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咪唑安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给药镇痛效果。方法:60例ASA I~Ⅱ级经腹子宫切除患者,选择L2,3行硬膜外穿刺,随机分为三组:A组(舒芬太尼0.4μg/ml+0.125%罗哌卡因),B组(咪唑安定2 mg+舒芬太尼0.4μg/ml+0.125%罗哌卡因),C组(舒芬太尼0.6μg/ml+0.125%罗哌卡因)。观察术后VAS、Ramsay镇静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与C组的镇痛效果相当,但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结论:咪唑安定复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舒芬左尼复合罗哌卡因与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选择舒芬太尼50μg+0.1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100 ml。B组选择吗啡5μg+0.1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100 ml。记录术后6 h、24 h、48 h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48 h内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评分术后24 h内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及皮肤搔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A组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50μg+0.1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100 ml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优于吗啡。  相似文献   

3.
杨昶 《华西医学》2010,(8):1530-153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比较。方法将2009年4-11月6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术后镇痛液A组采用0.125%罗哌卡因复合0.3μg/mL舒芬太尼;B组为0.125%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C组0.125%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观察三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视觉模拟法评分,即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VAS评分高于B组和C组,B组VAS评分高于C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运动阻滞、嗜睡及肠蠕动抑制等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0.125%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以4mL/h持续输注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术后疼痛VAS评分最小,患者镇痛满意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冯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330-533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Bron肌力分级。方法Ⅰ组112例:舒贝康PCEA泵额定容量200 ml、额定流量4.0 ml/h、自控加药量0.5 ml/15 min,罗哌卡因0.125%+0.25μg/ml舒芬太尼;Ⅱ组111例:舒贝康PCEA泵额定容量100 ml、额定流量2.0 ml/h、自控加药量0.5 ml/15 min;罗哌卡因0.25%+0.5μg/ml舒芬太尼。分别于术后1、24、48 h观察各组VAS评分、PCEA次数和Bron肌力分级。结果术后1、24、48 h各组Bron肌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48 h PCEA次数Ⅰ组少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24 h、48 hⅠ组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25%的罗哌卡因伍用0.25μg/ml的舒芬太尼,较适合剖宫产术后镇痛,其效果完善,Bron肌力接近正常,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刘际童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108-1110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孕36~40周剖宫产产妇120例根据镇痛药配方不同分为A,B,C3个组,每组各为40例,其中A组为舒芬太尼40μg(0.4mg/L)、罗哌卡因200mg(2.5g/L)及地塞米松5mg,B组配方为舒芬太尼40μg(0.4mg/L)、罗哌卡因200mg(2.5g/L),C组为罗派卡因200mg(2.5g/L)。观察各组病人术后不同时段VAS评分、PCEA按压次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发生率。【结果】术后6、12hA组和B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术后12、24h段实际PCA按压次数A组低于B,C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P〈0.05),头昏发生率三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瘙瘁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病人PCEA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不同浓度的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术(PCEA)的效果及甲磺酸罗哌卡因的最佳有效浓度。方法 90例产妇在硬-腰联合麻醉(CSEA)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手术后行PCEA术后镇痛,在同样的阿片类药物剂量(30μg舒芬太尼)的背景下,依照给予不同浓度的甲磺酸罗哌卡因,随机分为3组;A组(n=30),0.2℅甲磺酸罗哌卡因100 ml;B组(n=30),0.15℅甲磺酸罗哌卡因100 ml;C组(n=30),0.1℅甲磺酸罗哌卡因100 ml。观察指标:术后4 h、12 h、48 h患者VAS疼痛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排气时间延长、延迟性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结果①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各时间点VAS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下肢肌力恢复情况:术后4 h结果显示,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2 h和48 h显示,C组与A、B两组相比,对下肢肌力影响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副作用项目中,C组在尿潴留、排气时间延长上与其它两组比较发生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枸橼酸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副作用少,且运动阻滞程度最小,因此更适合应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利多卡因分别复合罗哌卡因经骶管注入用于小儿尿道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经骶管注入0.2%罗哌卡因1 ml/kg ( R组)、0.8%利多卡因+0.2%罗哌卡因1 ml/kg(L组)和舒芬太尼0.5μg/ml+0.2%罗哌卡因1 ml/kg(S组)。