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目的:对蒙药草乌根、草乌叶、草乌花、草乌芽的原药材及其总生物碱提取物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红外光谱的三级鉴定方法(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以及二维相关谱)进行样品的全成分分析。结果:草乌根的谱图与淀粉的标准谱图相似,出现淀粉特征峰1 155、1070、1019cm-1,故草乌根含有大量淀粉;叶、花、芽含芳香类物质较多(1600cm-1),糖苷类物质(1050-1070cm-1)、酯类物质不明显;草乌花、草乌叶、草乌芽的红外谱图中能够观察到芳香环(1595cm-1附近)和=C-O(1262cm-1附近)有特征吸收,证明三者共有成分为二萜类生物碱。二阶导数谱图显示,根在1712cm-1(C=O)附近的特征峰明显强于花、叶和芽,说明根中二萜类生物碱类成分含量高于花、叶和芽;二维谱图在800-1300cm-1处根有6个自动峰1745、1650、1560 (最强)、1465、1400、1300cm-1;叶、芽、花相似其自动峰有1680、1560(最强)、1465cm-1。结论:红外光谱宏观指纹技术可提供大量整体信息,能够较准确的把握草乌类药材的整体质量。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相关光谱提供了大量草乌、草乌花、草乌叶、草乌芽的整体结构信息,验证了4种药材所含物质结构和含量的差异,为今后草乌的系统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白芍和赤芍的红外光谱鉴别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田进国  娄红祥 《中药材》1995,18(4):176-179
本文测定和比较了白芍的石油醚、乙醚和水提取物的红外光谱。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白芍和赤芍的红外光谱分别具有一定的光谱特征,根据其光谱可以鉴别白芍和赤芍;红外光谱还可提供产地鉴别和某些信息。  相似文献   

3.
刺五加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刺五加根、茎、叶原药材及总苷提取物的红外光谱图进行整体分析.方法 采用红外光谱三级宏观指纹鉴定的方法.结果 原药材谱图显示,根和茎谱图较为相似,主要体现在草酸钙和淀粉特征峰,而叶的草酸钙特征峰几乎消失,淀粉特征峰的峰形也变得不明显.总苷提取物的一维谱图显示根、茎、叶在1 602、1 514、1 452(苯环骨架振动)、1 271 cm-1(=C-O)附近均有特征吸收,因此,推测3者共有的成分为酚苷类化合物.二阶导数谱图给出叶在1 656 cm-1(黄酮的C=O)附近特征峰明显强于根和茎,说明叶中黄酮类成分高于根和茎.二维谱图在1 350~1 700 cm-1波段根和茎均体现苯环骨架振动的5个自动峰1 636、1 600、1 521、1 462、1 453 cm-1,叶除了苯环骨架振动峰外还出现1 656 cm-1黄酮类成分的C=O振动,进一步证实叶中黄酮类成分高于根和茎.结论 初步建立了刺五加的宏观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宏观质量控制的重要参考数据和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白花丹参不同部位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采用红外光谱三级鉴定法(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以及二维相关谱),对白花丹参根、茎、叶、花的粉末、脂溶性和水溶性提取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叶在有效成分特征吸收区1 800~1 200 cm-1波段峰强高于根、茎、花。一维图谱中,除花外,脂溶性提取物根、茎、叶均有邻醌C=O特征吸收1 692,1 670 cm-1峰出现;水溶性提取物叶、花的丹酚酸B芳香化合物骨架振动1 610 cm-1峰较根、茎明显。二阶导数谱中,脂溶性提取物和水溶性提取物均出现标准品谱图的特征峰,印证一维谱图结论;二维相关光谱中,白花丹参不同部位自动峰位置及强度均不相同。结论:白花丹参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有所差异,茎、叶、花是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野菊花药材不同炮制品的红外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野菊花不同炮制品进行红外鉴别研究。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野菊花不同炮制品进行研究,获得了二者的红外谱,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红外谱。结果红外谱表明,不同炮制品的红外光谱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这是由它们包含很多同样的化学成分所决定的。而由于各种成分含量的差异也导致不同样品的红外光谱具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在二阶导数谱上,直接晒干品1 659 cm-1和1 606 cm-1这两个吸收峰较炒后晒干品强度增加,而且1 606cm-1相对于1 659 cm-1的峰高也在增加。