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结直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螺旋CT灌注成像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螺旋CT(SCT)灌注成像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3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SCT单层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所选层面的癌灶、靶动脉的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根据TDC计算癌灶的血流灌注参数:强化峰值(PH)、对比剂峰值时间(PT)、强化比值(CER)、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癌灶的灌注量(PF)。测定癌组织VEGF的表达。将结、直肠癌的VEGF的表达与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且两者亦分别与临床病理因素(Dukes分期、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进行比较。结果 结、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率为87%(26/30),其与各灌注参数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VEGF、各灌注参数在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EGF与SCT灌注成像均能反映结、直肠癌的血管生成状况,但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兔VX2乳腺癌模型功能MSCT(fMSCT)灌注参数与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检测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进行相关性分析,在体无创评价未经治疗的兔VX2乳腺癌血管生成特点.方法 纯种雌性新西兰大白兔16只,于兔乳晕周围注入VX2组织块悬液1 ml.瘤组织生长2周后对荷瘤兔进行CT灌注扫描,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灌注参数均值,16只荷瘤兔取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VEGF表达.对获得的肿瘤与肌肉灌注参数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灌注参数与VEGF值间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兔VX2乳腺癌肿瘤CT灌注参数BF、BV、MTT和PS均值分别为(228.21±13.13)ml·min-1·100 mg-1、(13.45±1.01)ml·100 mg-1、(3.50±0.20)s、(7.85±1.18)ml·min-1·100 mg-1;兔肌肉组织CT灌注参数BF、BV、MTT和PS均值分别为(66.10±22.11)ml·min-1·100 mg-1、(1.88±1. 80)ml·100 mg-1、(23.87±0.63)s、(1.55±0.38)ml·min-1·100 mg-1,肿瘤CT灌注参数BF、BV和PS均值明显高于肌肉组织,MTT低于肌肉组织,2组间的BF、BV、MTT及P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83、13.63、27.72、20.54,P值均<0.01).兔VX2乳腺癌组织VEGF表达均值为7.33±0.27,分别与BF(r=0.712,P<0.01)、BV(r=0.647,P<0.01)和PS(r=0.627,P<0.01)存在正相关,与MTT(r=-0.564,P<0.05)存在负相关.结论 MSCT灌注成像可以在体无创评价未经治疗的兔VX2乳腺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NSCLC)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水平与其边缘征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采用高分辨CT观察47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NSCLC边缘征,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LSAB法测定癌组织标本的VEGF基因表达水平,并对其相关性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周围型NSCLC的深分叶征和棘突征与VEGF基因表达水平有关.结论 具有深分叶征和棘突征的周围型NSCLC恶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螺旋CT动脉期同层动态扫描(SDCT)中癌旁冠状强化征像与癌及癌旁实质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3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HCC病例进行了动脉期SDCT检查,其中27例有足够的癌及癌旁标本.重点观察动脉期SDCT癌旁冠状强化征像的出现,并与术后大体病理、术后标本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3例HCC中,17例(51.5%)出现癌旁冠状强化征像.33例癌组织中,15例(45.5%)显示VEGF 免疫组化表达阳性.而在27例癌旁组织中,22例(81.5%)显示VEGF阳性.在有足够癌及癌旁标本的27例中,12例(44.4%)出现癌旁冠状强化征像,在这12例中,10例(83.3%)出现癌旁组织VEGF 阳性表达,其中8例表达强阳性,2例中度阳性.而在另15例没有出现癌旁冠状强化的病例中,11例(73.3%)出现癌旁组织VEGF表达阳性,其中3例为强阳性,2例中度,6例弱阳性.SDCT中HCC出现癌旁冠状强化征像与癌旁组织内VEGF免疫组化表达阳性明显相关.结论 HCC中,癌旁冠状强化征像反映了在癌旁实质内出现VEGF免疫组化表达阳性的生物学行为.VEGF可能在HCC癌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征象和动态CT增强表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术前行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并观察其征象并测量感兴趣区CT值。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表达抗体CD34,并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肿瘤微血管密度与周围型肺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CT影像上肿瘤直径、分叶征、棘状突起、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纵隔淋巴结转移均有密切相关(P<0.05),而与毛刺征无关(P>0.05);肺腺癌的强化幅度略高于鳞癌,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与鳞癌的强化幅度均与其MVD值呈正相关(r=0.619,P<0.05;r=0.586,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CT征象和动态CT增强有助于对肺癌的血管密度和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和血管生成(VEGF、MVD)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的CT征象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37例小细胞肺癌,回顾性分析CT征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标本中的VEGF、MVD的含量,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37例小细胞肺癌中VEGF阳性表达为83.78%(31/37)、MVD平均为51.75±16.97;VEGF阳性组MVD为53.45±13.58,VEGF阴性组MVD为39.16±15.39,2组间有差异(P<0.05);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肿瘤直径≥3cm、分叶征、肺门纵隔淋巴结大、强化程度与MVD含量密切相关(P<0.05)。