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102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间歇导尿,对照组给予常规持续导尿,观察2组膀胱功能恢复及泌尿系感染.结果 1个月后观察组的残余尿量及泌尿系感染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间歇导尿能显著提高患者排尿功能,降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患者3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这些患者为研究组(n=18)和对照组(n=18)2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间歇导尿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针灸结合间歇导尿治疗,然后对2组患者的膀胱功能积分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膀胱功能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4.4%(17/18)显著高于对照组72.2%(13/18)(P0.05)。结论针灸结合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治疗中的效果较单纯间歇导尿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使患者建立反射性排尿。方法:全组32例脊髓损伤患者,实验组采用间歇性导尿术、Crede手法按摩等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方法,对照纽单纯采用留置导尿术。训练期间定期查尿常规和中段尿培养,进行尿路感染率比较;监测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结果:①实验组、对照组尿路感染率分别为6.25%(1例)和37.5%(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膀胱容量测定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实验组少于对照组。结论:间歇导尿可以使脊髓损伤患者建立反射性排尿,从而使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接近正常,间歇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较长期留置尿管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联合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8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及间歇导尿,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79.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联合间歇导尿能有效的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疗效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康复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间歇清洁导尿结合穴位按压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保留尿管方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尿感染率及残余尿量。结果:泌尿系感染率观察组为14.29%,对照组为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膀胱容量与残系尿量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清洁导尿结合穴位按压可降低脊髓损伤后患者的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极大改善膀胱功能,并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存质量,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康复护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CII)患者痉挛型膀胱康复护理方法及其临床效菜。方法:52例SCI患者通过综合康复措施:心理护理,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膀胱训练,间歇清洁导尿及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等相结合,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疗效。结果:45例建立了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有6例病人需长期间断清洁导尿,1例伴有尿失禁,需配合使用假性导尿。结论:科学的康复护理可避免长期留置导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电针组和间歇导尿组(IC组)各33例,TEAS组在间歇导尿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法;电针组在间歇导尿基础上采用针灸穴位疗法;IC组拔除尿管,每4~6小时试自排尿后立即导尿1次。1个月后对3组患者膀胱功能康复情况、膀胱功能康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3组均无并发症的出现,TEAS组与电针组均对膀胱功能康复情况有较好的疗效,而IC组疗效稍差;同时TEAS组与电针组自主导尿时间与停止导尿时间均较IC组短。结论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脊髓损伤膀胱功能康复有着良好的效果,但其具体机理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膀胱扫描仪指导下的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SCI)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将30例脊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选择间歇导尿术、膀胱再训练等常规康复技术,观察组则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膀胱扫描仪指导下间歇导尿术及膀胱再训练等常规康复技术,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8周干预,观察组膀胱容量测定、最大排尿量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膀胱残余尿量及尿路感染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膀胱扫描仪指导下的间歇性导尿术能提高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减少残余尿,预防尿路感染,恢复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耳针沿皮透刺法与留置尿管、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癃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耳针沿皮透刺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留置尿管、间歇导尿方法进行处理。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膀胱压力容积、排尿次数、膀胱功能积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压力容积、排尿次数、膀胱功能积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耳针沿皮透刺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癃闭有显著疗效(P0.05)。结论:耳针沿皮透刺治疗脊髓损伤后癃闭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留置尿管、间歇导尿法。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后,由于脊髓本身或者脊髓与大脑中枢的联系通路受到损害或中断,而引起膀胱及尿道功能障碍,结果造成反复尿路感染.因此,促进脊髓损伤截瘫患者恢复膀胱功能,降低尿道感染发生率成为临床康复护理的重要任务.早期实行间歇导尿可以使患者的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近生理状态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我院2006年6月~2008年1月收治脊髓损伤患者7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耳针沿皮透刺法与留置尿管、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癃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耳针沿皮透刺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留置尿管、间歇导尿方法进行处理。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膀胱压力容积、排尿次数、膀胱功能积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压力容积、排尿次数、膀胱功能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针沿皮透刺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癃闭的疗效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耳针沿皮透刺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癃闭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留置尿管、间歇导尿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取132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间歇导尿,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7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有效率占91.18%;对照组痊愈30例,好转17例,无效17例,有效率占73.44%。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能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改善膀胱排尿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清洁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诊治的脊髓损伤伴有尿潴留的患者7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清洁间歇导尿术,并于护理前后分别测定并对比残余尿量和进行实验室检查,计算下尿路感染率。结果:相对于护理前,所有患者在护理后的残余尿量和下尿路感染率均明显降低。结论:采用清洁间歇导尿术能够显著减少脊髓损伤患者的残余尿量和下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膀胱护理中价值较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及其I}缶床效果,促进脊髓损伤患者尽早拔除尿管、力争减少尿路感染。方法:对21例脊髓损伤的患者通过留置导尿期的训练,手法排尿期以及反射性排尿的训练等相结合,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疗效。结果:在3周内拔管者6例,26~55天拔管者15例。17例建立了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手法排尿者3例,伴有尿失禁者1例,需配合假性导尿。尿管留置时间缩短、尿路感染率降低。结论:利用留置导管按膀胱容量进行排尿的方式,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空,达到接近生理状态,促进脊髓低位中枢与大脑间的联系,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早期对膀胱功能进行积极康复功能训练可促进脊髓损伤患者顺利排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脊髓损伤恢复期并发尿潴留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式并配合间歇性导尿,观察组在间歇性导尿的基础上加上温和灸。两组均治疗45天,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变化优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患者使用间歇性导尿配合温和灸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对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护理的经验。方法:对79例脊髓损伤伴排尿障碍的患者进行排尿功能康复护理,急性期注重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慢性期施以膀胱功能训练配合间歇性导尿的导尿方式。结果:79例患者中有75例于出院前能自主完成排尿过程。结论:采取适当、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大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建立正常的排尿反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间歇性导尿术的护理效果.方法:37例脊髓损伤伴排尿障碍患者行间歇性导尿4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尿WBC.结果:治疗4周后膀胱容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残余尿量及尿WBC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间歇性导尿可以维持脊髓损伤患者膀胱近似于生理状态,减少尿路感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耳针沿皮透刺配合针刺百会穴与留置尿管、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癃闭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耳针沿皮透刺同时配以针刺百会穴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留置尿管、间歇导尿方法进行处理。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膀胱压力容积、排尿次数、膀胱功能积分,并比较两组疗效及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压力容积、排尿次数、膀胱功能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耳针沿皮透刺配合百会治疗脊髓损伤后癃闭有显著疗效(P0.05),且尿路感染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耳针沿皮透刺配合百会治疗脊髓损伤后癃闭在改善患者的膀胱压力容积、排尿次数、膀胱功能积分等方面有明显疗效,同时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俞募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间歇导尿计划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刺俞募穴配合艾灸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尿动力学、尿常规及肾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膀胱初感觉容量、最大排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常规及肾功能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俞募穴配合艾灸法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和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配合神阙穴隔盐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64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对患者施行人工间歇导尿并留置导尿管治疗,观察组运用针刺董氏奇穴配合神阙穴隔盐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积分、膀胱压力容积、患者排尿次数均有明显改善(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董氏奇穴配合神阙穴隔盐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疗效显著(P 0. 05)。结论:董氏奇穴配合神阙穴隔盐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在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积分、膀胱压力容积、排尿次数方面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