固定、切片,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微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可成功复制脑缺血模型。与模型组比较,毛冬青总黄酮可显著提高脑匀浆Na+-K+-ATP、Mg2+-ATP、Ca2+-ATP和Ca2+-Mg2+-ATP酶活力(P<0.01,P<0.05),明显降低LD含量(P<0.05),显著减少MDA的含量(P<0.01),显著减轻缺血所致的脑组织损伤。结论毛冬青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模型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小鼠血瘀合并脑缺血模型。方法:在注射地塞米松造成血瘀模型基础上,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果:模型小鼠的血液粘度、脑能量代谢、脑水肿、Ca2 和脑组织显微结构的变化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结论:注射地塞米松造成血瘀并通过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可成功建立小鼠血瘀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相似文献   

5.
常见药用辅料对毛冬青总黄酮吸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常用制剂辅料对毛冬青总黄酮吸湿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粉末吸湿法测定毛冬青总黄酮的吸湿率;以吸湿初速度、吸湿加速度、平衡吸湿时间、平衡吸湿量、临界相对湿度等参数为指标,考察辅料种类和用量毛冬青总黄酮吸湿性的影响。结果:毛冬青总黄酮临界相对湿度78.1%,乳糖、硬脂酸镁、滑石粉、磷酸氢钙均增大了样品的临界相对湿度。交联聚维酮、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和糊精均加速了样品的吸湿过程,增加了样品的平衡吸湿量,作用顺序为交联聚维酮>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糊精>淀粉;磷酸氢钙、滑石粉、乳糖、硬脂酸镁、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样品的吸湿加速度和平衡吸湿量,作用顺序为磷酸氢钙>滑石粉>乳糖>硬脂酸镁>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结论:合理的使用辅料能改善毛冬青总黄酮的吸湿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毛冬青有效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毛冬青有效部位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硝酸铝、亚硝酸钠及氢氧化钠为显色剂,以芦丁为对照品,在510 nm波长处对毛冬青有效部位中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芦丁在0.99-49.5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1.52%(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毛冬青有效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1,(1):101-105
目的:探究败酱草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耐受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10 min作为第一次缺血预处理,再灌流120 h后,第二次损伤运用线栓阻塞法阻断左侧大脑中动脉2 h,再灌流22 h,建立大鼠脑缺血耐受模型。大鼠短暂缺血预处理后,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金纳多40 mg/kg组、败酱草总黄酮200、100 mg/kg组。每天给药一次,连续7 d,除给药组外,其他组灌服等体积的0.5%CMC。第6 d给药1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线栓阻塞法阻断左侧大脑中动脉2 h,再灌流22 h后,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失,测定脑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皮质区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MDA含量明显升高,脑匀浆SOD活力、GSH-Px、CAT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金纳多40 mg/kg组和败酱草总黄酮200 mg/kg组能够明显降低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MDA水平(P<0.05),明显升高SOD活力、GSH-Px含量(P<0.05),金纳多40 mg/kg组和败酱草总黄酮200、100 mg/kg组能够显著升高BDNF和GDNF水平(P<0.01)。金纳多40 mg/kg组、败酱草总黄酮200 mg/kg组能够使梗死灶周围神经元细胞水肿减轻,对病理损伤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结论:败酱草总黄酮对脑缺血耐受模型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神经功能修复,改善行为能力和修复受损的神经元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毛冬青甲素( Ilexonin A,I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 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于脑缺血再灌注后给予腹腔注射IA 40 mg/kg,每天1次,分别注射1d、3d、7d、14d.以Longa法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缺血周边区bFGF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IA干预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模型组(3d、7d、14d)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1 d bFGF已开始表达增加,3d达到高峰,7d表达略有下降,14 d仍持续表达,IA干预后bFGF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1d、3d、7d)明显增多. 结论 IA对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缺血周边区b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大鼠血瘀合并脑缺血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血瘀性脑缺血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采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造大鼠血瘀模型,每日于大鼠后腿内侧肌注地塞米松溶液0.2mg/kg,连续注射10d。血瘀模型成功时,麻醉动物分离两侧颈总动脉作结扎术,造脑缺血模型,空白组和其中一组模型组施假手术。结果与空白组比,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全血黏度值和TT、PT、APTT值的改变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空白组和手术组比,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的ATP活力、乳酸含量和乳酸脱氢酶活力、NO和NOS含量、SOD和MDA含量、Glu和T-AA含量、ET和CGRP含量变化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与手术组或假手术组比,尼莫地平、华佗再造丸对血瘀合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液凝聚时间、ATP活力、乳酸含量和乳酸脱氢酶活力、NO和NOS含量、SOD和MDA含量、Glu和T-AA量、ET和CGRP含量均有改善作用(P<0.05或P<0.01)。结论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成功建立血瘀性脑缺血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0.
