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喉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ABC法对 33例喉鳞状细胞癌和 15例声带息肉标本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和肿瘤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 )记数。结果 喉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程度与MVD呈正相关(P <0 .0 1) ;喉癌组织中 ,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声带息肉组织中的VEGF阳性表达率 (P <0 .0 1) ;VEGF表达与病人年龄、病变部位和喉鳞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VEGF表达与喉鳞癌T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1) ,而与病人预后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VEGF在喉鳞癌中有高表达 ,VEGF的表达与新生血管密切相关 ,VEGF的表达程度与喉鳞癌T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可作为判断喉鳞癌病人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人喉鳞状细胞癌中PTEN、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TEN(phosphotaseandtensionhomologdeletedfromchromsome 10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在人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0例正常喉组织 ,2 0例癌旁组织和 6 0例喉鳞状细胞癌中抑癌基因PTEN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10例正常喉组织和 2 0例癌旁组织均有较强的PTEN蛋白的表达 ,15 % (9/ 6 0 )的喉癌呈PTEN蛋白阴性 ,31.7% (19/ 6 0 )的喉癌呈PTEN蛋白弱阳性 ,5 3.3% (32 / 6 0 )的喉癌呈PTEN蛋白阳性或强阳性 ;PTEN阴性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 77.8% (7/ 9) ;PTEN阳性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 33.3% (17/ 5 1) ,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83.3% (5 0 / 6 0 )的喉癌呈PCNA阳性表达 ,显著高于正常及癌旁组织 (P <0 .0 1)。晚期、低分化、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高分化、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 <0 .0 1)。结论 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PCNA在喉癌中的表达与其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CNA可作为喉癌进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喉鳞癌中NO、iNOS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健康人和喉癌患者血清 NO3和 NO- 2 之和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4 0例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喉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 10例喉乳头状瘤、7例正常喉粘膜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 m RNA的表达。结果 :喉鳞癌患者血清 N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喉癌组织 i NOS m RNA阳性表达率为 85 .0 0 % ,较对照组癌旁组织 (2 0 .0 0 % )、良性肿瘤组 (40 .0 0 % )、正常人组 (0 / 7)明显增高 (P <0 .0 0 0 1,P <0 .0 0 5 ,P <0 .0 0 0 1) ,有淋巴结转移组 (19/ 1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71.4 2 % ) (P<0 .0 5 ) ,i NOS m RNA阳性表达与肿瘤原发部位及 T分级无关 ,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喉鳞癌组织中存在 i NOS,它可能通过合成一氧化氮 (NO)在分子水平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stathmin基因和蛋白质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tathmin基因与喉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进一步认识喉鳞癌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的38例喉鳞癌患者,术中从肿瘤中心部位取癌组织(实验组),在肿瘤边缘外1.0cm部位取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38例患者的喉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tathmi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喉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结果显示,stathmin基因mRNA在38例喉癌患者的喉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均呈阳性表达;经半定量分析,stathmin mRNA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t=9.655,P<0.05).免疫组织化学发现,stathmin蛋白在26例(26/38,68.4%)患者的喉癌组织呈阳性表达,在13例(13/38,34.2%)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呈弱阳性表达;stathmin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x2=8.901,P<0.05).同时发现,stathmin mRNA的表达水平和stathm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Ⅲ期和Ⅳ期喉癌组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病例组(t=6.284,x2=5.810,P<0.05),有颈部淋巴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t=9.350,x2=6.923,P<0.05).结论 stathmin基因和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中晚期喉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早期喉鳞癌,并且与颈淋巴转移有关.stathmin基因与喉鳞癌的发生和发展均有密切关系,并可能与喉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iam1和MTA1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喉鳞癌组织及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iam1和MTA1的表达.结果 Tiam1和MTA1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在喉癌组织中Tiam1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的病理分级无关.MTA1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喉癌组织中Tiam1蛋白与MTA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Tiam1和MTA1可能与喉鳞癌的侵袭、转移相关,对喉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喉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喉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喉鳞癌病人(Ⅱ期4例,Ⅲ期10例,Ⅳ期26例)的喉癌组织、癌旁组织(离切缘0.3~0.5 cm)和远离切缘(>2 cm)的相对正常喉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喉癌组织中强表达率62.5%,在近癌切缘的癌旁组织弱表达率为34.6%,在远离癌切缘的相对正常喉组织Survivin弱表达率为10.0%,三者之间有明显差异。结论Survivin基因在喉鳞癌组织中强表达,但在癌旁黏膜中阳性表达可随着离癌灶越远,表达越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糖原合成激酶-3(GSK-3β)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验30例喉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IF、GSK-3β的表达情况,并以10例非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喉部正常黏膜组织作对照;分析喉组织中MIF、GSK-3β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MIF与GSK-3β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喉癌组织中、癌旁组织及喉正常喉黏膜中MIF表达率分别为73.33%,40.00%,20.00%,喉癌组织中、癌旁组织及喉正常喉黏膜中GSK-3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13.33%,20.00%;MIF、GSK-3β在喉癌中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和饮酒史均无相关性(P>0.05)。MIF、GSK-3β在喉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592,P=0.003)结论 喉鳞状细胞癌中MIF、GSK-3β的高表达可促进喉癌的发生及发展,MIF、GSK-3β可作为喉癌的潜在的组织生物标志物和喉癌患者疾病进展监控及预后观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73基因在喉鳞癌中的表达。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49例喉鳞癌组织、19例声带息肉、12例癌旁组织及8例非典型增生组织中P73的表达。