同时晒干品中1 584 cm-1、1 496 cm-1这两个峰格外明显。二维红外光谱在1800~800 cm-1波段野菊花晒干品及炒后晒干品的共同特征是存在4个主要的特征峰,特征峰和交叉峰形成4×4的对称分布,但晒干品中1 650 cm-1峰明显弱于1 590 cm-1峰。结论对于野菊花不同炮制品的研究,三级红外宏观指纹图谱法是一种有效和快速的检测方法,可为鉴别药材加工后结构的变化规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溪黄草全草、茎、叶所含化学成分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并借助于二阶导数谱、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研究溪黄草不同部位(干燥并粉碎)红外谱图整体变化规律。结果溪黄草全草、茎、叶中的共有成分为酯类、黄酮类、木质素、芳香类和糖苷类等,但三者各主体成分的相对含有量差异较大,溪黄草茎、全草中的酯类、木质素、芳香族化合物和糖苷类物质含有量高于溪黄草叶,而溪黄草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含有量高于茎和全草。结论红外光谱能够快速、无损、简便地提供中药不同部位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宏观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长清产3个品系栝楼果皮进行红外光谱研究。 方法: 采用红外光谱三级鉴定法对长清产3个品系栝楼果皮粉末进行分析。 结果: 三者的一维谱图和和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整体上比较相似,但部分吸收峰的峰形、峰位和峰强具有一定的差异,二维红外相关光谱中自动峰的峰数和峰位,峰强均有明显的区别。 结论: 红外光谱三级鉴定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3个品系栝楼果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鹅绒藤茎、叶、果皮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别。方法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谱、二维相关谱分析方法,对药材鹅绒藤茎、叶、果皮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进行分析。结果叶和果皮的红外图谱较为相似,但与茎的差别较为明显。在二阶导数谱中,鹅绒藤叶1543、1515、1499、1467 cm-1等吸收峰较强,结合1738、1659 cm-1附近的羰基吸收峰,可判定其中黄酮类成分较多,而茎与果皮中相对较少。结论通过红外光谱三级宏观指纹鉴定的方法分析了鹅绒藤茎、叶、果皮的红外谱图,从宏观上比较了三者成分的差异,为鹅绒藤化学成分的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淡竹叶及其常见伪品鸭跖草药材红外图谱为依据,分别通过一维红外光谱分析,二阶导数光谱分析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的多级鉴定,寻找淡竹叶及其伪品的差异。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2个指标,以11个批次淡竹叶红外图谱为依据,计算并建立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并对其红外图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各产地淡竹叶的相似度。结果表明,通过红外光谱多级鉴定,可有效区别淡竹叶及其伪品;通过双指标序列分析和聚类分析2种统计方法,分组结果趋势一致,可有效区分淡竹叶来源产区和品质差异。红外光谱法以其测定快速简便、所需样品量少,结果稳定可靠等特点,为中药真伪鉴别和药材掺假甄别,及其品质差异和产地归属等方面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能够鉴别不同产地草乌成分差异的新方法。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不同产地的草乌样品,对所获得的指纹图谱进行特征峰指认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产地草乌样品的红外吸收频率、吸收峰的相对强度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结论首次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草乌根部的混合化学体系进行了全组分快速分析,为草乌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于定荣  麻印莲  顾雪竹  陈畅  程志铭  车勇 《中草药》2014,45(20):2924-2927
目的 优选白芍Paeoniae Radix Alba发酵菌种及发酵工艺条件。方法 以白芍与硫磺熏蒸白芍用乳酸菌和酵母菌进行发酵,以活菌数为指标,综合芍药苷定量测定结果,优选白芍发酵菌种及发酵工艺条件。结果 白芍以酵母菌发酵效果为佳;白芍和硫磺熏蒸白芍最佳发酵工艺均以酵母菌加培养基发酵36 h为佳。结论 白芍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发酵效果优于乳酸菌发酵效果,优选的发酵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2.
