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小剂量琥珀胆碱可以减少肌痛的发生率,同时提供满意的插管条件,本文研究了进一步减少琥珀胆碱剂量在经鼻插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口腔颌面部手术有其手术部位的特殊性,术后创面出血,肌肉松弛,舌后坠,咽部肿胀,血肿压迫常会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梗阻[1],所以术后需保留鼻插管送入ICU病房,其保留鼻插管与经口插管和其他鼻插管的护理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经鼻插管行咽腭成形术麻醉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近年来使用清醒状态下鼻咽喉和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后,经鼻腔盲探气管插管麻醉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俗称鼾症)5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插管洗胃能有效地去除胃内毒物,是口服中毒病人的一种很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急诊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但急救时经鼻插管洗胃易致鼻黏膜损伤出血,经口插管洗胃易咬管致管腔闭塞。为解决这一问题特自制嵌套式牙垫,经济实用,可缩短洗胃时间,减少经口插管洗胃易咬管致管腔闭塞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ICU是危重患者聚集场所,留置胃管已成为I}缶床中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为避免胃内容物反流、误吸,保证营养供给,常规放置胃管。置管途径有经口插管和经鼻插管,一般认为,经鼻插管较经口插管易于固定且不易滑出,但少数患者因外伤引起鼻骨骨折和出血,禁忌经鼻插管。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使用一次性牙垫固定胃管,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的优劣比较。方法 通过对4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作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手术过程中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加强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监测,熟练配合。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较经口插管时间短,减少镇静剂的应用,避免了肌松剂对呼吸中枢抑制,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结论 经鼻气管插管优于经口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橡胶导尿管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 临床各科呼吸功能衰竭经鼻气管内插管呼吸支持治疗患者28例。充气套囊气管插管导管ID:6.0、6.5、7.0mm和橡胶导尿管14、16号各一根备用,根据病人鼻孔大小各选一根,将导尿管插入气管导管内使其超出导管尖端5~7cm。经左(或右)侧鼻孔徐徐插入(导管弧型方向与下鼻道、咽腔转折方向~致),导管过鼻后孔有落空感;过鼻咽腔有抵抗消失感,提示引导导管成功,拔除导尿管。再行盲探或咽喉镜明视气管内插管。结果 导尿管引导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17例,成功17例(100%)。经鼻导尿管引导咽喉镜明视气管内插管11例,成功11例(100%),无1例发生粘膜损伤出血并发症。结论 橡胶导尿管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可行性强,有推广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岩彬 《护理研究》2007,21(10):2622-2622
插鼻胃管是临床护理的常规操作,在插管过程中因胃管对鼻黏膜及咽喉部刺激性较大,易引起病人咳嗽、恶心及呕吐等不适。为了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插管成功率,在插鼻胃管前,用舒泰润滑鼻胃管10cm左右,嘱病人平卧,头稍后仰,选择好的一侧鼻孔(避开手术、出血、鼻中隔偏曲等);按照常规插管方法迅速而准确地插入。  相似文献   

9.
插管状态下经鼻气管导管置入胃管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手术的患者术前需常规放置胃管,往往反复多次,让患者感觉痛苦。我院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种在全麻插管状态下经鼻气管导管置入胃管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致鼻出血55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诊,约60%的人群曾发生过鼻出血,只有10%的患者寻求医生的帮助,1%的患者需要外科手术干预。鼻出血多为单侧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反复涕中带血,重者大量出血可致休克。高血压性鼻出血多为动脉压增高使鼻腔内较大动脉破裂所致,出血前都有先兆,如头痛、头晕、头部发胀、发热、鼻内冲击感等,多为一侧出血。出血部位多位于鼻腔后段、中段或前段近鼻顶处。由于高血压导致的鼻出血占鼻出血患者的50%,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对高血压致鼻出血患者的护理。  相似文献   

