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p(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以及护骨因子(OPG)水平检测的临床意艾。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RA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α,IL-1β,IL-17,OPG和CRP的水平。结果RA患者IL-1α,IL-1β,IL-17,OPG和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IL-1α,IL-1β,IL-17,OPG,CRP在判断RA的活动性以及骨质破坏等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护骨因子(OPG)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0例RA患者及6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7、SAA和OPG的水平. 结果 RA患者IL-17、SAA和OPG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结论 IL-17、SAA、OPG在判断RA的活动性以及骨质破坏等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IL-1α、IL-β、IL-17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ELISA法测定RA患者50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RA患者IL-1α、IL-β、IL-17血清中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病情的发展与IL-1α、IL-β、IL-17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ASA法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3和7 d血清IL-1β、IL-6水平,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在发病后1、3和7 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梗死灶体积越大,则血清IL-1β、IL-6水平越高,其增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度组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中、轻度组(P<0.01),但中度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增高,增高程度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吴军伟  唐信福 《重庆医学》2012,41(30):3211-321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和C-反应蛋白(CRP)在RA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RA患者144例,其中,RA活动期72例,缓解期72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分别检测健康对照组和RA活动组及缓解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RA活动组和缓解组患者血清TNF-α、IL-17和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A缓解组比较,RA活动组血清TNF-α、IL-17和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RA患者血清CRP、IL-17和TNF-α水平对病情疗效和预后的监测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5,IL-25)水平,探讨IL-17和IL-27在活动期RA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相关实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6例活动期RA患者为实验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的浓度,用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抗环胍氨酸多肽抗体(CCP)浓度,用ELISA法测定健康体检者血清和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的IL-17、IL-27水平。结果 R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IL-17和IL-2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RA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ESR、CRP、CCP呈正相关性,关节液中IL-17水平与ESR、CRP呈正相关性,与RF无相关性;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IL-27水平与ESR、CRP、RF和CCP无明显相关性;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IL-17与IL-27水平呈正相关性。结论 IL-17和IL-27在RA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过度表达,提示IL-17和IL-27参与了RA的免疫性致病机制,其具体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 IL - 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IL - 1 Ra)以及IL -1 Ra/IL - 1β比值在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以及IL- 1β与IL - 1 Ra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5 5例脑梗死患者、48例脑出血患者和60例对照者血清IL - 1β、IL - 1 Ra和IL- 1 Ra/IL - 1β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血清IL - 1β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 ;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血清IL - 1 Ra以及IL - 1 Ra/IL - 1β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 ;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血清IL- 1β和IL - 1 R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P>0 .0 5 )。结论:IL - 1β在脑卒中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促进作用,而IL - 1 Ra可能起着抑制作用;两者的免疫失调状态可能与脑卒中密切相关;IL - 1 Ra/IL - 1β比值可作为脑卒中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17、IL-18、IL-6和TNF-α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40例活动期RA患者、40例稳定期RA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血清中的JL—17、IL-18、IL-6和TNF—α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活动期RA患者的血清中IL-17、IL-18、IL-6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稳定期RA患者(P〈0.01)和健康对照组(p〈0.01);稳定期RA患者的血清中IL-17和IL-18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L-6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IL-17、IL-18、1L-6和TNF—α含量的变化特点与病情相关,联合动态监测有助于临床观察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王艳  尹伟洲 《河南医学研究》2022,(21):3885-3888
目的 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32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RA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南阳医专一附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接收的72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确诊时检测血清IL-1β、IL-32水平,采用疾病活动性评分-28(DAS-28)评估患者治疗3个月临床效果并进行分组。比较不同临床预后患者基线资料及IL-1β、IL-32水平,分析血清IL-1β、IL-32水平与RA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72例RA患者经治疗3个月后评估,预后不良组共26例(36.11%);预后不良组确诊时血清IL-1β、IL-3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IL-1β水平与RA患者临床预后呈正相关(r=0.610,P<0.001),血清IL-32水平与RA患者临床预后呈正相关(r=0.518,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确诊时血清IL-1β、IL-32水平过表达是RA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O...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6、8(IL-17、IL-6、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以上因子在COPD发生及发展中可能所起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OPD患者100例(COPD组),同期门诊体检无异常的中老年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6、IL-8、CRP、TNF-α水平.结果 COPD组血清IL-17、IL-6、IL-8、CRP、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17、IL-6、IL-8、CRP、TNF-α水平均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COPD组患者血清IL-17、IL-6、IL-8、CRP、TNF-α间均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IL-17、IL-6、IL-8、CRP、TNF-α异常增高,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以上因子可能参与了患者气道急性炎症反应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豫南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IL-1) 基因IL-1α+4845、IL-1β-511、IL-1β+3954和IL-1RA+201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对来自豫南地区的120例汉族RA患者(RA组)和10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在IL-1α+4845、IL-1β-511和IL-1RA+2018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IL-1β+3954位点,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组中TT型明显增加(RA组13.3% vs.