石旺清  郑关毅 《福建中医药》2010,41(2):46-47,49
目的探讨毛冬青甲素(Ilexonin,I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毛冬青甲素治疗组。假手术组、毛冬青甲素治疗组和模型组按缺血2 h再灌注分为3、7、14、28 d 4组,每组各4只。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用HE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GAP-43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正常组皮层神经元细胞数目较多,形态结构清晰,细胞排列规整,核深染,核仁明显。模型组表现为皮层神经元皱缩变形,呈三角形改变,核暗染,固缩,间质水肿,细胞间隙增宽。毛冬青甲素治疗组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改善,皮层皱缩变形神经元数量减少,细胞排列较规整,组织水肿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GAP-43蛋白表达术后3 d开始升高,7 d达到最高水平,14 d仍维持较高水平,之后逐渐降低(P0.05)。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毛冬青甲素治疗组较模型组大鼠各时相点脑组织GAP-43蛋白的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5),以术后7 d最显著。结论毛冬青甲素可能通过促进缺血侧脑组织GAP-43的表达,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和再生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甘草总黄酮及其成分体外抗炎活性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甘草总黄酮(TFGR)及其成分对干扰素-γ(IFN-γ)和脂多糖(LPS)协同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的抗炎机制.方法:应用溶剂萃取和大孔树脂富集纯化制备甘草醇提物、组分及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IFN-γ和LPS协同诱导细胞炎症模型;Greiss反应法测定各层次提取物及黄酮类单体对细胞上清液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FRAP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RT-PCR法考察TFGR及异甘草素对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OX-2,IL-1β,IL-6,PPAR-γ mRNA的影响;Western blot法考察TFGR及异甘草素对细胞iNOS,COX-2及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结果:甘草乙酸乙酯部位与其他提取物相比,在相同剂量时对亚硝酸盐含量的抑制率最高.乙酸乙酯提取物经大孔树脂富集的甘草总黄酮(甘草苷占60.08%)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上清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且优于乙酸乙酯提取物,并对刺激后的细胞活力有保护作用,且总抗氧化能力也强于其他提取物;TFGR抑制iNOS,IL-6 mRNA并提高PPAR-γ基因水平,抑制iNOS,COX-2,p-ERK的蛋白表达;甘草黄酮类单体异甘草素能抑制iNOS,COX-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和IL-1β,IL-6的基因表达,还能上调PPAR-γ的基因表达.结论:活性导向的分离提示乙酸乙酯部位是甘草抗炎活性组分之一,由此活性组分富集得到的TFGR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上清液中亚硝酸盐含量,部分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中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抑制iNOS和CO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而达到抗炎效果.其中异甘草素可能为TFGR抗炎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不同乙醇含量酒炮制牛膝饮片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用皮下注射大剂量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刺激制备急性血瘀模型,检测主要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牛膝各样品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总体上22%黄酒制品>16%黄酒制品>生品>56%白酒制品>蒸馏水制品。结论:酒制牛膝宜采用含醇量高于20%的黄酒,而不宜用白酒和低浓度的黄酒。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药材饮片存在形状不规则的问题,故该文对先前推导的中药通用提取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简化,将公式中较难确定的药材粒径这一参数融合在最终参数a中。减少药材粒径的直接测定能够增加模型的准确性,扩大模型的适用范围,并且和实际生产情况更加接近,最终建立了简化后的模型公式以及相应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以黄芩中总黄酮为测定指标,对水煎煮法提取黄芩中总黄酮对该模型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黄芩总黄酮质量浓度的自然对数值随时间、溶剂倍量值的自然对数变化成良好线性关系,通过计算,拟合,成功地建立了水煎煮法提取黄芩总黄酮的动力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拟合度良好,偏差能够很好地控制在工业生产要求的范围内,说明该方法的模型适应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茜草与茜草炭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影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茜草与茜草炭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揭示两者在功效方面的异同。 方法: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浸泡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以云南白药为阳性对照,连续给药7 d,利用此模型观察茜草与茜草炭高、中、低各3个剂量组对血液流变学、凝血酶活性及血小板系统的影响。 结果:茜草能够显著改善不同切变率下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在止血方面体现了一定的双向调节,对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表现出一定的影响,但弱于茜草炭。茜草炭主要通过影响内、外源性凝血酶以及纤维蛋白原来达到促凝效果,能明显提高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 结论:茜草既能化瘀,又能止血,茜草炭主要发挥其止血作用,进一步论证了茜草、茜草炭“生行熟止”的传统炮制理论。  相似文献   

15.