术后0、1、2、4、6、8、12、24 h分别用改良CHEOPS和Bromega进行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儿未观察到局麻药中毒反应。 S组4 h后各时点CHEOPS评分均低于L组和R组( P<0.05)。术后6小时所有患儿运动功能完全恢复( Bromage 评分>1分, P >0.05),在观察期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用于小儿尿道术后镇痛安全有效,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用于经腹妇科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择期经腹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手术结束后给予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自控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VAS评分Ⅲ、Ⅳ组与Ⅰ、Ⅱ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Ⅳ组高于其他组。结论:0.4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用于经腹妇科术后PCEA,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开胸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行开胸手术病人70例,随机分为两组(n=35),使用0.75μg/ml舒芬太尼(S组)或3μg/ml芬太尼(F组)复合0.125%罗哌卡因,术后行PCEA。镇痛泵设定持续背景剂量2mL/h、PCA每次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病人术后镇痛效果,记录术后4h、8h、12h、24h、48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PCA使用次数、不良反应和病人满意度。【结果】S组术后8h、24h和48h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S组各时间点镇静评分均明显大于F组(P〈0.05);S组PCA按压次数显著低于F组(P〈0.05);S组病人对PCA的满意度明显高于F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呼吸抑制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开胸手术后PCEA,镇痛安全有效,镇痛镇静效果优于芬太尼,不良反应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脊髓肿瘤切除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的疗效。方法:选择ASA I-II级、全凭静脉麻醉下行中胸段及以下脊髓肿瘤切除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在术后均行硬膜外置管并连续输注镇痛液进行镇痛治疗,配方为A组:0.25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负荷量10 ml,持续速率4 ml/h;B组:0.25μg/ml舒芬太尼+0.2%罗哌卡因,负荷量10 ml,持续速率2 ml/h。对两组病人在术后4、12、24和48 h分别进行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身体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和镇静评分(Ramsay)进行评估,同时观察各组的肌力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在术后4、12、24和48 h各个时间段,其VAS、BCS和镇静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B组有4例病人(20%)术后4 h出现下肢麻木感,伸直下肢不能抬离床面,1例病人出现尿潴留,A组未观察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0.25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4 ml/h的速率和0.25μg/ml舒芬太尼+0.2%罗哌卡因2 ml/h的速率对脊髓肿瘤切除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效果一致,但后者有可能出现感觉、运动阻滞及尿潴留,不建议临床应用。0.25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4 ml/h的速率对于脊髓肿瘤切除病人术后镇痛是比较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神经阻滞对罗哌卡因阻滞时效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坐骨神经复合腰丛阻滞麻醉.Ⅰ组:1%罗哌卡因200 mg加入生理盐水30 ml;Ⅱ组:1%罗哌卡因200 mg加入舒芬太尼20 μg(2 ml)、生理盐水28 ml.结果 Ⅰ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腰丛(7.9±3.6)h和(5.9±3.4)h、坐骨神经(8.2±3.5)h和(6.6±3.2)h]明显短于Ⅱ组[腰丛(15.1±2.4)h和(10.2±3.5)h、坐骨神经(16.3±2.7)h和(11.7±3.8)h](P<0.01).Ⅰ组患者48 h舒芬太尼的消耗量、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比Ⅱ组多(P<0.05).结论 0.4μg/ml的舒芬太尼能明显延长0.4%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作用时间,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蔡锘  朱芳  张忠  黄鹤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98-1900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曲马多用于老年髋部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择期髋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舒芬太尼 50 μg +曲马多300 mg;B组:舒芬太尼100 μg +曲马多300 mg;C组:舒芬太尼150 μg +曲马多300 mg.三组镇痛药物均加入氟哌啶2.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手术结束前连接PCA泵,镇痛模式为负荷剂量2 mL,持续剂量 1. 2 mL/h, PCA为 2 mL,锁定时间 20 min,全程观察24 h.分别于术后 2~4 h、8~10 h、12~20 h、22~24 h访视记录患者 VAS评分,镇痛药用量、PCA按压次数、Ramsay镇静评分和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 24 h各时段 B、C两组 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与B组相比较,C组8~10 h、12~20 h VAS评分均降低(P〈0.05);各时段 B、C两组镇痛药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在 2~4 h、8~10 h时间段 PCA有效按压次数 B、C两组明显低于 A组(P〈0.05);三组患者各时段 Ramsay镇静评分未见明显差异.[结论]150 μg舒芬太尼复合300 mg曲马多用于老年髋部手术后患者PCIA,临床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舒芬太尼与曲马多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比较全麻术后舒芬太尼与曲马多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手术病人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50岁,随机分两组:A组(舒芬太尼组)45例,选择舒芬太尼0.1mg+利多卡因100mg+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 PCIA泵入;B组(曲马多组)45例,选择曲马多800mg+利多卡因100mg+地塞松5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 PCIA泵入。