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红外热成像技术目前是一种较成熟的检测技术,可以为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是一种安全无创、经济便捷的检测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探析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筋伤疾病中的早期诊断、辨证分型、疗效评定及指导治疗方面的应用概况,以期为筋伤的临床诊疗及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医用红外热像仪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8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医用红外热像仪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生化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医用红外热像仪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9.5%、71.6%,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0.9%,高于单项检查(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医用红外热像仪联合应用,可互为补充,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颈椎病患者诊治过程中应用红外热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红外热成像诊断患者共5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结果显示为健康的健康人共50名,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红外热成像区别。结果:两组红外热成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应用红外热成像进行诊断能够准确了解病发位置,在治疗过程应用红外热成像则能够对其时效关系有精确的表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对于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临床上尚缺乏可靠、迅速的评价方法. 目的探讨红外热像技术在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诊断及预后评价方面的应用. 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 地点、对象和方法选择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过的合并轻度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 10例,合并重度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 10例,糖尿病多并发症患者 20例,无并发症糖尿病患者 20例进行双下肢红外线热像检查.而后对有并发症患者予以并发症治疗,作为治疗组;对无并发症患者予以降糖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结果用红外热像仪进行评价,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间的肢体温差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外热像图观察的肢体变化.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热像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肢体温差 [(0.27± 0.26) ℃ ]较治疗前明显减小 (t=6.13,P< 0.001).可见微循环明显改善. 结论红外热像技术对于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的诊断及效果评价是一种可靠、迅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红外热图技术是绿色检查项目,本文报告带状疱疹及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周围神经损伤疼痛患者的红外热图表现.方法:本组共170例红外热像仪检查者,女性92例,男性78例,年龄23-76岁,其中急性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70例,椎间盘突出症及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神经痛70例,另外30例为无临床症状的志愿检查者.重点观察患区温...  相似文献   

6.
<正> 红外热象图是一种无损害性、功能性诊断技术,通过皮温观测判断神经及其它组织器官功能、代谢状况。1964年Albert 首次报道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热象图观测。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进行了有关研究,其结果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但是,目前有关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临床应用可靠性仍有争议,其分析方法,诊断指标及应用技术不够统一完善,临床应用尚需更多资料的支持。本文拟就热象图有关应用技术和  相似文献   

7.
红外热像图对颈心综合征阻滞疗法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心综合征的疗效及探讨红外热像图的诊断价值。方法 66例颈心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常规局部注射和物理治疗,观察组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并于治疗前、后用红外热像仪检测2组患者测温点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中有30例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对照组有17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外热像图显示除颈点外,其余各点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颈心综合征有治疗作用,红外热像图作为颈心综合征的疗效评定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晶  肖尧  曹必伟  赵焰 《中国康复》2014,29(4):269-270
目的:观察八把半锁疗法之开“白虎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及下肢的温度变化,初步探讨红外热像技术在LDH患者的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100例LDH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八把半锁疗法中开“白虎锁”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扶他林缓释片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JOA腰痛评分表以及红外热像指标进行评分。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2组JOA下腰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红外热像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白虎锁”对LDH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红外热像图能反映出LDH患者治疗前后腰及下肢的温度变化,可作为临床评价LDH治疗效果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对于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临床上尚缺乏可靠、迅速的评价方法。目的:探讨红外热像技术在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诊断及预后评价方面的应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选择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内分泌和住院治疗过的合并轻度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10例,合并重度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10例,糖尿病多并发症患者20例,无并发症糖尿病患者20例进行双下肢红外线热像检查。而后对有并发症患者予以并发症治疗,作为治疗组;对无并发症患者予以降糖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结果用红外热像仪进行评价,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间的肢体温差变化。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外热像图观察的肢体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热像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肢体温差[(0.27&;#177;0.26)℃]较治疗前明显减小(t=6.13,P&;lt;0.001)。可见微循环明显改善。结论:红外热像技术对于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的诊断及效果评价是一种可靠、迅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十年内,一些研究者采用红外热象图已经成功地证明了下背部病损区皮肤温度异常增高,并且提出了热象图在排除伪病者的病理情况中是有价值的。然而,红外热象图机价格昂贵,限制了这种技术的广泛应用。七十年代早期,一种新的廉价的热象图系统—液晶热象图已用于乳腺癌、运动损伤和胎盘位置的临床评价。该系统具有价廉、使用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医用红外热像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基于对医用红外热成像应用原理的分析,逐一总结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脑卒中疾病诊断、治疗、并发症检测及预后判断中的具体应用。结果:医用红外热成像可以应用于脑卒中的发病前期,发病过程中的康复治疗评估,及相关并发症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评估、疼痛的评估、情绪状态的评估、下肢静脉血栓的检测,同时指导针灸治疗和中医辩证施治。结论:医用红外热像技术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年国内外巳将超声多普勒技术广泛应用于血管疾病的检测,发挥了辅助诊断周围血管疾病的作用。彩色多普勒(CDFI)问世,二维图象的血流得以彩色显示获得异常血流的直观图象,不仅在诊断心脏瓣膜病与先天性心脏病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而且可以用于探测大血管及周围血管的病变,检查血管内血流性质、方向和流量等,在临床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宪秋  王海丽 《临床医学》1999,19(10):30-31
面神经核及面神经病损所引起的面瘫称为周围性面瘫,我们临床观察到,与青中年相比,老年周围性面瘫在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有其特殊性,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资料完整的1992~1996年住院的老年周围性面瘫患者14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临床表现符合周围性面瘫的特点。 本组男9例,女5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75  相似文献   