制川乌白芍合煎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微波法提取制川乌配伍白芍中有效成分乌头总生物碱和芍药苷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设计法,优选出65%乙醇为提取溶媒,进一步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及料液比4个因素,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乌头总生物碱,采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并以其量及浸膏得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以65%乙醇为提取溶媒,在微波功率800 W,微波辐射时间为0.5 h,固液比为1∶10时乌头总生物碱和芍药苷的提取量最高且浸膏得率最低。结论微波提取时间短,有效成分提取率高,此方法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工艺。  相似文献   

13.
徐亚运  孔铭  李松林 《中草药》2017,48(18):3728-3733
目的鉴于前期研究发现硫熏药材特征含硫衍生物比二氧化硫(SO_2)残留指标更具专属性和重现性,现探讨SO_2、芍药苷和芍药苷亚硫酸酯(硫熏特征含硫衍生物)作为硫熏白芍配方颗粒检控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SO_2残留测定法和HPLC法,考察模拟硫熏白芍配方颗粒制剂过程中(提取、浓缩和干燥)SO_2残留和芍药苷及芍药苷亚硫酸酯的量转移规律。结果在硫熏白芍提取液、浓缩液和干浸膏中均能检测到SO_2残留、芍药苷和芍药苷亚硫酸酯,说明三者均可指示硫熏白芍配方颗粒制剂过程质量变化;但三者量转移规律不同,SO_2和芍药苷呈下降趋势,最终转移率分别为25.5%和91.8%,而芍药苷亚硫酸酯呈上升趋势,最终转移率为118.5%。对市售白芍配方颗粒检测可知,全部样品中均检测到芍药苷,凡测到SO_2残留的样品,也可检测到芍药苷亚硫酸酯。结论鉴于SO_2残留是安全性指标,而芍药苷和芍药苷亚硫酸酯分别反映了白芍配方颗粒内在质量和硫熏影响程度,故三者结合可科学评价硫熏白芍配方颗粒的品质,客观表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30批白芍和蜜糠炒白芍的指纹图谱,研究白芍经蜜糠炒制后颜色的变化与内在成分的关联性,并构建相关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ANN)模型。方法 利用色差仪对白芍及蜜糠炒白芍色度进行测定,通过HPLC建立白芍及蜜糠炒白芍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对白芍及蜜糠炒白芍样品色度值与共有成分进行关联分析。以色度和相关成分建立ANN模型。结果 白芍经蜜糠炒制后,饮片粉末的L*、a*、b*值呈上升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峰1)、芍药苷(峰6)、没食子酰芍药苷(峰7)、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峰8)、苯甲酸(峰9)、苯甲酰芍药苷(峰10)与色度值存在显著相关;当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8时,ANN模型的均方根误差最低(RMSE=0.124 0),R2最高(R2=0.9835),模型整体拟合程度最好。因此选择4个输入层、8个隐含层和6个输出层组成ANN模型为最佳拓扑结构。结论 色度与成分结合能更加全面科学地评价蜜糠炒白芍整体质量,可将色度指标纳入蜜糠炒白芍饮片质量评价体系中,为蜜糠炒白芍饮片在线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白芍为临床常用的补血调经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加辅料制等,目前主流的炮制方法为酒制及炒制,其化学成分主要有单萜类、三萜类、黄酮类等。现代研究表明,白芍具有保护心血管、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对古代本草、医籍,现代药典、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进行了查阅、分析、整理,从白芍的性能、功用及炮制历史沿革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其现代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研究等展开论述,以期为白芍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当归四逆汤中单味药白芍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建立白芍水煎液和当归四逆汤指纹图谱,明确成分传递规律;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白芍的Q-marker。结果建立了15批白芍水煎液和15批当归四逆汤指纹图谱,并各指认其中5个色谱峰,分别为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苯甲酰芍药苷;经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潜在的2个活性成分、8个核心靶点、13条关键通路,表明白芍主要通过这些成分、靶点、通路发挥作用,初步预测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为白芍潜在的Q-marker。