两组背景剂量2ml/h,单次追加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患者24h内用药量、按键次数、心率、呼吸频率、脉氧饱和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静评分、恶心呕吐。结果A组患者的VAS评分、镇痛药消耗量及按压次数显明显低于B组(P〈0.05)。镇静评分,A组镇静评分达2分者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半,B组明显高于A组。心率和呼吸频率,B组普遍略高于A组,术后血氧饱和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舒芬太尼是目前用于人体最强效的芬太尼类镇痛药,镇痛作用确切,安全可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曲马多在单一途径中镇痛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在下肢骨科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术后镇痛用舒芬太尼0.5μg/ml复合0.125%罗哌卡因,Ⅱ组术后镇痛用舒芬太尼0.75μg/ml复合0.125%罗哌卡因,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比较,Ⅰ组在术后2 h4、h、8 h、16h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Ⅱ组(P0.05);镇静效果比较Ⅱ组的镇静评分在术后4 h、8 h高于Ⅰ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期间的不良反应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用于下肢骨科手术硬膜外自控镇痛,取得较满意效果和较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等效剂量芬太尼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1月-2008年9月收治的50例硬膜外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5)。芬太尼组(A组):芬太尼0.75mg加0.894%甲磺酸哌卡因20mL加生理盐水至100mL;舒芬太尼组(B组),舒芬太尼75μg加0.894%甲磺酸哌卡因20mL加生理盐水至100mL硬膜外镇痛。其中,A组患者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滴注格拉司琼3mg。持续剂量2mL/h,单次给药量(PCA)0.5mL/次,锁定时间15min。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恶心、呕吐次数,记录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的变化。结果镇痛泵开机后,B组各时段镇静评分,2分以上者明显多于A组,镇痛评分明显低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都较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12、24h的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8h的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等效剂量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硬膜外镇痛,舒芬太尼明显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洛酮对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剖宫产妇镇痛效能及副作用的影响。[方法]160例剖宫产术后镇痛患者随机分为4组,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PCEA。M组:吗啡7mg+罗哌卡因150mg+昂丹司琼8mg;MNl组:吗啡7mg+罗哌卡因150mg+纳洛酮0.25mg;MN2组:吗啡7mg+罗哌卡因150mg+纳洛酮0.40mg;MN3组:吗啡7mg+罗哌卡因150mg+纳洛酮0.55mg。各组均加盐水至100mL,在镇痛开始后48h内不同时间观察VAs疼痛评分、Ramsay’s评分、恶心呕吐、瘙痒、排气时间及呼吸抑制。[结果]MN1组、MN2组和M组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MN3组的VAS评分则明显升高,与M组比较,MN1组的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MN2组与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7mg吗啡伍用0.40mg纳洛酮用于PCEA对吗啡镇痛效果无影响,并可有效地减少吗啡术后镇痛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60例躯干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硬膜外镇痛组(A组)和舒芬太尼镇痛组(B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2%利多卡因3 ml+复方倍他米松1ml+甲钴铵1 mg+0.9%NS 10 ml,在此基础上,B组加用舒芬太尼0.5μg/ml。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并随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随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舒芬太尼镇痛组治疗后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单纯硬膜外镇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后随访3个月,A组1例出现后遗神经痛,B组无后遗神经痛发生。结论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镇痛可提高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腰椎减压内固定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减压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均采用静脉诱导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利多卡因+舒芬太尼(L+SF)组和舒芬太尼(SF)组。 L+SF组于术后给利多卡因针50 mg/kg和舒芬太尼针150μg,SF组于术后给舒芬太尼针150μg,两组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300 ml, PCIA以LCP模式(负荷量4.0 ml+持续量4.0 ml/h+单次病人自控镇痛(PCA)量4.0 ml/次)给药,PCA均间隔20 min,术后48 h停用镇痛泵。结果两组在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23、0.46、0.22、0.33、0.26、0.41、0.22、0.17、0.07、0.61、1.11、1.10,P均>0.05);L+SF组术后24 h、48 h 的PCIA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明显低于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8、3.00、3.78、4.63,P均<0.05);L+SF组术后24 h、48 h内舒芬太尼的用量明显低于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51、6.75,P均<0.05);术后L+SF组的呼吸抑制发生率和过度镇静发生率明显低于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46、4.32,P均<0.05);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93、2.03, P均>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可以安全用于老年患者腰椎减压内固定术后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