11.
我科1999-01∽2004-06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急性呼吸衰竭62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鼻出血的方法。方法:表面麻醉后,鼻内镜下找到出血点,用微波凝固出血区从而达到止血效果。结果:全部405例患者中,398例一次治愈,另7例再次出血时找到隐蔽出血点,微波凝固治愈。其中20例因出血部位狭窄,结合微填塞治疗。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损伤轻微,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吸痰管引导经鼻气管插管通过鼻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吸痰管引导经鼻气管插管通过鼻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需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颌面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鼻腔和气管表麻及麻黄碱滴鼻后直接将气管插管插入鼻孔;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鼻腔和气管表麻及麻黄碱滴鼻后将吸痰管先插入气管插管并超出8~10cm左右后再插入鼻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通过鼻腔到达咽腔的时间及鼻腔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通过鼻腔的出血机率明显少于对照组(6.67%vs30.00%,P<0.05);气管插管进入到咽腔的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10±3)svs(21±5)s;P<0.05]。结论应用吸痰管引导经鼻气管插管通过鼻腔,能减少鼻腔出血,降低麻醉风险。  相似文献   

14.
咪达唑仑急诊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对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我们用眯达唑仑或加用芬太尼诱导急诊经鼻气管插管,并就其对血压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的比较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目的:探讨经鼻和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一次性附有低压高容气囊的气管插管,对107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管,经鼻与经口明视插管或盲插管,并进行两种插管方法的比较。结果:经鼻插管62例次,经口插管54例次(共116例次);留管时间:经鼻插管平均11.8天,经口插管平均6.6天,两组比较P<0.005;气管切开率:经鼻插管组为12.9%,显著低于经口插管组42.6%(P<0.001);而拔管率经鼻插管组为59.7%,则明显高于经口插管组40.7%(P<0.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优于经口插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前者具有患者耐受性好、留管时间较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可避免或减少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6.
王岩彬 《护理研究》2007,21(28):2622-2622
插鼻胃管是临床护理的常规操作,在插管过程中因胃管对鼻黏膜及咽喉部刺激性较大,易引起病人咳嗽、恶心及呕吐等不适。为了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插管成功率,在插鼻胃管前,用舒泰润滑鼻胃管10cm左右,嘱病人平卧,头稍后仰,选择好的一侧鼻孔(避开手术、出血、鼻中隔偏曲等);按照常规插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鼻内镜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行鼻内镜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87例老年患者选择全麻插管手术治疗,术中用硝酸甘油+艾司络尔静脉点滴行控制性降压。结果术中控制性降压后,出血少,全组无心跳骤停和麻醉意外死亡,全麻效果好。结论麻醉实施和处理得当,可使患者取得满意效果,使老年患者安全度过鼻内镜手术关。  相似文献   

18.
王秀宝  叶严丽 《全科护理》2012,10(3):268-268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便于固定,利于口腔护理,且病人易于耐受,导管留置时间长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建立人工气道的首选方法。由于插管时管腔型号选择不合适、插管力度过大等原因易造成鼻黏膜出血。我科近期发生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致鼻腔大  相似文献   

19.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救治老年急性呼吸衰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对老年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抢救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老年急性呼衰患者用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63例次。患者取平卧位,选择较通畅的一侧鼻腔,先用1%地卡因行鼻腔及咽部粘膜喷雾麻醉3次,再用1%麻黄素液鼻腔粘膜喷雾以收缩鼻腔粘膜血管,减少或防止局部出血。纤支镜及导管内均涂以无菌硅油或液体石腊,将无菌气管导管套于纤支镜外。按纤支镜常规操作方法,由鼻腔插入气管,助手将气管导管沿纤支镜插入气管内,然后退出纤支镜。结果: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63例次均获得成功。插管过程一般为20秒~2分钟。结论: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老年急性呼衰患者既安全,又迅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鼻内窥镜手术巡回护士的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多发病常见病,此类疾病治疗比较困难。传统的手术视野局限,手术往往不彻底,出血多,痛苦大。随着鼻内窥镜的推广应用给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治疗带来突破性的进展。该手术精细,准确,通过小范围手术彻底清除鼻窦病变,并保持其生理功能。我院2000-01开展此项手术86例。手术巡回的配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