结果喉鳞癌组织P73阳性表达26例定位于胞浆,9例定位于腺体,5例定位于胞核,9例未表达。P73阳性表达率在喉鳞癌组织、声带息肉、癌旁组织及非典型增生组织中分别为53.06%(26/49),36.84%(7/19),41.67%(5/12),37.5%(3/8),P73与喉鳞癌的临床分型、分期无相关性。结论P73基因可能并非喉癌癌变过程中的靶基因,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喉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免疫法检测4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PCNA的表达,同时检测8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结果高中分化鳞癌与低分化鳞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组(I,Ⅱ)与晚期组(Ⅲ,Ⅳ)差异无显著性(P>0/05),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PCNA指数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PCNA表达与喉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PCNA高表达是喉癌的重要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喉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喉鳞癌组织与25例癌旁组织中CIP2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CIP2A mRNA在喉鳞癌组织的表达量增加(Z=-3.182,P〈0.05)。CIP2A蛋白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膜与细胞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28/40)和40.0%(1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0,P〈0.05);CIP2A 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在III期和IV期喉癌组明显高于I期和II期病例组(Z=-2.610,χ2=5.560,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Z=-3.346,χ^2=3.815,P〈0.05)。结论 CIP2A与喉鳞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喉鳞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髓外浆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0年来收治的3例鼻腔、2例鼻咽、1例鼻窦EMP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6例病人中3例鼻腔EMP病人单纯手术治疗,2例鼻咽部EMP病人行单纯放疗,1例鼻窦EMP病人手术后放疗。随访2~11年,其中1例鼻咽部病人放疗后6年死于肺部感染,1例鼻窦EMP病人于放疗1年后失访,其余4例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EMP是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依据临床和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可明确诊断,放疗和手术是治疗EMP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上颌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于上颌窦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2例原发于上颌窦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MFH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轮辐状排列的纤维母细胞的背景中多种细胞成分并存,瘤细胞异型性明显;(2)病情发展快,临床表现为面部肿痛,肿瘤体积大,术前无转移;(3)1例接受鼻侧切开术,术后4个月局部复发并发现肝脏转移;1例行上 骨次全切除术加放疗,术后1年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3年局部复发。结论:原发于上颌窦的MFH是一种罕见病,有特征性的病理表现,临床表现多样性,病情发展快,治疗上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并联合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术后易于复发及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简述侵袭性垂体腺瘤病理学特点,其发病机制目前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探讨,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参阅近年来相关文献,作综述性报道。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在细胞形态上与非侵袭性者差别不显著,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很难区分。肿瘤中癌基因、换癌基因以及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的表达改变,与肿瘤的侵袭性显著相关。结论 从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改变,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细胞移动因子及蛋白降酶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嗅黏膜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52例(104侧)嗅觉障碍病人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同时辅助药物治疗,并对治疗前后嗅黏膜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104侧嗅黏膜术前均发现有病理组织学的改变,以嗅细胞的减少占首位,为73%(73/100);其次是嗅上皮萎缩,为49%(49/100);4侧呼吸上皮化生。Ⅰ型与Ⅱ型相比术前嗅细胞减少、嗅上皮萎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嗅觉恢复66.3%,嗅觉改善23.1%,为嗅上皮正常或轻中度病变者;嗅觉无变化10.6%,为嗅上皮中重度病变和呼吸上皮化生者。各临床分型于术前、术后在嗅细胞减少、嗅上皮萎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分型与嗅上皮病理学变化明显相关,嗅细胞减少、嗅上皮萎缩是嗅觉障碍的病理学基础,鼻内镜技术是治疗嗅觉障碍的有效方法,药物治疗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鞍区肿瘤患者的PRVEP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的变化对鞍区肿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RVEP,以P100潜伏期为临床评价指标,对28例鞍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视野、眼底等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鞍区肿瘤患者视觉传导受损,进行PRVEP检查时,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且PRVEP波形明显畸变及波幅降低,明显高于视力、视野检查的改变(P<0.05)。结论:PRVEP检查能较准确反映鞍区肿瘤患者视路受损及术后视觉功能改善情况,对鞍区肿瘤患者视觉功能的评判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中耳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中耳鳞癌、中耳炎性组织和正常鼓膜中的PC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①PCNA在中耳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异型增生(P<0.01);②单纯炎性肉芽和正常鼓膜PCNA表达阴性;③PCNA表达指数与中耳癌分化程度负相关.癌组织分化越差,PCNA指数越高,相差有显著意义(P<0.05);④PCNA指数与中耳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PCNA高表达与中耳癌发生及生物学行为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17.
p16蛋白在喉癌前期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喉粘膜上皮中p16表达的实验,讨论p19蛋白在喉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S-P法检测106例喉癌前期病变标本中p16蛋白的表达,并设30例喉正常上皮和32例喉鳞癌作对照。结果:p16蛋白在喉正常粘膜上皮中阳性率为86.67%;喉癌前期病变中为75.47%,喉鳞癌中为37.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喉癌前期病变随病变程度加重p16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单纯增生组(83.33%)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组(55.5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p16基因表达的缺失与喉癌的发生有关;p16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喉癌前期病变向恶性肿瘤化危险性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喉鳞癌微血管密度与颈淋巴结转移及病理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抗Ⅷ因子相关抗原的抗体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并测定喉鳞癌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①颈淋巴结转移组喉鳞癌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非转移组(32.1518±6.489∶18.0672±4.983,P<0.01);②喉鳞癌微血管密度大于均数组则颈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高(P<0.01);③病理临床分期晚期组喉鳞癌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早期组(P<0.01)。结论喉鳞癌微血管密度可作为预测其颈淋巴结转移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