论活血化瘀是脑出血急性期的基本治疗原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合脑出血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及部分临床文献 ,提出脑出血急性期存在着瘀血这一基本病理改变 ,而活血化瘀可从多方面改善脑出血急性期的病理生理学异常。早期应用活血化瘀药物 ,可明显改善出血灶周围的血液循环 ,加速血肿吸收 ,解除脑组织受压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预后 ,降低致残率。因此 ,活血化瘀应成为脑出血急性期的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6.
俞璐  张秋娟 《天津中医药》2022,39(8):999-1004
中医在缺血性脑疾病的防治中素有内在优势。中医认为,痰瘀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同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对其发病产生重要影响,痰瘀互结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机关键;现代研究认为,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异常和炎症反应是与痰瘀相关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因此,痰瘀同治法以其独特作用优势,在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古今文献,将围绕痰瘀同治法在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的机制理论与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从痰瘀毒论治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动脉粥样硬化与痰浊、瘀血、毒邪密切相关。从痰瘀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 ,一要根据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痰浊、瘀血、毒邪的轻重不同 ,正确地选法用方 ;二要把动脉粥样硬化放在脾、肾、肝等“脏腑失调”这个复杂的“关系网”中 ,从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上来认识其发病机制和辨治规律 ;三是从痰瘀毒论治不可拘泥于热毒 ,要重视阳虚寒凝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 ,注意发现在病理情况下 ,中医证型与组织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内在联系 ,找出寒热辨证的规律 ,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冠元颗粒增强局灶性脑缺血耐受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元颗粒对局灶性脑缺血耐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10只予单纯预缺血+缺血(IPC+MCAO),给药组10只予预缺血+冠元颗粒+缺血(IPC+GY+MCAO)处理,假手术组以假手术代替预缺血,余同模型组。利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耐受的动物模型。比较各组神经功能评分、组织病理改变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变化。结果局灶性缺血预处理能够有效促进大鼠的神经行为功能的恢复,减轻组织学的损伤,增加BDNF表达,其中给药组病理改变最轻,其BDNF水平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随后的脑梗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上调BDNF的表达;冠元颗粒能够进一步诱导其表达的上调,增强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减轻再次缺血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乌药总生物碱对大鼠佐剂关节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乌药总生物碱(TARL)对大鼠佐剂关节炎(AA)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诱发AA,观察TARL灌胃给药对原发性和继发性足跖肿胀及大鼠体重的影响;MTT法检测TARL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分别以Griess试剂法和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观察TARL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和IL-1的影响。结果:TARL显著抑制大鼠继发性足肿胀,增加大鼠体重,而对原发性足跖肿胀仅呈抑制趋势;体外试验中TARL浓度依赖性抑制Con A所致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LPS所致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和IL-1。结论:TARL对大鼠AA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机体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李晋奇  彭成  姬洁莹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2):2937-2942
目的:观察制川乌总碱与白芍总苷、白芍多糖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制川乌总碱与白芍总苷、白芍多糖1:2配伍治疗风寒湿证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下丘脑L-ENK和β-END、血浆SP、血清IgG、血清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IL-2,IL-10)的含量,电镜下观察滑膜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制川乌总碱与白芍总苷、白芍多糖1:2配伍可以减轻风寒湿证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和关节疼痛,升高下丘脑L-ENK和β-END的含量,降低血浆SP、血清Igc、血清IL-1β、血清IL-6的含量,升高血清IL-2的含量,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泌功能的异常亢进.结论:制川乌总碱与白芍总苷或白芍多糖配伍治疗风寒湿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加中枢内源性阿片肽的含量,抑制P物质合成和释放入血浆,调节血清细胞因子的紊乱,抑制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减轻滑膜细胞异常亢进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