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茜薇  吴林玲 《河南中医》2014,34(2):280-281
颜面痤疮的发生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而发于体表的一种外候,通过观察体表相对独立的局部色泽、形态等变化,可以测知体内脏腑、经络的失衡状态。运用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抓住"定病位",根据病位之所在,经络之所行,脏腑之所属,结合病因病机,全面进行辨证论治,对颜面痤疮的治疗有更佳疗效。  相似文献   

2.
养生月报     
《科学养生》2012,(5):32-33
人体内有500种细菌美国基因学专家在研究了人体内几百种不同细菌的DNA后证明,刚出生的婴儿,其体表和体内是无菌的,但在出生后几个小时,随着吃奶、喝水等,一些细菌便乘机进入体内"安家落户"。此后,"移民"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3.
楼新法  蒋松鹤 《中国针灸》2012,32(4):319-323
目的:探讨穴位的实质,并进行解剖学分类。方法:在前期大量穴位解剖研究的基础上,选用经红色乳胶灌注固定成人标本男女各1例,对全身穴位定位后进行层次解剖和断层解剖观察,重点观测穴位的已知结构配布的特异性并据此进行分类。结果:①穴位的配布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神经血管束或含血管神经的筋膜结缔组织富集部,具有气血输注之功能,为穴之内核;二是骨、肌或筋膜围成的孔隙或隧道,为穴之外壳。人体不同功能状况会影响"穴壳"开合,对"穴核"起节制、调节作用,以调节气血运行。②穴位依据解剖学特征可分为孔隙型、隧道型和终末型穴三类。孔隙型、隧道型穴多见于十二经穴,由"穴核"和"穴壳"构成;终末型穴包括任脉、督脉诸穴和耳穴,脑脊神经终末及其伴行血管终末交汇于浅筋膜,是经络气血输注体表的部位。结论:穴位是神经血管束或含血管神经的筋膜结缔组织穿经骨、肌或筋膜围成的孔道和脑脊神经终末及其伴行血管终末在身体中轴的浅出交汇部位,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体表路径中的节点和终末点。  相似文献   

4.
"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良好的睡眠能补充能量、恢复精力,有"养阴培元"之效. 中医向来讲究"天人合一"的整体现,人体不仅要维持体内循环和谐,还要注意与自然界外部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关于蒙医皮肤病病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病是以皮肤局部及周身表现症状为主的一组疾病.皮肤是被覆于人体体表的最大器官,它具有屏障、分泌、保持体温和体内水份、感觉、参与代谢等多种功能的人体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6.
进入六月,骄阳似火,闷热的夏季开始了.夏季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是一道坎,一天高过一天的气温,再加上闷热潮湿的气候,易导致心律失常的高发.因此心律失常患者在天气闷热的夏天要做好防护措施,谨防心"乱"跳. [夏季是心律失常高发期] 夏季,人体为了散热,体表血管会扩张,大量血液聚集于体表,供应心脏和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而且夏天人体出汗较多,血液较其他季节要变得相对黏稠一些,这都会使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缺血缺氧反应加重,因此会导致心律失常的高发.  相似文献   

7.
痰,既是脏腑功能失调的产物,又是导致人体发病的致病因素.痰的形成,是由体内津液输布失调,水湿内停、凝聚而成,故又有"痰为百病之源"、"怪病皆由痰生"之说.  相似文献   

8.
"以形为治"由徐灵胎提出,是对部位用药的深度概括。在回顾"以形为治"源流的基础上,探讨"以形为治"的思想理论基础,并从隐喻认知的立场对枸杞、紫苏、桑、莲四种药物的用药思维模式进行讨论,并将"以形为治"的部位对应关系总结为本草之根多对应人体脏腑、本草之皮多对应人体体表、本草梗茎多对应人体脏腑中的胃肠、本草之枝干多对应人体四肢、本草苗叶和花多对应人体体表、本草果实和种子多对应人体目与生殖系统。以此论证了古人"皮以治皮,节以治骨,核以治丸,子能明目,蔓藤舒筋脉,枝条达四肢"用药认知的合理性,并初步构建"以形为治"药用体系。  相似文献   

9.
腧穴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腧与“输”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  相似文献   

10.
<正>皮部理论与诊疗疾病皮部理论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皮部是体表皮肤按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而划分的区域,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皮部联结皮内,对加强十二经脉与体表的联系有重要作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皮肤部位的反应区。皮部的色泽变化、斑疹和敏感点等,都可以反映脏腑病变,是中医学"以表知里""司外揣内"诊疗疾病的重要体现。如皮肤见青紫色多为痛证;见红色多为热证;  相似文献   