正常对照组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β+3954位点TT基因型(OR=3.486,95%可信区间(95% CI)=1.198~10.139,P<0.05)和T等位基因(OR=1.773,95% CI=1.154~2.722,P<0.01)对于RA都是危险因素,其余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与RA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IL-1β+3954位点与豫南汉族人群的RA发病风险相关,T等位基因可作为诊断豫南地区汉族人群RA的一个潜在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非化脓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及膝关节滑膜中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指标与C反应蛋白(CRP)轻度增高(10~30 mg·L-1)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RP轻度增高的骨性关节炎(OA)、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10例(CRP 10~30 mg·L-1)为观察组。另选取CRP处于正常值(CRP≤10 mg·L-1)的OA、RA患者10例为对照组。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显微镜下观察滑膜形态学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IL-1、IL-6及TNF-α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患者关节滑膜中IL-1、IL-6及TNF-α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1、IL-6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滑膜组织可见正常滑膜细胞,观察组患者滑膜组织乳头样增生和间质细胞增生明显。关节滑膜的病理改变与CRP的轻度增高相关。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滑膜中IL-1、IL-6及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A、RA患者血清及膝关节滑膜中IL-1、IL-6、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的增高与术前CRP的轻度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影响.方法以健康成人为正常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予青藤碱或甲氨喋呤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时血清中TNF-α、IL-1β、IL-10的含量及抗CCP抗体的滴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明显增加(P<0.01),IL-10的含量无明显变化.青藤碱及甲氨喋呤能显著降低RA患者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P<0.01),而对IL-10的含量及抗CCP抗体的滴度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青藤碱可通过降低RA患者中血清TNF-α、IL-1 β的含量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慢性肝炎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80例慢性肝炎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和IL-10的水平.结果各组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L-6和IL-8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与慢性肝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细胞因子IL-6、IL-8和IL-10在慢性肝炎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炎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6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后病情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各33例;根据梗死体积分为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各22例。另选取健康体检人员40例为对照组。清晨空腹时取静脉血5mL,取血清,ELISA法检测IL-1β、IL-6水平。结果非进展组和进展组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进展组血清IL-1β、II。6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中、大梗死组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小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中梗死组。大梗死组PCI发生率明显高于小梗死组。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与梗死体积有关,且对PCI发生具有早期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颖  吴华香  朱永良 《浙江医学》2003,25(12):716-718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 -1(IL -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2(IL -2)、干扰素 -γ(IFN -γ)和新喋呤水平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发生发展的相关意义。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活动性R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IL -1、TNF -α、IL-2、IFN -γ和新喋呤水平 ,并用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法分析其与RA活动性指标的关系。 结果 RA患者血清IL -1、TNF-α、IL -2、IFN -γ和新喋呤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均P<0.001) ,各细胞因子间呈正相关 (P<0.05) ,而IL-1、TNF -α、IL-2、IFN -γ和新喋呤与RA活动性指标均不相关 (均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中IL-1、TNF-α、IL -2、IFN -γ和新喋呤水平升高 ,推测上述细胞因子参与RA发病过程 ,但与病情活动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17.
黄继勇  张艳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9):1487-1489
目的 了解痛风患者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L-18、IL-1β、TNF-α的变化,探讨其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病例选自2013年8月—2014年10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患者,痛风组共49例(急性期24例、间歇期25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期门诊健康体检人群,共16例。均抽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尿酸、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 结果 痛风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分别是[105.66(43.32,190.83)]pg/ml、[0.00(0.00,0.00)]pg/ml,IL-1β分别是[0.00(0.00,0.15)]pg/ml、[0.03(0.00,0.30)]pg/ml,TNF-α分别是[0.00(0.00,4.60)]pg/ml、[0.00(0.00,6.77)]pg/ml,2组相比IL-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1β与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患者血尿酸与炎症因子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尿酸与IL-18呈正相关(rs=0.497,P<0.001);CRP与IL-18呈正相关(rs=0.366,P=0.010);血清中IL-18、IL-1β、TNF-α的变化无相关性(P>0.05)。急性期尿酸与TNF-α呈负相关(r=-0.431,P=0.036);间歇期,IL-18与IL-1β呈负相关(rs=-0.402,P=0.046),尿酸与炎症因子不相关,尿酸与CRP不相关。 结论 痛风患者外周血中IL-18显著增高,IL-18可能参与痛风的慢性炎症过程,并与尿酸的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 IL-18)、白细胞介素1β( IL-1β)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的关系。方法选取NAFLD患者作为NAFLD组( n=46)、正常对照者作为对照组(n=45),对被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人体成分分析及肝脏超声检查。收集其体检报告。ELISA法检测血清IL-18、IL-1β。结果 NAFLD组体质指数( BMI)、内脏脂肪面积、体脂百分比、腰臀百分比、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淋巴细胞计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 TG)、极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血尿酸及IL-18、IL-1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18及IL-1β水平与BMI、TG均有相关性。结论在NAFLD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IL-18、IL-1β均明显升高,IL-18、IL-1β参与的慢性炎症反应可能是NAFLD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癫痫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初诊的原发性癫痫患儿4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血清中IL-1β、IL-2、IL-6和TNF-α的水平,并与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38例健康儿童相对照。结果癫痫组患儿血清中IL-1β、IL-2、IL-6和TNF-α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对照组。结论癫痫是一个免疫相关性疾病,癫痫患儿存在着免疫失衡,细胞因子参与了癫痫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机血液透析滤过(On-line Hemodiafiltration,以下简称联机OL-HDF)清除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白细胞介素(IL)-1β、IL-6、C反应蛋白(CR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2例,分别进行OL-HDF(OL-HDF组)、高通量血液透析(HPD组)和常规血液透析(CHD组)治疗,观察3个月。选取20名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对照组。透析前和每月透析后采患者静脉血测定IL-1β、IL-6、CRP水平,以观察不同透析方式对细胞因子的清除效果。同时比较患者血IL-6水平与血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在各组中均未能检测到血IL-1β水平;各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IL-6、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OL-HDF组透析后血IL-6、CRP水平较透析前明显下降(P<0.01);患者血IL-6水平与血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77,P<0.01)。结论联机OL-HDF对毒素清除较其他透析方式更安全有效,是尿毒症患者的最佳透析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