14.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及分泌物、排泄物的色质异常变化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到机体的某些疾病.<灵枢·本脏篇>日:"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望诊可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在临床治疗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难经>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使用测色仪、色差仪、红外热像仪等设备,使传统的望诊方法和范围不断拓宽,并为临床提供了愈来愈有效的诊断价值.下面就近年来望诊的几种主要临床研究作一概括.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甲状腺结节疾病应用不同超声技术诊断的具体情况进行对比并探讨,总结诊断经验。方法:选取疑似有甲状腺结节疾病的64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均为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所收治,按照超声诊断技术的不同对其分组,采用常规超声诊断者共32例,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者共32例,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经诊断后比较两组患者应用不同超声技术的诊断效果。结果:从确诊率和误诊对比,观察组分别为(96.88%)、(3.12%);对照组分别为:(75.00%)、(25.00%),数据组间经卡方检验,(P0.05)。另外,汇总两种不同超声技术,可进一步得到甲状腺结节疾病的特征,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医学价值。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以自身的优越性,即诊断符合率高、病变性质检查更明确、病灶定位更准确,相比本科室所采用的常规超声诊断而言,在临床工作中的辅助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诊断中采用128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5例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73例进行了病理检查确诊,还有52例随访;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128层螺旋CT检查,观察多层螺旋CT在该疾病中的诊断正确率和诊断价值。结果:经128层螺旋CT诊断检出125人中共有102例确诊为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准确率为81.60%;其中35例(34.31%)病灶位于右肺上叶,41例(40.20%)位于右肺中叶,26例(25.49%)位于右肺下叶;病灶呈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39例(38.24%),病灶内部密度不均匀且有小颗粒堆积28例(27.45%),病灶内部呈细支气管征35例(34.31%)。结论: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诊断中,应用128层螺旋CT技术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我们应用自主研发的医用热成像诊断(MTD)系统,将MTD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肺癌的影像诊断,采集肺癌患者术前热成像资料加以分析,以期为肺癌诊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临床确诊肺癌患者42例,于术前行红外热成像数据采集,通过其模式识别及层次分析技术有效改进图像清晰度和减少干扰信息,增加病灶的识别能力,使热像图对肺癌识别能力提高。结果所有研究对象顺利采集到相应热成像资料及相应热区分布变化,对比其他临床辅助检查手段证实了其有效性。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医学诊断技术手段,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肺癌诊断过程并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脉络宁注射液是由中药玄参、牛膝等药物经化学提取后制成 ,经过临床应用和观察 ,该药具有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 ,抗凝血 ,溶血栓等作用 ,我们从 1 996年 4月~ 1 999年 1 0月 ,对 1 2 5例周围血管病患者分两组 ,分别采用脉络宁与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疗效观察 ,脉络宁组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 2 5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及住院者 ,该病患者多数经WX— 1 0 1型外周血管功能测定仪所做的血流图 ,彩色超声多谱勒检查而明确诊断的 ,诊断标准按着裴玉昆主编周围血管病诊断标准进行。治疗组 65例 ,男性 51例 ,女性 1 4例 …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对比分析周围型鳞癌及腺癌的CT征象。方法:在本文研究将收治时间在2016年度1月至2022年度3月的4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周围型鳞癌20例,对照组20例为腺癌,采用CT诊断方式,对两组各项指标进行记录。结果:根据T分期,观察组中T1期所占比为0、T2所占比为55.00%、T3期所占比为30.00%、T4期所占比为15.00%,对照组中T1期所占比为40.00%、T2所占比为20.00%、T3期所占比为40.00%、T4期所占比为0,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周围型鳞癌及腺癌的CT征象具有差异。结论:周围型鳞癌及腺癌的CT征象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我们应用自主研发的医用热成像诊断系统,采集冠心病病例术前热成像资料及冠状动脉旁路术中心肌热成像数据加以分析,以期为冠心病诊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同期临床确诊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12例常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于术前及术中行红外热成像数据采集。结果经红外热成像技术,所有研究对象顺利采集到相应心肌温度数据及相应热区分布变化,对比其他临床辅助检查手段证实了其有效性。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医学诊断技术手段,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冠心病诊疗过程并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