11.
头发是个大家族,分布在人体头部的头发,约有20万根之多。它们具有保护头皮、阻挡风寒侵袭人体,从而达到温暖、调节温度,缓解来自外界的碰撞、打击,避免太阳光中紫外线损伤头皮,以及有助于保持五官端正和美容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寒冬气温骤降,人体的御寒能力遭受挑战,势必容易出现寒冷感.不过,只要你看完本文,就有应对的办法了. 向营养素要抗寒力 人体抗寒力与三类营养素密切关联. 一是蛋白质.蛋白质本身即具有很高的"食物热效应"(营养学称之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表现为进食后会促进体表散热(这种散热所消耗的能量高达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之多),可...  相似文献   

13.
黄和  马臣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5):111-112
经络是联系沟通体内脏腑与体表形体官窍的纽带,经络系统作为人体的信息传导网络,可感受来自人体内外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并按其性质、特点、量度等传递到相应的脏腑组织和官窍肢节。脏腑病变通过经络所反应于体表相应的官窍和部位的各种症状和体征,正是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本文例举3例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病案,说明经络脏腑辨证在诊断急危重症及疑难病中所具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中“食入于阴,长气于阳”的本意为:水谷进入人体,转化成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一方面供养体内脏腑,另一方面也输送至体表形骸,周营遍身,使人体各部分发挥正常功能。“营者,水谷之精气”“卫者,水谷之悍气”,营卫之气均由水谷转化而来,又周营于皮肤腠理之间,当营卫之气转化为津液发散于体表时,即形成了发泄于外的汗液,此即“汗生于谷”的内涵。桂枝汤别名为阳旦汤,其作用本质并非仅仅发散祛邪,而是“助阳以为表”,使体表的营卫之气充盈,汗而邪退。故方后“啜热稀粥”的作用为生长营卫之气,使汗发有源,从而达到“助药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俞"穴命名的源流反复推经求义,结合现代经络俞穴的研究成果,深入地阐述了"俞"有应答、对应之意,"俞"穴的实质可能是人体的脏腑、器官和组织在所对应的距离该脏腑、器官和组织最近的局部体表的对应点.据此提出所有穴位的本质,可能是人体的脏腑、器官和组织在所对应的距离该脏腑、器官和组织最近的局部体表的"投影"点区这一假说.并对经络腧穴的实质探讨和研究的现况进行了深刻地反思.  相似文献   

16.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人体十二正经就是肺、心包、心、肝、脾、肾六脏和大肠、小肠、三焦、胃、胆、膀胱六腑,这十二个内脏所分出的12条经脉,均从体内脏腑发出走向体表,顺沿四肢百骸,遍布周身上下,任督二脉作用于头面和躯干,合称为十四正经.经脉是人体营、卫、气、血运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中,"痰"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来讲,痰泛指停于体内任何部位,如脏腑、肌腠、四肢、经络等,无形可见,但临床有"痰证"的表现者.如头晕目眩、呕恶、癫狂昏不识人,或生于体表无名肿物等,认为皆因痰作祟.狭义来讲,痰是指贮于肺,咳之能出,有形有物可见,触之可及,听之有声的痰.稠粘者称为"痰",清稀者称为"饮",形态不同,但实质相同,所以通称为痰饮.痰饮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1 玄府学说的渊源 玄府学说起源于《内经》.《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玄府者,汗空也."《素问·调经论》:"上焦不通利……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可见,当时"玄府"本指皮肤的汗孔而言.刘河间从狭义的、可及的汗孔进行大胆的想象,推测体内定有类似汗孔但结构更微细的、遍布体内各处的玄微之府--广义之玄府,并指出"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  相似文献   

19.
按中医理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它内通脏腑,外达四肢.经络上的腧穴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出而聚集于体表的部位.针灸疗法以针刺腧穴,可影响一定脏腑系统的功能.在气功疗法中,练功亦能引起脏腑的反应,据说有时还会感到"内气"在经脉上行走.近来有若干作者的研究结果,指出了皮肤电现象可反映经络与腧穴.日本中谷博士发现人体皮肤有良导络和良导点,其分布与经络及腧穴的位置极相似.苏联???利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人都很注意体表整洁,这固然很好.但重视体内清洁更为重要。专家们说:“及时排出体内有害物质、垃圾以及过剩营养成分.保持内脏和体内清洁.才是人体真正的卫生。”科学已经证实.重视体内清洁,对于健康长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