结论研究分析预测的Q-marker,为白芍质量的全面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白芍功效关联物质的研究及作用机制的阐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赤芍的指纹图谱,测定其中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并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产地与含量的关系,为赤芍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构建21个不同产地赤芍药材指纹图谱,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分类,灰色关联度法处理各指标性成分,计算其相对关联度。结果建立了21个产地赤芍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11个共有峰,指认其中5个(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苯甲酰芍药苷)共有峰,北赤芍相似度均大于0.9,川赤芍相似度均小于0.9,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将其分为二类,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相对关联度(ri)最大的为甘肃陇南,其次为四川甘孜。结论不同产地赤芍具有较大差异,通过建立指纹图谱,主成分结合系统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1个产地赤芍综合评价,为赤芍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白芍药材不同加工方法与其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宇凤  马越  于涵  雷鑫  龙飞  唐红军  廖中标  吕光华 《中草药》2020,51(8):2214-2220
目的研究白芍药材不同加工方法与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筛选最佳的加工方法。方法从白芍的道地产区采集芍药鲜根,针对白芍药材加工过程中去皮、蒸煮、增白等关键环节,设计了7种不同加工方法加工白芍。用测色仪测定白芍表面的颜色,用UPLC测定白芍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氧化芍药苷、没食子酸、儿茶素和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的含量。并对白芍颜色与药效成分含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综合评价白芍的质量和加工方法。结果不同方法加工白芍的颜色和药效成分的含量不同。以芍药鲜根先煮八分熟、去皮,再煮透心、干燥的白芍颜色最白(L*值为72.64);以芍药鲜根先去皮,后蒸透心,再干燥的白芍的芍药苷质量分数最高(50.08mg/g);以芍药鲜根先煮透心,后去皮,再干燥的白芍药效成分的总量最高(71.49mg/g)。结论白芍的白色程度与药效成分含量之间略呈负相关。白芍的颜色白与药效成分含量高难于兼顾。可根据对白芍外观颜色和内在质量的要求,选用不同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HPLC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探究白芍Paeoniae Radix Alba酒炙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性,筛选差异性标志物,为探究白芍酒炙前后炮制机制及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建立白芍饮片酒炙前后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并进行指认与相似度评价,以白芍饮片酒炙前后共有峰峰面积为指标,运用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方法对白芍酒炙前后进行区分,并筛选出差异性标志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生白芍与酒白芍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但其酒炙前后峰面积有所差异;HCA与PCA可明显把生白芍与酒白芍分为2类,表明白芍酒炙前后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根据OPLS-DA分析筛选出峰1(没食子酸)、2(氧化芍药苷)、3、7(芍药苷)、8(没食子酰芍药苷)为酒炙前后主要差异性标志物;对其中可指认且含量较高的...  相似文献   

20.
王化  何丹娆  朱良玉  于志民  张悦 《中草药》2018,49(3):708-71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赤芍提取物中9个活性成分(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酸、儿茶素、丹皮酚、没食子酸、1,2,3,4,6-O-没食子酰葡萄糖)的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结果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1,2,3,4,6-O-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酸、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进样量分别在0.004~1.200、0.010~1.500、0.044~0.660、0.038~1.140、0.042~2.100、0.050~1.250、0.040~0.600、0.042~1.260和0.004~1.080 mg/m L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回收率。结论该方法同时测定赤芍中9个活性成分的含量高效、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赤芍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