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984 ̄1995年共安置生理性起搏器34例,其中心房按需起搏器(AAI)26例,房室全能型起搏器(DDD)8例,植入起博导管经锁骨下静脉途径27例,经头静脉途径7例。结果发生并发症6例(17.6%),心房时针11 ̄2点范围均为心房电极植入的满意位置,术中行电极导管考验对降低电极脱位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床旁快速临时起搏器安置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床旁锁骨下静脉快速临时起搏器安置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0例不同病因所致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者等,在床旁通过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应用普通电极导管,观察起搏信号、QRS波群形态及测定阈值将电极送入右心室,行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结果 90例患者穿刺均获成功,所用时间平均(9.1±4.2)min,留置时间平均(3.4±2.8)d,起搏阈值平均(0.96±0.37)V。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床旁临时起搏术创伤小、方便快速、安全有效,值得在地市级及以下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对17例生理性起搏器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随访观察。;在手术后3-45个月经随访未发现起搏器综合征;无1例再发心房纤颤,除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死于急性左心衰外,其余16例患者心功能均较以前有明显改善,平均提高1-2级。生理性起搏的优点就是可维持正常的房室收缩顺序和心室激动顺序,保持较高的心排血量,避免了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人工心脏起搏技术是治疗缓慢性心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本文总结了我院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经验,论述了技术要点和随访结果。证明该方法人工心脏起搏操作速度快,组织损伤少,病人痛苦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经左锁骨下静脉置管行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器在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方法我科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1月对11例不宜搬动或病情危急的住院患者作为治疗对象,根据其病情需要在床边经左锁骨下静脉插入导管紧急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结论在床边经左锁骨下静脉插入导管紧急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从穿刺点到心脏的距离较近,容易操作;起搏效果较为恒定,代价低,并发症少,患者存活率高,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经锁骨下静脉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置112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开宪  刘庆山 《中级医刊》1995,30(11):7-7,6
作者对112例患者经锁骨下静脉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其中成功109例(97.3%),发生局部感染、气胸及电极脱位各1例,穿刺到电极达右心房平均5分钟左右。认为锁骨下静脉应作为埋藏式起搏器电极植入的首选静脉。  相似文献   

9.
生理性起搏器临床应用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生理性起搏器与心室按需型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生理性起搏与心室按需型起搏术前、术后均作无创心功能检查,并随访1~5年,观察心功能、起搏器综合征发生率、阵发性房颤发生率、栓塞发生率。结果: 生理性起搏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房颤发生率明显少于心室按需型起搏器随访患者(P<0.005)。结论: 生理性起搏较心室按需型起搏更接近于正常的生理,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我院从1983年开展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埋藏术以来,一直采用头静脉切开插管。从1992年8月开始采用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引导术为6例患者安装了永久起搏器,5例为单腔,1例为双腔电极。6例中有反倒出现气胸,颈部皮下气肿。现概要介绍如下。1资料和方法1·是一般资料:6例患者,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56岁,(50—69岁),SSSI例;慢一快综合征3例;风心病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心动过缓、心力衰竭1例;不完全性三来支阻滞伴阿斯发作1例。其中1例先选用头静脉但因头静脉过细畸形,电极导管不能通过改用锁骨下穿刺。l·2方法:病人仰卧,适当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1991年以来人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安置疗效及经验.方法分析44例永久心脏起搏器的电极电生理参数,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比较激素电极和非激素电极起搏阈值和阻抗的差异.结果心室电极起搏阈值为0.49±0.15V,阻抗为704.9±128Ω.激素电极与非激素电极的起搏阈值和阻抗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员心源性脑缺血症状全部消失,无一例气胸、血胸发生.结论安置永久心脏起搏器技术已趋成熟,永久心脏起搏器是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的有效方法.电极安置即刻,激素电极与非激素电极的起搏阈值和阻抗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仍应尽量给病人安置激素电极的生理性起搏器.  相似文献   

12.
经锁骨下静脉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置112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对112例患者经锁骨下静脉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其中成功109例(97.3%),发生局部感染、气胸及电极脱位各1例,穿刺到电极达右心房平均5分钟左右。认为锁骨下静脉应作为埋藏式起搏器电极植入的首选静脉。  相似文献   

13.
陈厚骧 《四川医学》1995,16(2):123-124
经锁骨下静脉安置心脏起搏电极15例的体会核工业部416医院(610051)陈厚骧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5例中男8例、女7例,年龄42~74岁。经右锁骨厂静脉14例,左锁骨下静脉1例。心律失常类型:病窦综合征10例,Ⅲ°房室传导阻滞3例,三分支阻滞2...  相似文献   

14.
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途径安置永久型心脏起搏器 ,方法简单、迅速可靠 ,可插入多条导线 ,使复杂的方法成为一项相对简单的操作技术 ,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但若操作不当也可发生损伤锁骨下静脉、气胸、血胸和空气栓塞等并发症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我院近年来经锁骨下静脉途径安置永久型心脏起搏器12 2台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月经锁骨下静脉途径共安置永久型心脏起搏器 12 2例 ,男 65例 ,女 5 7例 ,年龄 31岁~ 96岁 ,平均 5 2岁± 8.1岁。右锁骨下静脉途径 118例 ,左锁骨下静脉 4例 (单腔ICD 2例…  相似文献   

15.
徐磊  柳梅丽 《西部医学》2007,19(4):573-573
目的探讨经右锁骨下静脉远端入路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意义。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去枕,穿刺右锁骨下静脉远端成功后置入导引钢丝,沿钢丝置入血管鞘,沿鞘管置入起搏电极至心房及(或)心室,调整电极位置测试电极达标,制作囊袋,埋藏起搏器。结果13例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6~42个月无电极脱位、头昏、晕厥及阿斯综合征发作等。结论右锁骨下静脉远端穿刺入路安置心脏起搏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床旁临时起搏在抢救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3例,在原发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2例经右股静脉,1例经左锁骨下静脉置入起搏电极,据心电图形判断电极位置,调试数据参数,起搏成功.结果:3例患者均由右心室起搏成功,所有病例血液动力学明显改善,心律失常得到控制.结论:床旁临时起搏术在抢救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明确肯定,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是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的重要抢救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近5年来,我们对38例危急重、高龄、肥胖糖尿病及出血倾向等病人首选经锁骨下静脉进行心脏起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评价心外膜心肌临时起搏在治疗心外科术后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46例心脏手术后因各种心律失常而安置心外膜心肌临时起搏器。结果:43例康复出院,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症,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1例术后3周转为窦性心律,1例术后4周安装永久性人工起搏器,1例出院半年后猝死。结论:正确使用临时起搏器,对于心脏术后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输出量降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有助于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