结论通过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可以评价其组织中VEGF、MVD的表达及血管生成情况,进一步判断小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转移、预后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中的调节机理和作用,并探讨肝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与螺旋CT增强扫描特点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肝脏泡球蚴病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评价CT灌注技术在显示肝泡球蚴血管生成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肝脏泡球蚴病患者的螺旋CT灌注检查资料,绘制病灶边缘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测定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通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病灶边缘区域MVD计数和VEGF的表达,对不同类型TDC的灌注参数、MVD和VEGF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不同类型TDC各CT灌注参数与MVD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21例为Ⅰ型TDC,6例为Ⅱ型TDC,两型TDC的BF分别为(111.7±27.6)和(158.9±39.5) ml· 100 g-1·min-1,BV分别为(15.1 +6.2)和(26.8±8.4) ml/100 g,MTT分别为(7.0±4.4)和(7.7±3.1)s,PS分别为(51.7±17.3)和(51.0±20.5) ml· 100 g-1·min-1,两型TDC之间BF、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897和- 18.783,P值均<0.05),MTT及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11和0.182,P值均>0.05);两型之间MVD计数分别为(20.5±5.4)和(37.2±7.5)个/高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3,P<0.05),而VEGF计分分别为(2.1±1.0)和(3.2±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7,P>0.05).MVD与Ⅱ型TDC的BF、BV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789和0.878,P值均<0.05),与MTT、PS间无相关性(P值均>0.05);MVD与Ⅰ型TDC各参数之间,以及VEGF与两型TDC各灌注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CT灌注成像不同TD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灶边缘不同的血管生成状态,有望为泡球蚴病灶边缘的血管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肺癌CT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肺癌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表达与CT征象相关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5例肺癌及35例肺良性病变行CT扫描,并应用P-V法对其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研究COX-2、VEGF、MVD表达水平与CT征象、肺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COX-2、VEGF、MVD表达水平分别为(64.8±13.8)%、(76.4±14.1)%、(62.5±14.6)个/HP,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肺癌COX-2、VEGF、MVD表达水平与CT征象、肺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密切相关,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COX-2、VEGF、MVD可作为早期诊断肺癌,估计肿瘤预后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征。CT征象可以反映肺癌的血供特点,可用来推测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0.
夏兆云  马秦岭  曹士兵  蒋华平 《武警医学》2006,17(7):500-504,F000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与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关系,从影像学角度评价VEGF在HCC表达的意义与特点.方法 50例外科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HCC患者,术前均作肝脏的平扫与双期增强扫描,依据肿瘤的强化方式分为四型:动脉期强化型、门静脉期强化型、双期强化型及双期不强化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手术标本肿瘤边缘区、肿瘤中央区及肿瘤临界区的VEGF表达水平.结果 ①HCC肿块边缘区VEGF的表达水平高于肿瘤中央区和临界区(P<0.01).②VEGF的表达水平与HCC分级存在正相关性(P<0.01).③HCC分型与VEGF表达水平相关(P<0.05).4、HCC动脉期肿块强化CT值与VEGF表达水平正相关(P<0.01).5、HCC肿块的大小与VEGF表达水平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及门静脉癌栓形成的病例其VEGF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无门静脉癌栓形成的病例.(P<0.01,P<0.05).结论 HCC肿瘤动脉期强化值与VEGF表达水平均值呈线性相关(r=0.713),且VEGF表达水平与HCC分型、分级、肿瘤的强化方式及肿瘤是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心型肺癌螺旋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CT)表现特征与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及微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中心型肺癌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bFGF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将中心型肺癌的SCT表现特征分别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bFGF在中心型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6%,平均MVD为46.10±18.18,MVD在bFGF表达的阳性、阴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中心型肺癌SCT图像上瘤体大小、纵隔淋巴结增大及胸膜受累与MVD有相关性(P<0.05);肿瘤的强化程度与bFGF及MVD均有相关性(P<0.05);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纵隔及肺门大血管受累与bFGF及MVD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CT的表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中心型肺癌的微血管生成以及bFGF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星形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CT征象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82例,分析其CT表现。