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糖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及脂联素水平及其意义。方法163例明确诊断冠心病患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44例(26.99%),冠心病合并单纯糖耐量低减59例(24.38%),冠心病合并单纯空腹血糖受损15例(7.46%),冠心病正常糖代谢40例(24.54%)。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糖尿病组、糖耐量低减组、空腹血糖受损组及正常糖耐量组的vWF、PAI-1及脂联素水平。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糖耐量低减合并冠心病组vWF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PAI-1较正常血糖组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糖耐量低减组及空腹血糖受损组与正常血糖组无明显差异。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组脂联素较正常血糖组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受损组和正常血糖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高血糖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较血糖正常冠心病患者更加明显,及早发现并积极控制血糖对于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差异,揭示糖耐量低减(IGT)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可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糖耐量者40名、新诊断的糖耐量低减患者41名、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40名,比较不同组间IMT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糖耐量低减患者颈总动脉、颈动脉膨大处、IMT均显著高于糖耐量正常人群(P<0.01),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P<0.01)。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胰岛素敏感性可能是影响IGT患者IMT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糖耐量低减显著影响患者IMT,IGT,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及合并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目的 观察C反应蛋白 (CRP)在 2型糖尿病 (DM )及DM合并大血管病变时的浓度变化。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在 2型DM患者 (伴或不伴大血管病变 )、无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患者、空腹血糖受损 (IFG)者、糖耐量低减 (IGT)者以及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 IGT者、2型DM以及无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5~ <0 .0 0 1) ;2型DM伴有或不伴有大血管病变患者以及无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患者间血清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RP水平较非大血管病变者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CRP在 2型DM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均具有致病作用 ;就致动脉粥样硬化而言 ,CRP是普通人群 (包括 2型DM )的一般危险因子 ,并非 2型DM的特殊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常偏低浓度血镁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3月至7月对上海市嘉定区菊园新区2 515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采血检测血清镁、胰岛素、肝功能、肾功能、空腹及OGTT 2 h血糖(2hPG)。分析人群血镁浓度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①在血镁的参考范围内,2hPG、2 h胰岛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在血镁四分位分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趋势P<0.01);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3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OR(95%CI)分别是1.11(0.75~1.66)、1.61(1.08~2.40)和3.22(2.23~4.64)(趋势P<0.01)。结论:上海郊区40岁以上人群中,正常的低血镁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血镁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已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60名,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并以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20名作为对照组。采集一般治疗(包括身高、体重、病程、性别、年龄等),检测空腹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镁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低镁倾向,其下降程度随着24 h尿微量白蛋白量的增加而加重;同时,2型糖尿病血镁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均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可导致血镁下降,并一定程度反映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糖尿病前期人群血清尿酸水平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分析尿酸水平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2 252例,根据其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1 629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112例、糖耐量异常组465例、糖调节受损组46例,检测各组血生化指标及PWV.结果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与糖耐量异常组、糖耐量异常组与糖调节受损组的BMI、腰围、收缩压、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PW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随着BMI、年龄、空腹血糖、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升高,PWV显著上升,且空腹血糖、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与血清尿酸存在交互作用(P<0.01).结论 血清尿酸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应尽早干预,防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化学发光法检测33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及34例无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以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1例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并发脑梗塞组糖尿病患者血清Hcy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其高Hcy血症发生率也明显增高.