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肿瘤细胞内的VEGF染色,并分析其表达程度与CT表现的关系。结果 星形细胞瘤的VEGF表达的程度与其病理分级、病变复发密切相关。星形细胞瘤CT密度的不均匀性、瘤周水肿范围、占位效应的程度、增强程度与VEGF表达程度明显相关,但星形细胞瘤的大小、部位与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星形细胞瘤的CT征象能反映星形细胞瘤的VEGF表达程度。术前分析星形细胞瘤的CT征象与VEGF表达的关系,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周围型肺癌螺旋CT表现特征与bFGF及MVD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螺旋CT(spiralCT,SCT)表现特征与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及微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周围型肺癌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bFGF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将周围型肺癌的SCT表现特征分别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bFGF在周围型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9%,平均MVD为46.10±18.18,MVD在bFGF表达的阳性、阴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周围型肺癌SCT图像上瘤体大小、纵隔淋巴结增大及深分叶征与MVD有相关性(P<0.05);棘突征、血管集束征及肿瘤的强化程度与bFGF及MVD均有相关性(P<0.05);毛刺征、空洞征、支气管气像及胸膜凹陷征与bFGF及MVD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CT的表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周围型肺癌的微血管生成以及bFGF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螺旋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CT)表现特征与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中心型肺癌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PCNA的表达,并计算其增殖指数(PI指数),将周围型肺癌的SCT表现特征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PCNA在中心型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5%,22个病灶PI指数的平均值为(50.75±25.80)%.周围型肺癌SCT图像上瘤体大小、纵隔淋巴结增大、深分叶征、棘突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与PCNA有相关性(P《0.05);毛刺征、空洞征、支气管气像以及肿瘤的强化程度与PCNA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CT的表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周围型肺癌中PCNA的表达及细胞增殖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螺旋CT(spiral CT,SCT)表现特征与病人血清中可溶性Fas(soluble Fas,sFas)和FasL(soluble FasL,sFasL)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例经SCT扫描的并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并将非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特征与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人血清中sFas和sFasL检测水平与肿瘤的类型、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无纵隔淋巴结肿大,是否累及胸膜或心包膜,肿瘤是否有毛刺、结节和分叶,是否存在胸腔积液和肺不张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CT的表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肺癌病人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及胆管细胞癌(CCC)螺旋CT(SCT)增强表现特征与它们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行SCT增强检查的50例HCC(共54个病灶)和24例CCC(共28个病灶),观察其SCT增强表现类型及二者动脉期增强程度,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VEGF组织的表达水平,用CD34标记微血管染色,进行MVD计数。对二者的SCT增强表现类型与VEGF表达、MVD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结果(1)HCC和CCC肿瘤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方面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2χ=5.50,t=2.03,P<0.05);(2)HCC中动脉期强化类型与VEGF和MVD未显示出相关性(2χ=1.95,t=1.80,P>0.05);CCC中不同延迟强化类型病灶的MVD值差异具有显著性(t=2.09,P<0.05);(3)HCC和CCC病灶动脉期增强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2χ=46.6,P<0.01)。结论HCC和CCC的VEGF蛋白表达率及MVD方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者SCT图像增强表现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E钙黏附蛋白(E-cad)表达间的关系. 方法 本组5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均采用螺旋扫描.标本4 μm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E-cad的表达.实验数据经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E-cad异常表达32例,细胞分化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63%和73.08%,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E-cad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棘突征、胸膜侵犯、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毛刺征、血管集中征、空洞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无关(P>0.05). 结论 E-cad异常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CT表现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长生因子 (VEGF)与直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 5 6例直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通过Ⅷ因子的多克隆抗体检测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VEGF在直肠癌中高表达 ,阳性率为 76 8% ,VEGF的表达与MVD两者明显相关 ,且与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VEGF在直肠癌的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