无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对于预测脑血管并发症以及改善病人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与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 按照OGTT结果将受检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正常组):31例,年龄29~75岁,平均(48.4±15.3)岁;空腹血糖受损组(血糖受损组):33例.年龄38~72岁,平均(50.8±9.8)岁;糖耐量受损组:34例,年龄33~74岁,平均(54.5±11.4)岁;2型糖尿病组(T2DM组):117例,年龄29~75岁,平均(54.3±14.1)岁.采用OGTT试验、HbAlc结果评价糖代谢状态,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E)、OGTT 30 min胰岛素分泌增值与血糖增值比值(△I30/△G330)、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AUC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别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情况. 结果 (1)T2DM、糖耐量受损组和正常组HbAlc分别为7.41%、5.85%和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糖耐量受损组和血糖受损组HOMA-β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分别下降了53.1%(P<0.01)、29.3%(P<0.01)和23.4%(P<0.05),T2DM组HOMA-IR分别是正常组的1.66倍(P<0.01)、血糖受损组的1.29倍(P<0.001)和糖耐量受损组的1.44倍(P<0.05);(2)HbAIc与糖负荷后3 h血糖水平相关性最高(r=0.71,P<0.01),且独立相关;△I30/△G330与糖负荷后1 h和2 h血糖水平独立负相关(P<0.01);AUCINS只与糖负荷后3 h血糖水平独立负相关(P<0.01);HOMA-β与2 h以外的其他各点血糖独立负相关(P<0.01);HOMA-IR与OGTT各点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或P<0.05);三酰甘油与空腹血糖独立正相关(P<0.05),腰围与1/2 h血糖独立正相关(P<0.01).OGTT试验血糖水平变化的独立相关因素依次为△I30/△G330、AUCINS、HOMA-β、HOMA-IR和腰围.HbAlc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是OGTT 3 h血糖变化. 结论 在2型糖尿病、糖耐量低减及正常等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中,HbAlc水平存在差异,当HbAlc>8.0%时,OGTT试验、血糖、胰岛素水平或曲线下面积均不能反映出病情差别和变化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眼底动脉改变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变化及与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37例2型糖尿病伴眼底动脉硬化者血同型半胱氨酸、血脂、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并以45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眼底动脉硬化者血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比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伴眼底动脉硬化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等血液指标的水平与眼底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A199在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群中的差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CA199的影响。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00例2型糖尿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A199水平,其中2型糖尿病按HBA1c水平分为控制组(HBA1c小于7.5%)及未控制组(HBA1c大于7.5%)两组,比较各组CA199水平,计算HBA1c与CA199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CA199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检者。HBA1c未控制组CA199水平显著高于HBA1c控制组。HBA1c控制组与正常健康体检者CA199无显著差异。CA199水平高于正常的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1月后复查其中15例CA199水平下降至正常。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CA199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检者,血糖未控制的高于血糖控制者,HBA1c控制组与正常健康体检者无显著差异。CA199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CA199水平升高与血糖控制不佳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危因素选择性筛查法在社区人群中早期发现糖尿病的意义。方法在北京市城镇居民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两个社区的居民,年龄30岁~72岁,共1 267例,排除有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病史后,确定符合本研究要求的常住居民共1 000例。通过糖尿病高危量表筛查出有糖尿病家族史合并腹型肥胖组和/或空腹血糖异常组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再通过做正规糖耐量试验确定2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检出率,比较两种筛选指标的优劣。结果通过腹型肥胖合并糖尿病家族史这一标准筛查出糖尿病高危个体74例(7.4%),通过空腹毛细血管血糖≥6.1mmol/L筛查出的糖尿病高危个体49例(4.9%),同时具有腹型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及空腹血糖异常的糖尿病高危个体12例(1.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糖尿病高危个体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为糖尿病的分别占筛选出高危个体组的18.9%、6.1%、5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诊为糖耐量异常者分别为50.0%、44.9%、33.3%,其中糖耐量低减(IGT)、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检出率在单纯空腹血糖异常组和单纯腹型肥胖合并糖尿病家族史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糖耐量正常者三组分别为32.4%、47.0%、8.3%,空腹血糖异常组糖耐量试验正常率最高。结论通过选择具有糖尿病家族史合并腹型肥胖的糖尿病高危社区居民筛查糖尿病的方法较通过空腹血糖异常筛查糖尿病的方法更加经济有效,适宜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大量资料表明,全球糖尿病人数在不断增加,使人们生活质量不断下降。如何预防糖尿病成了医务工作者21世纪的主要任务,现对葡萄糖耐量低减(IGT)及预防2型糖尿病的进展综述如下。1 葡萄糖耐量低减(IGT)的危害 IGT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特殊代谢状态,具特点为餐后高血糖。IGT是糖尿病自然病程  相似文献   

13.
检测2型糖尿病家系成员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各时间点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和餐后皮质醇水平均明显高于一级亲属和正常对照者,家系成员空腹皮质醇水平与空腹血糖正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血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阳性者与阴性者其临床特征及生化检测的差异.方法 对142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GAD-Ab检测,将其分为GAD-Ab阳性组(17例)与GAD-Ab阴性组(125例),分别进行血液生化结果及临床特征比较.结果 GAD-Ab阳性组的年龄、性别、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血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与阴性组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GAD-Ab阳性组具有较低的空腹C肽水平(P<0.05).两组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尿蛋白/肌酐升高的机率无显著性差异.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水平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1型糖尿病(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临床特点与老年2型糖尿病极为相似,GAD-Ab检测对老年LADA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导致严重医疗支出与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即其一级预防)是亟待解决且意义重大之事。对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了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文章就该共识推荐的主要内容、血糖谱分类的证据、药物干预的时机和证据进行解读。共识认为应将糖尿病前期血糖谱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低减和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低减三种;在生活方式干预无效等情况下可考虑药物干预。同时强调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应用药物干预应注意使用条件,必须重视血糖以外的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管理。  相似文献   


16.
杨静  黎明  吴从愿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12):811-813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者血清真胰岛素(TI)及胰岛素原(PI)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夹心放大酶联免疫分析法(BA-ELISA)检测135例正常糖耐量(NGT)、86例糖耐量低减(IGT)及101例Ⅱ型糖尿病(DM)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各点血清TI及PI水平。结果 3组血清空腹TI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反应胰岛素(IRI)Ⅱ型DM组明显升高(P〈0.01  相似文献   

17.
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水平的变化规律 ,探讨血ox LDL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素食 1d后禁食 12h采静脉血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ox LDL的水平。观察对象 30 2例 ,其中原发性高血压 (EH) 6 2例 ,EH并发冠心病 (CHD) 5 5例 ,糖尿病 (DM) 38例 ,DM并发CHD 4 9例 ,CHD 4 4例 ,肾病综合征 5 4例。正常对照者 111例。结果 :EH、DM、CHD、肾病综合征患者血ox LDL测定值均高于正常对照者 (P <0 .0 5 )。EH心室肥厚者ox LDL值明显高于非心室肥厚者 (P <0 .0 5 ) ;而并发CHD者明显高于未并发CHD者 (P <0 .0 5 )。DM并发CHD者明显高于未并发CHD者 (P <0 .0 5 ) ;但未并发CHD者血ox LDL仍高于正常对照者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CHD中不稳定型心绞痛者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者 (P <0 .0 5 ) ;稳定型心绞痛者血ox LDL测定值与正常对照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冠状动脉 (冠脉 )显著狭窄者明显高于冠脉无显著狭窄者 (P <0 .0 5 ) ;冠脉无显著狭窄者血ox LDL测定值与正常对照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EH及DM患者血ox LDL水平高于正常人 ,并发CHD后血ox LDL水平更高 ;CHD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ox LDL水平高于正常人 ,ox LDL水平与冠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选择素E在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中的变化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2型糖尿病组 (分为并发大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 )、糖耐量受损组、空腹血糖受损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选择素E水平 ,并测定糖代谢指标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发现 ,2型糖尿病组和糖耐量受损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选择素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选择素E显著高于微血管病变组 ,伴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P <0 .0 1) ;空腹血糖受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在不同种类数量的微血管病变组间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选择素E差异存在显著性 (P <0 .0 5 )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选择素E存在相关性 (γ =0 .4 2 ,P <0 .0 5 ) ;选择素E与糖代血红蛋白存在相关性 (γ =0 .5 9,P <0 .0 1)。以上提示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选择素E可能参与了 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检测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选择素E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 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选择3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组和糖尿病血尿酸正常组,测定并比较两组的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血肌酐(Cr)、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发现,高尿酸组与血尿酸正常组WC、BMI、甘油三酯(TG)、各时段胰岛素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血尿酸水平与WC、BMI、TG、胰岛素水平正相关,与HbA1c、HDL-C负相关。认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子,高胰岛素血症及肾功能下降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枪杏的患者161例进入此研究,冠心病但血糖正常组52例,冠心病伴有糖耐量异常组24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85例.记录各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评分,并检测各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结果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冠状动脉造影评分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冠状动脉造影评分与hsCRP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309).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浆hsCRP水平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